⑴ 怎麼計算退休金
1、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構成。因此總的退休金就是這三種養老金 之和。
2、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其中a,根據本人月均繳費指數來確定,當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大於等於0.6時,a=1。當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小於0.6時,a=本人平均繳費指 數÷0.6 。
3、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例:50歲195個 月、60歲139個月)。
4、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全部平均工 資指數×本人97年以前繳費年限(工齡)×1% 。
一般而言,收入高的人繳費工資高,收入低的人繳費工資低)。但是,如果這個人的繳費工資太低了(目前政策設定為低於平均工資的60%),則對這個人繳費和領待遇的比例而言,就是繳費太少而領待遇偏多,這對其他參保人是不公平的,也不利於鼓勵大家在工作的時候多繳費,年老後多領待遇。因此,設置了a,減少了繳費少的人今後可領的養老待遇。目前,a=0.6,今後隨經濟發展情況調整。
下列為工作年限領取相對應的退休金:
年限15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年限40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⑵ 商業銀行個人養老金計算方法
銀行退休金的計算方法為個人賬戶的養老金是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法為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⑶ 靈活就業和企業退休工資一樣嗎
這個只是繳交身份不一樣,靈活用工女性退休55歲,企業退休女職工只要50歲,但如果繳交年限,繳交比例是一致的,退休後兩者的工資理論上是一致的。
⑷ 農行員工退休工齡工資怎麼算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內工資的平均值容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4)農行退休金演算法跟企業演算法不一樣嗎擴展閱讀:領取退休工資的條件是什麼?個人繳納的社保只有繳納滿15年,並且達到退休年齡,才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在領取養老金時,是把你個帳戶的錢除以一個基數,這個基數是根據你選擇的退休年齡來確定。退休年齡越大,基數越小,領的也就越多。等把個人帳戶的錢都領完了,就是用統籌基金裡面的錢了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⑸ 養老保險金個人與單位繳取費用,退休後領取金額有區別嗎
養老保險金個人與單位繳取費用,根據繳費的多少,到退休是有區別,繳費多到退休領取的就多。具體的社保構成比例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21%,你自己繳納8%; 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9%,你自己繳納2%外加10塊錢的大病統籌(大病統籌主要管住院這塊)。
一、只要社保繳納滿15年,並且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二、《社會保險法》對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險種的繳費對象做了明確規定:
1,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一般來說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
2,職工應當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醫療保險:單位8%,個人2%;
3,職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是由企業承擔的,在1%左右,個人不需要繳納。單位所繳比例,各地區、不同的行業的企業略有差別,以當地規定為准。
4,職工應當參加失業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失業保險費,失業保險:單位2%,個人1%。
5,職工應當參加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生育保險費,生育保險是由企業承擔的,在1%左右,個人不需要繳納。單位所繳比例,各地區、不同的行業的企業略有差別,以當地規定為准。
(5)農行退休金演算法跟企業演算法不一樣嗎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一是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
二是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
三是養老保險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因此,必須設置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有利於新老更替,實現就業結構的合理化;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於社會穩定;能夠激勵年輕人奮進,提升工資標准,為退休後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於從側面上促進經濟發展。
⑹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和職工退休金計算方法一樣嗎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和職工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並無差別。
但是,退休年齡不一樣。城鎮女職工在不延遲退休的情況下,50歲就可以辦理正常退休手續,而靈活就業人員年齡要到55周歲才可以辦理退休手續。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作為企業職工社保的一種特殊情況,退休後退休養老金待遇計算辦法,和企退職工退休養老金待遇計算辦法完全一樣,用的是同樣的辦法,同樣的計算公式,同樣的參數規定,在退休養老金待遇計算上沒有任何區別。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和職工退休金計算方法一樣嗎?可以明確地講,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和職工退休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是完全相同和一致的,這是毫無政策懸念的。
應該說,這個計算方法完全相同和一致,可以細化分解為以下幾層含義:一是從適用政策維度上講,靈活就業人員和廣大有單位職工,參加的都是同一性質類別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二是都是按照繳費型的制度模式,與繳費性的待遇計發辦法,計算與核定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的;三是退休後的待遇計發,都是依據權利與義務相對接,待遇與繳費相掛鉤的辦法,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的。
總之,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盡管在繳費方法上與在職人員,有較大的區別,也就是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主選擇本人的繳費基數,在費用負擔上與在職人員有所不同。但是,在退休後執行繳費性的待遇計發辦法上,則是與在職人員一樣,必須依據統一的計算公式,計算與核定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所得,這是毫無疑義的,是國家政策與法律規定使然。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迊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靈活就業參保者的退休金和職工參保者的退休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但因為參保年代不同,參保環境不同,導致靈活就業參保者比職工參保者少了一項內容,就是視同繳費年限的過渡性養老金。
除此之外還有,靈活就業參保者的繳費基數只要自己選定以後,一年之內基本不會改變,次年以後,除非社保局重新調整繳費基數外,個人基本不會重新調整繳費基數,記入個人賬戶的繳費金額,每年都是一樣的。
但職工參保者不同,職工參保者的繳費基數,是按職工的工資性總收入計算繳費基數的,個人繳費部分扣費,每月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職工參保者每月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是不一樣的。
工資總額高的月份,個人扣費就多,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就多,工資總額低的月份,個人扣費就少,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就少。
靈活就業參保者與職工參保者除了這兩項參保內容不一樣和沒有視同繳費年限以外, 退休時,計算退休金的參數和公式,都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的差別。
兩者退休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這也是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繳費基數的靈活選擇和出資方式的不同,以及退休規定年齡上有所區別。
靈活就業者依據個人經濟條件可以自主選擇社保繳費基數,既可多繳也可少繳;繳費時間相比在職職工也較靈活;由於靈活繳費人員沒有所屬單位,故社保繳費單位應繳部分也有個人承擔,連同個人應繳部分均有自己全額出資;退休規定年齡男性兩者是一樣的,女性就不一樣了:在職企業女性50歲退休,靈活就業女性55歲退休;辦理退休的渠道和手續也不盡相同。
在職職工社保繳費一般都是以單位為組織,有社保機構按當地每年不同的社平工資核定的繳費基數和規定的比例及時間要求,個人應繳部分有單位代扣與單位繳納部分一同有單位上繳。繳費比例和基數及繳費時間一旦確定,就沒有了靈活選擇餘地。退休時,達到規定年齡:企業男性職工滿60歲,女性滿50歲,特殊工種:男滿55歲,女滿45歲即可有單位持其個人檔案,到當地勞動行政部門為其辦理退休手續。但是,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在職人員兩者的退休待遇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均是一樣的。不過由於個人社保帳戶中的錢的多少,也決定了養老金的多少。
只要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辦理退休時計算養老金的方法和企業職工是一樣的。道理很簡單,每種形式的 社會 保險有獨立的計算方法,不可能因為參保性質相同,工作性質不同,計算方法就不同。
雖然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計算養老金的方法相同,但在繳費方式和退休年齡上即有所不同。靈活就業人員沒有體制內的工作單位,社保就沒有單位繳納的部分,個人需要全額繳費。在退休年齡上,企業女職工滿50歲可以辦理退休,靈活就業的女性要年滿55歲才能辦理退休。
⑺ 農行退休工資
這個要看退休時的職位職稱等來定。
養老金待遇主要跟四個因素有關:
1、繳費年限長短,繳費15年還是繳費30年,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但是,繳費滿15年只是享受養老金的最低年限要求。
2、繳費水平高低,繳費水平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到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待遇。
3、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
注意,社會平均工資指的是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
4、受退休年齡影響你是55歲退休還是60歲退休,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退休年齡越後,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算起來會略高一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展
⑻ 工人和幹部退休金演算法一樣嗎
企業幹部跟普通工人的退休金性質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退休金的計算公式統一都是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但是,企業幹部跟普通工人的工資待遇不一樣,所以平時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會有差別,這就會導致退休金的多少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