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國統一發放退休金,那麼今年退休退休金比往年是高還是低
全國統一發放退休金,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所以退休金的發放是根據當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來核定的,基本上相差不大
2. 2021年退休的社平工資低嗎
決定退休後養老金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三個:繳費年限、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
養老金是按照多繳多繳、長期多繳的原則發放的。
繳費周期長,繳費基數高,退休後養老金數額大。
2020年,全球經濟將受到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將受到較大影響。2020年社會平均工資將低於往年。如果2021年辦理退休,參照2020年,社平工資將對養老金產生一定影響,降低養老金標準是必然的。
退休後養老金的數額主要取決於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
社會平均工資對養老金的影響不是很大。2021年,退休人員不需要太多部門。如果他們想提高他們的養老金,他們不應該期望社會平均工資增加。他們需要從本質上改善他們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只要經濟增長,職工的社會平均也會隨著增長,雖然增長的速度可能放緩,但總體上只要是增長就是勝利。經濟發展水平的增長,也會帶動職工工資的增長,可能增長的比例沒有往年高,但是也不會出現下降。
作為與職工養老金計算掛鉤的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由於在繳費基數和計算退休養老金是兩個不同的數據。從繳費基數來講,是採用全口徑統計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加權以後,全口徑統計的職工平均工資。計算養老金使用的是半口徑統計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今年受疫情影響面最大的,其實還是城鎮私營單位,而非私營單位主要包括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所以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總體上增加的幅度要大於城鎮私營單位職工的平均工資。
由於養老金計算採用的是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我們都知道,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的工資基本都比較穩定,而且每年有固定的調資機制,在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工資中,不但包含了平時的工資,同時也包含了年終績效,年終獎金等。
所以不管如何,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工資不會因為今年疫情的形勢而受到大的波動和影響,影響最大的還是城鎮私營單位職工工資。綜上所述,根據上面的分析和介紹,影響明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的是2020年的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而不是全口徑統計的私營單位和非私營單位的職工平均工資;由於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工資比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要高,而且也比較穩定,有固定的的調整機制,所以只要經濟出現增長,就會根據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調整,所以是不會影響2021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的。
3. 為什麼今年退休人員沒有加工資2022年年退休金算的比2021年退休金低
第一,當年退休的要下一年才有交工資,第二,今年退休不會比去年退休的低,除非當地的社評工資在下降。
4. 為什麼同樣的工作去年退休和今年退休金不一樣原因是什麼呢
同樣的工作,不同時候退休本身退休金水平是不一樣的,因為就算是兩者的工資水平類似一個人是今年退休,一個人是明年退休,那他們退休金水平就不同。因為這受到當年經濟發展狀態和物價水平以及價格變動指數的影響。
在大學有選擇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去那些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城市找工作,雖然說在這個地方找到工作,社保在這地方交,但也不見得是在這地方工作,沒有關系啊,因為很多工作性質它都帶有出差性質的,可能公司是在這個地方,但是真正工作地點有可能是全國各地的北京上海是首選天津之類的二線城市也可以考慮。但是像一些很普通的三線城市以及小縣城就不建議考慮了,因為做個工作是一樣的,工作時間也是一樣的,交的錢是一樣的,但退休的時候拿到的錢可能就不一樣了。
5. 退休老師今年一至二月份的工資怎麼比去年每月少了6佰多
退休老師工資現在是雙軌制所以老師的工資低了。
2014年養老金並軌後,教師的退休工資發放遵循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就是2014年10月以前退休的教師,按照原來的退休標准發放。所以新人,就是2014年十後參加工作的教師,退休後工資按照新辦法發放。
6. 2021年12月退休是否取消地區差別不然工資比同年退休的低幾百元
沒有取消。
領財政工資的人,大家都很羨慕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在養老金雙軌制的時候,領財政工資的人在職期間是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的,但是退休之後能領到的養老金,往往要高於普通的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領養老金的人,就是企業職工,目前已經退休的中老年朋友,企業職工所佔的比例是比較大的,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私人企業。在職期間單位和個人共同出錢,為自己繳納了養老保險。所以企業職工在職期間交養老保險是有一定的經濟負擔,但是負擔並不明顯。再就是咱們的靈活就業者,靈活就業者是所有交養老保險的人群當中,經濟壓力最重的一類人。因為靈活就業者所要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全部都要自己承擔。而每個月養老保險費用繳納之後,進入到個人賬戶里邊的錢連一半都不到。所以很多人寧可選不領養老金,也不會去交這錢。或者咬咬牙只繳納最低檔的養老保險基數,繳費年限也只選擇最短的15年。
領財政工資的人,退休之後的養老金相對最高。其次是企業退休的人,領得最低的基本上都是靈活就業者。
7. 2021年12月退休是新標准嗎少了地區差別工資
2021年12月退休是新標准。
2021養老金改革,「分級調整」政策出台,2021年12月退休按照新標准發放退休金。
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會隨著社會經濟水平變化而變化,如物價上漲、平均工資變高這些都會使他們的養老金有相應的漲幅。企業人員是根據國家對養老金發放標准變化而變化的。這兩者的變化因素直接導致了企業員的養老金普遍低於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在這一塊使得大部分人的養老金都不會很高。
8. 蘇州今年退休工資』為什麼去年少多了′。。
沒有辦法的,全國各地都一樣,去年是百分之四點五,今年是百分之四,而且實際上是沒有一點超過,甚至還不到。
9. 都是企業同在2020年退休為什麼工資相差六.七百元
養老金不是說同一年退休就一樣,還要看個人的繳費年限、繳費水平、退休年齡等條件。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都是企業,同在2020年退休,為什麼養老金相差六七百元呢?
首先要澄清,你的一個誤區,你可能認為同一年退休的退休人員養老金都應該一樣,但其實這是個誤區,盡管是同一年退休,但不同的人養老金也是不一樣的,相差六七百元也是正常的。
為什麼呢?
其實只要你了解一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計發辦法就明白其中的原理了。
對於企業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待遇包括兩大部分,分別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這兩部分的養老金該如何計算呢?我們來看一下人社部公布的計發公式。
從這個計發公式可以看出來,退休時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是影響養老金的一個關鍵因素。
當然,你們是同一年退休,如果是同一個地區的話,這意味著退休時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這個條件也是一樣的。
你可能基於這個認識認為養老金差距不應該那麼大。
但其實通過公式還可以看出,除了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之外,影響養老金多少的還有更關鍵的因素,包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繳費水平,退休年齡。
其中繳費年限和繳費水平與養老金呈現正比關系。繳費年限越長,繳費水平越高,養老金水平就會越高。
退休年齡與養老金是呈現反比關系,退休年齡越晚的話,養老金就越高。因為退休年齡越晚,所對應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就少。
按照人社部公布的養老金計發月數表,60歲退休對應的是139個月,55歲退休對應的是170個月,60歲退休對應的是195個月。
所以養老金有三個重要的原則,一是多繳多得,二是長繳多得,三是晚退多得。
了解了其中的原理,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你們的養老金差距六七百元了?
雖然退休時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一個樣,但對方的繳費水平如果比你高,繳費年限比你長,退休年齡比你晚的話,他的養老金就會要比你高。
畢竟現在養老金的計發已經不是搞大鍋飯和平均主義了。而是要體現出效率和激勵的機制。鼓勵大家多繳費,長繳費,晚退休。這就是其中原因所在。你理解了嗎?
感謝邀請,跟感謝樓主的提問。
樓主您好,都是企業同在2020年。退休工資為什麼相差六七百?其實退休金待遇的高低,並不是說同在一個企業單位,並且是同一年退休就一定會獲得相同養老金的待遇。因為我們養老金的待遇,他並不是說是跟你的企業單位有關系,其實不會考慮企業單位的因素,它只會考慮你自身的參保條件來決定自己退休金的待遇。
也就是你個人的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 社會 平均工資這三大主體條件,最終來確定我們養老金的待遇。當然你的累計繳費年限越多,那麼實際上自己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就會更高。反之自己的養老金待遇就會比較偏低。所以在這種前提下那麼實際上,雖然是同一個單位同一年退休,只能夠保證一個條件,那麼就是 社會 平均工資這樣的一個條件。
但是剩下的一些主體條件,比如說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還是要因個人而異來決定自己養老金的待遇,當然你的退休金和別人的退休金差距六七百塊錢,那麼看看是不是自己的繳費年限比較少,或者是平均繳費指數比較低所造成的原因,實際上這都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在計算退休金的過程中,那麼都是按著完全統一的方式來計算的,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合理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確實存在這種情況。
去年曉梒同時給兩位同事辦退休,一位退休金3000多,而另一位退休金還不到1000元,可以說連當地最低工資都沒達到。
接下來由曉梒為大家深入解析「 同一年退休為什麼退休金差了七、八百? 」
現行的退休條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即男年滿60周歲, 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養老保險的繳納年限滿15年,就可以享受退休待遇,不過在待遇這塊享受高標準的話「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影響養老金的因素養老金的待遇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基礎養老金,二是個人賬戶。
即: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
而影響養老金的多少則看繳納年限的長短,繳費基數的多少,退休地的 社會 平時工資以及退休時的年齡都是影響同一年退休,養老金的不同的原因。
01 繳納年限,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15年是養老保險的最低年限要求,而每增加一年的繳費年限,意味會影響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個人賬戶的余額也會隨之而增加,最終能領多少個人養老金。
02 社會 平均工資
我國各地區的經濟情況並不統一,按國家統計局於5月15日發布的《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90501元》,其中明確指出, 東部地區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為104069元,每個月8672元,而東北地區則相對較低月平均工資不到6000元。 也就是與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那麼基礎養老金也就越高;
同樣 社會 平均工資還影響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多少,而影響個人養老金。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受當地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而設置上下限的。比如: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是6000元,那麼他的下限就是6000元的60%,反之上限則是6000元的300%。
03 退休年齡
為什麼說退休年齡影響養老金呢?
因為在個人養老金計算時,除了看個人賬戶的余額,其次還要看計發月數,比如:50歲195個月, 55歲170個月,60歲139個月。這塊全國統一。
同是企業同在2020年退休,養老金相差六、七百很正常。退休後養老金能拿多少主要是繳納年限和繳費基數還有就是不同地區的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等等。例如:男60歲退休,女50歲退休,男女相差10歲,男多交10年的養老金,都在2020年退休,兩人的養老金會一樣嗎?再例如:兩人同在一個企業同樣的歲數,同在2020年退休,但兩人工資高低不一樣,一人多交養老金,而另一人少交,退休後領的養老金也不一樣。所以,養老金能領多少?是多交多得,長交多得。
樓主您好,都是企業同在2020年退休。但為什麼工資相差六七百塊錢呢?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問題,你既然和你的同事相比較,那麼就說明你和同事之間,在養老保險的參保條件上面一定有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才造成養老金待遇的差距。養老金待遇的差距是根據參保條件來決定的,也就是累計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指數,還有 社會 平均工資這三大主體條件來確定的。
我們每個人和每個人之間都不可能擁有相同的參保條件,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你們倆在同一單位工作的若干年,即便工作年限是一樣,但很有可能 社會 平均工資也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說這些原因都是導致,我們養老金待遇不同的根本原因,你們兩個在同一年退休,並且是同一個單位,只能夠保證一點的就是 社會 平均工資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平均繳費指數和累計繳費,年限不一致的話,也會影響到我們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這個養老金的待遇她是很多的因素所組成的,還有就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部分,如果說退休年齡不相同,或者說個人賬戶的余額不相同,也會影響到養老金待遇的偏差,所以每個人和每個人之間是有很大的條件,不同的所以最終計算出的結果也是有所不同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這個應該是很正常的情況,沒有什麼好糾結的。
職工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具體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社平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x繳費年限ⅹ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養老金賬戶內儲存額 計發月數。
從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可以清楚地了解,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養老金要受好幾個因素的制約,即繳費基數的高低丶繳費年限長短丶繳費金額多少丶個人賬戶儲存額多少丶退休地上年度社平工資高低丶計發月數等等。這些因素互相制約,直接影響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水平。
由此可見,僅管兩個人都是企業職工,而且同是2020年退休,可卻並不代表兩個人的繳費基數丶繳費年限丶繳費金額丶計發月數等因素都相同。要知道,在兩個人退休地丶繳費基數丶繳費年限丶退休地社平工資丶計發月數都不相同的情況下,按照養老保險「多繳多得丶長繳多得"的原則,同樣是企業職工,同樣在2020年退休,每個月的養老金相差六丶七百元是很正常的事。
都是企業職工,繳納的都是職工社保,同在2020年退休的為什麼養老金相差六七百呢?
職工社保並不是同一年退休的,養老金待遇就是相同的,這里影響養老金待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繳費年限、繳費標准、退休齡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影響養老金待遇的關鍵,同一年退休的,只是你們計算養老金時的 社會 平均工資一樣而已。
1、退休年齡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退休年齡越早,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少,這個是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有關的,在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中: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就是和退休年齡有關的,退休年齡越早,計發月數越多,比如55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75個月,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39個月,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退休年齡越晚養老金就越多。
2、繳費年限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繳費年限越長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這個是和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有關的:
基礎養老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平均繳費指數工資)/2*繳費年限*1%
其中繳費年限越多,最後的基礎養老金也就越多,同理繳費標准影響的是平均繳費指數,這個也是影響基礎養老金的重要因素,所以繳費標准越高,最後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會越高,然後大家基礎養老金也就越多。
最後綜合來說:只是同一年退休的話,只是上年度的 社會 平均工資相同而已,其他的幾個因素不同的話,最後的養老金待遇肯定也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年退休的,養老金相差六七百元是非常正常的事。
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里,我是碎月,歡迎大家點擊關注
繳費多少是根據工資所得來的,工資不一樣,繳費就不一樣,最後養老金就不一樣
關健是你每月交養老金是多少,單位交養老金,工齡是多少,總計養老金有8萬元,才能拿到4仟多元,你到你們單位或人社局去查你總共交養老金多少錢就行了。
兩個人同時都拿著自己的存摺到銀行去取錢,但是能夠從銀行里取出來的錢數卻不一樣,為什麼?因為他倆當初存進去的錢數不一樣。
10. 退休金為什麼比上月少了
法律分析: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 工人的退休金:按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類推工齡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參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參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齡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級工,中級工,還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務員也要不分職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樣。三年以內執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