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官員退休年齡最新規定
一:法定退休年齡,一般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原則批准,現在仍然有效的《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文件所規定的退休年齡,現行退休年齡是,男性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2015年10月14日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介紹了「十二五」以來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成就,稱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
法定退休年齡,經中央批准後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通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二:對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並且累計工齡滿十年的;
(二)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累計工齡滿十年的,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累計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准予退休。
法定的退休年齡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原則批准,現仍然有效的《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文件所規定的退休年齡。
法定退休年齡漫畫
堅決按照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辦理職工退休、退職,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和勞動權利的根本保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1999]10號文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9年3月9日發布了《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1999〕8號),通知指出: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B. 2018年達到退休年齡的正 部 級 官 員有哪些
家父從政,在這里就說一些
公務員是分級的 從小到大來說
科級——處級——廳級——部級——中央(差不多五個級別,有分正副職,總的來說是十級,你能混到處級已經是牛人了,中央往上還有分,那個就很復雜了)
從地方官員來分,和上面的級別相對照
村級——縣級——市級——省級——中央往上
如果是軍官
連級——團級——師級——軍級——中央
大概就是這樣,你如果想混到總理的話建議你去京城發展(如果你考得上的話),因為只要是京城的機關官員,如果你只是個科級幹部,但是你還是外省的處級幹部的領導,不過切記不到萬不得已別去當公務員,家父從政,雖然是高風亮節為政清廉,但是我也深知他們厚黑學的關系,一句話就能把你壓在某個職位上好幾年。
你如果真的考得上公務員,說明你很有潛力,自己去創業才是王道 要知道你在官場上如果能要作為那也要熬個二十年以上
C. 古代官員一般多大年齡退休
3000多年前中國就建立了退休制度,不過只限於朝廷官員。古代官員退休,有一個非常文雅的稱謂--「致仕」。此外,還有「致事」、「致政」等別稱。「退休」一詞最早出現於唐代。退休年齡各朝代有不同的規定。據《禮記》記載,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事」。其後歷代都基本上沿襲了這一退休年限。比如唐朝規定:「諸職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兩宋時期文官年滿七十退休,武官則可延長10年,到80歲。到了明清兩代,才逐步改為60歲。特別是到了清朝,官越小退得越早。低級武官的退休年齡大大提前了:「參將五十四,游擊五十一,都司守備四十八,千總、把總四十五。」
D. 古代朝廷官員存在退休年齡之說嗎
存在,但是古代不叫退休而是叫做乞骸骨和致仕,明朝以前的退休年齡為70歲明朝以後改為了60歲。但是這種設置幾乎和沒有差不多,因為皇上擁有最終選擇權可以決定一個人去留,而且如果不是實在混不下去了又有誰捨得離開打拚了一輩子的官場,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古代官員退休的一些問題。
官員退休了不和現在一樣都有工資當時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領到退休金,要誰都有退休金的話陶淵明也不會歸隱山田後過著清苦日子,詩聖杜甫更不會有餓死兒子的事情發生。但是前面這兩位的清高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大部分官員要是真能退休他們早早就打算好了後路,他們一般都是退休前就已經購買好了田地養老,而且如果有家族的話更不用擔心誰養老。
E. 2017女檢察官退休年齡
已有新規定,處級以上女性可以延長至60歲,55歲至60歲可以隨時隨自己意願退休,60歲是必須退休。
F. 中國官員的退休的年齡
男的60,女的55。除非有了重大事故,實在不能上了,才能提前退休。
G. 為什麼官員支持推遲退休年齡
會有人支持,但結果將是一部分人成為受益者再受益,最後這項制度會成為全回社會口誅答筆伐的一個軟肋。
比如事業單位、國家機關這些公共部門,相當一部分人是願意延遲退休的,私人部門如廠礦企業願意延遲的很少。這會形成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的沖突,事業單位、公務員得到了好處,本來你們退休金就高,現在又延遲退休了,會被認為公共部門給自己謀好處,自己給自己制定了很好的政策。
同時,要是事業單位不改革或改革在後提高退休年齡在前,那麼也會讓公眾認為這是只提高私人部門的而不提高公共部門的退休年齡,好處都讓公共部門佔了,大家會說你坐在辦公室里不提高退休年齡,卻讓私人部門的體力勞動者去提高。
總之,在不統一的養老制度下,無論怎麼做,都會被罵為現在的政府權貴官僚集團為自己謀利!
H. 中國古代官員退休年齡是多少
1、據《禮記》記載,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事」。
2、其後歷代都基本上沿襲了這一退休年限。比如唐朝規定:「諸職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
3、兩宋時期文官年滿七十退休,武官則可延長10年,到80歲。
4、到了明清兩代,才逐步改為60歲。特別是到了清朝,官越小退得越早。低級武官的退休年齡大大提前了:「參將五十四,游擊五十一,都司守備四十八,千總、把總四十五。」
PS:這里的「致仕」,「致事」、「致政」等,也就是現在的「離退休」
I. 中國省部級以上高官的退休年齡是多少
根據上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初黨中央和中組部的兩個相關文件表示:省部級黨政正職是65歲,但任期未滿的可延期3年,所以大多是68歲;省部級副職是65歲,但60歲以後要安排在人大、政協等「二線」。
國家級領導在職年齡一般不超過70周歲,退休年齡沒有相關的文獻規定,大概是75周歲左右。具體要根據每一屆中央、人大、國務院、政協的任期需求而調整,最終由黨中央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