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齡滿三十年和不滿三十年的退休工資有區別嗎
工齡滿三十年和不滿三十年的退休工資有區別。
Ⅱ 退休時工作了29年零三個月工齡按29年計算還是30年計算
辦理退休,在計算退休養老金時,按照29年3個月計算,在退休之後調整退休金時,繳費年限滿多少年計算時,按照29年計算,當文件出現「不滿一年按照一年計算」的字樣時,按照30年計算。
(2)滿30年和不滿30年工齡退休工資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計算原則
職工發生以下情況,其前後工齡連續計算:
1.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動工作、安排下崗者,調動、下崗(與企業保持勞動關系)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2.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以及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3.因企業停工歇業或者破產,職工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到其他企業工作者,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4.企業經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原有職工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5.職工在疾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連續計算為本企業工齡;超過6個月病癒後,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以外,其前後工齡應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6.因工負傷或者職業病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計算為連續工齡;
7.轉入企業工作前的專門從事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和革命軍人的軍齡,均作連續工齡計算;
8.學徒在本企業學習期間,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臨時工、試用人員轉為正式職工時,其本企業工齡,應自最後一次進入該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9.原分配在國營農場,墾殖場當職工的知識青年及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國家統一組織下鄉插隊的城鎮知識青年,在他們按政策離開農村、墾殖場或農村回城鎮參加工作以後,其在農場、墾殖場或農村參加勞動的時間,可以與參加工作後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10.歸國華僑職工,從進入本企業工作之日起計算連續工齡 。歸僑職工在國外從事革命工作,確因工作需要調回國內或受迫害回國的,如有可靠證明,報經中僑委審核屬實者,其在國外參加革命的工作時間,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Ⅲ 30年工齡和不滿29年退休金有多大差別
差別如下:
1、退休時相差的金額:
老人退休時退休金和工齡及退休前個人人事檔版案工資雙掛鉤權,通常五年一個檔。退休前工資標准相同的人,工齡差一個檔,退休工資就差一個檔,各地標准不一樣。29年工齡和30年工齡通常差5%。退休前工資標准不同的人,差距就不好說了。
2、退休後每年增加的金額:
自2005年起,老人退休後退休金每年都會上漲,29年工齡和30年工齡,調整時的差額不大好說,各地方案不同。
退休時退休工資相同的人,有的地區完全採用老辦法的,還是會差一個檔,通常至少差百元。採用新辦法的,至少差幾十元。退休時退休工資不同的人,29年工齡和30年工齡的,每年增加的金額差多少,是不一定的。
3、整體金額:
要是是在同一個地方退休,在繳費的年限和繳納社保的基數一樣的情況下,29年的工齡和30年的工齡相比,29年工齡退休後所領取的退休金是要稍微低一些的。
因為根據國家城鎮職工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來計算的,國家基礎養老保險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號養老金,要是社保繳費每多一年,基礎養老金就多1%,相對應的我們個人賬戶裡面的養老金也會增加,所以整個的基礎養老金額會增加。
Ⅳ 30年工齡與25年工齡退休有什麼區別
分析如下:
1、 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2、30年工齡享受的福利比25工齡的更多。退休的年限不同,同時享受的福利政策就會隨每年政策的變化而變化。
3、30年工齡的養老基金比25年工齡的多。同省、繳費工資指數相同情況下,繳費年限29年比30的稍低。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養老金計算辦法,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每多一年就多1%,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因為多1年儲存額增加而相應增加。
(4)滿30年和不滿30年工齡退休工資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全國31個省區市已全部完成了今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的工作,北京每月人平均養老金水平達到3050元排在首位。
31個省市區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具體辦法各不相同,一般採取普遍調整和適當傾斜兩種方式。以湖南省為例,普遍調整,每人每月增加基本養老金110元,再按本人繳費年限,每滿1年,月基本養老金增加2元。
適當傾斜,年滿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退休人員,每月增加50元;年滿80周歲的退休人員, 每月增加70元。 在調整幅度上,各地基本按照國務院要求,上調幅度均為10%左右。以河南省為例,2013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1764元,2014年調整後月人均增加176元,增幅約為10%。
Ⅳ 退休工齡30年和31年工資數差多少
退休時計算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是按月計算的。
你不過相差了2個月,即0.16666年。退休工專資差多少要看你的繳費工屬資平均指數以及你地的職工平均工資。
估計不會超過10元錢。
要重新確定上班時間很難。就算了吧!不要到政府部門去受氣了,圖個好心情吧!
Ⅵ 2017年30年工齡和35年工齡的退休金是一樣的嗎有差距嗎
繳費年限是計算基本養老金的主要指標,每多一個月都不同。
當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 = (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屬於「中人」。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規定計算。以四川省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3%(計算系數)。
Ⅶ 誰知道,退休金的計算,工齡29年和30年,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聽說30年是一個界限。
基本養老金計算,繳費年限累計計算。
職工退休條件和基本養老金計算,並不按照工齡計算,是按照繳費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和按法律規定計算的視同繳費年限),沒有30年一個界限的規定,按照累計繳費年限計算。
當前,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指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給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不是指某個退休人員實際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月數(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預計),而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測算出來的一個假定的指標。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屬於「中人」。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吉林省為例: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制度前視同繳費年限×1.2%。
Ⅷ 30年的工齡跟32工齡,退休的工資有什麼區別
你好,復莪一直愛你 。按照制2006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改革的通知,從2006年7月1日起,所有退休人員,按照以下標准執行。工作10年以下的按基本工資的75%發放,工作10-20年的按基本工資的80%發放,工作20-30年的按基本工資的85%發放工作,30年以上的按基本工資的90%發放。
30年的工齡跟32工齡,退休的工資中的基本工資會少5%。
Ⅸ 退休工齡30年和退休工齡28年的工資有什麼不一樣
1、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同:退休工齡繳費30年的都有所增加,退休工齡28年按照退休25年分段來分配養老金。
2、基礎養老金不同:繳費30年按退休時上一年所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增加1%,繳費28年按退休25年時上一年所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增加1%。
3、漲幅數額不同:用戶如果是28年工齡退休的話只能算25年,而30年工齡的用戶就上了一個台階,以後的待遇都跟25年工齡不同,條件要好點。
(9)滿30年和不滿30年工齡退休工資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退休工齡注意事項:
1、距法定退休5年以內或工齡滿30年以上的職工,用戶需要與企業協商一致,可實行內部退養辦法,內退期間由企業逐月為其發放生活費,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
2、特定工作的工齡,工人、職員從事某種特定工作、但任某種特定職務或在某種特定部門擔任工作的年限。,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應當退休。
3、因企業停工歇業或者破產,職工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到其他企業工作者,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4、對改為非國有企業的,經改制前後企業協商一致,可將內退人員所需資金一次性劃撥給改制後企業,由改制後企業按月為其發生活費,繳納社會保險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齡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退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