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村采訪

長壽村采訪

發布時間:2025-08-17 07:04:02

⑴ 新疆長壽村老人為什麼會長壽

新疆長壽村老人為什麼會長壽呢?新疆的和田地區位於昆侖山北部,塔里木沙漠南部的邊緣。昆侖山的高山雪水融化之後匯成大大小小的河流,向北流入塔里木盆地里的大沙漠。河流的兩岸,形成了一片片的綠洲與草場。雖然天空也會揚起沙塵,樹上也都落滿了灰,但遠處的天空還是很藍。10月8日,本報記者專程前往和田,采訪位於那裡的中國著名的長壽村——拉依蘇村。就在記者驅車前往之時,中國老年學會剛剛評出來的「中國十大壽星」中,就有半數來自新疆。
在村裡住了100多年,最大的願望就是去趟北京 沿著村口成排高大的楊樹,記者來到了買提肉孜·買買提老人家。老人今年101歲,本來要去5公里之外的地方趕集,因為記者的到來而沒去成。 雖說已經百歲,老人的眼睛一點也不花,一兩百米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耳朵不聾,記者與他說話不用大聲,他就能聽得很清楚。只是老人的牙掉得只剩下一顆牙了。他說有次台灣來了一個記者就想拍他的這個牙,說到這里時他笑了起來。記者舉起相機給他拍照時,他也笑得露出了唯一的一顆牙。
老人的衣食住行非常簡單。每天都是粗茶淡飯,基本上就是當地苞谷面做的糊糊(稀粥)、饢,有時也會吃點拉麵、手抓飯。因為家裡很窮,所以老人一直很想吃羊肉,他說自己現在最多一頓能吃1公斤的羊肉。陪同記者的當地維吾爾族翻譯都不敢相信,仔細再問一遍之後才確信老人說的話。只是現在羊肉價格漲了不少,不能經常吃了,但老人每天都能喝上茶。這也讓他挺滿足的。 當記者問他知道自己長壽的原因嗎?老人笑了起來,說可能是這個村子的泉水多吧,他們全村的人都喝泉水。
從城裡人的觀點來看,老人的日子算是非常窮苦的,但老人心裡還是非常樂觀,村裡其他人的房子比他的好,吃的比他好,穿的也好,老人打心眼裡高興,沒有任何攀比心理。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日子一過就是百年。當知道記者來自北京時,他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去趟北京。
105歲老人直到去年才開始第一次吃葯 斯帕爾·吐迪今年105歲,目前是長壽村的形象代言人,公路邊的標志牌上,就印著他的照片。記者來到他家的時候,他正好從棉花地里扛著一袋摘完的棉花回來。老人有一個大家庭,有8個兒女,56個孫子(女)和重孫。雖然已經105歲了,但他並沒有閑著,除了到地里摘棉花之外,也常做拔草、餵羊這樣的輕體力活。 老人視力還算不錯,他說自從吃了成品油之後就覺得視力受到了影響。聽力一點也沒有問題,「跟小時候一樣」。牙是全沒了,硬的東西沒法吃,只能吃軟的,連饢都只能用開水泡著吃了。就連以前愛吃的葡萄乾,現在也只能砸碎後再吃。斯帕爾的身體一直很好,直到去年,因為偶爾尿不出來,老人才第一次吃上葯,而且一吃葯就好,現在已經吃了6盒。他掏出口袋裡的葯給記者一看,原來是一盒普樂安片。
斯帕爾老人家有7畝地,一半種麥子,一半種棉花。小麥一年能收500多公斤,棉花一年能收3000塊錢。由於是百歲老人,當地政府每月補助他100元。他說,現在的日子好多了,家裡甚至還有了政府免費送的電視機,讓他看上了北京奧運會。老人雖然知道首都北京,但不知道北京在什麼方向。
118歲的肉孜·買買提是長壽村裡最長壽的老人。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坐在家門口的溝里掰苞谷呢,弄得渾身都是灰土。老人也喜歡吃羊肉,希望能天天吃上羊肉,但現在沒有錢,兩三天能吃上一次就很滿足了。給老人拍照時,他會咯咯地笑個不停,像個孩子一樣。
聖泉湖讓村民延年益壽 拉依蘇村是一個長壽村,也是一個貧窮的村子。據村裡的書記沈勇介紹,村子共有720戶人家,2400多人,但只有4800畝耕地,其中還包括不少集體耕地,村子裡的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目前村裡百歲以上的老人共有7人,90歲以上的老人共有16人,80歲以上的老人就更多了,沒有具體統計。這些老人每人只有1.6畝的耕地,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每人每年的收入大概在1200-1800元之間。 記者所到這三位老人的家,都可以說是家徒四壁,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有的人甚至連做飯的灶台都沒有。睡的都是土炕,冬天也不會燒火,至多隻是在屋子裡點個煤爐。這些老人都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有的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這個村子。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四世同堂」算是修到了大福,而在這個村子裡,五世同堂也不稀奇。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距村子大約10公里的地方,有上萬個泉眼,泉水四季冒個不停,每年的出水量能達到1100萬立方米,泉水匯聚成了一個聖泉湖。不管是湖邊,還是泉眼邊,可以看到不少古老的胡楊樹、槐樹、榆樹,許多樹齡都在百年以上。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喝泉水。 健康專家認為,人類長壽的原因很多,其中飲水的重要性佔一半。據和田地區有關部門測定,拉依蘇村的水中含有充足的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包括鎂、錳、鐵、鋅、鈣等,其中錳元素為抗衰老元素,可以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而幾位老人也都認為,自己長壽的原因主要是水。胡楊是千年不死的長壽樹種,從胡楊根底冒出來的泉水,喝了之後當然也會讓人長壽了。當然,幾位老人心態好,脾氣好,知足常樂,不求富貴但求心安,也是長壽的原因之。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新疆長壽村老人為什麼會長壽的內容,另外本網老人安全知識庫中還有很多關於老人養生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關注,以便讓老人都能健康快樂的生活。

⑵ 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迎來118歲生日,她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迎來118歲生日,她長壽的秘訣就是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很熱愛運動,對很多事情都不是特別在意,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情。想要長壽,還要保證每天適量的運動,因為運動之後血液循環會加快,讓這個人更加年輕有活力。所以每天定要花點時間運動才可以,只有這樣,身體才會處於一個健康平衡的狀態,而且這位長壽老人也堅持每天運動,所以才能在這個年紀,孩子們健康有活力,也能從這個老人身上看出來運動對於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

⑶ 貴州哪個地方是最適合養老的長壽之鄉呢

我們平時在視頻上看到的那些記者去采訪長壽村的老人,每一個年齡都上了八九十,有的甚至有100多歲。而且這些百歲老人大多數都是出自於貴州,貴州這個地方,不僅山好水好,風景好,而且人文歷史也非常豐富。如果要去貴州養老的話,小編推薦大家去貴州赤水,因為這個地方是非常出名的,生態環境好,這里超過百歲的老人也特別多。

⑷ 湘西:長壽村的秘密(二、孝子

文/張志誠   圖/彭南科

寫這一段時剛好是重陽節,先說說在磨刀村遇到的一個大孝子。

車子越過那個懸空的南瓜,往前走一點,右邊高坎上一個院子,旁邊一棟磚房,青瓦加黃牆白牆,不是苗寨建築風格。檐壁上掛了兩個大高音喇叭,旁邊豎了一根旗桿,飄著一面國旗。我下車走近一看,正是村部。

南科給村長打了電話,說了我們的位置,然後站在村部屋檐下等。我免不了東張西望,用平板拍個不停。南科很淡定,他來過一次了,又是古丈人,經常上苗寨。一會,遠處來了兩個中年人,老遠在揮手。

南科走下高坎和他們打招呼。來的是村長劉朝前,村支書符天軍。南科並不認識他們。簡短自我介紹後,進了村部小會議室聊了一氣。

村裡的基本情況後面再講,先說說那個有名的大孝子。

磨刀村最年長的是位老太太,叫李岩香,101歲。我和南科提出,先去看看這位老壽星。村長說,老人和他一個組,磨刀組。支書和村長帶我們過去。

經過無數條不規則的青石板路,左轉彎,右轉彎,到了老太太家。

那是一個土磚和木結構混建的小院子,中間一個天井,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不過要小些。特別那扇院門,很小,和城市家庭單門大小差不多。三四條青石構成一個梯形台階,把門檻都遮住了。門框用料不錯,很方正。門外兩邊牆上堆滿了枯木樹枝,既是日常生活的燃料,這里做飯燒水都用柴,估計也為冬天預備取暖用的柴火。秋天來了,冬天不遠了。

透過門框看進去,一道陽光射在院子里,非常安靜祥和。

南科他們先進去了。我的速度慢得多,一切那麼新鮮,那麼美,邊走邊拍。

進了院子,四處取景,有些雜亂,有些破敗,也很溫馨。一個牆角堆了幾個南瓜,老南瓜,青南瓜,我不能確定青的就是嫩的。一條繩索上曬滿了煙葉,從平板的的取景器里看,剛好被一根竹桿擋住了索子,以為曬在竹桿上的。

苗寨的男人,特別上了年紀的老人,幾乎都愛抽煙,還要那種自己將煙葉切碎後,用紙卷個喇叭筒抽,或者用長竹桿做成的汗煙筒,邊點火邊抽。這些沒有經過精加工的原生態煙葉,據說比香煙勁大得多,不會抽的人,吸上一口,可能會嗆得眼淚鼻涕都出來,還會醉人。

南科喊我快點上去。

老壽星的家沿右手邊一條木樓梯上去,中間好像另一戶人家,大門緊閉,門窗已經破爛不堪。

上了木梯,順著南科的聲音,又上了右邊一個小閣樓。樓道很窄,僅僅一個稍胖點的人可以暢通無阻。一扇小窗上糊了厚厚的紙,虛掩著,光線暗淡。

老壽星坐在地上,有墊被和蓋被,十分簡陋。我走近才發現,村支書拉開的那塊布簾,不是窗戶,而是一扇門。又不像門,太小,太矮,有點像紹興烏篷船的船倉。

老壽星半倚著身子,探出頭和他們說話。老壽星說的苗話,我聽不懂。支書翻譯,她說沒有好煙來招待你們,不好意思。

老壽星聲音不大,口齒清晰,神態也很慈祥。

我簡單問了些情況,老壽星說她的耳朵不好使了。

出了小閣樓,我刻意看了老壽星吃的東西。

堂屋裡有一個火灶,火已經熄滅了,一些乾柴燒成的木炭上,擱著一個帶柄的小燒鍋,現代品。揭開鍋蓋一看,一些剩飯,幾塊臘肉,幾點蔬菜。村長說,這是老壽星吃的,她要是餓了,就會到這里自己熱一下再吃。我有些吃驚,問老壽星的兒孫呢?村長說,有個兒子在身邊,應該出去幹活去了。

我又進了一個側門,裡面是廚房,一口炒菜鐵鍋,一個燒得黑黢黢的高壓鍋,裡面沒有墊圈,也找不到減壓閥。一把同樣黑不溜秋的炊壺,斜放在高高的灶台上,幾塊熏得烏漆煤黑的臘肉吊在灶口上方。灶台四周有些乾柴枯枝。

我轉身出來,村長打開了一個搪瓷杯子,從杯底到杯口均勻染成了深褐色,視覺上和墨汁塗抹的沒有兩樣。那層厚厚的茶垢,估計沒有些年份是積累不了的。磨刀人喝茶很濃,鹽也吃得很重,喜歡大碗豪飲自釀的米酒,嚼臘肉。

耳聞目睹這些事實後,我很迷惑,站在現代醫學角度,磨刀村人的飲食習慣,好像都不是健康的養生之道,可他們這樣生活了一輩子,甚至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

老壽星從閣樓里出來了,南科在拍攝,我也趕緊選角度拍了幾張。用平板在光線暗淡的地方拍攝,基本無能為力,被攝對象眨一下眼睛都會虛化。

閣樓過道上,一個有些佝僂的身影扶著木板牆慢慢走,一邊走一邊說著客氣的話。

我很擔心她會摔著了。村長說不會,她平時一直這樣自己照顧自己,兒子要出去做事。南科又問她,兒子呢?村支書答非所問,說她兒子可是個大孝子,每到寒冷的時候,就會陪著老母親睡,給她暖被窩捂腳。我以為聽錯了,追問了一句。村長肯定說是這樣的,很長時間了,自從老人有些怕冷開始,兒子都會陪老娘入睡。我的眼睛有些濕潤,說起人性,說起對母親的愛,我們遠遠不如這個大山裡的苗寨漢子。

從老壽星里出來後,我們又去了村部。我請支書和村長將全村70歲以上的老人列個名單,要求有年齡、性別、居住的組名稱。

南科一直惦記要給老壽星和她兒子合個影。我們分工,他去老壽星家裡等她兒子,我繼續采訪磨刀村老人的生活情況。

支書和村長一個個打電話核實,我又認真在牆上看磨刀村的簡介。

磨刀村位於古丈縣東南,與瀘溪縣、吉首市接壤。全村6個自然村寨:磨刀、白洋、天門、次秋、別州、花岩,又分為8個村民小組,除了前面6個自然村寨外,另加符家組和河邊組。全村265戶,1418人。

從資料上看,這些數據截止時間為2013年,當年的人均純收入1850元,全村貧困人口較多,是一個典型的偏遠貧困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支書說,數字沒有太大變化。村長說,磨刀組已經很多年沒有死過人了。

支書和村長一個一個名字記下來,還有位老人一直幫忙打電話核對,他叫王得柏,72歲,我不知道是不是對號入座准了,因為還有一位70歲叫劉庭貴的老人,也一直在陪著我們采訪,他帶南科去老壽星家了。

支書和村長在統計時,我獨自到村裡去轉了一圈。回來時,他們說統計完了,全村超過70歲的有127人,其中90歲以上的7人,80到90歲之間35人,剩下的是70到80歲這個時段的。

我請他們核對平板里拍攝的老人姓名,支書村長驚訝發現,有好多沒有統計進去,馬上又對圖片中的老人進行核實,最後確定為133人。我想,這肯定仍是一個不完全的統計。

南科回來時非常高興,說他去的時候,拍到了老壽星的兒子幫人家維修屋頂。

我大吃一驚,這個兒子年齡應該也不少了。

我問村長,說真的已經70歲了,叫劉庭金。

我趕緊看了南科拍攝的照片。畫面讓人震撼,一個精神抖擻的瘦小老漢,滿臉的笑。讓我震撼的是他腳上那雙鞋,那雙穿了無數條小繩也扣不嚴實的解放鞋,長沙垃圾桶里撿的比這要好得多。

讓我震撼的還不只是這些,突然想起老壽星「船倉」口也擺了一雙鞋,那是一雙雖不太干凈很少破損的解放鞋,那是70歲的劉庭金百歲老娘的鞋。為了讓母親有一雙好鞋穿,他寧可穿著稀爛八爛的鞋子,去幫人家修屋撿漏。

這樣的大孝子,多嗎?

題圖為老壽星母子。其他圖片都與文相關。

(待續)

⑸ 好幾年前電視台播過一個地方可以養病的地方,身體不好的人去那裡住一段時間會有改善,是一個有山的地方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長壽老人比例很高,全縣27萬人中,百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有82人
上百萬的遊客、養生者來到巴馬尋找「長壽密碼」。大量人口的湧入在不同方面考驗和沖擊著巴馬的承載力。建設混亂、環境污染、配套不足等問題也開始顯現。
長壽之鄉巴馬如何「長壽」?
108歲的黃媽身體健康,坐在自家屋子裡,每天都有來到巴馬長壽村的遊客來探望。
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有不少養生者都固定來到巴馬長住上一段時間,成了巴馬的「候鳥人」。向他們詢問巴馬的情況,很多人都會用到一個詞,神奇。而有些說法則神得有點懸:
到這來不用吃葯就好了,糖尿病在這呆了兩年就好了。不打針不吃葯。
高血糖,那你就來吧,絕對好,糖尿病到這兒效果最好。
小分子的水對身體對消化對氣管各方面都好。沒開,就喝,挺好,等開了以後就把礦物質都給破壞了。
「來這不用吃葯也能治病」、「泉水河水生喝效果好」、「要到百魔洞里吸收地磁,到天坑呼吸負氧離子」……諸如此類的說法還有不少,也因此來到巴馬的養生者中有不少人是來養病的。
巴馬甲篆鄉坡月村村支書黃大尚說:「來到這里的,有些是高血壓的,糖尿病的,各種的病類都有,有些有癌症的,還是來到這里,令當地多了『癌症村』的稱呼。坡月村的水不可能治你的癌症的,我們這兒適合養生的。」
對此,巴馬縣旅遊局局長黃燕飛也表示,巴馬打出養生的品牌,但流傳的一些所謂的「長壽密碼」太離奇了:「巴馬是挺神的,但是別離奇。一開始我們就打養生牌。我們就是說,巴馬的長壽老人,長壽是水空氣陽光地磁,還有一個心態。」
此外,商販也打起了治病養生牌。酒水、食品、泡腳的瑤葯,都打上了長壽的標簽。其中很多東西就連當地人以前都沒見過,難分真假。
癌症病人朱盤生稱,壽鄉變味了,村民們的思想復雜了,「長壽需要空氣好,還有就是生活簡單,沒有復雜的思想和那麼多慾望。」
朱盤生和其他「癌癥候鳥人」很少問津村民們的商品,以前他買過兩次蜂蜜,回去一嘗是假的。他擔心,憨厚朴實的民風變質了。
記者采訪發現,這些「傳說」有人信,也有候鳥人持保留態度。不論長壽之鄉的長壽密碼是什麼,有一點大家普遍認可也感受得到,那就是巴馬的自然環境。
長壽之鄉怎麼讓自己更長壽
遊客和候鳥人的到來,也在不同方面考驗和沖擊著巴馬的承載力。環境污染、配套不足等問題也開始顯現。那麼,長壽之鄉巴馬怎麼讓自己更長壽呢?
巴馬縣旅遊局數據顯示,2013年1到11月,巴馬全縣接待遊客258.96萬人次。而這個數字在2006年的時候還只有11萬。
旅遊發展了,當地村民收入也提高了。坡月村村支書黃大尚說:「這兩年,坡月村,外地人來了以後,坡月村的收入是比較多。現在統計來說我們這里,每年人均5000到6000元左右,以前就是2000多元。」
人多起來,高樓拔地而起,水卻沒有以前干凈了。盤陽河是巴馬人的母親河。村民說以前河水能直接喝,現在不敢了,村民:「看著干凈,仔細看上面有層油。那時候我們這邊沒開發的時候,河裡面的水我們直接喝,渴了就喝。房子也多了,人也多了,什麼東西都往河裡面排。」

⑹ 杜集區南山村為何叫長壽村

因長壽老人多,在當地獲得「長壽村」之美譽。

2013年12月31日《安徽日報》年終特刊報道:淮北市杜集區礦山集街道南山村 長壽村裡風光好

淮北市杜集區礦山集街道的南山村,因長壽老人多,在當地獲得「長壽村」之美譽。 12月22日,記者來到南山村采訪時,發現經過美好鄉村建設,南山村變靚了,健身、保健、長壽成了富裕起來的農民的新追求、新時尚。
南山村地處淮北市區東部卧龍山腳下,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古跡和文化底蘊的小村莊。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記者來到半山處,那兒新設置了觀景亭,俯瞰南山村,在綠樹遮掩中充滿生機。
村裡的房屋皆呈漢風特徵,白牆灰瓦,古樸雅緻,賞心悅目。走在村頭,那「壽比南山」的徽派門樓煞是奪人眼球,眼前的一切讓人彷彿置身於皖南的村落,靜謐而祥和。
曾幾何時,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南山村民常態,但如今的南山在淮北人心目中卻已成為「美麗」的代名詞。南山村美好鄉村建設以來,礦山集街道辦多渠道籌措資金,結合村莊建築現狀,以建築屋頂和外觀整治為重點,抓好村莊環境衛生和各項基礎設施整治。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礎上,先後投入逾千萬元對村莊進行 「穿衣戴帽」,南山村的面貌因此有了巨變。
村民高秀英的家中,不僅房間里,房屋的外面同樣收拾得乾乾凈凈。「俺這雖然是農村,但有專門的環衛工人,每天定點清掃保潔。如今這環境沒得說了,一點不比城裡差。」高秀英說。
伴隨環境的美化,南山村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村民健身廣場、農民文化樂園等先後建起來了。以前沒什麼事就聚在一起打牌的村民,如今自發組織起腰鼓隊。 「每天都要聚在一起練習,生活方式越來越健康,身體一天比一天棒。」村民李彩雲說。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在產業發展上,南山村也極力向「長壽」二字靠攏。核桃有著「長壽果」之稱。經過外出學習技術、向本地的種植專家「取經」,南山村利用村裡的荒山坡,種植了大量的核桃樹,不僅綠化了荒山,還增加了村民收入。

與長壽村采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臉色發黃不吃油什麼原因 瀏覽:120
與父母發生沖突如何解決英語 瀏覽:851
養老院病床 瀏覽:671
社保退休時領多少錢 瀏覽:829
大慶養老院護士工資 瀏覽:393
養生金補發沒有上卡怎麼辦 瀏覽:318
華南地區如何養生 瀏覽:581
老年人不會拼音 瀏覽:509
長壽花開到幾月 瀏覽:949
偷偷買了房子怎麼告訴父母 瀏覽:91
老人在家裡怎麼放電視 瀏覽:487
長壽村采訪 瀏覽:708
烙鐵焊接要做什麼體檢 瀏覽:62
浙江省國有企業中層幹部退休金多少 瀏覽:260
上市公司尋養老院合作 瀏覽:887
軍校提前體檢什麼 瀏覽:2
重陽節快樂英語怎麼說 瀏覽:200
老年大學柔力球計劃 瀏覽:93
50歲女人微信號大全 瀏覽:402
朋友父母離婚該怎麼安慰英文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