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有的父母會偏心對待子女,對子女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雖然現在社會所講究的是男女平等,但是父母在於子女方面還會分別對待,比如說我小的時候,我感覺爸爸媽媽對待妹妹就特別的好。
大多數人家都喜歡兒子,那可能我是長子的原因,所以他們會把更多的愛賦予在妹妹的身上,所以小的時候我經常會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欺負妹妹,我想這也是一種宣洩。
我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在日本,家裡的兩個孩子由於不公平對待,結果其中一方起了害人之心,僅僅13歲的年齡就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弟弟。
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是因為父母的不當對待,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所導致的直接後果,所以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需要重視的問題,作為父母不要覺得生養孩子,就已經完成了使命,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❷ 家長偏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多大被偏心的孩子性格會變成什麼樣子
家長偏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多大?被偏心的孩子性格會變成什麼樣子?
3.如果父母過於偏袒孩子,就會對孩子百依百順,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會讓孩子越來越自私,不會考慮別人。父母過於偏袒孩子,會讓孩子不為別人著想,會導致孩子自私的習慣。而且孩子會缺乏獨立性,過於依賴他人。天真的年紀,孩子卻孤僻。因為長期得不到父母的愛,他們生活在恐懼中,不敢接近別人,害怕被別人傷害。久而久之,他們變成了孤僻的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差,不懂得愛別人。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愛別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就是與人交往的能力,但是孩子不懂得愛自己,更不懂得與人交往,人際關系變得很差。
❸ 為什麼父母會偏心
年齡大小是決定父母偏心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老大寵,老幺愛,中間的老二沒有疼沒人愛
老大由於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幾乎是家庭的核心,父母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會專一投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而且由於家庭期待和榜樣的作用,家中的長子和長女通常在身體和智商方面都是優於下面的弟弟妹妹的。加上很多傳統觀念中的「長子嫡孫」「長女嫡親」等,父母會比較偏心看重家中的老大。
多子女家庭中,老幺也會成為最受寵的存在。因為家中的老幺通常是在父母年紀比較大的時候誕生,再加上這個時候老大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空間,和父母的距離沒有那麼近了,所以老幺就成了父母的心頭愛,占盡寵愛。所以說,孩子多的家庭,老大寵,老幺愛,中間的老二沒有疼沒人愛。
按長相、個性,滿足父母自戀心理的更受寵
一個家庭里長得像爸爸的孩子,往往更能得到爸爸和奶奶家人的寵愛。反之,長得像媽媽的更受姥姥嫁人的寵愛,因為長得像自己的孩子,滿足了父母的孿生需求,每個人都是很自戀的,長得像自己和自己性格也相似的孩子,滿足了自己自戀的心理。
手指還有長短,父母很難做到絕對公平。但為人父母應該做到克制己欲,盡量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有好的家庭氛圍和兄弟姊妹感情。
❹ 說說老人對待兒女偏心怎麼辦
我家公婆就偏心,我們做小的能怎麼辦,說重了講我們做小的不孝順。一個回字那就是累,我現答在雖然是為人兒媳將來也會成為婆婆,人到老年時,不管你多疼愛哪個兒子,最好手上留點錢。因為不是說你疼愛的那個兒媳兒子是白眼狼,是因為兒子也有一大家子,你給的錢就會用掉啦,到時老年人毛病多你向兒子兒媳手裡要錢哪裡一下拿的出來。我就是這樣勸我公婆的,唉不聽勸,可憐哪,掏心掏肺的全給了大哥大嫂,這樣的老人,是給自已做苦果吃。
❺ 你怎樣看待,父母對孩子偏心的行為
父母偏心其中一個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也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重,既然生了又不善待那個沒有被偏愛的孩子,那麼這樣的父母就是最不負責的父母。對於父母的偏心我深有體會,因為我就是那個不被偏愛的孩子,所以當我做了媽媽以後,我都盡量公平對待我的兩個女兒。
對於那些偏心的父母,說實話,我真的非常厭惡,我覺得既然都選擇了要二胎,為何就不能好好愛她們、公平愛她們,既然做不到公平對待,為何還要生二胎,孩子雖然小,但是孩子也是有自尊的,父母如果偏心其中一個,那麼不被偏愛的那一個心裡肯定會產生負擔,同時也會對父母產生憎恨。
所以當父母的一定不能偏心,即便是不小心偏心了,也要即是彌補回來,這樣孩子才會有安全感,身心才能健康,再有就是孩子都很敏感,父母對自己態度如何他們其實心裡都非常明白,只是他們不說罷了,所以當父母的不能想著孩子小,不記事就區別對待,因為區別對待孩子給孩子造成的影響真的很大。
❻ 有人說,老人對兒女越偏心誰,老了越得不著誰的祭,真是這樣嗎
看身邊有不少實例,父母越偏心疼愛的那個兒女越不孝順,反而兄弟姐妹多的其中那個被父母看不上能給父母養老
我們老家有句俗話:嬌養兒,生分子。說的就是嬌生慣養的孩子,大多不孝,而從小「不得煙兒抽」的孩子,反而知道孝順父母長輩。
乍一聽好像不合乎情理,父慈子孝不是正常的邏輯嗎?但仔細想想,認真看看,也就覺得順理成章了。
被父母寵大的孩子,從小吃獨份兒,喝獨份兒,兄弟姐妹全讓TA,父母也要讓三分。這樣氛圍里長大的孩子,認為自己在家享有特權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就養成「吃黑食」,脾氣大心眼兒小的毛病,長大了又懶又饞脾氣又差,父母還想得TA的濟?
相反,從小不被家長喜歡的孩子,因為習慣了一般待遇,習慣了不被重視甚至白眼,偶爾父母給點兒「陽光」,立馬就會「燦爛」,知道報恩。不僅如此,這樣的孩子,奮斗精神強,在單位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事業有成。
千萬不要嬌慣孩子。事實上,有眼光的人家,更自覺地嚴格要求孩子,砥礪他們的德行,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因為現代人更懂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個道理。
人都是一樣的,都是有各種慣性的,習慣的東西一旦消失,會產生極大的不適應,老人偏心會給子女以優越感!老人也會在偏心的慣性中無法操控,一日能以剎車,一旦身體不好,正常剎車,施優者以享受者均心態失望,當然是老人無法得濟,更是順理成章!
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我在我家是父母最不喜歡的孩子,因為我不太喜歡說父母愛聽的話,還不會來事,家務活比誰乾的都多,但是就是不善說,所以干多少活,父母都看不見,久而久之我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後來父親先走了,剩下母親一個人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頭上,家裡其他的兄弟姐妹這個時候就用各種各樣的理由跟借口互相推諉,而我卻沒有任何理由跟借口,父母養我們小,我就必須養他們老,最後老媽是我給養老送終的。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觀點[呲牙]一般從小被多照顧的孩子相比較忽略的孩子多一點嬌慣和縱容就會多一點任性和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這種性格的孩子會比較以我為中心,替別人考慮的東西就會少一點。但是善良的孩子終歸是善良的,長大以後自己也成為父母就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極少數的孩子不孝順和從小被偏向也沒大關系,就是自私冷漠的人而已。
是,這叫偏疼不上色(shai)
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這樣的。父母溺愛嬌縱的孩子都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對誰都冷漠無情,指望他養老是不可能的。
這要怎麼回答呢?手心手背都是肉,造成這樣的局面,首先,要從兒女自身找原因,其次,再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子女在父母眼裡都是平等對待的,不過當自己子女過多的時候,難免就有點暈頭轉向了,有時會忽略個別子女的感受。當然,要絕對的平等是有點困難的,但相對的平等是可以的。對於,老人的偏心,我們覺得作為子女的我們,是否要好好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平時對老人的關心照顧少了,噓寒問暖的話語也少了呢?父母不會無緣無故的偏心,之所以這樣,是不是我們兒女做的不好呢?這是我個人觀點,僅作參考。
是的,現實生活中,父母越偏心誰,越寵愛誰,誰長大了越對父母不孝順,信不信試試 因為,從小對他她們百一百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吃西瓜不買小瓜。家務活不讓他她們干,養成自私自利,別人都得圍繞著他她們轉,多年養成壞習慣,長大成家也會不懂得換位思考,信不信由你試下[捂臉]
確實是這樣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兩個老人都偏向老三,不喜歡老大,可現在,他們需要照顧的時候,端茶送水的是老大,而不是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