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叛逆期的孩子能把父母氣的瘋掉,到底該怎麼辦
「叛逆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可以說這個階段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因為當我們陪伴孩子度過叛逆期或激烈的成長期,父母也會跟著孩子成長的步伐,逐漸變得更加成熟,懂得如何做一個更好的父母。
這種把大人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過分限制孩子思維自我發展的方式,會限制孩子的個性,容易導致孩子在叛逆期的情緒爆發,可能導致嚴重的親子沖突。所以,父母需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完全空出個人時間。身心自由發展是兒童生理和心理年齡同步成長的重要保障;同時,記得要時刻對比別人的孩子,這也是一顆定時炸彈。
5.先做朋友,再做父母
對於青少年來說,朋友是最重要的,所以你先做他們最重要的朋友,再做他們的父母。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孩子放學回家,可以主動和他聊聊今天發生的事情或者有沒有可以幫忙的地方,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進行這種平等的對話。
青春期的孩子耐心很有限,很容易變得暴躁急躁。所以,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嘮叨,否則會磨掉孩子和你交流的慾望。你應該給他們足夠的耐心。同時,也要記得帶自己喜歡的東西,平時觀察孩子喜歡什麼。代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父母可以試著用同理心去接觸和認識新事物,這樣會有更多的話題和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從心底里認識到你既是他們的父母,也是他們的朋友。孩子的叛逆期幾乎可以把人逼瘋。父母該如何應對這個時期?
叛逆期和父母相處就像一場「戰爭」。而這場「戰斗」將分別經歷三次。所以面對這三個時期的孩子,家長在教育上更要有耐心,細心,用心。記住「把孩子當大人,平等相處,聽他們的;把孩子當朋友,讓父母和孩子用信任心平氣和的對待對方。「這才是勝利的真正秘訣。
❷ 父親情緒不成熟,像個隨時爆發的炸彈,怕我爹怎麼辦
你好,題主,見字如面,我願盡我的的綿薄之力解決你的問題,希望有所幫助。
《不成熟的父母》一書曾經提到過一些不成熟父母的特徵,其中你提到過你的爸爸情緒不成熟,這有點像書中提到的情緒型父母,即情緒及不穩定且難以預測。
我先向你描述該不成情感父母的主要特徵以及書中提到的解決辦法:
不成熟父母的特徵:指望別人讀懂她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需求,很固執、抗壓能力差,喜歡做讓自己最舒服的事情,很主觀(傾向於關注自我感受)不尊重人與人的差異,以自我為中心而且習慣自我為參照,而非自我反省,想成為關注的焦點並且喜歡成為關注的焦點。
4、通過新途徑接近舊關系的自由
忘記舊的相處模式和自我否認鍵返侍,探索人際關系中的新型交往方式:如願意求助他人。做自己,無論別人是否接受。努力維持並珍惜與人的稿吵情感聯系。對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與人交流時,盡可能做到表達清晰,努力追求我們要的結果。
祝好!
❸ 亂發脾氣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像定時炸彈,對孩子會造成什麼影響
許多小孩由於自我調控情緒能力較差,沖動性較為明顯,常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特別是在父母苦口婆心勸說時,孩子會自己分析父母說的話,如果感到不合理,就會沖動起來,大喊大叫。
憤怒是個人的欲求和意圖遭到妨礙時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憤怒的情緒體驗。這種有害的情緒狀態,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不僅傷害個人健康,也會使師生、同學、家人關系緊張。
要搶先一步改掉孩子的脾氣。即便在商店裡或家裡來客人時,父母也要態度堅決,語氣強硬,不答應就是不答應。最後,父母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掩飾慧源自己憤怒的情緒,但盡量不要用臟話和臟字來宣洩,客觀表達感受,才能引導孩子正確宣洩情緒。
❹ 孩子把父母害了怎麼安慰
孩子把父母害了後的安慰建議:
1、緩和你的怒氣
憤怒之下的你,心情惱得像一堆火,而你說話的聲調就像風,風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嘗試著忍一忍怒氣,壓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說話的聲調,你會發現你會變得稍微冷靜、理智一些,最起碼不會讓你更加憤怒。
2、給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有心理學者說,你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柔和時,孩子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事實就是這么神奇,比如:當孩子手拿香蕉皮准備扔時,你一句怒吼「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在內心是默認孩子會螞祥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認真、輕聲地說一句「寶寶,放垃圾桶里吧!」這時候你是默認孩子會放到垃圾桶里的。關鍵是你語氣中傳達的這種信任或者不信任,孩子都能感覺得到。
3、減少孩子對你的害怕、抵觸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
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束訓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干。
但是,當你語調平靜、嚴肅、稍低一些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裡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抵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如何做到「輕聲教育」
1、壓低音調、降低語速
壓低聲調,有助於壓制你的怒火;而放慢語速,則有助於你邊說話邊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批評顯得太急、太暴躁了,但事後我們往往又很後悔,畢竟孩子還小,犯錯誤是正常的。其實,我們根本沒那麼生氣,只是需要幾秒鍾調整一下自己而已。
2、指出錯誤,同時表明期望
孩子犯錯的時候,想每次都忍住不去批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期望傳達給孩子,並提醒他犯錯的後果,而不是單純地吼孩子。
3、減少易怒、沖動情緒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
4、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與孩子交流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
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是嘴上說說就能有的,這需要健康的愛好、良好的生活規律做鋪墊。一個常讀書、勤運動的媽媽,內心更陽光開朗,也就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跟孩子良好溝通。
由於孩子年少不懂事,總有犯錯的時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是動怒去懲罰孩子。導致孩子越來越叛變。其實孩子的教導方法有很多種,到底孩子犯錯如何去引導孩子呢?
犯錯應該懲罰
不管孩子犯錯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都需要接受懲罰。比方說: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雖然說她不是鼓勵的,但是,錯了就是錯了,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這個是她的錯,雖然是不小心的,但是要讓他明白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如果是無意的,要教導孩子勇於去承認錯誤,相信這樣子既能得到大家的原諒,並且還能減輕懲罰。在這個教育的過程中要培養孩子的誠信於負責人的性格。
懲罰要適當
懲罰孩子是希望孩子接下來會變得更好,但是,懲罰需要注意孩子的對抗情緒,如果懲罰過輕會讓孩子不足為戒,懲罰孩子需要達到一定的目的,不能輕描淡寫。但是,懲罰不能過重,太重的話不但起不到效果,還可能讓孩子越來越叛變。
要依據規則進行懲罰
父母應該與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罰規定,讓孩子明確犯錯之後會有什麼懲罰,這樣子也可以避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犯錯。同時,父母也需要注意,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懲罰孩子。
指晌物培出明路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懲罰孩子的同時,也需要跟孩子指出一條明路,教導孩子接下來應該怎麼做,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導孩子一定不能含糊,不能責罰之後又沒有給出明確的做法,這樣子是不可以的。
懲罰不要推遲
很多懲罰的效果多數都是來自條件反射,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沒有及時去處理,如果超時會導致在間隔中的效果不會太明顯。但是,懲罰的場合一定要一致,因為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大場合下批評孩子,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不要過去嘮叨
很多家長教訓玩孩子之後,總是害怕孩子把自己的話當耳邊風,有些話過渡重復,會讓孩子更加厭煩,會讓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宴唯道家長說的哪一句話是好的。所以,家長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過渡嘮叨!
結語:天下最苦父母心,我們都能理解父母的一起切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但是,我們身為父母的,有一定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方法!
一、無意識的「錯誤」
解釋:做某件事情本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由於個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結果而導致的失誤。
場景1:紅蘋果是個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總是「闖禍」。媽媽不知教育了她多少回了,但總是當時點頭認錯,下次照犯。上回媽媽買的荔枝很好吃,她想給正在看電視的爺爺吃,在廚房門口就直接給爺爺扔過去了,沒想到正好扔在爺爺的老花鏡上,老花鏡掉在地上「怦」的一聲摔碎了。類似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媽媽真是拿她沒辦法了。
給媽媽的建議:很多媽媽看到孩子闖禍了,就劈頭蓋臉地說一頓,而不和孩子講清楚原因。而像紅蘋果這樣大大咧咧的孩子,這樣說說極有可能扭頭就忘記了,所以下回接著犯同樣的「錯誤」。其實,媽媽應該讓紅蘋果看到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後果,承認自己的「錯誤」,分析犯錯的原因,她就會從中吸取教訓,以後也就會少犯此類「錯誤」了。
二、好奇導致的「錯誤」
解釋:因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而採取一些「破壞」行為或相對「過激」的行為,導致一定的損失。
場景2:豆豆是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從小到大,凡是看到沒見過的東西,她都會表現出很驚喜的樣子。小的時候,豆豆只是過去看一下、摸一下。現在豆豆長大了,5歲多的她,見到什麼稀奇東西就會直接沖上去探個究竟。媽媽很擔心豆豆會傷到自己。
給媽媽的建議:對好奇導致的「錯誤」,比如想弄清新鮮事物的新奇之處,而把玩具等拆壞或者探究某些危險事物等,從本質上說這類不屬於錯誤,而是探索世界的起點。
但這種探索有時候會很冒險,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失或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這就需要媽媽幫助孩子分析這種行為的利害關系。如果損失或傷害較小,媽媽不妨鼓勵孩子多犯這樣的「錯誤」,但是一定要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這種情況要小心。如果進行嚴厲批評,孩子不僅不會為自己的獨特性、創造性而驕傲,反而會覺得自己無能,會自暴自棄。當然,如果孩子的探索行為太冒險,造成的損失或傷害很大,媽媽就一定要馬上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且非常嚴肅而中肯地告訴孩子錯誤所在、錯誤性質和危害,並幫助孩子找出改正的方法。
三、趨利避害導致的「錯誤」
解釋:為了避免爸爸媽媽的批評指責,不得不犯的「錯誤」;或者為了「討好」爸爸媽媽(如想讓爸爸媽媽多陪自己)而犯的「錯誤」。
場景3:性格溫和、一向乖巧的雯雯,自從上了媽媽報的繪畫班就開始撒謊。有好幾次,明明不是自己的畫,媽媽檢查畫時,雯雯就把小朋友的畫當自己的給媽媽看。媽媽對此很是不理解,覺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誠實、不撒謊,並且自己和丈夫也從來沒有給孩子做這方面的不良示範,孩子之前也一直都很誠實、很聽話,怎麼會突然變成這樣呢?
給媽媽的建議:對待孩子為趨利避害而犯的「錯誤」,比如說謊以避免媽媽的批評等,此類問題表面看來雖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卻在於媽媽,媽媽應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要求太高、太嚴,是不是過分看重事情的結果,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錯誤」。過高要求的後果,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孩子盡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滿意的回報時,便會犯上述「錯誤」。如果是這樣,媽媽先作自我批評,才能打動孩子的心,引導孩子心悅誠服地改正「錯誤」。
四、盲目模仿導致的「錯誤」
解釋:嬰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孩子所吸引、模仿,從而導致「錯誤」。
案例:媽媽一回家,就看見客廳地上都是垃圾,亮亮拿著掃把正在掃,可是越掃越亂。媽媽問:「亮亮你又在淘氣,怎麼把垃圾都倒在地上了。」亮亮看見媽媽綳著臉,小聲說:「媽媽,我想幫你打掃衛生,可是……」
給媽媽的建議:孩子是好心辦了壞事,媽媽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弄得亂七八糟而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妨再給孩子做個示範,教孩子正確收垃圾的方法,然後讓孩子把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凈。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媽媽可以讓孩子多參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樂於參與,多做幾次,孩子就不會幫倒忙了。
總之,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錯誤,都應把錯誤轉化成最好的教育資源。父母要少一點訓罵與指責,使孩子從「錯誤」一步步走向「正確」,在「錯誤」中不斷成長。
❺ 孩子初中叛逆罵父母怎麼辦 初中孩子叛逆罵家長應該如何是好
1、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調皮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配譽父母給予他的愛,也增強了他對父母卜如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型賣啟么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匯報一切,當他說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3、鼓勵孩子敢於迎接挑戰,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說:你太棒了,真聰明這么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4、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在人的一生當在,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他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❻ 現在孩子固執,不聽大人的勸說,覺得父母都是在害他怎麼辦
一、共情:你是說孩子做什麼事都不堅持,做一做就放棄了,這讓你很著急,專而且孩子還不聽你說,你屬擔心他以後養成做事沒有毅力的壞習慣,是這樣的嗎?
二、具體化:你可以具體講講他是做哪些事的時候最不能堅持呢?
三、探討問題成因,並具體分析:
a有可能不能堅持的事是孩子不喜歡的事,是因為家長或老師要求才去做。
解決:理解孩子,成人對自己不喜歡的事堅持起來也很難。盡量幫助孩子在必須做的事情中找到樂趣。盡量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自己選擇的事比較容易能堅持。
b可以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不能堅持的原因。溝通過程父母盡量用啟發式問句,對孩子都說的任何原因都不批評,指責。先傾聽,盡量讓孩子多說。找到原因後,再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c對孩子不能堅持的事,父母可以很認真地和孩子談一次話,對孩子說出父母真實的感受,例如:媽媽聽到你說你又不想去上國學班的課了,媽媽很著急,因為我認為一個人做事情有毅力很重要,否則一事無成,所以,媽媽想和你一起聊聊,看看是什麼原因你不想去上,看媽媽能幫到你嗎?
❼ 當孩子埋怨時,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
小強:「你怎麼才來接我。我都等了半個小時了。」
媽媽:「我一下班就急著來接你了,你還嫌晚了!」
小強:「我又沒有讓你每天來接我,你自己不放心我一個人回家。。。。」
媽媽:「你倒還埋怨起我來了,好心當成驢肝肺。」
許多父母都會說:「我家孩子真是沒良心,我總是替他考慮,什麼都為他好,而他不僅不領情,還總是埋怨不停,想想真不願意替他做那麼多事。」實際上,像這樣的父母確實很多。父母習慣於埋怨孩子這個做不好,那個做的不行,卻容不得孩子對自己的埋怨。有些父母在孩子埋怨自己的時候,往往會「龍顏大怒」,恐嚇孩子:「你竟敢這樣對我哦說話,你給我滾,我沒有 你這樣的孩子!」結果,即使不會出現大吵大鬧的情況,也總是沖突不斷。
我們在看上面的例子。其實這位媽媽根本沒有必要接孩子。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是有能力自己上下學的。而作為媽媽,就是因為不放心而每天去接孩子,這對孩子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孩子會覺得你這樣做,讓他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的。所以當有機會的時候,孩子一定會將這種不滿發泄出來。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現在的社會這么復雜,我真的不放心,只有孩子在我面前的時候我才放心。」那我想問你真的能看得住孩子嗎?你總能把孩子放到你的視線之內嗎?這樣真的能管住孩子嗎?其實真的不是的。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生活空間。我們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我們。所以說有時候遭到孩子埋怨的時候我們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那個地方我們做的不對,或者說不夠好。這樣才會改善親子關系。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具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所以,在孩子自己的事情上,父母應該和孩子商量討論,傾聽孩子的意見,而不要一味地替孩子做決定。否則,往往會出現孩子埋怨父母,父母又覺得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的情況,造成親子之間不必要的隔閡。
那買對孩子的埋怨,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學會忍耐
孩子埋怨父母時,父母不好簡單地訓斥孩子,而是要以忍耐的方式,去理解孩子,弄清楚孩子負氣怨恨父母的原因,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和建議,聽懂孩子要表達的意見,昂親子之間的溝通暢通無阻。
比如:有一次,一位母親辛辛苦苦的買菜做好了飯,當女兒吃的時候還說不好吃。當時這位母親更很多父母一樣,聽了之後真的很生氣,很想臭罵一頓女兒來泄氣,但是她最終忍住了。她對女兒說:「是不是太淡了,不合你的口味?好,等一下,媽媽重新燒一下。」這個時候女兒也覺得不好意思了就說:「媽,您別忙了,其實也是可以吃的。」這樣母女皆大歡喜。
不但如此,其實很多時候因為我們做父母之前的疼愛,很多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可能都會說:「這個菜我不吃,不好吃這樣的話。」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沒有教會孩子感恩之心。二是,孩子已經習慣了說那個菜不好吃。所以根源還在於我們做父母的。那對於已經長大的孩子來說,我們可以試著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菜,比如說: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很簡單,讓孩子做,我們吃。其實我們都知道,雖然這道菜簡單,但是要做好吃,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孩子做好之後,我們可以在吃的時候說一些好聽的話,當孩子吃的時候,他自己就知道該怎麼去評判父母做的菜了,也知道了父母做飯菜的不容易,從而很好的培養了孩子的感恩之心。
但是我們很多父母在孩子埋怨菜不好吃的時候,父母往往會生氣,會責怪她們挑剔,說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孩子呢,自然會頂撞,使得雙方都不愉快。其實買對孩子的埋怨,跟他們爭辯是毫無用處的。父母應該順著他們的意見,和顏悅色地去聽。也需很多家長會說這不是縱容孩子嗎?其實不然,這不是縱容他們,相反是為了尋求解決的途徑。這樣做,孩子心情愉快,又能解決問題,又什麼不好呢?
父母應該主動放下架子,耐著性子來引導孩子處理事情,同時,努力通過情感溝通來促進親子關系。這樣,孩子就會少埋怨,父母就能夠得到孩子的理解與信任,享受濃濃的親子情感。
第二,尋找突破口
有很多父母對孩子對孩子的埋怨只是一味的煩惱,不知道如何解決。其實,睿智的父母是懂得尋找突破口,走出親子關系緊張的陰影的。
一位父親,由於工作所限,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小時候,兒子對父親很崇敬,因為在兒子眼裡,父親似乎無所不知。
兒子上中學,有點看不起「沒見過世面」的爸爸,在家裡也很少和爸爸說話,有時候爸爸給他買的東西不稱他的心意,他還埋怨爸爸一點品味都沒有。對於兒子的埋怨,爸爸並不辯解,也不生氣。
暑假到了,爸爸正好休假,他決定利用這個假期和孩子一起去旅遊,以此來改善父子之間的關系。
這天晚上,爸爸對兒子說:「爸爸想跟你一起外出走走。我沒有出去過,這次由你帶隊,到哪兒去,做什麼車。住什麼賓館,玩什麼,全聽你 的。」
兒子聽了非常興奮,立刻上網去查旅遊景點、列車時刻表、附近賓館等等精心制定了旅遊計劃。
這一路上,什麼買票、找賓館、聯系旅遊景點等都由兒子去辦,爸爸幾乎什麼事都不做。在整個旅途中,爸爸感到從沒有過的輕松,兒子也感覺到父親的寬容與大度,認識到自己以前對父母的不恭是不對的,病主動向父親道了歉。
從此,父子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從上面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父親的睿智。他懂得尋找突破口,從而很好的改善了父子關系。
人與人之間必定會產生一些沖突,朋友是如此,夫妻是如此,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是如此。埋怨往往是親子沖突的一種顯性表現。一旦孩子出現於父母埋怨的情緒,首先父母一定要忍耐,其次要主動尋找突破口,對症下葯,主動解決問題,化解孩子的埋怨情緒,修補好親子關系。
❽ 陰晴不定的父母,是阻礙孩子成長的定時炸彈
文/小綰西纖碼
圖/網路
01
跟朋友聊天,聊到她十四五歲的時候早戀被家人發現,她意味深長地說,她永遠都記得那天的場景。
平時在家爸媽都以弟弟為中心,任她怎麼喊都好像耳背似的,可猛如有一天她放學回家,在門口喊了一句媽,居然得到了回應,而且是特別溫柔的應了。
朋友當時不以為然的進入家門,然後越想越不對勁,直到半個小時以後的晚餐,不對,是鴻門宴。
徹底驗證了她的不安。
原來上星期回家玩電腦,忘記退QQ,被她媽進入QQ空間,發現了早戀的蛛絲馬跡。原因是她的同學t評論了她一條說說,一大串的字前面放上了「你家誰誰」。
我的朋友就在那餐晚飯里,嚼著白米飯吃出了永生難忘的味道。具體說了些什麼難聽的字眼,她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的自己是多麼百口莫辯,難辭其咎。
以至於這么多年,她和父母之間隔著很長的一條河,河底累計著她多年的委屈難過不被理解,她差點淹死在河裡,直到後來河面凍結,徹底封住,隔在了她和父母之間,她才得到了解脫。
02
我所知道的,那個關於朋友的故事,卻不是什麼大人眼中避如蛇蠍的早戀。
故事的大致情節是一個男同學喜歡一個女同學,每天要拿出很多的小紙條,小本子,通過桌鄰相傳,問個沒完沒了的你願不願意做我女朋友,為什麼不行之類的疑問反問句。
男同學還不死心的買通女同學身邊的朋友,同寢室友,紛紛勸她答應。轉機是在男同學上課的時候,傳給女同學一盒用語文練習冊夾著的德芙巧克力,女同學上課礙著老師不敢還回去,下課都是同學更加不敢,直到回寢室,把巧克力帶回宿舍。
看著礙眼,只好分給室友。
室友們一臉開心的吃完,問她到底要不要答應,紛紛說起那個男同學的好話。她看著還不回去又已經被吃得差不多的巧克力,就鬆口答應了。
她想著,反正不合適就分手。
剛在一起的時候,每天上課做作業考試,就剩一點點的課余時間,也不一定說得上話,那時候大部分是女生和女生玩,男生和男生玩,手也沒牽,周末約會也沒有,才兩星期就分手了。
分手原因,是以「被家裡發現了」為借口提的。
你看,這算什麼恐怖早戀?可在很多的父母眼中它是那樣的十惡不赦,醜陋不堪,時常警告女兒們,最好別早戀,不然打斷你的腿。
大人喜歡用他們的眼光來玷污孩子的所見所聞,把孩子調教成他們所認同的,像提線木偶般的乖孩子,最終卻要怒氣沖沖地問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小孩要比你厲害?」
我想回答這些父母:因為孩子長大,就變成了你。
03
大多數父母總是要忽略一個最最清晰的事實,大家都是高級動物,大人們懂得分辨是非對錯,小孩也是知道好壞的呀。更何況是十幾歲的人。
當你們強行地用自己的理解,去破壞孩子原本的打算和選擇的時候,也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一條你看不見,卻永遠都無法抹去的傷痕。
包括我自己,我們的父母都一樣,當我對他們提要求的時候,他們會給出一個確定答案。我大多數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而且會遭到劈頭蓋臉莫名其妙的謾罵,聲音尖銳又刺耳。
我當年做出的選擇是,為了不再受到突如其來的謾罵,不用再面對陰晴不定的大人,我不再向他們提任何的要求。
把所有的能一口回絕的,全部都拒絕了。
原本以為我的退讓,能給我和大人的關系換來一點緩和。但事實是,作為孩子的我,一直惦記著那些「啪」一分鍾都沒到就被否認掉的時刻,像爬山虎一樣越爬越多,爬滿了我整個心房。然後把真正的那個自己鎖了起來。變成平凡世界裡黑暗中的一小部分。
這些年,我從未停止的去尋找答案,思枝豎啟考著是這些父母不夠愛自己的小孩嗎?是這些父母封建迷信重男輕女嗎?還是那些小孩真的不夠優秀?
追根溯源,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很多父母用錯了方式,用了自己認為的最有效的方式讓你避開危險,或者說是他們認為的危險,從而免去他們對你的擔憂。
04
想起之前我在杭州的時候,認識一個06年的小朋友叫定定,非常的漂亮有氣質。那時候臨近過年,我對杭州也不熟悉,就提出讓她陪我一起去逛街買衣服。
她欣然同意了我的要求。背著一隻很好看的書包在約定的地方等我,從我見她第一眼,我就從她身上感受到了一種,我特別嚮往又說不出來的東西,所以我鬼使神差的要了她的QQ,並且想讓她陪我一起去逛街。
如今想想,她展現給我的是: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睿智的父母所培養出來的,熠熠生輝充滿活力的小女孩。
據我猜測,當定定向她媽媽提出要和我一起去逛街的時候,她媽媽一定擔心過,萬一我是壞人怎麼辦?而且年齡相差之大認識也不久,就一起出門真的好嗎?
可是她的媽媽沒有拒絕她的要求,而是留了我的手機號碼,在我們逛街到一半,在吃東西的時候打我電話,跟我介紹說:我是定定的媽媽。
那一刻,我有點懵。但現在想來,定定的健康成長是被她的媽媽細心呵護著,又「放養式」地任其成長的。既不會擋住她發芽,也不會讓她自生自滅。
定定媽媽選擇了自己去承擔孩子可能遇到的風險,自己來解決憂慮,把危險的可能性降最低。而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會選擇拒絕,因為這樣乾脆利落,孩子安全,自己也不用瞎操心。
與其說我們的父母是陰晴不定,總是罵罵咧咧沒完沒了,其實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呵護小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
久而久之在他們的身體里埋下一顆定時炸彈,並且會在他們今後人生的任何時刻,轟地炸開。影響著他們的一生。
最後:
無論我們變成了什麼樣子,不都已經長大了嗎?回憶過去舔舐傷口不值得,你該為你的明天和未來的小孩努力的優秀一些,溫柔一些,明辨是非一些,不辭辛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