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來照護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你有什麼建議
國家現在不存在免費的老有所養,農民的兒女都沒有了嗎?農村老人一輩子掙錢養了誰,現在就去找誰照顧,這與別人沒有任何關系,別人也沒有義務去照顧農村老人,贍養老人本來就是兒女天經地義的責任,也是兒女不可推卸的義務,這沒有什麼可說的,完全沒有道理天天反復不停的把農民養老問題拿到網上來炒來炒去,任何人都必須尊守國家的法律政策,不符合國家法律政策的隨便亂提議,亂呼籲,亂支持,全都是無理取鬧,完全沒有任何作用,在國家社保制度下,幻想不交而獲,妄圖把農民的養老問題完全推給國家,永遠都是痴心妄想。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一部分考學在城裡工作,一部分為了生計打工四處奔波,家裡除了老人,就是留守兒童。
辛苦一生的老爸老媽們,老了,生活難以自理時,多麼希望兒女們陪在身邊盡孝,可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生活又是一大挑戰。供兒女們讀書需要錢,照顧老人需要時間和精力,如果將老人送到托老場所,也不失是個好辦法,這樣可以減少時間和精力去安心工作。
人老了只有自已的兒女照顧老人,還有誰呢?養 育兒 女也就是為了老了有依靠,如果兒女不養自己的父母,那麼生了兒女有用嗎?還不如無兒無女的五保戶有福氣,現在農村五保老人政府照顧很周到,修房蓋房,傢具,電器類全齊,吃穿無憂,我們農村的五保,殘疾老人國家全管"包括就醫",也就是從二0一八年開始執行,有獨生子女證的只要父母超六十歲每年補帖一千多元。在計劃生育年代,城市職工全響應國家號召,優生優育,一對夫妻一個娃的政策。但是論到農村就與城市就大不一樣,有重男輕女的舊思想,無論生幾個女孩,沒有生男孩從不 罷休,繼績生,自己給自己找負擔,又罰款又受累,現在把兒女養大了,作為父母進入老年不能幹活了,為了讓自己的父母過上幸福的晚年,當兒女的有責任 贍養老人,絕不能把父母推給別人與 社會 。父母能養活幾個兒女,幾個兒女養不了兩位老人這是不負責的行為,我認為咱中國兒女大多數都為孝心致上,別人不要為農村老人操人,各家管各家,和尚不管道家,都有飯吃有衣穿。
習約成章:照護農村老人的重擔還是放在兒女的身上:現在農村有很多家庭採取有錢出錢,無錢出力的方式來解決農村老人的看護問題。'也有少部分請保姆。還有一部分進托老院。
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確實是一個擺在農村人甚至整個 社會 面前的大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我們怎麼去解決它呢?解決農民養老問題,我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農民 社會 保障金,讓農村老人在失去勞動能力以後能夠保障他們的最低的生活保障,不至於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維持。在農村,許多老農民由於年齡大了無法從事各種勞動,也就喪失了掙得生活所需的費用,大多數農村老人的子女都是外出打工或者是種地為生,他們的收入也非常微薄且無保障,要想讓農村老人能夠老有所養,幸福地安度晚年,僅僅靠農民家庭力量的養老已無法做到。因為農民沒有相應的 社會 保障能夠維持他們的老年生活,他們在工作時也沒有留下一定的積蓄,勞動的收入僅僅是維持日常的生活開支。因此, 社會 提高老農民的 社會 保障金是必要的,也是對老農民對我國糧食安全所做出的貢獻的肯定,同時也是我國進入富有國家的體現,全 社會 共同享受 社會 發展的紅利,實現 社會 主義共同致富的理念,致富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二,加快建設農村福利養老院,讓失去自理能力的農村老人老有所依。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業勞動所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僅僅依賴農業經營和勞動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大量勞動力外出從事其他行業是他們生存的無奈選擇,這也造成農村大量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這些留守老人在失去自理能力以後的生活是我們這個 社會 急需解決的問題。怎樣動用國家 社會 和個人的力量去建立和完善養老體系,讓農民老有所依,這不光是解決了農村老人的生活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的後顧之憂,能夠讓他們不再擔心在家的爹娘無人照顧,使他們安心在外工作,同時也緩解了工廠工地的農民工的流動性大的問題,這是一個一舉三得的好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加強農村養老積金的儲備,不能讓一代代農民的養老問題都處在困窘狀態。在農村老農民老養問題上, 社會 爭議頗多,農民是想享受國家富裕帶來的紅利,而 社會 上也有雜音說農民是想不勞而獲,這些問題咱暫且不提,還是希望國家加大農民 社會 保險的投入,同時宣傳加入養老體系的好處,督促農民人人加入養老保險體系,使其能夠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讓農民也能夠在退休之後有體面的生活。
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問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廣大農民群體迫切希望建立起來一個切實可行的農民養老保險體系,讓農村人無後顧之憂,老年人也能享受美好生活。
誰來照顧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應該是兒女來照顧。
但是按現實的大部份的家庭情況來看,兒女們也是有難處的。因為他們家庭負擔和壓力可用不堪重負來形容,因為農村大部分家庭,都是以外出打工來維持家裡的生活開銷,包括養活父母,子女讀書,全家醫療。還有部分外表不錯的家庭,實際內里空虛,負債累累。特別是現在物價太高,己經是入不敷出。
如果農村老人能像城市老人一樣,國家能每月發放幾百塊錢養老金,相應能減輕農村子女的負擔,也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但是不管多麼困難,做為兒女們都應該承擔起責任。善待老人,孝敬父母。這是義不容辭、天經地義的責任。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說應該誰來照護,難道應該是 社會 嗎?是國家嗎?這種無聊的問題,難道叫我照護你父母嗎?純屬無稽之談,各掃門前雪,各回各家,各管各媽,不要抱怨 社會 , 社會 能給你提供的是環境,生存空間,絕對不能為你照護,即使有養老院你也不適合啊!孤寡老人才是撫養對象,希望大家明白。
我們總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好像 社會 應該什麼都管一樣,種地發補貼,看病有醫保,買車有補助,不知道你還想干什麼,總不能天天給你發錢吧!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努力,不要老是指望別人,大家應該都看雲南扶貧幹部對貧困戶的訓斥了,幸福不是等來的,靠自己努力,希望大家都明白,所以不要指望坐等要。
自己的父母自己養,這個沒毛病,誰也幫不了你,如果你肯出錢可以送到養老院,也可以專門找護工,這都是很好的辦法,關鍵是要看你個人的能力, 社會 能幫你的是提供好的生存環境,絕對不能替你養老,更不能為了照護老人,這都是自己的工作,明白嗎?
我也想知道誰來照護老人的晚年生活,在大家眼裡就是自己的子女,我們常說你陪我到小,我陪你到老,這個道理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照護老人,這一點大家都明白。
不管是農村老人還是城裡老人都有自己的子女照護,還能指望誰呢?自己的爹媽自己養,除非是孤寡老人,大家都明白,謝謝
我想還是要靠國家,提個建議,同意的請支持。根據我國還不富裕,是否能給農村60歲以上老人每月給以下生活補助費:
60歲600元
70歲700元
80歲800元
90歲以上1000元。
以上只是個人想法。
誰來照護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這是個熱門話題。在我們這里巳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農村老人都參加 社會 保險有一份養老金,加上老人補貼,吃穿用和一般就醫看病不愁,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得到了保障。子女多孝順,不時買些老人愛吃的東西看望看望,有時請回自己家小團聚一番,生活過的有滋有味。生活不能自理的,有子女照料。沒有子女的五保戶送鄉鎮敬老院。
根據我們這里的實踐,我建議:一是政府部門加大對農民參加 社會 保險工作的力度。納入工作考核,加大宣傳,強化服務,使農村 社會 保險做到農民應保盡保,這是解決農民基本生活的最可靠的保障。二是對農民中的困難群體,根據面對現實,尊重 歷史 ,分別情況,分類解決的原則,採取兜底或其他特殊措施,解決這些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使他們也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三是對巳解決基本生活保障的地方,重點要解決無子女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晚年生活的照料問題。加快鄉村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擴建鄉鎮敬老院,擴大入住敬老院的范圍,除了五保戶外,其他不能生活自理的也可入住,解決目前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三是推廣農村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的志願者隊伍經驗,使農村高齡老人有人時常問候,有人洗曬,有人陪聊,有人送菜送飯送葯,使他們也安然度晚年。四是做好孝順文化。宣傳表彰農村孝順父母,照料長期卧病在床老人的典型事跡和先進,促進子女更好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對多子女履行贍養老人有糾紛的,村委應加強協調,及時解決矛盾,使老人心安顧養天年。總之,農村老人的照護還是要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走國家及集體和老人及老人子女兩條腿走路。
我認為新農村建設不要只看農民收入多少,環境保護怎麼好,房子修得怎麼漂亮,更應該看老人晚年生活怎麼樣,每村是不是有個合格的公立的養老院。現在私立養老院也有,不過是以賺錢為目的。農村老人本來手頭沒錢,每月花2一3千元去私立養老院,有幾個住得起,況且條件簡陋,往往是那些病殘嚴重不能自理的老人,子女又不在身邊,才送去的。這些養老院只是夫妻兩人或請一到二個護理,衛生及生活都不符合規格,哪裡是去享受呢?所以小康 社會 ,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把老人的晚年生活納入其建設范圍內,我們這里每個村的老人六十以上的至少也在四百人以上,多的六百以上。可以採用多種方式,有子女能照顧好的,由子女負擔,子女沒在家的,不能自理的進公立養老院,讓 健康 的照顧不 健康 的,適當補助生活費,採取專人負責,國家撥款和 社會 籌集資金相結合,辦好了養老院,新農村才是名符其實。因為現在老人最擔心的自已晚年怎麼過!
⑵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照顧不過來,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怎麼辦
我退休七年了,一年一步走入了老年人的行列。這個問題也是我近年思考最多的問題。
離婚十五年,身邊沒人陪伴照顧,女兒也長大工作離家。每每想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無多的積蓄,心就無比的沒著落恐慌。退休工資二千多,前幾年為了多攢下錢在外東家西店打鍾點工,也是為以後的不恙之需做准備。我們這把年紀,沒什麼資歷學歷一技之長,做的都是掙錢少的苦累活。奔波了幾年,錢沒攢下多少,人倒累得要死。就想啊,圖什麼咧,以後的事誰能夠預料,過好當下唄。還不如在身體能動能吃能享受的時候,做一切自己夢想做的事,真到哪一天躺著了病倒了痴呆了,兒女沒時間不照顧,自己沒能力進養老院,心裡也會很欣慰。對自己說:值了!夠了!看過了,吃過了,享受過了,沒遺憾了!該走時高高興興地上路,找辦法了決自己殘生。當然,最希望的是國家通過實施安樂死。
這個問題對於有錢人家庭就不是問題了,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這是個大問題。
現在我國的大部分家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祖孫三代在一起過,而是子女大了結婚後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家庭,平時與父母各過各的,每天上班下班還要照顧孩子,只有周末才能看一下父母,等到父母生病動不了麻煩也就來了。自已又要上班又要弄孩子還要照顧父母,請護工又請不起,上養老院又去不起,這可如何是好?
所以,這是我國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我認為解決的辦法應該有兩個:首先要完善養老機構,降低進入門檻。其次就是讓安樂死合法化。
這個問題看似不人道,實際上是最人道的一種做法。設想一個人老了病了不能自理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讓自己生不如死還要拖累家人。這種情況我認為如果老人本人有意願不想再這么痛苦的活下去,讓自己有尊嚴的死去,活著的人應該滿足他的這個願望,這才是對人、對生命的尊重。所以國家應考慮設立安樂死,讓安樂死合法化,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的活,有尊嚴的死。
不要焦慮,不要著急,我們50後60後的人正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進入或將要進入老年,面臨養老的問題。指望獨生子女養老不可能。子女們要工作,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要教育他們的子女,忙的他們分身無術,沒有精力和能力照顧父母。指望自己的那點養老金根本去不了養老院,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養老靠誰?只能靠政府,我們相信政府有能力解決養老問題。政府可以從幾個途徑入手解養老問題。一、給退休金達不到一定水平的獨生子女的父母增加退休金以達到進養老院的標准。
二、給獨生子女發放養老補貼。
三、75歲以上老人 社會 免費養老。
四、大力扶持(補貼)民辦養老院。
這個問題確實很棘手啊。獨生子女成家了,父母老了退休金還比較少,去不成養老院,自己又照顧不過來,確實比較麻煩。
但是,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有點錯誤。大家算算,計劃生育政策大概是70年代末期提出的。獨生子女最大的如今也不過40多歲,父母70歲左右,養老問題還不是很嚴重,除非大病纏身,不過這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你提出這個問題大概在今後幾年才能逐步出現,你目前是提前焦慮了,我相信這里的大部分人都患了提前焦慮症,害怕的是以後的狀況。目前有的家庭已經出現了忙不過來的情況,可惜大部分都有兄弟姐妹,這個問題不在我們回答之列,回家好好想想怎麼讓自己的兄弟姐妹多幫忙照顧老人吧。
大家不要罵我,我說的前提是如今的獨生子女家庭贍養老人的問題,七十年代之前每家都有大堆孩子,4,5個的很常見,回答問題的吃瓜群眾大部分都在五十歲以上,兄弟姐妹眾多,即使家裡老人照顧不過來也沒有資格回答問題,所以過去幾個孩子家庭不算。
獨生子女家庭今後怎麼辦?八零後確實很撓頭。
第一個前提,父母在城裡有沒有房子?如果有房,賣了問題迎刃而解,八零後父母沒有房子的太少了。特殊情況是以下兩種,一個是農村的父母,房子不值錢,沒有養老金,農村有錢人大把,我們不考慮他們,只談困難的這些。兒女有錢有能力,你們有福了。如果沒有能力,那就比較悲慘。只好幫兒女多分擔家務,戒掉抽煙喝酒不良嗜好,減少消費,保養身體,爭取少得病,不吵不鬧聽兒女話,不要給兒女帶來額外精神負擔,其他只能聽天由命了。不然還能怎麼樣呢?第二種可能是城裡人賣掉房子幫兒子買房結婚,實話實說,這些人應該是城裡比較困難的居民,大多是下崗工人或者無業居民,為了兒女也是拼了,值得欽佩。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過去還是努力不夠,如今年紀大了沒有財產後果很嚴重。同理,大家必須保養身體,提高自覺性,少給兒女添麻煩,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能掙錢至少不能給家庭添麻煩吧?
送給如今45歲以下的獨生子女一句話,你的孩子應該18歲了,你的父母大概70左右,現在應該忙得過來,伺候父母問題不大。無論有錢沒錢,都善待他們,朋友可以有,孩子可以有,可是父母只有一個,沒了就應了那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早作準備,給最親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
說這話的不負責任!我現在就照顧三個老後,我老爸81歲,可以行動,有點自理行為,但洗澡穿衣要人管,我老媽73歲全身癱瘓,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屎尿在身,吃喝穿都要人待侯!我岳母75歲,不要人侍候,身體 健康 ,我辭退工作,一人全身打理,煮飯洗衣曬被全部自己一個人來,老婆上班不在本地,小孩也一樣都在外打工,讀書,為了不拖累一家人,只有自己一個人扛起這,還好老人有工資,我媽不到2千,我岳母在工資2千3,但不在我這,我父工資2千8,也可以說她們三老工資最高一個,我母親剛好夠她吃每天的葯費,只有我爸工資用來全部生活開支,自從辭工在家啃老,斷了社保,我也沒有收入來源,無錢交,但我在家這樣啃老,無怨無悔,只願能好好把老人照顧好,讓他們安心過好晚年,不後悔生活每一天!雖然對我自己以後生活有影響,但我只覺得做了自己該做的,我也一生不後悔!而且古也說:他們帶我來這世界,從小照顧我到長大,那他們老了,動不了!我應該照顧他們老,照顧他們老死,這也是應該的!
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孩的一代人開始邁入了老年行列,獨生子女養老問題凸顯出來。
對於有退休金的人來說,還算應付一下,可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很大的難題。
一對年輕夫妻,雙方如果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接下來他們面對的可能是4個老人,再如果下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面對的最多可能就是8個老人,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
現在的物價上漲太快,退休金低,尤其是企業員工退休金太低,雖然國家每年都在提高退休金,但是基數太大,上漲的那部分有時候不如物價上漲的厲害,幾乎是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如何解決現實情況下的養老問題,我認為可以做出以下調整:
大力提高退休金,同時給農村超過一定歲數的老人發放退休工資,相應減輕年輕人的養老負擔。
養老院降低進入門檻。讓更多的需要幫助的人進來,可以設立等級,錢多錢少的有分別,只要能不落下每個人就行,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確實減輕有壓力的家庭負擔,在買房、買車、大病補助等方面向困難家庭、養老家庭傾斜。
安樂死可以提上議程,雖然看似不道德,但是確實是人道的。讓一些沒有生活質量的人,有尊嚴的離去,也是對本人的救贖,也是減輕負擔的逼不得已。
在特殊情況下的確照顧不來,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老人手術住院,子女陪可能嗎?他晚上陪第二天要上班,如要陪幾天身體就不行了。請護工每天二百元,經濟上也難承受。如果二個老人同時住院,清問這樣解決?特別老人癌症晚期,醫院己開病危通知單了,結果拖了一個月多,情況不說也可知困難程度。我很贊同快些立法安樂死,讓老人安靜死去,小輩不受拖累。
我公公在養老院住了5年,先後調換過4個養老院,60後70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一個退休近10年的工薪階層,我來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
公辦養老院與民辦養老院有哪些區別當初送我公公去養老院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這里是一個內陸的四線城市,各種養老機構的名稱差點把人搞糊塗了,有的叫」XXXX養老院「、」XX療養院「,有的叫」XX醫養中心「都不知道把老人送到哪個機構才好,所以大家送自己的老人或輪到自己入住養老院之前,一定要把這么多機構是公辦或是民辦的性質要搞清楚。
1、公辦養老院是由國家投入的福利機構
公辦養老院是由國家投入的福利機構,優先收納的群體一般是三無老人,五保戶和殘疾老人等等,需要憑當地戶口登記辦理入住手續,是非盈利機構,管理和護理人員絕大部分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入住後只需負擔極低的管理費用和生活費,比較適合退休金低又進不起條件較好的民辦養老院的老人,但近幾年來隨著中國老年化程度加快,床位比較稀缺,有些城市需要提前預約排隊,所以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盡量要在當地提前預約。
2、公辦養老機構一般看名稱就能判定姓公還是姓私
國家投入的公辦養老機構名稱是有講究的,名稱格式為【XX省XX市XX區XX街道或鄉鎮+養老院(福利院、養護院、敬老院)】,其中行政區域越少的級別越高。
3、地方上還有一種民辦非盈利性質的養老機構
名稱格式為【地方名稱+字型大小+養老院(福利院、養護院、敬老院)】,這種養老機構是由國調撥工地和少量配套設施搭建的,例如【地方名稱+XX醫院或XX社團+字型大小+養老院(福利院、養護院、敬老院)】,他們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年度盈餘收益獎勵投資者,與公立相比入住這類養老院的條件要寬松一些,也比較適合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的獨生子女家庭父母。
4、營利性養老機構
這種養老院機構一般是以企業或公司搭建投資的,名稱格式為【地方名稱+養老院、康養中心、老年公寓等以有限公司為後綴】的企業。這類的養老院機構以服務等級優質,各方面硬體軟體完善來吸引顧客,當然收費額度也要高出許多。如果經濟條件較好的朋友可以選擇這一類的養老機構。
療養院、休干所、護理院、敬老院、養老院、養護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的區別我們對公立非營利養老機構和營利性養老機構有了大致的了解後,還發現各種養老機構的名稱還不一樣,下面我就這些名稱所不同的差別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1、療養院、休干所
療養院、休干所一般是由政府或部隊,為一定職務的退休或離休人員、特殊工作人員設立的機構,比方說XX市XX部隊休干所,XX潛水員療養院等等。
2、護理院、醫養院、養護院
這種機構一般會配備專職的醫護人員和護助人員,可以長期為卧床老年人、殘疾人、絕症晚期患者等,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根據醫囑進行支持治療、心理咨詢、臨終關懷和其他老年病醫療護理服務。例如XXXX愛心護理院,這種養老機構適合退休後有中等收入的老人入住。
3、敬老院、 社會 福利院
敬老院是政府出資為農村孤寡老人五保戶,提供集體供養的場所, 社會 福利院是縣市、鄉鎮為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孤老、孤兒、棄嬰和殘疾兒童提供免費住所和生活費用的地方。
4、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是面向有自理能力,經濟條件較好的老年人開放的,既然是公寓,其配套服務設施,文化 娛樂 、醫療保健服務體系都相當完善。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照顧不過來,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咋辦?現在咱們回到最初的話題,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提高,國家會越來越重視未來的養老產業, 那麼在養老機構的細分領域會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相信總有一款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現階段60後70後雖然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但平輩的兄弟姐妹都多,所以我們如果在以上各個養老機構進不了的情況下,趁現在年齡並不是太大,可以以自家親戚或朋友自發組團的形式抱團養老,把這一階段看作是前期養老的初級階段,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在搞好自身 健康 的前提下,相信自己的子女,相信政府,國家絕對會讓我們這一代60後70後,在響應了祖國號召」只生一個好「的退休老年群體,晚年有所依,養老有所靠。
一句話!獨生子女家庭老人終老絕沒有好下場!老了有退休金有住房看似風光實際凄涼。老了有錢花不了渴望的是親情和照顧,有幾個獨生子女能做到?二個孩子照顧四個老人,今天這個病了那個叫買菜買糧,另一個想念了叫來家坐坐,孩子們有孩子們的事,上有老下有小又要工作,心有餘而力不足呀!
我和老婆都是弟兄姐妹5個,這幾天老婆照顧住醫院岳父,我照顧癱瘓在床三年的母親,兄妹們多輪著來,但也有需請假的。給母親洗身擦身一個人根本不行,最少2個人。自己想一旦老了卧床了,誰給我洗洗身?想著都堵心。
老人們別自信太高,有錢嘛雇保姆進養老院,你要清楚!你身體行能自理腦子清楚,這行!沒人敢欺負你,否則保姆也會嫌棄你欺負你,這事太多了。終老結局凄慘是看到的,瞎活吧!如果國家有安樂死規定,第一個申請,絕不給孩子找麻煩。
我是60後,今年57歲,只有一個女兒,如果我老了,該如何度過餘生,想到這個問題,確實很揪心。
我和老婆的退休工資加在一起,估計有一萬多塊錢,有一套140平米的自住房,如果不患大病怪病,日子應該過得去。但如果生大病,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費、醫葯治療和保姆護理等肯定難以應付。
女兒女婿有工作,要掙錢養家糊口,靠他們照顧我們生活,不現實也不可能,他們最多抽空過來陪我們說說話、聊聊天,有錢的力所能及出點錢,沒錢的自身難保。不是不孝順,而是自身難保,心有餘而力不足。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趁現在還能吃能睡,能走能看,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擺正心態,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活好餘下的每一天,不留遺憾,否則死不瞑目。
我和老婆准備把剩下的公積金和職業年金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能在養老院呆幾年算幾年,如果積蓄花光了,不能支付養老院的費用,就回老家養老,聽天由命。
當然,從現在開始,我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始終保持心情愉悅,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運動,盡量做到少生病或不生病,不求長命百歲,只求在生的時候,生活質量好一點。
其實,隨著 社會 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今後的養老問題應該不會存在大問題。所以不要胡思亂想,杞人憂天,活好自己,活好當下才是王道。我是糧農二代,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⑶ 感覺農村老人養老越來越困難,該如何解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
應該出台相應的養老政策,給農村老人更多的福利,這樣才能解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
⑷ 農民老了以後怎麼辦農村老人怎麼養老
農民老了以後怎麼辦?農村老人怎麼養老?
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2.5億人,繳保險領養老金的人不足一億人,還有1.5億以上的老人,絕大多數是農村老人,沒繳保險,因此就沒有養老金。
近年來,就這不足1億人的養老金,不斷暴料入不敷出了,國家不斷採取措施,確保發放。
1億繳了養老保險的老人都有問題了,何況1.5億沒繳養老保險的老人?這么多人,絕大多數是農村人,以前都是農民,當時生活都困難了,哪裡有錢繳養老保險呢?如果要發,這么大的數目,錢怎麼辦呢?
他們得養活自己,僅憑子女的3~5百元錢和政府發的養老金每月98元,總共加起來不到2000元,這是全年的開支,所以得省這用,能省則省,能不花就不花。
要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使農村老人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是當前的現實問題。
⑸ 沒有退休金的農民,老了沒有生活來源以後該怎麼辦呢
農民沒有退休金的時候,老了以後又沒有勞動能力,農民的養老問題怎麼解決?首先我們農村有句老話說養兒防老。這句話的意思不言而明,就是老了以後要靠子女贍養。而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農村老人可以說是子女的一大負擔,雖然這樣說話不太好聽,但是話糙理不糙。
我們農民現在沒有養老金,所以只能靠自己趁著年輕的時候,努力打拚多賺一些錢,為自己將來老了以後留一條後路,起碼可以減少一下子女的負擔。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和圖片來自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
⑹ 農民沒有退休金,老了沒有勞動能力該怎麼辦
農民沒有退休金老了沒有勞動能力的話,可以讓相關部門對老人進行養老補貼。老人到了60歲或是69歲的話,每個月一定要領足夠的費用。如果沒有人負擔老人的生活的話,他們會非常的痛苦。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差異,但是數額也不能夠有太大的不同。一定要讓老人的生活得到滿足,這樣才能夠不斷的富裕起來。農村當中的老人補貼會進行逐步的提高,有關人士也要進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總的來說在老人年老之後,都希望子女和孩子都在自己的身邊陪伴著。不要讓老人變成了空巢,這樣他們的內心會非常的凄涼。要時時刻刻的關注身邊的老人,要給予他們多一點的溫暖。子女即便是在外面打工,也要每個月給父母寄一些生活費。
⑺ 農民的退休養老問題,怎麼做才能實現
農民的退休養老問題是很多人都非常頭疼的,現在很多的農民,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要去購買養老保險,所以在老了之後就沒有退休金。第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可以選擇繼續的種地,但是沒有必要去種植太多,可以選擇去中一點菜,不需要我們去費太大的功夫,但是也能夠有一定的收成,等到蔡成熟之後就可以把這些菜賣出去,這樣也能夠得到一點點的收入。當大家年齡大了之後,其實是不太建議大家出去打工的,因為現在的工作越來越難找,而且工作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農民的養老問題確實是一個非常棘手的現象,很多的農民他們都不捨得去購買養老金,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要去購買養老保險,從而導致自己在退休之後沒有能夠養活自己的資本。這個問題其實相關部門也是會幫助大家去進行解決的,而像一些沒有太多學歷的老人,他們對養老這方面的東西都不是特別的關注,所以說村裡面的村支書也是可以早就開始宣傳,讓這些老人去購買養老保險。
⑻ 兒子不贍養父母怎麼辦(最新法律規定)
不贍養父母,一般不會受到刑事處罰,但如果兒女有能力履行贍養義務而不履行,法院可以對不履行生效判決的兒女採取拘留的措施,或強制執行其財產。嚴重的也可能構成遺棄罪,會進行判刑。
刑法,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義務,如果不履行該義務,要承擔給付贍養費的民事責任;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子女都要履行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拒不贍養老人後果嚴重的可能會構成遺棄罪,會有坐牢的可能性。贍養是指子女或晚輩對父母或長輩在物質上和生活上的幫助,包括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晚輩對長輩的贍養。對於不履行贍養義務的,老年人(指年滿60周歲的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發生糾紛的,可以要求有關部門,如子女所在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查明情況後,要強制子女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根據當地的生活標准,判決子女給付一定的贍養費用;也可以根據老年人追索贍養費的申請,在判決作出前,依法裁定子女先行給付一定的贍養費用,以解決老年人的生活急需。
贍養義務
(1)後贍養義務產生於養父母與養子女收養關系解除之後,這是後贍養義務的時間特徵,也是後贍養義務區別於贍養義務的形式特徵之一;
(2)後贍養義務的主體是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子女。凡名義上收養,實際上未與養父母共同生活,或者雖經養父母撫養但尚未成年的養子女,不是該義務的主體;
(3)後贍養義務的對象是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這里包括兩個要件,一是缺乏勞動能力,二是缺乏生活來源。二者必須同時具備,缺一則不構成後贍養義務的對象;
(4)後贍養義務的內容是給付生活費。這是後贍養義務區別於贍養義務的實質特徵。正常情況下,一般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既包括物質贍養即給付生活費,又包括精神贍養,而後贍養義務由於發生在收養關系解除之後,養父母與養子女的關系不復存在的情況下,因此,以解決溫飽即生存問題為目的的物質贍養——給付生活費,成為後贍養義務的顯著特徵。
法律依據:
《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條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⑼ 父母是農民,都60多歲了,沒有養老保險,以後該怎麼辦
農村老人的養老、醫療問題的確是一個難題。除了國家給予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貼外,更多的還要依靠自己和子女的贍養。
一、傳統農民靠莊稼生存
年逾60的農民,應該還算是傳統的農民。因為缺少文化、與技能,他們基本是靠莊稼地里的收成,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種地,在八十年代,讓農民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解決了溫飽問題。但並沒有讓他們靠種地富裕起來。同時加上一生以來為兒女勞碌,所有的積蓄都用在兒女成家立業上。就算年老,還有點體力,往往也會留守在家,照顧孫子女,好讓自己的兒女在外面多賺點,維持家用。因此,在他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後,身上也沒有一點錢,完全需要兒女的贍養與社會的扶助才能繼續的生存下去。
當然,隨著農民進一步離開土地,進城務工,再加上新生一代農民在文化、技能上提高,以及對法律意識的提升,懂得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農村養老,問題或許會慢慢緩解。
⑽ 農村老人的養老困境怎麼辦
關於農村老人的養老困境怎麼辦?我可以肯定的和農村的老農民說,我們農村老農民的養老問題得到解決就在明天。
人民日報是代麥的黨中央和國家的聲音,人民日報已經是明確的說:要正式開始探討農民退休的可行性實操方法,文章還明確指出,《農民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養老必須得到保障》。
讓農民和城市老人一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農民以前不需要退休,是因為農民到了老齡以後,就把土地交給了孩子來耕種,但是現在隨著 社會 的發展,農村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即變孩子沒有高學歷,也有多門技術,也都走出農村,走入城市,現在導致很多農民年齡大了,還要下地勞作,十分幸苦。
作為這次人民日報文章正式提出,讓農村六十五歲的農民退休,現在已經是正式開始正在探討的過程中,也就是說農村老農民的養老問題,得到解決就在明天,我們農村的老農民已經是有了希望。
作為這次人民日報文章正式提出,讓農村六十五歲的老農民退休,就是黨中央和國家對農村老農民的親切關心,並且還實事求是的對農村老農民的過去進行了總結,特別是對我們農村老農民過去對國家的貢獻付出得到了肯定。這就是我們農村老農民的養老問題的最好解決方案。所以農村老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問題得到解決就在明天。
30.40.50後老農民一輩子辛勞,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是任何人都沫殺不了的。現在他們老了干不動了,也沒有趕上國家的社保政策,所以老農民最有資格享有養老金。農民日報說出了老農民的心聲,相信國家和政府不會忘記那個年代的老農民。
農民也是中國人,理應和城鎮的工人一樣享受退休制,他們也有權享受國家發展的紅利,共同富裕,共同奔小康,農民養老問題不解決,這些說法都不成立,養老問題都不能解決,叫什麼共富裕。
誰告訴你老人不願意到城裡去?兒子城裡的房子都是老人買的,老人一輩子的心血給兒女買房,買車,給彩禮現在結婚了就不管老人了,這就是現在很多農民年輕人的做法,你們自己看看吧,農村人進城,座公交車,不讓座,說自己累,看看二三十年前,年輕人座公交車很多人是不座的,有老人上車,馬上就有幾個年輕人起來讓座,再看看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想養,不知道你們是吃什麼長大的根畜生差不多,
農村老人數量大,國家若有財政能力,應解決60代前出生的老人給予一定的養老金也是應該的。這代人在新中國成立後,為一窮二白的工農業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辛苦一生,為 社會 主義建議作出了極大們貢獻。
俗話說:養兒女防老,栽樹望蔭涼。無兒無女或兒女條件有限的就成了問題。國家支持各地辦的養老院、敬老院是有效切實的好辦法。
希望國家重視這點,不要推說現在國家能力有限這些話,因為農民是偉大的,不是低級的。只有農民感到幸福,這個國家才真正幸福。
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確實是一大難題,但是只要國家出政策,各地政府同心合力,適當為30、40、50、60年代的老農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不是很難!
一是,克服懶惰、消極的情緒,積極主動繳納養老保險或者社保,為自己的養老買單。
二是,尊崇中國人「養兒防老」的優良傳統,應該由兒女們每月(季)給付贍養費。拒絕給付贍養費的,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他們,要求按月(季)給付。
三是,如果兒女們都已經死絕啦,可以去村委會申請孤寡老人的補助金或者殘疾人補助金。
農村老人的養老在國家的政策和法規沒有完善好的時候 ,農民老人還是靠自己養老,只要能動老人就想辦法也要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