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假如沒本地戶口的五保戶能否在本地的養老院入住,需要何手續
不可以按規定五保戶必須在戶籍所在地進敬老院(養老院)不允許在異地住,所以不可以。
另外五保戶人戶分離的必須取消五保戶待遇。
『貳』 戶口不在本地能住養老院嗎
現在異地養老的很多,大部分的養老院是可以接受的,當然也有個別養老院有條件限制,我知道北京就有幾家,但是孩子在本市上班的也可以進養老院,可以不用擔心,去之前提前打電話問一下就可以
『叄』 非滬籍老人能進上海養老院嗎
可以的,民辦養老院,只要有錢,一般都可以進去,大約每月五千以上就可以進去了。
『肆』 什麼樣的條件可以進敬老院
進敬老院條件如下:
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
『伍』 杭州最好的養老院要外地戶口嗎
不要。
杭州公辦養老院比如像杭州市第三社會福利院,這家的入住條件是: 杭州市區常住戶籍,75周歲以上的自理高齡老人及60周歲以上的失能失智老人。
『陸』 請問養老院是不是要本地戶口,不是本地可以進去養老院
如果是公益性的養老院,需要本地戶口,且必須達到國家和當地政府規定入院標准方可入住養回老院。答
如果是營利性養老院,你給錢就行,不需要非本地戶口。
每月交費視服務不同,而交費也不同,基本在200到2000元間。
建議你向當地養老院咨詢。
『柒』 假如沒本地戶口的五保戶能否在本地的養老院入住,需要何手續
按戶籍管理入住戶籍地養老院,特殊情況要看各地的規章制度了.
第一條 為切實做好農村五保戶供養工作,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暫行規定。
第二條 五保戶是指農村中喪失勞動能力、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老人、殘疾人或未成年的孤兒。對他們實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孤兒保教)。對五保戶可採取集中與分散供養兩種形式。
第三條 五保戶供養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具體負責。
第四條 享受五保戶供養的,須經本人申請,群眾評議,村民委員會審查,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並發給五保供養證書。
對符合五保戶條件,本人願意五保的,村民委員會和鄉(鎮)人民政府應予及時辦理。
第五條 五保戶由所在鄉(鎮)的村民集體供養。供養標准不低於當地一般村民的實際生活水平。具體標准由鄉(鎮)人民政府確定,報縣民政部門備案。
鄉(鎮)人民政府要按照規定,保證供給五保戶(包括敬老院)供養所需費用和口糧實物,並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群眾生活的改善,適時對五保戶提高供養標准。
對貧困地區集體供養後仍有困難的五保戶,民政部門要給予救濟,對災區的五保戶,在發放救災款、物時,應優先照顧。
第六條 供養五保戶所需的錢糧,原則上可以鄉(鎮)為單位統一籌集,由村民合理負擔。收、支經費(糧)應建立帳目,專款專用,定期公布,並接受鄉(鎮)財政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七條 鄉、鎮要依靠集體和社會力量舉辦敬老院。要以養為主,民主管理,勤儉辦院;以工作人員為主,組織院民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增加收入,改善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對分散供養的五保戶,應以村為主負責供養他們的實物和經費,按期如數兌現,由五保戶自行安排使用。生活不能自理的,應安排或委託人員照料、護理,集體應給護理人員合理報酬。
五保戶由親友包養的,須經五保人同意。包養人要承擔五保戶生養死葬所需的全部費用,並由村民委員會作見證人,雙方簽訂《五保供養協議》和《財產遺贈協議》,由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監督實施。
第八條 五保戶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五保人員死亡後由集體供養的,其財產歸供養單位所有;由親友包養的,按《財產遺贈協議》處理。
第九條 嚴禁岐視、刁難、虐待五保人員和侵犯五保戶的合法權益,違者應視情節輕重予以處理,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責任。對五保人員造成非正常死亡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責任者和有關領導人的責任。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都要加強對五保戶供養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定期檢查落實,幫助解決困難。要鼓勵、發動和組織基層幹部、群眾執行五保政策和法規,積極為五保戶做好事、送溫暖、樹立尊老敬老的社會道德風尚。每逢傳統節日,各級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及有關單位要組織走訪、看望、慰問五保戶,使五保戶受到全社會的關懷和扶助。
第十一條 本規定由省民政廳負責解釋。
第十二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捌』 養老院為什麼要戶口
養老院收繳五保老人的戶口本,身份證,社保卡,這個主要是為了老年人的安全著想的。
實事求是的講入住養老院的五保老人大多應該是行動不便的,或者是老年痴呆的等等原因才入住養老院的,為了能保證他們正常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傷害,將這些物品替他們保管,這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