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智力變化的表現

老年人智力變化的表現

發布時間:2023-06-09 16:35:41

㈠ 365老年期(60歲至衰亡)的心理發展變化

老年期總要涉及老化和衰老的概念,老化指個體在成熟期後的生命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形態學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變化。衰老是指老化過程的最後階段或結果,如體能失調、記憶衰退、心智鈍化等。

研究個體心理老化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個體出發,個體與社會關系出發。

以個體變化為重點的老化理論有遺傳學說、行為老化學說等。遺傳學說認為,精神機能的老化,行為的變化以及隨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心理變化,都是由遺傳決定的,衰老是按遺傳程序實現的,是有規律的退化,通過研究發現,雙親的壽命與子女的壽命有很高的相關度。行為老化學說認為,老年行為的退行性變化是由於精神退化機能引起的,並主要從行為變化中反映出來。行為老化就是最年齡增長,對刺激的反應時間會延長,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會減弱,記憶力逐漸衰退等。

強調個體與社會相互作用的老化學說主要有疏離學說和適應學說。疏離學說認為,老年人與社會的脫離是造成個體老化的主要原因,隨著你啊寧的增加, 老年人的社會活動會變少,他們的人際交流漸次減少,與周圍環境的聯系逐漸減弱, 這種個體與外部環境關系的變化,是由內部的變化造成的個體與環境的疏遠。適應學說認為,老年期的主要變化是人際關系的改變,人際交往增多會減輕老年人的不安感,也可以從朋友的反饋中增加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老年喪失期觀點。認為老年期的心理變化只有衰退,沒有發展,是一生獲得的喪失時期。喪失內容包括,身心健康,經濟基礎,社會角色,生活價值,並把這些對人生具有重大意義的內容相繼喪失認定為老年喪失期的基本特徵。認為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到老年期,歲年齡增長而衰退是個體心理發展的總趨勢,肯定了個體心理發展變化的基本常規,應當予以應有的重視,但是這種觀點的理論依據是把人視為生物機體,過於重視生物機體的變化和年齡因素對心理變化的影響,而把心理發展看作是線性的上升和下降,這不符合復雜性的客觀規律。

二、畢生發展觀。認為個體心理發展貫穿人的一生,下列新的心理發展的基本觀點:第一心理發展和行為變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時候發生, 也就是說從胚胎形成到衰老的整個一生都在發展。第二不同心理機能發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各有不同,如感知覺出現最早最先發展成熟也較早開始衰退。如抽象邏輯思維較晚開始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繼續發展並繼續增強。第三,心理發展過程既有增長也有衰退,是增長和衰退的對立面的統一, 發展不是簡單地朝功能增長的方向運動,而是由獲得和喪失的相互租用構成的。第四,個體心理發展是由多重影響因素所構成的復雜系統共同決定的, 但各個子系統對不同發展時期的影響強度有明顯的區別。成熟因素對兒童期影響強度最大,社會文化因素對成熟期影響強度最大, 個人因素,智力,個性,命運,所遭遇的非規范性時間等,對個體的心理發展變化的影響強度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

強調人到成年以後,心理仍繼續發展,是一種積極的,樂觀的老年心理變化觀,應予以充分的肯定。

進入老年期後,個體的認知活動,尤其是感知覺和記憶能力通常會發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變化。但是,思維等復雜的認知活動較難以揭示出一致的變化模式。

一、感知覺發生顯著的退行性變化。感知覺是衰退最早、變化最明顯的心理活動。

1、老年期視覺減退。老年人出現的視力問題主要表現為:視覺敏銳度下降;視野縮小;聚焦能力減弱;暗適應所需時間延長。

2、老年期聽覺減退。老年人中聽覺缺陷者為數眾多,據調查研究發現,有近65%的老年人聽力減退,醉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聽覺敏銳度逐漸喪失,對高音的聽力減弱更明顯。我國的一項研究表明,50-60歲是中國人聽力減退的轉折期,60歲以後逐漸下降,80歲以後下降尤為明顯。

3、味覺、嗅覺和觸覺遲鈍。

二、老年期的記憶減退特點。

1、老年人記憶衰退的年齡趨勢。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記憶發展變化趨勢是,兒童的記憶歲年齡的增長而發展,從少年期開始到成年期達到記憶最佳的高峰期,為個體記憶的黃金時期,40-50歲期間出現較為明顯的減退,其後基本上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

2、老年期記憶衰退的特點。記憶老化並非記憶的各個方面或同時減退,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因記憶過程和影響因素等不同而呈現出老年人記憶減退的特殊性。

老年人機械記憶明顯,意義記憶教機械記憶衰退的慢一些;

再認能力表現出逐漸老化現象,但再認比回憶保持要好;

識記和回憶姓氏最難。

3、老年人的主要記憶障礙。主要在於信息提取困難;編碼儲存和提取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較少主動地運用記憶策略和方法。20歲青年所使用的記憶方法主要有,意義聯系法,分類法,聯系實際法,想像法;

4、對老年期記憶減退的解釋。加工速度理論,加工速度減慢是老年人認知減退的主要原因,加工速度包括反應速度,感覺運動速度,知覺速度和認知速度。工作記憶理論,缺乏信息加工資源,缺少一種自我啟動加工的能力。

5、老年記憶衰退的延緩和彌補。老年記憶的變化具有可塑性,為了改善老年的記憶,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干預並發掘記憶潛能。影響老年記憶的因素除了年老之外,還有健康、精神狀態及腦力鍛煉和記憶鍛煉等方面的因素。為了延緩記憶衰退應注意以下五點:利用多種感覺器官;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秩序;放緩學習和做事情的步調;有意識地進行改善記憶的訓練;增強記得住的信心。

三、老年期的智力衰退

1、老年期智力水平的衰退。20歲以前智力迅速發展的上升期,20歲左右是智力的高峰期,老年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

2、老年智力變化的不平衡性。韋氏成人智力量表。

一、老年期人格特徵的穩定性。

二、老年期人格特徵的變化。不安全感,主要變現在身體健康和經濟保障兩個方面;孤獨感;適應性差;拘泥刻板並趨於保守;回憶往事;

三、造成老年人人格變化的因素

1、生物學的衰老,主要是大腦的衰老;

2、心理上的變化。是否意識到自己已經蒼老,心理上表現為疑病和對死亡的恐懼。

3、、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社會疏遠老人、老人退出社會。

適應是以自我調整來適應環境或情境的狀況,老化是個體生命發展過程中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過程。

一、對老年期的推行性變化和對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備。包括生理機能的衰退、心理上的退行性變化、離退休等社會角色與活動的變化等方面做好准備。

二、社會角色和活動的積極轉換。安排好退休生活。

三、體現老年人的價值,維護自我尊嚴。

四、夫妻恩愛,家庭和諧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

五、深化朋友之間的友誼關系

六、避免逃避式的適應方式。

㈡ 老人的智力包括那些

老人,指的是上年紀了的人或較老的人,這個時候他們的智力情況是怎樣的呢?包括了哪些內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老人的智力包括那些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的智力包括的內容

觀察力

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並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提高對事物本質認識的能力。我們可以在學習訓練中增加一些訓練內容如觀察和想像項目,通過訓練來提高學員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注意力

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如我們好的學員能全神貫注地長時間地看書和研究課題等,而對其他無關游戲、活動等的興趣大大降低,這就是注意力強的體現。

記憶力

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例如我們到老時也還記得父親母親年輕時的形象,少年時家庭的環境等一些場景,那就是人的記憶在起作用。

思維力

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當人們在學會觀察事物之後,他逐漸會把各種不同的物品、事件、經驗分類歸納,不同的類型他都能通過思維進行概括。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

想像力

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當你說起汽車,我馬上就想像出各種各樣的汽車形象來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想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老年人的智力變化

對智能的發展與衰退的過程進行縱向研究,結果顯示,人的智能一般在20歲左右時 達到最高峰,以後逐漸開始下降。50歲時下降10%,約相當於16歲時左右的智力,60 歲時下降20%,約相當於12歲時的智力,70歲時下降30%,約相當於10歲時的智力。 但智能本身存在著個別差異,功能差異和質量差異。對老人採用WAIS成人智力量 表進行測試,結果表明,老人的動作性(或稱非言語性)智力成績下降較為顯著,若 以60-64歲為基準的衰退率,那麼,到70-74歲時下降25.6%,到80-84歲時下降 40.7%;而相對而言,語言性智力在60歲以後還保持較好,直至80-84歲時才下降較為 明顯。如果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卡泰爾(k.b.cattell)的理論,人的智力可以分為液態性 智力(fluid intelligence,GF)和結晶性智力(grystallizedlintelligence,GC)兩種,具體來 說,前者就是採用不定答案式題目智力測驗所測得的智力層次,不定式題目所代表的 是一些新奇變異的情境,受試者必須隨機應變,並運用形象思維來解決問題。液態性 智力的高低主要與個體的神經生理功能發展狀況有關,老年人由於腦神經功能的退行 性變化,故液態性智力受到較大影響。而所謂結晶性智力則是指採用固定答案式題目 智力測驗所測得的智力層次,固定答案式題目所代表的是一些事實性資料的記憶,辨 認和理解,而不需要隨機應變解決的問題。結晶性智力的高低與個體知識的多寡,受 教育的程度和學習的機會,與抽象思維有密切的關系。老人一生經驗豐富,閱歷深 廣,因而結晶性智力保持較好。據研究,液態性智力測驗成績隨增齡,每隔10年下降 3.75%,而結晶性智力反而增長3.64%。

有人對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文學,美術,音樂等各個領域中的名人進 行過年齡統計分析,結果顯示,60歲以後出成果人數最多的領域從高至低依次為:哲 學,醫學,美術,文學,自然科學等。可見,凡與人生閱歷和經驗豐富關系密切的領 域就越大器晚成。

不少學者認為,過去運用橫斷法(即將各種年齡層次被試的測驗成績進行比較)來 研究人的智力變化,認為老人的智力隨增齡而減退,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結論。因為這 種方法容易混淆年齡的因素和人群因素對智力的影響,事實上,出生年代不同的人其 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的機會可以有很大的差異,而這種社會歷史和所受教育的差異對智 力的影響甚至遠遠大於年齡因素的影響。換而言之,測驗中老人的智力不如年輕人, 這不一定只反映了年齡帶來的差異,而是還可能包括了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等因素的影 響。事實上,如果老人自己將現在與過去相比,其智力下降並不明顯。運用橫斷法和 縱向法相結合的序列方法來研究智力的變化,結果顯示,說老人的智力隨增齡變化而 下降是不科學的,老人的智能反而還有很大的可塑性。有人對30名平均為69歲的老人 在一個月內進行八次教育訓練,結果顯示他們的液態智力隨訓練次數逐漸增加。對58 名平均為70歲的老人進行圖形關系訓練也能明顯地提高老人液態智力測驗的成績。可 見,活到老,學到老,是可以增進老人的智力水平的。心理學家鮑爾特斯(Baltes)和 維利斯(Willis)提出了一種新的看法,認為在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中,各個年齡階段上實 際運用和表現出來的作業成就僅僅只是最大潛在智力的一部分而已,經過學習和訓練 後就能夠把潛在保存的智力轉變為運用中的智力。老人由於社會角色的轉變,無所事 事,潛在保存的智力尚未完全發揮出來。所以,經過學習,訓練和激勵,可使老人的 智力水平發揮得更好。 此外,某些老人的智力明顯減退,可能是由於腦血管等其它疾病所造成的,而非智 力本身的問題。

哪些因素與老年人的智力有關

有文化程度、職業習慣、健康狀況和個體特點等非智力因素對老年人的智力有重要的影響。一些調查研究表明,學歷越高,因增齡所造成的智力衰退速度就越慢,老年女性的反應要比老年男性顯著得多。能繼續工作的老年人,智能衰退得慢;從事過專業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老年人,也有比較高的智能。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父母育齡、飲酒、夫妻關系等也影響智力。由此可見,造成老年人智能衰退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在心身衰退時,老年人的孤獨感,孤立感等不良感覺增加,大多會成為維持良好智能水平的不利因素。因此,堅持體育鍛煉,經常用腦學習,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重視心理保健,就可以進一步延緩智力老化的進程,更好地發揮出老年人的潛在智力和創造力。


老年痴呆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老年痴呆是由於腦器質性病變造成的智能衰退,是一種慢性腦器質性綜合征。

人腦有多種復雜的功能,智力是最重要的一種。通常智能包括記憶、學習、判斷、理解、推理等,痴呆則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智能障礙。其典型表現是記憶力和定向障礙,思維和判斷紊亂,性格改變,同時並有社會活動能力的降低,如喪失勞動力和無法自由生活等。

所謂老年性痴呆是限於60歲以上發生的智能衰退,大多數是在不知不覺中隱匿起病,常難於確定開始日期,通常最早出現的是性格改變,一反常態,興趣減少,灰心喪氣,言語羅嗦,頑固迂執,好發牢騷,疑竇叢生;生活懶散,不修邊幅,不愛整潔,足不出戶,隱居斗室,與社會日益隔絕;或放盪不羈,揮霍任性,不能剋制,暴躁易怒,不聽勸誨,冷酷無情,喪失羞恥感、義務或責任感等。

智力衰退應是最突出的症狀表現,最先受累的是近事記憶,常記不住人名和地方,經常遺失東西,忘了已允諾的事情,有時為彌補記憶缺陷可出現錯構和虛構。其後,理解、判斷、計算等智能全面減退,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日益降低,情感反應幼稚,行為荒誕無稽。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語言雜亂無章、詞不達意、語音欠清,也不理解他人的言語,出門不知歸途,飲食不知飢飽,遺大小便。晚期,僵卧於床,喃喃自語,雙手無目的地摸索,精神功能幾乎喪失殆盡。

㈣ 判斷判斷老年人是否老年痴呆

如何判斷老年人是否得了痴呆症呢,下面我為大家介紹12個判斷老年人是否得痴呆症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判斷判斷老年人是否老年痴呆

1、看患者的症狀

通過患者的症狀也可以進行疾病的診斷,但是不能只看一種症狀,至少有下述症狀之一①抽象概括能力明顯減退,如難以解釋成語、諺語,掌握詞彙量減少,不能理解抽象意義的詞彙,難以概括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②判斷力明顯減退,對同類事物間的差別不能作出正確判斷;③高級皮層功能的其它障礙,如失語、失用、失認、計算、構圖困難等。

2、看患者的智力表現

老年痴呆症的主要表現就是智力出現問題,智能缺損,其嚴重程度足以妨礙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輕度(工作學習和社交能力下降,尚保持獨立生活能力)、中度(除進食、穿衣及大小便可自理外,其餘生活靠他人幫助)和重度(個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生物標記

醫學家發現,有幾種生物標記與認知障礙症有關,包括脊髓液或血液中的某些蛋白質和大腦成像所檢測到的突變。在這種疾病發作25年前,大腦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4、存在睡眠問題

老年痴呆症患者睡眠質量往往很差,他們每天花很多的時間躺在床上但沒睡著,也會頻繁地打盹。

5、飲食中缺乏果蔬和香料

缺乏果蔬的飲食會加速認知功能衰退的進程,盡管所有類型的蔬菜都有幫助作用,但筍瓜、西葫蘆、茄子、甘藍和藍莓都是增強認知功能的超級巨星。某些香料(肉桂和姜黃)也會起到顯著作用。

6、受教育程度低,智力鍛煉少

接受正規教育的年限較少和對智力功能缺乏訓練,也會增加人們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經常參加志願者活動、旅行和猜字謎的人智力水平較高,較少患上老年痴呆症。

7、方向感差

由於認知障礙症起病於海馬體,因此迷失方向是這種疾病的一個標志性特徵。這就解釋了老年痴呆症患者經常迷路和走失的原因。

8、抑鬱症和社交退縮

研究成果顯示:老年痴呆症診斷與人們在過去一年中的抑鬱症症狀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系。

9、法邊走路邊說話

日益惡化的步態和無法同時邊走路邊說話可能預示著認知障礙症的發病。老年痴呆症患者在步態上會表現為步速緩慢、行走路線不規則、難以完成邊走路邊數數的任務。

10、高血壓

特別是在中年時期患上高血壓會讓人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增加;有心臟病史的`人也是如此,曾經有過心臟病發作的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會增加2倍。

11、糖尿病和肥胖症

糖尿病患者得認知障礙症的可能性增加2~4倍。肥胖症也會增加人們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特別是女性。與身材較瘦的同齡人相比,肥胖女性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會增加3倍;肥胖男性患此病的風險會增加30%。體育鍛煉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於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

12、頭部受過創傷

拳擊運動員的腦脊髓液中所含有的認知障礙症的標志物水平會有所升高。65歲前頭部受過創傷的人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幾率也會明顯增加。因此,在參加身體對抗性很強的接觸性運動時,最好能戴上防護帽。


㈤ 老年人的思維特點是什麼有哪些特徵

老年人的思維 方法 固然同中年人沒有什麼不同,可是老年人思維反映相對遲鈍一些,所以我想專門就老年人的思維方法談談個人的觀點。下面我為大家介紹的老年人的思維特點是什麼,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老年人的思維特點
思維是人的一種最復雜的心理活動,是人已有的知識 經驗 為中介,對客觀現實概括和反映。人類通過思維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這是一種高級、理性的認識過程,主要包括概括、類比、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老年人思維變化的表現

思維出現衰退較晚,特別是與自己熟悉的專業有關的思維能力在年老時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由於在感知和記憶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減退,尤其是思維的敏捷度、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以及創造性比中青年時期要差。老年人思維弱化及障礙的表現形式如下:

1) 思維遲鈍、貧乏 對有些事情聯想困難,反應遲鈍,語言緩慢;有些老年人不願學習,不想思考問題,導致詞彙短缺,聯想易間斷,說話常突然中止。

2) 思維奔逸 如對青壯年時期的事情聯想迅速,說話漫無邊際,滔滔不絕。

3) 強制性思維 不自主的偶發毫無意義的聯想,或者反復出現而又難以排除的思維聯想。

4) 邏輯障礙 主要表現為對推理及概念的紊亂,思維過程繁雜曲折,內容缺乏邏輯聯系。

2. 老年人思維變化的應對策略

人在老年期思維能力的弱化在各個老年人的身上表現程度不同,有些人思維仍很清晰,甚至仍有創造思維,而有些人卻有嚴重的思維障礙。因此,要重視對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勵老年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培養其思維品質,以恢復和保持其良好的思維能力。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變化伴隨生理功能的減退而出現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現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趨於穩定,甚至產生新的適應代償功能。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徵的改變,包括感知覺、智力和人格特徵等。老年人的心理變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智力的變化

智力是學習能力或實踐經驗獲得的能力。老年人在限定時間內加快學習速度比年輕人難,老年人學習新東西、新事物不如年輕人,其實習也易受干擾。人的智力與個體因素(如遺傳、身體狀況等),社會環境因素( 文化 水平、職業等)有密切關系。

2.記憶的變化

隨年齡增長,老年人記憶能力變慢、下降,有意識記憶為主,無意識記憶為輔,再認能力尚好,回憶能力較差,表現在能認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義記憶完好,但機械記憶不如年輕人。另外,老年人在規定時間內速度記憶衰退。記憶與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狀況、記憶的訓練、社會環境都有關系。

3.思維的變化

思維是人類認識過程的最高形式,是更為復雜的心理過程,但由於老年人 記憶力 的減退,無論在概念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還是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方面都受到影響,而且個體差異很大。

4.人格的變化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個性,包括性格、興趣、 愛好 、傾向性、價值觀、才能和特長等)也相應有些變化,如對健康和經濟的過分關注與擔心所產生的不安與焦慮,保守、孤獨、任性,把握不住現狀而產生的懷舊和發牢騷等。近年來有人認為,老年期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絕望之感。

5.情感與意志的變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過程因社會地位、生活環境、文化素質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老化過程中情感活動是相對穩定的,即使有變化也是生活條件、社會地位變化所造成的,並非年齡本身所決定。
老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邁入老年(60歲以後)後,生理、心理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同中、青年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理機能逐漸地衰退:老年生理機能的衰退,這是人體自然發展的生理現象。主要表現如下: ①由腦細胞減少帶來的腦萎縮,導致腦功能的衰退。表現在神經中樞的興奮性降低而抑制性的增強;神經細胞的恢復過程也有所處長,整個大腦的調節控制能力都降低。

②感官的感受能力衰退,表現在視力下降。特別是對高頻率的光波感受能力下降快。一般看書報 文章 都要戴老花眼鏡;聽力減弱,特別是抗干擾能力低下,需要大聲說話才聽得到,並且說話的頻率要慢,才聽得清楚;嗅覺下降,並易疲勞;味覺降低,味蕾萎縮,常常飲食無味;觸覺的靈敏度降低,對溫、冷覺和壓覺反應緩慢,動作遲緩;運動分析器老化,平衡能力降低,往往容易 摔跤 ;操作能力也隨之降低,往往手腳都會打顫。 ③注意力下降,表現在注意力渙散,不易集中;注意力轉移緩慢,甚至呆滯,易鑽“牛角尖”,注意分配往往顧此失彼,顧東扔西。

④ 記憶力減退 ,表現在近期記憶、機械記憶、瞬時記憶很差,過目就忘;對遠期記憶還可以,不過有時也會卡殼。如原來很熟悉的親友、戰友、同事的名字突然記不出來,但過後偶然又想起來了。 ⑤思維能力降低,表現在思維的強度、速度和靈活性方面,都不如中青年時期。特別是抗干擾能力和調控思路的能力明顯降低,思路易打亂,常常難於連貫地思維;思路定勢後,不易轉向思維,常常固執己見。 ⑥想像能力減退,主要是對原有事物的表象,往往記憶不清楚,而對新的事物的接受能力又降低,信息的貯備量明顯減少。

⑦操作能力降低,主要是手腳協調性差,特別是動作緩慢,不靈巧,有時手握物不緊,腳站立不穩,甚至震顫。 然而,老年人也有其優勢,這就是智力的衰退遠比生理機能衰退要晚。特別是那些勤用腦的人,他們的智力不僅不減退,而且與中青年時相比,還有所增強。如一些大器晚成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和政治家等,60-70歲還屬於智力高峰時期。據統計,在1979年以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83人中,60歲以上者53人,占獲獎者的64%;70-80歲者25人,佔31%;只有5人是60歲以下者,佔5%。這就足以看出了老年智力的優勢。因此,老年人不要因生理機能的衰退而自卑。老年人閱歷深,見識廣,經驗豐富,善於理論思維,長於深謀遠慮,考慮問題全面、深刻、實際,還可以使余熱生輝。

(2)心理逐漸老化變異:老年人離退休後,隨著 人際交往 的減少,生活圈子的縮小,隔離感、孤獨感、依戀感漸生,再隨著光陰的流逝,自我活動和自我保健能力的降低,依賴感、衰老感甚至離世感漸生,出現一派心理老化的趨勢。在認知上,出現成熟性與衰退性的對立統一。認知的成熟,是老年人重要的心理特徵之一,正如孔子所說的,“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然而,由於感官的衰老和大腦機能的衰退,又必然導致認知的衰退,對新近的事物,接納、記憶較差,因而影響認知的進一步發展。在心態上,表現為積極性與消極性的對立統一。積極心態在老年人中,仍然占居主導地位,所謂“老驥伏厲,志在千里,不要揚鞭自蹄。”就充分表明人老心不老的方向。但由於生理機能的衰退和疾病的纏身,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心理體驗油然而生。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變化伴隨生理功能的減退而出現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現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趨於穩定,甚至產生新的適應代償功能。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徵的改變,包括感知覺、智力和人格特徵等。老年人的心理變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智力的變化

智力是學習能力或實踐經驗獲得的能力。老年人在限定時間內加快學習速度比年輕人難,老年人學習新東西、新事物不如年輕人,其實習也易受干擾。人的智力與個體因素(如遺傳、身體狀況等),社會環境因素(文化水平、職業等)有密切關系。

2.記憶的變化

隨年齡增長,老年人記憶能力變慢、下降,有意識記憶為主,無意識記憶為輔,再認能力尚好,回憶能力較差,表現在能認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義記憶完好,但機械記憶不如年輕人。另外,老年人在規定時間內速度記憶衰退。記憶與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狀況、記憶的訓練、社會環境都有關系。

3.思維的變化

思維是人類認識過程的最高形式,是更為復雜的心理過程,但由於老年人記憶力的減退,無論在概念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還是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方面都受到影響,而且個體差異很大。

4.人格的變化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個性,包括性格、興趣、愛好、傾向性、價值觀、才能和特長等)也相應有些變化,如對健康和經濟的過分關注與擔心所產生的不安與焦慮,保守、孤獨、任性,把握不住現狀而產生的懷舊和發牢騷等。近年來有人認為,老年期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絕望之感。

5.情感與意志的變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過程因社會地位、生活環境、文化素質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老化過程中情感活動是相對穩定的,即使有變化也是生活條件、社會地位變化所造成的,並非年齡本身所決定。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
摘要:老年人是一個社會群體。近年來,隨著老年人比重和總人數的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部相應地出現一系列變化,老年期的變化可以涉及到人體的各個系統,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等。本文著重闡述與老年期的心理健康有關問題,以引起對老年人的重視,進一步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

關鍵詞:老年生理 心理 心理健康

老年人生理特點

衰老是人類壽命中的一種自然規律,人的一生經童年、青年、壯年而至老年,到一定年齡就會逐漸出現一系列的衰老象徵。一般認為,50歲左右稱老年前期,60歲就算進入老年期,90歲以上即為長壽,因此,衰老是一種生理性衰退的漸進過程。

1機械的運動靠能量,人的一切活動同樣離不開能量。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基礎代謝和耗氧量在不斷降低,到老年降到低點,所以老年人所需要的能量較成年人少。從能量產生方面來看,老年人細胞量較成年人少。從能量產生方面來看,老年人細胞內的ATP、磷酸肌酸,糖元也相應減少,而這些減少已遠遠超過了能量需求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體的工作能力。因此,老年人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給自己機體以能量補給。

2“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方式”,老年人的蛋白質代謝呈負平衡,也就是說分解代謝合成代謝,機體中必須氨基酸水平下降,與此同時,由於老年人機體中的一些酶的活力及在細胞內的含量也有一定的變化,人的衰老使其某些組織中蛋白質的比例也有一些變化。一些蛋白分子變成復合物,這些復合物大而不活躍,沉積在細胞中,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成為人老的表現。

3人常言“有錢難買老來瘦”。的確,人老了皮下脂肪常出現增多的表現。老年人由於飽和脂肪酸的積累,肝臟中膽固醇酯化能力增高致膽固醇增加,引起血脂升高。老年人體中脂蛋白與膽固醇的結合能力增加,膽固醇易沉著於血管壁內,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同時老年人血中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也明顯增高。所以“有錢難買老年瘦”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4腦是人精神、神經活動的中樞器官,有人研究表明,老年人大腦重量比青年時期減少6.6--11%,大腦表面積比年輕時減少10%,腦神經細胞可減少10--30%,所以,老年人腦力勞動能力降低,易疲勞,易失眠,記憶減退,對生活的感情色彩缺乏。但是老年人的大腦也有它的長處,如適應機制的發展使其具有較高的智商水平, 邏輯思維 理解能力強,因此,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事一些負荷輕、節律慢,而智力邏輯思維要求高的工作。有部分老年人也可能因腦動脈硬化、腦栓塞等原因造成大腦供血不足,造成腦組織軟化、壞死,大腦皮層萎縮,使智力及邏輯思維能力降低。

5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裝置,在人的生命存在中占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老年人的心臟有其一定的特點。正常衰老的心臟,其在生理需要減少的情況下,心率減慢、心肌萎縮、體積變小、心肌的收縮功能有時也下降,易患心臟疾病。美國公布的數字表明每年一百萬人死於心梗或猝死。也有報道7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者36%有冠心病,44%有心肌纖維化,29%的病人有心肌變性。高血壓和 其它 心臟病,使心臟出現病理性擴大,臨床中常會見到。

6老年人由於肝細胞的再生功能減退,使得肝臟的老化比較明顯,往往體積變小,重量變輕,這種變化在60歲以後更為明顯,90歲時肝臟的重量僅有正常人的50%,所以老年人的肝病常重危,異常的增生可致肝癌。

7 老年人的腎臟由於腎小球、腎小管減少,腎功能減退。

8老年人肺組織會出現彈性降低,肺泡擴大,加之胸廓前後徑擴大活動受限,出現肺總量和肺活量下降,有人發現80歲時最大換氣量,只有20歲時的50%。呼吸道粘膜萎縮,粘膜纖毛功能減退,使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成為老年人常見病。

9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主要表現為胃酸、消化酶分泌減少。平滑肌和粘膜萎縮,使對食物消化,對營養成份吸收能力降低。胃腸蠕動減慢,排便延緩,出現老年性便秘。有的老年人還因慢性腸功能紊亂,出現過敏性腸炎。所以,老年人應根據自己腸胃特點,安排好自己的飲食品種及其營養成份。

10在生殖系統方面,老年人也出現明顯變化的特徵。老年男性精子的數量減少,活動能力減低,性慾也減退,表現為生殖功能減退。多發病前列腺肥大常引起老年男性患者急性尿瀦留,排尿困難,甚至有猝死。老年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到45--49歲由於內分泌紊亂會出現廣為人知的“更年綜合症”。引起生理、性格及心理的特殊變化。老年女性的內外生殖器隨年齡增高也會出現萎縮乾枯的變化。

11在骨骼方面,老年人骨骼中有機膠質成分減少,而無機成份增多,可由年輕時的50%增加到80%,導致骨骼變脆,韌性降低,易發生骨折。骨骼骨質疏鬆受力後可發生變形,如駝背等。老年人的軟骨有時會發生脂肪化、鈣化等變化。關節的表面粗糙不平整、變形等使老人年站立不穩,行動不便。一些部位的骨質增生,給老年病人常常帶來極大的痛苦。

12在五官、皮膚方面,老年人下眼瞼囊狀下垂,角膜透明度降低,結膜菲薄,球結膜下易出血,晶體的調節功能下降出現“老花眼”,甚至晶體混濁發生白內障。耳垂縮小,聽力下降在老年人中也常見。老年人嗅覺功能減退,鼻粘膜乾燥。牙根的萎縮性變化,常使牙齒脫落。老年人的皮膚菲薄,皺紋增多,皮膚彈性降低。皮脂腺功能減退,出現皮膚乾燥,汗腺功能減退,使熱量散發受阻,易中暑。以上老年人各部分組織、器官的變化如同“樹老枝枯”呈衰退徵象,但是如果老年人掌握了自身的生理特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一定的 措施 ,動靜結合,注意養身,就將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余熱,到那時即使是夕陽景色也會無限好。
老年人心理特點
由於老年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起了急劇的變化,從為國家為社會作奉獻的地位變成受社會供養的“閑人”。身份地位變了,從有承擔各種工作任務而忙碌變為無職務而整日無所事事。閑住在家社會交往明顯減少,此時若再有子女分離,老伴有病或去逝,則很容易隨之相應地出現神經精神調節的障礙。在這較大的轉折時刻,自然很容易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有的容易產生動輒發怒、抑鬱、焦慮、孤獨悲涼,同時產生自卑,衰老感、失落感等消極心理狀態,有的並同時出現睡眠不寧、血壓波動、食慾不振和疲勞等各種不適狀態。如果原有冠心病,高血壓等這時更會加重,因此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離退休後的生活計劃,重建離退休後的新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老年人易產生以下幾種心理:(1)失落心理。現代化事業需要現代觀念意識了現代科學知識、現代心埋素質以及強健的體魄等,可是一般老年人正是在這些方面存在缺憾,這時候最容易產生失落心理。(2) 懷舊心理。對於個人來說生活環境、價值目標的改變使老幹部心理反差變大,因而懷舊心理也變強烈。(3)淡泊心理。既不刻意追求名利也不悲觀厭世,雖清貧度日卻自得其樂,雖勞碌卻不已為然。(4)自卑心理。其表現有:膽小謹慎,不敢想不敢闖不敢擔風險,生怕打破平靜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獨,由於離開了崗位相對減少了同他人的聯系,極易產生孤獨感,依戀和交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憂郁寡歡;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崗的同志相比較顯示出較大反差,於是一方面加劇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其特徵一是依賴,對組織依賴,對家人依賴,放棄個人努力,一切等待照顧。二是任性.,易沖動,愛發脾氣,動輒氣沖鬥牛,倚老賣老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式。三是多情,好管“閑事”,好為人師。四是固執性格倔強,處事刻板很難通融。有時偏執得不近人情。

老年人達到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徑

老年人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好自我保健。

1更新觀念。首先要對老齡這個概念有一個新的認識,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樹立自信、自強、自立觀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經濟自立、身體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這種精神狀態,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擺脫“老年意識”,保持“永遠年輕”的心態才能推遲衰老。

2要正確對待疾病,樹立與疾病作頑強斗爭的信心。俗話說“年老多病”這話雖非絕對,但多少是人們經驗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戶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動。而應該增加飲食中鈣的攝人量,多喝奶,多運動,防治骨質疏鬆。另外,由於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應激能力較弱,常同時患有數種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襲。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有的人患了癌症,長夜難眠、茶飯不思、精神極度緊張,抑鬱或悲哀,結果由於處在不正常的精神狀態下,降低了機體免疫力,加速病情惡化,而有的人雖患絕症,但能做到“忘我忘病”振作精神,像健康人一樣生活、學習、工作,有利於疾病的康復,延緩病情惡化。

3生命在於運動。適當地合理地體育鍛煉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使精神飽滿,力充沛,生氣勃勃,青春煥發。適合老年人的體育活動是多方面的,如做 體操 、練氣功、早晚散步、慢跑、打 羽毛球 、兵乓球、騎自行車郊遊等,鍛煉時應注意因人而異,遵循機體機能規律,養成穩定型的有規律的活動習慣,動靜結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許多事例都證明,堅持各種體育鍛煉,能夠增強體質,豐富生活,推遲衰老和延年益壽。

4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充實老年生活。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心理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所處的環境。老年人諸多心理不適,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鑒於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們更要努力創造條件,幫助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休閑方式,例如知識型休閑、旅遊型休閑、 收藏 型休閑等。同時,我們每個人特別是近親屬千萬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問題誤認作精神病諱病忌醫,適當的時機應取得心理醫生的積極治療,效果會很好。

5要學會與人相處。人生活在社會之中就要相互依賴、相互交往。老年人由於 記憶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給閱讀帶來困難;視力模糊,給外出帶來不便;聽力減退,導致交際困難。由於身體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難所產生的消極心理反應,是老年人經常遇到而又難以排解的心理問題。老年人最易產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獨。所以老年人要學會與人相處,與朋友保持聯系,經常地給別人友愛和溫暖,並從別人那裡得到友愛和溫暖。心理學家發現,與朋友接觸,可以解除痛苦和緊張,可以促進疾病的治療,促進身體健康。老年人還要學會交一些年輕朋友。一則可以使自己年輕,二則從年輕人那裡也可以學到許多知識,加強與青年人的思想溝通減少認識上的代溝。因此,老年人要盡自己所能,多與社會保持聯系,為別人,特別是年輕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處於一種年輕活潑的氛圍中,使自己從心理上感覺自己還年輕。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託。上了年紀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緒波動,萬事要採取樂觀的態度。如到了應該退休的年齡,高高興興退下來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社會交往少了,每天習慣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觸的人已不見或少見了,這樣往往失去工作時的節奏感和責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虛,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產生孤寂感,情緒低落,意志消沉。這種心理上的變化,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因此,要正確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發展規律,萬事要想得開。應當繼續振作精神,樂觀積極,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學習和 工作計劃 ,發揮余熱,給人民做些有益的事,這樣使晚年過得更充實和有意義,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單焦慮和憂郁。

參考文獻:《 淺談老年人的心理與健康 》王惠娟 洛陽大學學報第11卷第1期

《老年心理危機與健康 教育 對策》任占奎 中國健康教育1998年第14卷第9期

《老年人生理特點淺析》 李士新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17卷第2期

《老年人的心理調適》中國心理咨詢網

《老年期心理衛生》朱同保 中國校醫1994.03

《老年心理情態與心理康復保健》唐雲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3

《人際關系與老年人心理健康》肖健 中老年保健2000.04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調適方法》范清蘭汪國珍 中華醫學叢刊2002.07
老年人的思維特點
思維是人的一種最復雜的心理活動,是人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中介,對客觀現實概括和反映。人類通過思維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這是一種高級、理性的認識過程,主要包括概括、類比、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老年人思維變化的表現

思維出現衰退較晚,特別是與自己熟悉的專業有關的思維能力在年老時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由於在感知和記憶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減退,尤其是思維的敏捷度、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以及創造性比中青年時期要差。老年人思維弱化及障礙的表現形式如下:

1) 思維遲鈍、貧乏 對有些事情聯想困難,反應遲鈍,語言緩慢;有些老年人不願學習,不想思考問題,導致詞彙短缺,聯想易間斷,說話常突然中止。

2) 思維奔逸 如對青壯年時期的事情聯想迅速,說話漫無邊際,滔滔不絕。

3) 強制性思維 不自主的偶發毫無意義的聯想,或者反復出現而又難以排除的思維聯想。

4) 邏輯障礙 主要表現為對推理及概念的紊亂,思維過程繁雜曲折,內容缺乏邏輯聯系。

2. 老年人思維變化的應對策略

人在老年期思維能力的弱化在各個老年人的身上表現程度不同,有些人思維仍很清晰,甚至仍有創造思維,而有些人卻有嚴重的思維障礙。因此,要重視對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勵老年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培養其思維品質,以恢復和保持其良好的思維能力。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智力變化的表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父母的平凡感人故事 瀏覽:346
人死了還騙退休金有什麼罪 瀏覽:181
蘋果手機如何開老人模式 瀏覽:434
康佳養生破壁萃取機怎麼用視頻 瀏覽:239
老年人右手尺骨骨折錯位 瀏覽:457
如何養生30歲女人 瀏覽:540
北京衛視養生堂胃不舒服怎麼辦 瀏覽:150
養老院的佔有率 瀏覽:888
上海四周附近養老院 瀏覽:783
你會在什麼時候想起自己的父母 瀏覽:554
重陽節微信群晚會主持詞 瀏覽:713
如何跟父母坦白自己戀情 瀏覽:397
孝順父母的圖片卡通 瀏覽:804
哪些養生食材對皮膚好 瀏覽:322
問企業退休工資 瀏覽:416
德高人長壽書法 瀏覽:518
50歲女人豐乳 瀏覽:480
成都那裡有50歲婦女 瀏覽:92
郎溪敬老院 瀏覽:638
威海9萬養老金不劃算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