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東老年大學文化館校區位置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民生大街28號。
(1)饒平縣老年大學校長是誰擴展閱讀:
2017年12月29日,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委老幹部局聯合舉行山東省文化館、山東老年大學合作簽約儀式暨「山東省文化館老年大學」「山東老年大學文化館校區」揭牌儀式。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省委老幹部局副局長兼山東老年大學校長杜英傑、省委老幹部局副局長呂德義出席儀式,並為「山東省文化館老年大學」、「山東老年大學文化館校區」揭牌。山東省文化廳公共文化處、山東省委老幹部局相關處室、山東老年大學、省文化館負責同志參加簽約揭牌儀式。
期間,山東省文化館、山東老年大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按照協議,利用山東省文化館分館(民生大街28號)開辦山東省文化館老年大學,同時掛「山東老年大學文化館校區」牌子。雙方將本著共建共管、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聯合辦學,解決辦學場所、師資力量、辦學經費、人員管理等問題,為豐富離退休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搭建良好平台,引領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老年大學藝術分校規范運行、健康發展。
山東省文化館分館建築面積6000餘平米,2017年12月完成修繕並驗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按照工作計劃,將於2018年1月開始面向社會招生,3月正式開學。
② 初中英語百科全書主編袁文學
袁文學,男,1933年8月生,河南省安陽市人。武漢體育學院教授。1956年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本科。前清歷任排球教研室主任、體育系主任、院教代會信任、院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共院紀委委員、院老年大學校長、湖北省氣功協會常委理事、中國排球協會科協開委員會委員、全國體育學院排球教材編審組成員、武漢市洪山區人大代表。
中文名
袁文學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省安陽市
出生日期
1933年8月
職 業
教授
畢業院校
武漢體育學院
主要成就
全國體育學院排球教材編審組成員派祥、武漢市洪山區人大代表
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代表作品
《女子排球技術的訓練900例》
歷任排球教研室主任、體育系主任、院教代會信任、院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共院紀委委員、院老年大學校長、湖北省氣功協會常委理事、中國排球協會科協開委員會委員、全國體育學院排球教材編審組成員、武漢市洪山區人大代表。四十多年來從事排球教學、訓練、科研、競賽等工作。多次擔任全國排球聯賽技術代表、仲裁主任協委員工作,給全國排球高級教練員培訓班授課,並培養指導四名碩士生研究生和大批排球專業人才,先後參加1960、1978、1983、1995、1997年全國體院排球教編寫工作,已出版六本教材。1987年和1995年兩次被國家體委評為優秀教材。1980年參加《大網路全書休育卷》排球部分編寫,1984年出版了《女子排球技術的訓練900例》。從1972年至今先後24次被國家體委借調參加漳州、郴州、柳州、鄭州、哈爾濱、秦皇島等排球基地的集訓慧羨前大會戰,與我國女排培養後備力量和奪取世界冠軍做出貢獻。1987年出訪美國考察。1985年獲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證章和證書。第11屆亞運會被排球競委會評為先進工作者,第四屆大運會被湖北省代表團授予專家指導工作榮譽證書。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
③ 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的理事成員
名譽會長:
顧秀蓮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游德馨 福建省政協原主席
會長 張曉琳: 全國政協委員、《求實》雜志社原總編輯
常務副會長 袁新立 : 原全國老齡辦副主任
副會長
孫凌平(女) :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巡視員
王揚南: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中國職教學會院校技能競賽工作委員會主任
張明剛: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幹部部老幹部局副局長(正師級)
孫建國 :中國科學院離退休幹部局局長,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
史學忠: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原黨委書記,天津市老年人大學常務副校長
周同戰:周同戰:中共黑龍江省委原副書記、省政協黨組原副書記、副主席,黑龍江省老年大學協會會長、省老年大學校長
俞恭慶:上海市教育局原副局長,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原副巡視員、黨組成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第五、六、七屆國家督學,上海市老 年教育協會會長,中國老年大學協會遠程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
黃瑞林: 中共福建省委原副書記、省政協原副主席,福建省老年大學協會會長、省老年大學校長
蔣如銘:江西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江西老年大學協會會長、省老年大學校長
杜英傑:中共山東省委老幹部局副局長,山東老年大學校長,山東省老年大學協會會長,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宣傳工作委員會主任
周輝義:中共湖北省委老幹部局副局長,湖北省老年大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省老年大學副校長
林元和:廣州市第十一屆政協主席,廣東省老年大學協會副會長、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校長
鈡旭秋:重慶市政協原常委、社法系主任,重慶市老年大學協會會長、市老年大學校長
魏高良 :中共陝西省委老幹部局巡視員,陝西老年大學校長
李向玉:澳門理工學院院長
秘書長: 臧偉洋(女)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人事部原主任
常務理事:
王麗娟(女) 方玲(女) 任寶洋 劉剛 劉建同 劉靜純(女) 孫國武 孫建國 孫凌平(女) 嚴興敬 杜英傑 杜學芳(女) 李向玉 邱茂葉 何天維 汪曉微(女) 宋海渭 初世俊 張明剛 陳乃林 林元和 周同戰 周輝義 趙臣圖 趙軍 趙強 郝天喜 查 蘇(女) 鍾旭秋 俞恭慶 袁新立 高登雲 黃瑞林 龔寧川 渠 崎 蔣如銘 溫義生 蔡慎言 臧偉洋(女) 魏高良
老年教育學術委員會主任: 陸劍傑
宣傳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 杜英傑
遠程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 俞恭慶
教 學 工 作 委員會主任: 孫建國
④ 汕頭龍湖老年大學校長是誰
施浩。根據查詢汕頭龍湖老年大學顯示,龍湖區老幹部(老年)大學於2004年9月經區委區政府批准成立,設在區老幹部活動中心,校長由施浩擔任。汕頭龍湖老年大學實行一握首個機構、兩塊牌子,由段搏數區委組織部(老幹部局)主管,區老幹部活動中銀肆心主任擔任法人代表。
⑤ 黃國威的人物近況
黃國威在今年接受湛江日報采訪時 ,回顧了自己6年的政協主席道路。2001年春天,黃國威被湛江市委推薦為政協主席,到2007年退休,黃國威一直沒有空閑過。
退休後黃國威曾經擔任過湛江市老年大學校長,義務擔任湛江市坡頭商會會長。黃國威詩詞:老夫黃國威,愛即興發揮。詩詞和對聯,力求達雄偉。
清風晚節香,黃國威現在堅持讀書看報。黃國威在任湛江市政協主席期間,廣開言路,積極發揮政協功能,是一位才德兼備的好乾部。
⑥ 王宏的基本信息
王宏,字大喆、筆名昊明、靜大、清心齋主,男, 1967年8月生於哈爾濱市,中國民主建國會哈爾濱委員會會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哈爾濱市香坊區委員、人民陪審員、行風監督員,中國針灸學會主治醫師,黑龍江省收藏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哈爾濱市美術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經濟開發建設促進會理事,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新都市報、今日消費報理事,黑龍江老年美術大學分校校長,哈爾濱市香坊區老年大學校長。
⑦ 裴建華的主要經歷
1970年12月至1972年12月,為平陰縣化肥廠工人;
1972年12月至1975年9月,任步兵第226團政治處宣傳股報道員;
1975年9月至1977年3月,任步兵第226團司令部軍務股保密員;
1977年3月至1977年12月,任濟南軍區軍政幹校學員;
1977年12月至1979年10月,任濟南軍區直屬第105團排長;
1979年10月至1982年11月,任平陰縣文化局幹部、縣政府辦公室幹部、資料員;
1982年11月至1983年9月,任泰安地區文化局創作組幹部;
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泰安師范專科學校幹部專修科中文專業學習;
1985年7月至1986年5月,任泰安市文學戲劇創作研究室副主任;
1986年5月至1990年2月,任中共泰安市委組織部組織員辦公室副主任;
1990年2月至1991年11月,任泰安市電教中心主任(副縣級);
1991年11月至1993年6月,任山東省黨員電教中心副處級幹部;
1993年6月至1996年10月,任山東省黨員電教中心副主任;
1996年10月至2000年8月,任山東省黨員電教中心主任、省委組織部黨員電教處處長;
2000年8月至2000年11月,任中共濱州地委委員、組織部長;(副廳級)
2000年11月至2002年1月,任中共濱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共濱州市委常委、 組織部長兼老年大學校長;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任中共濱州市委常委兼老年大學校長;
2003年4月至5月,任中共濱州市委副書記兼老年大學校長;
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任中共濱州市委副書記;
2006年12月至2010年7月,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山東省監察廳駐省國資委監察專員;
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巡視員。(正廳級)
2012年5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免去裴建華的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巡視員職務。
⑧ 申雲浦的相關記載
申雲浦,1916年3月生,山東省陽谷縣人。193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歷任聊城師范學校黨支部書記,陽谷縣安樂鎮、崇實小學、博平還駕店小學、壽張竹口小學黨支部書記。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陽谷縣委書記,魯西北特委宣傳部部長、民運部長,運東、運西、泰運地委書記,魯西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魯西北地委代理書記,平原分局黨校1大隊支部副書記兼教育委員,冀魯豫平原分局宣傳部副部長,冀魯豫區黨委宣傳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泰運地委、聊城地委書記,冀魯豫區黨委宣傳部部長兼《冀魯豫日報》社社長,解放軍五兵團南下江西幹部支隊政治部主任,江西省上饒贛東北區黨委宣傳部長,西進貴州幹部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後,歷任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部長兼省教育廳廳長,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兼省農委書記,貴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貴州省第一屆政協主席,貴州省機械工業廳廳長,貴州工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貴州省革委副主任、副省長,省顧委副主任、老年大學校長。第一、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91年5月13日在貴陽市逝世,享年75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很講究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青史留名。欣悉山東大型當代歷史人物傳記畫冊《齊魯兒女》,申雲浦名列其中,感到十分欣慰!一代偉人毛澤東有言: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又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申雲浦從1991年逝世,到2010年,已經19年了,但是人們仍然忘不了他,特別是在他身邊工作過的人,更是滿懷激情的用各種方式表達對他的懷念。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他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申雲浦即是冀魯豫邊區公認的才子之一,為幹部戰士們所贊賞。1949年3月,冀魯豫南下幹部支隊召開誓師大會,他作為冀魯豫區黨委宣傳部部長、支隊政治部主任,在大會上作南下動員報告,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1949年8月,這支幹部隊伍,由贛東北進軍貴州,又是他作動員報告。他那激奮人心而又鏗鏘爽朗的話語,已經過去60多年了,好像言猶在耳。但我較多地接觸他,還是在1949年我們共同到達貴州以後。在貴州,他先後擔任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部長和省委副書記,長年領導宣傳口,指導《貴州日報》的宣傳報道工作。
那時,《貴州日報》社址在大十字附近。申雲浦喜歡戲曲,經常去貴陽市中華北路的市評劇團看戲。每逢去評劇團看戲,他都會先到報社坐一坐。到了報社,就同編輯記者們有說有笑,交談甚歡,直到現在,有的老編輯還忘不了那時的情景。申雲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關心人,愛護同志。他沒有官架子,眼中沒有尊貴高下之分。對在他身邊工作的人,他信任、體貼、寬容,從未見他苛責過部下,哪怕有人做錯了事,他也是善意批評,熱心幫助,點到為止。所以,在他身邊,大家可以做到暢所欲言,大膽、放心工作。他既是領導,又是兄長,也是朋友。但他又不是無原則的遷就、護短,不是那種老好先生。在原則問題上,他是非分明,嚴肅對待,從不含含糊糊。申雲浦關心人、愛護人,不是局限於他身邊的小圈子。他善於聯系群眾,除在機關聯系機關幹部群眾,進工廠聯系職工群眾,下農村聯系農民群眾,去學校聯系教師、學生外,他還廣泛結交各方面的人士,其中包括同他打過交道的教授、專家、作家、演員,給他看過病的醫生和護士,開車的司機,為他理過發的師傅,甚至是為他擦過背、修過腳的澡堂工人。他平等待人、隨和幽默的性格,給人們留下很好的印象。尤其要提到的是,1955年,他被錯誤處理,下放農場任副場長,他同場里職工和周圍農村的群眾,建立了很好的關系,他們都很感激這位從省里下放的申場長,至今念念不忘。申雲浦從貴州省副省長位置退下來後,在擔任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期間,創辦了多項老年事業,包括創建貴州省老年大學、成立貴州省老年書法、詩詞學會等。其中,參與主持冀魯豫邊區黨史編寫工作是他的重點之一。在這項工作中,他對我們貴州省冀魯豫黨史組的工作人員,信任,放手,支持,耐心指導,自不必說。為了解除我的後顧之憂,他還對我在貴州省文史館的工作給予很大支持。當時,我還未離休,尚在主持文史館的日常工作。申雲浦除在經費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外,還親自參加文史館內外的一些重要活動,甚至還出席文史館春節茶話會,同館員們一道演唱京戲。我作為貴州省冀魯豫黨史組的主要成員、山東冀魯豫邊區黨史編委會委員、《冀魯豫邊區革命史》主編,隨時向他匯報工作進展情況,聽取指示,並多次隨他外出參加相關會議。頻繁的接觸,使我對他的道德人品和工作作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受。申雲浦像一團燃燒的火,他走到那裡,都讓同志們感到溫暖、奮發。他在工作上熱情澎湃,精力充沛。進入老年,他的肺心病已經很嚴重,哮喘時輕時重,行走困難,但卻從未間斷繁忙的工作。我們在濟南、鄭州、北京等地,召開過多次冀魯豫黨史工作會議,他從未缺席,每次都是第一個作系統發言。而且赴會所經各地,他都不放過宣傳搞好冀魯豫邊區黨史工作的機會,有時在臨時召開的老同志會議上作長篇報告。在熱心參與主持冀魯豫黨史工作的同時,還由他牽頭,成立了冀魯豫邊區黨史文藝組,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年代冀魯豫邊區涌現的文藝作品結集出版,並組織從事文藝工作的同志,創作反映戰爭年代英雄業績的新作品。為了拍攝反映劉少奇通過地下交通線,由華中新四軍總部穿越冀魯豫邊區,回到延安的歷史事件的電視劇,他不顧冀魯豫大地炎夏的酷熱,於北京第五次冀魯豫黨史工作會議結束之後,前往山東聊城、濮陽、河南新鄉等地籌措經費,因勞累過度,返回貴陽後即卧病住院。身體還未恢復,他又確定召開貴州各地州市冀魯豫老同志代表座談會,傳達北京會議精神。他見到各地來的老同志非常高興,傳達報告從上午到下午,整整講了6個小時,到會同志很受鼓舞,可是申老卻累壞了,會後又住進醫院。即使住進醫院,他也沒有一刻忘記冀魯豫黨史工作,經常讓我們向他匯報情況,他仔細傾聽並提出意見。直到臨終前夕,他還同李庭桂同志商討貴州省冀魯豫黨史組組成人員的調整充實方案,以適應《冀魯豫邊區革命史》出版後冀魯豫黨史工作任務的變化。申雲浦像家鄉泰山頂上的一棵松。土地革命時期,他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的白色恐怖歲月,經受過生與死的考驗。他在8年抗戰和3年的解放戰爭中,經歷過槍林彈雨的洗禮,他意志堅定,無所畏懼。他為人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工作大膽潑辣,敢為人先。有話直說,不看官場眼色行事,不搞拐彎抹角。他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廉潔奉公,兩袖清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曾經受到錯誤處理,先後下放農場、工廠、學校,聽到不少冷言惡語,但他從未怨天尤人,垂頭喪氣,萎靡不振。他仍然保持著旺盛的革命意志,放在哪裡就在哪裡發光發熱,熱情工作,敢於負責,多有建樹。而且他那樂觀詼諧的性格,一如往常。他是狂風吹不倒,冬雪壓不垮。申雲浦又像一部書。他見多識廣,記憶力特強。從馬列名著,到社會各科知識,他多有涉獵,而且過目能記;從鄉風民俗到街談巷議,他耳聞不忘。加之他敏銳的邏輯思維,能將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所見所聞,巧妙地連結起來,在作報告、做演說時,廣征博引,口若懸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饒有興味,聽者既獲得啟示,又是一種精神享受,很受歡迎。大概就是因為他有這樣一些難得的品質,加上他在同志間的春風效應,大家感到他可親可敬,所以久久忘不了他,久久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