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師職業病應該怎樣保養
1、平日最好做到護嗓有方。具有清熱解毒的果蔬有南瓜、蓮藕、芹菜、雪梨等。
2、清肺。胡蘿卜、木瓜、南瓜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有預防塵肺病發生的作用;多吃新鮮果蔬,尤其是菇類的食物,具有潤肺作用。常用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將粉筆頭微濕書寫板書,用濕布擦黑板,可減少粉筆灰塵。
3、溫胃、養胃。小米可暖胃,安神;南瓜有解毒、護胃,助消化等功效。健脾養胃的食物還有山葯、蓮子、大豆、山楂、大棗、板栗等。教師的早餐中有一碗熱騰騰的小米粥,既經濟實惠又營養。
4、教師長時間伏案備課、批改作業,很容易導致頸背部不適及腰酸背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鍛煉。
5、教師備課、批改作業等極易產生眼部疲勞,除了注意眼部的保健,飲食上也要讓眼睛「滋潤」一下。養眼多吃些牛肉、羊肉、核桃、胡蘿卜、豬肝等。另外,富含維生素B1的粗糧可以緩解眼部疲勞。眼睛疲勞時應閉上雙眼休息10分鍾,或上下左右轉動眼球也可旋轉眼球。屏窗而站極目遠眺,舒緩眼疲勞。
② 女教師該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作為一名女教師,既要教書育人,又要相夫教子。女教師不僅撐起了家庭的半邊天,還撐起了教育的大半邊天空,一直努力在家庭和事業中尋找平衡。其實,身為女教師,犯難的事兒還真不少。在忙碌如「女漢子」的日子裡,千萬別忘了,女教師更需要被呵護!
女教師的8種煩惱
1.案頭工作寫不完
什麼周計劃、日計劃、主題分析、教育筆記、教學案例、觀察筆記、學生成長檔案、專題論文、活動記錄、學期總結、學期計劃等等,並不斷與時俱進!
2.工作強度大
外界常認為教師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其實不然,工作的強度之大,能硬生生把一個女人變成「女漢子」。永遠有干不完的活,即使是在婦女節或者教師節的時候,往往依然要堅守在工作第一線。
3.從早忙到晚,家庭顧不上
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教師是一個輕松、顧家、穩定、清閑的職業,多適合女性干啊,但其中滋味,只有女教師自己清楚。晨練、值日、收作業、上早讀、值周、上課、活動??還有那要命的升學率,都讓女教師們把自己的時間奉獻給了工作。而真正留給家人、孩子的時間寥寥無幾。
4.生個孩子顧慮多
女教師休完產假後丟了工作,女教師休產假期間被扣發工資、不上保險、擅自縮短產假??這些違規現象的存在讓部分女教師生孩子顧慮重重。
5.情緒壓抑
女性本來就愛情緒化,有時有顆「玻璃心」。但身為教師,總是帶著情緒,會影響到學生,帶來很多負面問題。所以明明不開心,還得滿面微笑,明明不想說話,還得保持熱情。哎,郁悶!
6.收入相對低
和各行各業相比,教師的收入往往偏低。別人都以為教師職業輕松、安穩,但實際上女教師們干著沒日沒夜的活,卻拿著勉強養家的工資。
7.要求全能
如果選擇當了小學教師,那麼什麼都要會,學生的吃、喝、拉、撒、睡——雞毛蒜皮的都得管!文、理、彈、唱、畫——樣樣都要能拿出手!
8.負面輿論標簽
近年來,一些媒體對極端事件的報道,讓女教師們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評價。女教師打學生、女教師衣著言行輕浮??這些事件讓女教師的形象被貼上了負面標簽。其實,這樣的教師即便是有,也是少數,但受一些新聞報道影響,人們對女教師的印象產生了很多偏差。
女教師該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1.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課後補水,和學生一起運動
在教師的隊伍中,女性佔了一大半,而大多數女教師擔負著班主任的職務。由於工作繁忙,有些教師身體不舒服也放不下學生,「捨不得」請假,在崗位上「硬拼」。在緊張忙碌的教書育人工作中,周而復始地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值班,在敬業與風險中,往往忽略了身體健康。
咽炎、失眠、靜脈曲張、頸椎病、心理壓力大等都是「教師職業病」。很多女教師生病後往往硬撐著上班,不少女教師很少參加體育鍛煉。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女教師應該對自己多呵護一些。多注意平日里的養生,讓自己健康些。比如注意嗓子的保護,多補水;每節課下課後,和學生一起在操場上做做運動,既融合了師生關系,又鍛煉了身體。
另外,找到自己喜歡的鍛煉方法,用積極的態度對待你的鍛煉。當專注於鍛煉、汗水流淌的時候,很多焦慮、不安、難過、失落等方面情緒也會隨著汗水流走了。
有了健康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才會有精力做好教育,有資本照顧好家人,有心情讓人生變得更加絢爛溫情。
2.停止自責,告訴自己,我已經做得很好了
這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告訴自己,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能輕松地改變生活。如果我們覺得自己不好,就很難改變什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改變,要告訴自己,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我們有力量調整生活和工作的狀態。
調查中發現,有的女教師有很深的負疚感,認為對於家庭沒有盡到母親、妻子、女兒、媳婦的責任,對於學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自身,則找不到「自我」,常常十分忙碌但沒有成就感,連自己都無法認可。雙重身份的壓力常常使女教師有倦怠、心理不平衡、焦慮不安等情緒。
班裡孩子成績還不理想、孩子不愛學習、領導過來檢查、家裡大大小小的各種事情還要讓人操心??各種問題撲面而來,難免讓人氣憤、焦躁又煩惱。
我們只是凡人,別對自己太苛刻,那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為了健康,請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心情,可以聽一點舒緩的音樂,讀一點散文,做做瑜伽,跑跑步,和周圍家人同事多聊聊天,舒緩一下,切忌上火傷身。
3.愛自己的缺點,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缺點。對於缺點,我們總是引以為恥,盡量遮掩。但缺點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心理學研究說,人身上的一些缺點是因為潛意識里覺得對自己有保護才會一直保留下來,因為如果對我們沒有用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的退化掉,潛意識只會留下來對我們自己有用的,所以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缺點,還是改不掉。
我們應該像愛我們的優點一樣愛我們的缺點,因為缺點有時候是在保護我們,也因為缺點也同樣陪伴著我們成長,所以試著去接納缺點而不是強硬地去改變。
4.平衡好家庭與工作的關系,與家庭成員進行充分地溝通
女性對於家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作為一個母親,在塑造孩子的人格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於職業的特性,女教師很難將上下班分得很清。即便是下班回到家裡,也很難靜下心來處理家務。除了是學生的老師,我們還是妻子、母親和女兒、兒媳,既要做好老師,又要處理好家庭中的角色,可真是難上加難。
對於自己的現狀和人生目標,要在家庭內部進行充分地溝通,取得家人的諒解和支持,在不同的職業階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節奏。
無論在外面是多麼「威嚴」的老師,在家庭中仍是普通的一員,有責任擔負起孝敬老人、關愛丈夫、教育子女的責任。
要注重夫妻之間的溝通,了解兩性的性別差異,善於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努力去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積極健康的心態,以平和的心態接納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是家庭幸福的不二法則。
5.善待自己的心靈,深呼吸,閉上眼睛,把緊張釋放出去
請不要因為有消極思想而厭惡自己,不必因為自己曾經痛苦的經歷而自責,我們可以從這些經歷中學習成長,呵護自己的心靈,拋棄犯錯的感覺,拋棄指責、懲罰和所有的傷痛。
放鬆非常很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緊張和害怕只能封閉力量。只要每天花點時間,讓身體和心靈放鬆,不論什麼時候,你都可以深呼吸,閉上眼睛,把緊張釋放出去。呼氣的時候,請輕輕地對自己說:「我愛你,一切都會好的」。
編輯:101君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您及時聯系我們。
關注「101教育PPT」頭條號,遇見更多教育好文。
③ 教師節關註:教師日常如何保健養生
今日是全國教師節
教師最重要的資本之一就是嗓子,無論課堂還是課後時間,教師的講話時間都不宜過長,聲音不宜過高。日常飲食應該盡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煙,不喝酒。患急性咽炎時要及時治療。
第二,注意下肢保護。
很多教師上課從來都是一節課站到底的,長期這樣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站立講課腿部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血液迴流不暢,容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青年教師如不注意,老時便會出現小腿血管暴露,彎曲如蚯蚓,重者下肢可能出現浮腫、乏力等。預防這些職業病除定期體檢外,教師本人也要注意。1.減少站立時間,講課時可慢步走動;2.加強肢體鍛煉;3.晚睡前用熱水泡腳。
第三,注意頸椎、腰椎的保護。
久坐不動對健康是很不利的。無論是白領一族,還是教師,都不宜伏案久坐,否則導致血液在動脈沉積,為痔瘡、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埋下隱患。伏案一段時間,可做些擴展胸部,扭轉腰肢,活動四肢等運動,一定要懂得勞逸結合。
教師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人群,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長久的付出、收獲。因此教師平時一定要注意做好以上日常保健工作。更多關於日常保健的內容,你還可以閱讀:
④ 怎麼做好保健老師
用行動告訴他們,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⑤ 老師怎麼保養手
手的保養,一是手部皮膚的保養滋潤;二是手掌、手指的柔軟靈活;三是指甲的保護與修飾。
(l)手部皮膚的保養由於雙手經常會接觸很多的污物,所以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洗手應盡量少用帶刺激性的酒精和肥皂。一般情況下,用少許肥皂和溫水就可以達到清潔目的。凈手後要及時塗上香脂或乳液,不但可以改善手的視覺效果,而且可以減少水分蒸發,保持手部必要的濕度和供給手部皮膚必需的營養。
當用洗衣粉、洗滌劑等鹼性液劑洗衣或清洗廚具後要及時清洗皮膚,並塗以油性潔手膏,防止因大量的鹼性液劑破壞皮膚上的油分和水分,引起手的乾裂、粗糙,加速老化。
進行較油膩、較臟的作業時,要帶上橡皮手套。摘下手套後先在溫水裡洗一下手,然後用蒸過的毛巾將手包裹起來,一分鍾後即可起到補充水分及柔軟皮膚的作用。之後再徐上護手油並不斷的雙手揉搓,使護手油更多的滲入到皮膚之中。
寒冷季節手易變干、鄆裂者,可從初冬起交替使用冷熱水洗手,並可用土豆泥加入2匙黃瓜汁或檸檬汁,加熱後敷在手上,用玻璃紙密封20分鍾後用水洗掉。睡覺時手上要塗潔手潤膚水。外出時要帶好護手用品。
手皮乾燥粗黑者可經常用水果蔬菜汁洗搽。也可用加一勺糖的肥皂泡沫洗,或用溫熱的植物油加糖塗於雙手,按摩片刻後清洗,再搽上檸檬計。還可自製護手液:一湯匙半麥片、一湯匙溫水、一茶匙橄欖油、一茶匙檸檬汁、一條匙甘油,將其混合後敷於手上並施以按摩,然後帶膠皮手套睡一夜後再洗凈。
(2)保持雙手的柔軟靈活要保持雙手的柔軟靈活,一是加強手部運動,二是進行手部按摩。
加強手部運動可以做以下幾種手保健操:
模仿彈鋼琴的動作,把雙手平放在檯面上,柔和地向下壓,然後每次舉一個手指,盡量舉高。做此運動可使手輕快敏捷。
展開五指,高舉雙手過頭,每次做3~5分鍾。這種運動可防止和減少手部青筋顯露。
先握緊拳頭,然後用力松開,盡量伸展五指。每天做一次,每次3~5分鍾。這種運動可以消除緊張,使手部柔軟。
先把雙手放在與時彎相平的高度,然後放鬆手腕,讓手完全放鬆地垂下來。每天一次,每次3~5分鍾。此運動可避免緊張和手部的僵硬感。
手部按摩分手指的按摩和手背、手掌的按摩。按摩手指時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手指尖,以螺旋方式在手指背上滑動按摩。然後以拇指和食指在手指兩側加壓的方式由指向指尖捏壓;之後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在手指上下把按。按摩手背時,一手握住另一手背指根處,拇指腹按於手背上,以順時針方向,呈半圓滑動按摩。
按摩手掌時,用拇指腹從另一掌心的拇指根部開始,向下呈半圓狀,用力滑動。
手部按摩前要先洗手,揩乾後搽上按摩露,可選在晚上閑暇時進行,一般以15~20次為宜。
如何保養指甲
指甲由硬角蛋白組成,表面光滑並富光澤,呈桃紅色。指甲的保養首先要求人體必須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如果營養缺乏,指甲會變脆、凹凸不平,或成為雙重甲。除蛋白質外,維生素A、B、D等也不可缺乏。
保養指甲還應注意不要用牙咬指甲。勞動時最好帶上手套,防止把指甲碰傷。有的人患腳癬,有用手抓癢的不良習慣,這很容易傳染上甲癬,這種惡習一定要改掉。留指甲應該長短適宜,太長會影響生活和勞動,還有折斷的危險。太短也不好,一是會失去對指端的保護作用,二是弄不好還會得甲溝炎。
修剪指甲也是很有學問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
如果曾塗過指甲油,要先用棉花蘸上去光劑將舊的指甲油擦凈。用指甲刀將指甲修剪成橢圓形,再用挫挫平滑。之後將指甲浸入肥皂水中,洗掉去光劑,並用軟毛刷刷洗手指,清除指甲縫中的污物,最後用清水沖洗,用毛巾擦乾,塗上指甲油。
⑥ 教師應該怎麼養生,護膚
給您總結了大多數人都會觸及的錯誤護膚方法,錯誤護膚方法不但不能保養肌膚,反而加速肌膚老化。
皮膚老化的原因1:錯誤的潔面方法
潔面時過久的揉搓泡沫,洗臉時間過長,用力過猛,都會對肌膚造成傷害。不要以為揉搓越久越用力,臉就會越干凈,這樣反而會造成皮質脫落皮膚鬆弛!除了T區比較油可以多揉搓幾下,其他部位都應該輕柔的清洗。
膚老化的原因2:徒手拍打化妝水
大部分人洗完臉後,都喜歡直接用手將化妝水拍在臉上,殊不知如果手不夠干凈的話,手上殘留的細菌會二次污染皮膚,堵塞皮膚毛孔,造成角質堆積。最好的辦法是,用化妝棉塗抹化妝水,帶走皮膚的角質和暗黃,讓皮膚更透亮。
皮膚老化的原因3:對昂貴護膚品吝於使用
很多妹子追求貴價的護膚品但每次都只用一點點,理由是太昂貴了,花了自己好多錢才買的,所以要省著用。然而護膚品用量過少只會使護膚效果減半,正確的使用量才能真正達到護膚的效果!否則再貴的護膚品也沒用!
皮膚老化的原因4:怕乾燥使用過量乳液
秋冬季節,乾性皮膚的妹子因為皮膚特別乾燥,所以塗乳液時用量會比平時多,以為這樣就能讓皮膚保濕時間更長,其實這是護膚的一大誤區,過多的高保濕乳液反而會是肌膚水油失衡,造成皮膚出油卻又乾燥的窘境
皮膚老化的原因5:各種乳液疊加混用
不了解自己膚質,因而各種不同的乳液混用,甚至疊加使用,以為這樣能達到持久保濕效果,其實反而給肌膚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更容易加快皮膚的老化。最好一段時期內只用一種乳液,沒有效果再換另外一種乳液,這樣才能弄清楚自己的皮膚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皮膚老化的原因6:頻繁去角質
很多人以為角質只會讓皮膚粗糙暗淡,但其實新生的角質層是可以對肌膚起到保濕作用的,我們需要去的只有老化角質層,過於頻繁的去角質會導致肌膚敏感脆弱,一個月去一次角質就夠了!
皮膚老化的原因7:不塗防曬
嫌防曬油膩、黏或者懶,於是就不塗防曬,結果皮膚一被紫外線照射後果就是皮膚提前衰老,出現色斑、皺紋。
皮膚老化的原因8:錯誤的臉部按摩手法
許多人在進行美容時除了保養外還會自己按摩臉部,但自己隨便亂按可是相當危險的,若用力過度可能會因為過度摩擦而使皮膚紅腫或受傷。最好還是到專業的美容院讓專業的美容師按摩。
⑦ 我是一名教師 請問如何運動和保健
合理膳食是運動者及健身者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運動能力受訓練、遺傳、營養、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影響,其中膳食營養對健康及運動能力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運動者吃什麼、吃多少、什麼時間吃,對其成功和失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運動營養是一門科學,營養不是一包簡單的營養品,還包括如何選擇正確的食物這一基本因素。食物選擇是否科學對運動者的力量,耐力和體能有重要影響。一位運動營養學教授曾形象地把運動者比做一輛高級跑車,那麼營養就如同汽油,高級跑車有了相應的高級汽油,這輛跑車就可以跑出其最優異的成績,相反,即使高級跑車,卻使用劣質汽油,那麼這輛高級跑車也無法跑出滿意的成績。由此可見,合理營養是運動者成功的一半。
什麼是合理的營養呢?簡單地講,合理營養就是指運動者一日三餐所吃食物提供的熱量和多種營養素與其完成每日訓練的運動量所需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之間保持平衡。從營養素來講,要有充足的熱能,而且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要適當,有充足的無機鹽、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水份,也就是說每日各種食物的種類和數量的選擇要得當、充足。
如何實現合理營養呢?首先,運動者要改變觀念。某些運動員總認為運動成績的好壞僅僅與運動訓練有關,而膳食則無關緊要。無論運動員還是健身者,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一日三餐的合理營養。第二,運動者要加強自我營養知識的學習,根據自己每天的訓練量,合理選擇三餐食物種類和數量,而不是處於單單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物。第三,在具體選擇食物時,要注意重視主食的攝入,如:米、面、饅頭等。主食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供給運動者充足的能量。要避免選食過多的肉類,目前國內的運動者蛋白質缺乏已很少見,吃過多的肉食不僅不會給你能量,相反會對人體帶來許多危害,如:過多的蛋白質攝入可同時帶入過多的脂肪,長期下去會引起高血脂、冠心病等。另外,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例要適宜,應多食牛奶和豆製品以代替部分肉類。吃各種各樣蔬菜和水果,特別應強調增加生食的蔬菜,以減少營養素的損失。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肥豬肉、烤鴨、臘肉、奶油等,它們可能帶入體內過多的脂肪,會引起肥胖。
例如:一名體重70公斤的籃球運動者,每天需要熱能為4200千卡,每天應吃主食500-600克、牛奶500克、豆製品50-100克、蔬菜500-750克、水果300-500克,雞、鴨、魚、肉等合計100-200克、植物油25-30克。
第四,合理的選擇運動營養保健品。運動營養保健品,亦稱「強壯食品」或「功能食品」,是專為從事運動的人群而設計的一類特殊營養品,為保證訓練的有效性,運動者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還應科學合理的選用運動營養保健品。
營養 + 運動
對於一個從事運動的人來說,首先要了解自己一天攝入了多少熱能和食物中是否含有足夠的各種營養素。因為熱能攝人的過量或不足會使你的體重增加或減少,營養素的缺乏將影響你的運動能力和運動健身的效果。
食物中產生熱能的物質有三種,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人體運動時的最佳能源,但是人體的碳水化合物的儲存是有限的,在有氧的情況下,人體會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所以運動生理學家主張我們從事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以消耗休內過多的脂肪。蛋白質一般是不用來供能的,它主要是用以運動後肌肉的修復和增長。我們吃的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最好來源,遺憾的是,多年來人們有一個很錯誤的觀點,即「多吃主食會長胖」。實際上,人是否長胖取決於一大總熱能的攝入量,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的總量。如果你增加了主食的攝入,同時又減少了脂肪的攝入,你攝入的總熱能就不會超,運動中肌肉就可以得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來作為能源,運動的效率就高,運動後的疲勞消除就快。如果你的膳食中沒有足夠的主食,運動中不可能無限制地燃燒8旨肪,只好將肌肉中的蛋白質作為能源來燃燒。其結果是運動不但達不到強壯和健身的目的,反而練掉了你的肌肉。更為不利的是,肌肉中蛋白質的燃燒還會造成機體的過早疲勞和疲勞後的難以恢復。
從事健身運動的人最為注重身體的脂肪,甚至將脂肪的多少作為評判健身效果的唯一標准,有的人體型已似「洗衣板」卻依然在節食減肥,這也是不科學的。一般健康人群的身體脂肪所佔的百分數應該是:男子15%~18%,女子20%~25%。超過者可診斷為肥胖,將可能發生慢性疾病。相反男子低於4%、女子低於10%表明有攝食的紊亂。女性的體脂最好不要低於18%。
在健身運動的場所,人們不吝惜花幾十元錢打一局網球或保齡球,卻很少有人有意識地花幾元錢喝一瓶運動飲料。感到口渴的人最多喝一瓶礦泉水。其原因是他們不了解運動中補充水、糖和鹽的重要性。運動中為了調節體溫會出汗,當汗液的水分丟失達體重的2%~3%時,運動的能力就會下降。出汗造成的血容量的減低會使心臟的負擔過重,這將使我們的運動達不到健身的目的。礦泉水或其他飲料因為不含鹽和糖或所含的糖和鹽的濃度不適當,不但起不了保護運動者心臟的作用,還可能適得其反。
大量的動物和人體的臨床研究證明,體育運動和營養在預防和治療一些慢性疾病上有獨特的聯合作用。為此有很多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病和骨質疏鬆症的人也加入到了健身的隊伍。對於這些特殊的人群來說營養的重要性就更是不言而喻了。冠心病的起因首先是高血脂,適度的運動同低脂肪膳食配合可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運動可以提高糖尿病人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阻止高血糖的發生。膳食的特殊調整對糖尿病人的重要性就更是不必細說了。肥胖者要減肥,光靠運動是不行的,因為運動會刺激人的食慾,如果不控制飲食,運動的結果可能不是減體重,而是增體重。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的鈣代謝,防止骨質疏鬆的發生,如果配合高鈣食物(牛奶、豆製品等)的攝入,效果就更好。
綜上所述,合理營養為參加體育活動的人體提供燃料和代謝所需的營養素,營養良好又參加體育活動的少年兒童生長發育快,學習好;健康的飲食和運動幫助成年人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工作有創造性,不易患某些慢性疾病。任何人的健康來自於良好的營養加有規律運動的生活方式,你開始執行這一準則越早,你就越健康,你的生命就越完美。
我國運動員不同項目訓練期一日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攝入量的推薦建議
1 按一日能量平均需要量進行分類
(1) 棋牌類* :
8.4 ~11.76 mj (10.08mj) 2000 ~ 2800 kcal (2400)
(2) 跳水#, 射擊* (女), 射箭* (女), 跳高, 跳遠, 體操# (女):
9.20 ~ 13.44 mj (11.34mj) 2200 ~ 3200 kcal (2700)
(3) 體操# (男), 武術, 乒乓球*, 羽毛球, 短跑 (女), 舉重(< 75kg),網球,手球,花樣游泳,擊劍,壘球:
11.34~17.64 mj (14.70mj) 2700 ~ 4200kcal (3500)
(4) 花樣滑冰,中長跑,短跑(男),競走,登山,射箭*(男),射擊*(男), 球類(籃球、排球、足球、冰球、水球、棒球、曲棍球),游泳(短距離), 滑冰,高山滑雪,賽艇,皮劃艇,自行車(場地),摩托車,柔道,拳擊, 投擲(女),沙灘排球(女),現代五項:
15.54~19.74 mj (17.64mj) 3700 ~ 4700kcal(4200)
(5) 游泳(長距離),舉重(>75kg),馬拉松,摔跤,公路自行車,橄欖球,越野滑雪,投擲(男),沙灘排球(男),鐵人三項:
> 17.64 mj 4700kcal及以上 (4700)
2 我國運動員營養素攝入量的推薦建議
(1) 蛋白質:為總能量的12%~15% ,力量項目可增加到15%~16%,其中優質蛋白至少佔1/3。
(2) 脂肪:為總熱量的25%~30%,游泳和冰上項目可增加到35%,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為1:1:1~1.5。注意控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
(3) 碳水化合物(糖類):占總熱量的55%~65%,耐力項目可以增加到70%,但應注意增加谷類和薯類等食物。
(4) 無機鹽類(按日供給量):
鉀:3~4 g
鈉:<5g(高溫訓練< 8g)
鈣:1000~1500 mg
鎂:400~500mg
鐵:20 mg(大運動量或高溫環境下訓練為25 mg)
鋅:20 mg(大運動量或高溫環境下訓練為25 mg)
硒:50~150 mg
碘:150 mg
(5) 維生素(按日供給量):
維生素a(mg re):1500,視力緊張項目增加為1800
維生素b1(mg):3~5
維生素b2(mg):2~2.5
煙酸(mg):20~30
維生素b6(mg):2.5~3.0
葉酸(mg):400
維生素b12(mg):2
抗壞血酸(mg):140(比賽期增加為200 mg)
維生素e(mg):30(高原訓練增加為30~50 mg)
維生素d(mg):10~12.5
註:* 神經系統緊張項目適當增加b1,視力活動緊張項目注意維生素a的營養水平;# 控制體重期間應增加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蛋白質攝入量達到推薦的運動員ai 值;運動員在高原訓練時應增加維生素a、c和e的攝入量,並增加能量10~20%左右。
4 食物分組
食物分組是參考國內外食物分組的有關資料。本課題所採用的食物分組較多地側重於運動員膳食炊管人員采購食物和編排食譜的需要,同時針對運動員膳食營養中存在的問題,並強調了一些食物的功能,具體分為6組,每組食物可按其營養價值進行等價交換。
(1) 谷類和薯類(碳水化合物):包括谷類(米、面、粗雜糧等),薯類和高糖澱粉類(如糕點等)是從食譜的搭配和食物多樣化提出,由於運動員容易忽略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特增加薯類和含高糖澱粉類食物。
(2) 蔬菜水果類: 主要提供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
(3) 肉、禽、水產品、蛋類:主要提供優質蛋白質,也包括有些維生素和無機鹽。為避免運動員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蛋類和水產類分別列出,並強調肉類食物應以瘦肉為主,大體上肉(豬、牛、羊肉)等共佔40%,禽類佔30%、水產品佔30%。
(4) 奶類和豆類:這一類食物重點在於提供鈣和優質蛋白質,並可提供一些維生素和無機鹽,按一定比例,奶類和豆類食物可互換。
(5) 烹調用植物油類:提供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為減少脂肪攝入的總量,仍應注意控制總攝入量。
(6) 運動飲料類:主要提供糖、無機鹽等營養。運動訓練引起大量出汗,及時補液關繫到運動能力和運動員的健康。特列出此類食物以強調補液的重要意義。
(7) 食用糖類(單、雙糖):不大於一日總能量的10%。
4 推薦的我國運動員各種食物攝入量的實施建議
我們建議全國各地根據經濟水平、物價和食物供應情況,按照營養平衡的原則,參照運動員營養的一日攝入量數據,制訂具體食譜,運動員因項目、體重、性別和運動量大小的不同,在營養的能量和營養素方面有所區別,但都應滿足營養平衡的需要。能量的差異可以採用主食和純能量物質調節,在經濟水平較抵的情況下,可採用一些植物蛋白(如豆腐和豆類食物)並利用動、植物食物搭配的方法調節。
5 運動員膳食指南
·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營養平衡
· 食量和運動量平衡,保持適宜體重和體脂
· 多吃蔬菜、水果、薯類、豆類及其製品
· 每天喝牛奶或酸奶
· 肉類食物要適量,多吃水產品
· 注重早餐和必要的加餐
· 重視補液和補糖
· 在醫學指導下合理使用營養素補充品
⑧ 教師如何進行心理保健
從本質上講,教師是一項崇高的職業。教師需要滿足來自學生、同事、學生家長以及校方管理者很廣泛的要求,需要付出額外的時間來完成工作任務,有許多工作需要佔用他們的業余時間,他們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以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勢,而自己學生的成敗又會使一位有責任心的老師情緒波動。但教師的職業卻又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身心狀態,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個性,要求教師把不健康的情緒、不良的個性和不當的行為消除在與學生交往之外,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注意自我心理保健,下面就是關於這方面的幾點建議:(一)獲取支持
教師這一職業註定了教師整天與未成年人、准成年人在一起,而與其他的成年人相對隔離。但是只有在共同的工作中才可以得到相互鼓盛和相互理解,只有相互扶持,職業的壓力才會消於無形,因此教師應當構建一個溫暖的人際關系網,以期在關鍵的時候得到來自親朋、同事的強有力的支持,從而渡過難關。當然謀求受過專業訓練的專家的幫助,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二)改善自我
由於職業的關系,每一個教師恐怕不乏心理學知識,但重要的是要在現實生活中將心理學原理運用出來。我們應該改善自己個性中不太完善的地方,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認知模式,學習一些放鬆技巧,以期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三)與學生一起成長
成長是我們每個人畢生的課題,當我們全身心投入我們的工作,並能從中領悟到教師工作的真諦和作為教師的我們還欠缺些什麼,我們就會超然得多。這樣,當我們面對一群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生命時,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成就感、喜悅感就會油然而生,我們才會悲傷著他們的悲傷,幸福著他們的幸福,在年輕的生命成長的同時讓自己的生命之樹更加茁壯。
⑨ 教師的養生要注意哪些
教師的工作決定了他的嗓子用的多和長時間站立。
說話多,易氣虛,可以根據自己體質吃些益氣的食物和飲品,嗓子用的多容易有慢性咽炎,喝菊花枸杞麥冬泡水可以保護嗓子,也能護肝明目。
長時間的站立容易導致靜脈曲張,很多教師的職業病。平時注意不要長時間站立在同一地方,需要來回走動,以下肢幫助血液迴流,課後多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在休息時,宜將鞋脫掉,雙腳抬高,足部要高於心臟30 厘米以上,下班回到家中後亦應將雙腳抬高15 分鍾,緩解血液對下肢的壓力。
希望對你有用。
⑩ 教師如何保持心裡健康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不僅是「教書匠」,而且是學生的引導者,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夠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種意義上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只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學生,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我們教師面對的是祖國將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代學生的成長直接影響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教師的心理健康更直接關繫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教師良好的個性人格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可替代的「陽光」。 一、教師心理問題探因 首先,隨著教育改革的廣泛、深入開展,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已成為決定素質教育能否落實的關鍵。面對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不斷提出的新要求,廣大群眾日益增強的教育需求和對教育質量越來越高的社會期望,不斷拉大差距的社會分配體制和日益松動的人事管理體制,繁重的工作負荷和高速運轉的工作節奏,知識體系的快速更新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斷推陳出新,學校管理中的嚴格考核和教師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涉及上崗、評優、晉級、提職等方面日趨激烈的公開競爭,這些都會給教師帶來新的壓力,造成激烈的沖突,同時也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身心素質要求。時常能聽到老師的抱怨:小考評,大考比,中考高考更要比,老師的評優晉級、獎金發放都與學生成績掛鉤,各種考核指標更像一道道繩索一樣勒得人喘不過氣。特別是畢業班老師和班主任,長期處於備戰的緊張狀態,心理壓力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可能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教師行業因此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其他職業更為嚴重。教師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文明的學習生活方式的選擇。 其次,社會贊美教師的是春蠶精神、蠟燭精神,強調的是奉獻、責任,可卻忽視了教師作為一個平凡人的需要、獲得。教師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專業知識水平更重要,教師地位依然太低,教師需要的多元化長期被忽視。給教師設計、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給教師以真正的幸福。善待教師,教師才會全身心地善待學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教育領域的矛盾日漸明顯。積淀下來的許多教育、教學弊端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素質教育遲遲不能推展,在錯誤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環境,造成教師思想的矛盾與困惑,壓抑了教師的個性發展、扼殺了創造精神;而且,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愈來愈高,加之教師教學技能的欠缺和素質發展的滯後,教師無法適應教育,身心不堪重負。所以,教師心理的焦慮、困惑日漸增多,教師承載了太多,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的不斷更新,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正如《學會生存》中說到那樣:「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的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更高。由於信息源急劇增多,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知識面廣,教師以有限的知識或權威的地位已經很難駕馭課堂,引導學生。 最後,教師職業的神聖感和為人師表的角色,迫使教師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教師本來也是一名普通的人,而不是機器,或許有理由要求他們有超常的業務與道德素質,但不可能要求他們沒有常人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面對家長的望子成龍、學校升學率,在無形的壓力中焦慮不安。據報載,某市市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在近20年的教學生涯中,一貫對學生呵護有加,頗受學生、家長的愛戴。然而有一天卻因一學生上課時過於調皮、搗亂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對該學生連拉帶扯,最後竟抓住學生的手在牆上蹭。據業內專家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多年累積下來的「心理疲憊素」並發所致!更耐人尋味的是,一位因體罰學生而被學校開除的體育教師,並沒有因失去這份工作而懊喪,反而覺得心裡輕鬆了許多,他說:「我心裡終於可以解脫了,我不用再承受社會給予我那麼大的重壓了,我終於可以為自己而活了!」 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多重壓力,是形成教師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社會和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長,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廣大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競爭。為應付來自學校、社會、升學到壓力,來自責任心和時間緊迫感的壓力,來自高付出與低收入的壓力,來自用人制度改革,教師面臨落聘、下崗的壓力,教師就像根始終綳緊的弦在超負荷的工作,這使教師的心理障礙比一般人更多,自卑心理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和失眠等時有發生,教師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當前教師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自卑心態嚴重;嫉妒情緒突出;虛榮心理明顯;焦慮水平偏高;性格憂郁孤僻;逆反心理較強,易激易怒,反應不夠靈活;的心理問題症狀主要表現為抑鬱、精神不振、過分擔心、有說不出原因的不安感、無法入睡。孤獨、無助乃至絕望。 教師心理問題的疏導刻不容緩,讓我們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教師的心理問題!――共同營造輕松、愉悅、和諧、發展,有利於教師心理健康的氛圍。教師的心理問題世機上就是社會問題在教師身上的具體反映。要從政策、管理等各方面盡可能地為教師創造寬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千方百計提高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要進一步加大素質教育的力度,採取有效措施減輕教師負擔,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考核項目和繼續教育的內容,全面啟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工程,定期不定期地為在職的中小學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同時舉辦一些心理衛生知識講座和培訓輔導,提高教師素質,增強教師抗挫折和適應生活的能力。 1、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如學校領導要轉變管理觀念,發揚民主,關心教師,為教師創設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使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計為教師解決生活困難,決出教師後顧之憂;配備心理健康工作者,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2、我們的教師應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 教師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識,要認識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維護,一切外部的幫助都是間接的,心理醫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師應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 第一,面對現實,確認自我價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師由於自我認識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甚至形成心理疾病。人是獨立而特殊的個體,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越能幫助自己有效的調試工作壓力、生活挫折及內心沖突所帶來的困擾。不少教師在工作中的壓力是對自己缺乏了解,教學工作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目標定得太高或者過於理想化,最終難以避免挫敗,導致付出與成功不相符、心理失衡。此外,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優勢,在教育教學中揚長避短。正如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一樣,也不存在完美的人,只有實事求是的對待自己的缺點,才有勇氣去革新自己、突破自己。教師若不能勇敢的目的教育現實的挑戰,仍然採用一成不變的教育策略,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如果一個教師能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並體現自身的價值。 第二,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多做事,少抱怨。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個體,其重要特點是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發戶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一個不安於現狀、具有強烈進取精神的人,是不會被社會淘汰、被人所遺忘的。工作中能不斷最終增長才幹,工作的成果也能使我們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第三,學會給自己減壓,保持心理平衡。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情緒在心理疾病中具核心作用,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極的情緒不僅對健康有減力作用,且易導致人的心理障礙。善於控制情緒是教師心理調節的有效措施,教師的職業特點需要教師具有穩定的情緒和自控能力。當前的教師工作中競爭日益激烈,教師承擔著多種角色,事業、家庭、以及家長、社會對教師的高期望值,都使教師身心疲憊。因此我們要學會給自己減壓,方法很多,具體方法有:一是意識調節法。即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定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時刻想到為人師表應具有的心理修養,自覺駕御自己的情緒情感。二是「宣洩法」。這是一種適當渠道把胸中的郁悶釋放出來的方法。如「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過體育鍛煉、瑜伽、旅遊、聽音樂等活動的合理宣洩法;轉換思維方式,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認識調適方法。 第三,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教師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人際關系惡化很容易導致心理障礙,使人陷入名利紛擾中而不能自拔。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於與人交際,將自己和諧地融於社會之中,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於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於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教師應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磨礪意志,塑造性格是教師心理調節的基本方法。教師的工作特點是周期長,見效慢,極其復雜而艱巨。教師若沒有堅韌的意志和優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師的意志品質和性格還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師應該自覺地磨礪意志,矯正不良性格,達到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標准。 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不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地優化教育教學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心態。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教師工作是一項復雜的腦力勞動,是塑造人類靈魂的職業。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應當受到社會各行各業和每個學生家庭的高度關心和支持。讓教師的精神世界能充滿理解、關心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