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秋季該如何養生
前幾天已經立秋了,
立秋作為一個重要的氣節,
夏末秋初季節交替,暑熱雖未消
但早晚還是能感受到些許的涼意
所以要主要養生,特別是外出在飲食和穿衣方面要更注意!
1、注意保暖
雖然已立秋好幾天,但白天還是暑氣滿滿,很多妹紙外出會穿上小短裙或者性感的露臍裝、露背裝~但夜晚還是會降溫,空調房也冷氣十足,肚臍和後背都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較弱的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可帶一件小外套,避免寒氣長驅直入,造成腸胃不適,引起肚子脹痛或者拉肚子等問題。
2、盡量避免生冷食物
馬上就要七夕節,很多情侶的約會晚餐都會特別豐盛,外加一些冷飲,但是對於腸胃不是特別好的人就要注意了,如果晚餐吃的太過豐盛,又冷熱交替,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反而會破壞美好的約會。
所以燭光晚餐盡量避免一些生冷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果居家約會,親手為對方做一頓健康的愛心晚餐,也是很不錯哦!
3、盡量避免油膩辛辣的食物
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刺激腸胃,給腸胃造成較大的負擔,同時也會引起胃脹氣胃難受等問題,而且晚上飲食過於油膩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HappyFlora目前有果蔬膏、果蔬飲和清腸膠囊三款溫和的產品,可以減輕腸胃不適、便秘、肚子脹痛等情況,能夠呵護你的腸胃,陪你安心過七夕,讓你在立秋時節更舒適。
Ⅱ 秋季怎樣養生
1、飲食調攝:秋季調養臟腑以養肺為要。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繫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雞、豬肺、豆漿、怡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葯膳,如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初秋,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得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初秋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2、精神調攝:秋季在精神調養上也應順應季節特點,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減輕肅殺之氣對人休的影響。古人認為秋季的精神養生應做到「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也就是說,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遊,登高賞景,令心曠神怡;或靜練氣,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或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在現實生活中,要求人們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爭名在朝,爭利於市」。
3、 運動調攝:經歷了炎夏的悶熱後,秋季的涼爽正是戶外運動的大好時機。選擇在這個時節鍛煉身體,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不過,由於氣候變化的原因,這個時候更需要注意健身的方法,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人體陰精陽氣在秋天處於收斂內養階段,所以健身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切忌過度,要適可而止。人們宜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如:慢跑、登山、游泳等。這些運動講求形動而心靜,動而不亂,靜而不躁,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以應秋收。且秋季氣候漸趨乾燥,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前後要多喝些水,通過補充體內的水分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並提高口鼻黏膜的防禦機能。
Ⅲ 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所以,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起居養生: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房事養生:在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飲食養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養收,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運動養生: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如登山、打太極拳、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葯物養生:秋季葯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常用的葯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等。
編輯本段飲食調養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具體方案如下:
養肺為要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繫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葯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宜多吃粥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宜補充健身湯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宜多吃魚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症。
帶魚:可補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乾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症。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
草魚:又稱鯇魚,有青鯇、白鯇兩色,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痹、截瘧之功效。古人認為,鯇魚肉厚而松,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良。
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Ⅳ 秋季為什麼要養生秋季運動養生怎樣做
《管子》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意思是說秋天陽氣漸收,而陰氣逐漸強大起來;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季。
從氣候特點來看,秋季『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發生改變。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說:「秋冬養陰。」所謂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面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發打基礎。
秋天正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不應只局限於秋涼少穿點衣服,更要加強運動鍛煉等,想利用秋凍養生保健的人,切忌只想著「凍」而不「動」,應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新陳代謝能力,進而從根本上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增強「秋凍」的效果:
冷水浴:所謂冷水浴,就是用5℃~20℃的冷水洗澡,保健作用十分明顯:首先,可以加強神經的興奮功能,使得浴後精神爽快,頭腦清醒;其次,冷水浴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被稱作「血管體操」;第三,冷水浴有助於消化功能的增強,對慢性胃炎、便秘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進行冷水浴鍛煉時應注意循序漸進,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漸低,洗浴時間由短漸長。冷水浴可分為臉頭浴、足浴、擦身、沖洗、浸浴等,可練單項,也可按以上順序,浴後用毛巾擦乾、擦熱。
慢跑:慢跑是一項理想的秋冬鍛煉項目,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促進對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慢跑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享受「空氣浴」。如果人們經常處於不運動的狀態,就會感到精神疲憊、四肢無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病人,都應到戶外多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
登山:登山具有耐寒鍛煉的作用,有利於增加肺活量,增強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對人體生理機能有很大的益處。爬山時,山上溫度一般較山下低,溫度變化較快,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能不斷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耐寒按摩:用手摩擦頭面部及四肢的暴露部位,每日數次,每次數分鍾,直到皮膚發紅發熱為止,還可按摩風池穴和迎香穴,可預防感冒。
除了以上方式外,耐寒運動還可選擇打太極拳、定量步行、越野跑、騎自行車、打網球、氣功等。無論何種活動,都應注意切勿搞得大汗淋漓,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即可停止,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Ⅳ 進入秋冬季怎樣養生和運動健身才是科學的呢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饗泄,奉藏者少。-----《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Ⅵ 到了秋季,該如何進行養生呢
秋季乾燥的氣候,常使人感到口鼻咽喉乾燥以及發生燥咳。為了防止秋燥,要注意補充水分,每天要多喝水。秋季養生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為基本原則,可多吃梨,蘋果,葡萄,香蕉,蘿卜及綠葉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食物。秋季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生活要有規律,早睡早起。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項目不宜過猛。
Ⅶ 秋季的健身運動應如何安排
秋季6節氣天高雲淡,氣候清爽,是進行健身運動的大好時節。在這個時節里除日常飲食起居調攝外,要順應節氣進行一些耐寒鍛煉的健身運動,以增強機體適應氣候多變與氣溫逐漸降低的能力。
1.秋季6節氣非常適合健身運動在秋季6節氣置身於秋陽之下進行健身運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既祛病延年,義陶冶了情操。在這一年中進行健身運動的大好時節里,請抓住這個難得的健心身、益壽年的金色之秋吧。秋季時節天氣涼爽、氣候宜人,為戶外進行健身運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這個時節里進行,特別是耐寒鍛煉,可以增強機體適應多變氣侯的能力。適量的健身運動,呼吸新鮮空氣,可使肺氣充足,增強肺的「吐故納新」能力,提高肺活量、興奮交感神經、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減少呼吸道阻力,使呼吸肌活動增強,增加肺通氣量和攝氧量,從而增強呼吸系統防病抗病的能力,減少秋季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這不僅對秋季養生保健有重要意義,也為即將來臨的冬季保健打下基礎。
經常進行健身運動的益處之一,是改善人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減輕輕度乃至中度的情緒沮喪。研究證實,心情壓抑者,通過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大腦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而且能放鬆肌體,消除緊張、焦慮的心情,增強自信心。
秋季6節氣進行健身運動,有助於消除或減輕「秋思」的憂郁證候,使人精力充沛地進入冬季。
2.順應秋季6節氣的健身項目秋季6節氣氣候宜人,雖然是健身運動的大好時節,但卻也不可恣意妄為,仍須選擇與秋季6節氣順應的健身運動項目,才能達到祛病、健身、延年的目的。
(1)晨醒健身床操秋天的清晨,天氣較涼。人初醒,機體仍處於惺松、疲軟的狀態。這時宜選做輕負荷的床上健身運動,有助於活血通絡、清志提神,提高呼吸功能,鍛煉肌肉、關節。
具體方法是:
閉目靜卧20~30秒。
仰卧,伸臂舉腿,左右翻滾身體1~2分鍾。然後身體俯卧,雙前臂、肘撐在床上,臀部慢慢高起,屈起雙腿、膝,呈「貓聳」狀,再伸直,配合呼吸(屈吸、伸呼),重復8~10次。有鍛煉腰背肌伸展力和柔韌性,提高脊椎和肩、髖關節靈活性的作用。
再俯撐在床上.胸、腹部向上拱起,腳趾踮著床面,用力蹬起,狀似「拱橋」,深吸氣。再伸直,呼氣,重復8~10次。以鍛煉骨間肌腱和拇收肌肌力,提高呼吸系統機能。雙前臂、肩乃至上身抬起,足、小腿乃至下肢向後抬起,腹部緊貼床上.呈「飛燕」狀,深吸氣。再放鬆,呼氣,重復8~10次。以鍛煉腹直肌、背肌、脊柱和呼吸功能。
然後,體右側卧,左上、下肢前伸、外展、後伸,重復8~10次,再左側卧,右側肢體重復左側肢體的動作。可配合甩手、踢腿等動作。以活動肩、髖關節及肢體的活動力。平卧,雙足掌貼緊床面,摩擦收起雙腿、屈膝,再伸膝,抬腿的同時,抬起頭部.雙眼平視雙足,吸氣,放鬆,呼氣,重復8~1o次。以鍛煉背闊肌、脊柱、頸肌和腹肌。
最後,向左右慢慢轉動頸部,重復8~10次。以活動頸部肌肉、關節。然後用雙手對掌搓熱,搓面.靜心,氣沉下腹。
(2)倒行健身倒行健身術是秋季強身健體、防病祛疾.延年益壽的最佳健身方式之一。因倒行是一種反序運動,能刺激前行時不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平衡能力。又因倒行是人體的一種不自然活動方式,迫使人們在鍛煉時精神集中,以訓練神經的自律性。對防治秋季常見的冠心病、高血壓、胃病以及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等有良好的效果。
對於高齡多病和初學者可用雙手分按腰部兩側,拇指向後,四指在前(或相反),身體平衡,向後倒走。對於較熟練的人,向後倒走,配合擺臂甩手,保持整體的協調、平衡。而對於訓練有素者,還可以曲肘握拳,進行快速倒行或倒跑,或倒行、倒跑交替進行。
(3)太極拳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體育保健療法之一。其動作輕鬆柔和、圓活自然、連貫協調,配合呼吸、運氣,「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具有健身和醫療的雙重價值。練習太極拳要求神意內守,氣沉丹田,以靜御動,形神兼備,內外合一,陰陽相貫。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雲:「上氣海在膻中,下氣海在丹田,而肺、腎兩臟所以為陰陽生息之根本。」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元氣之根。練習太極拳還要求呼吸細、勻、長緩的腹式呼吸,通過肺、腎的協同作用,能增強或改善肺功能、補。腎益元氣,進而使氣血周流全身,營養臟腑、組織、皮毛、肌肉。因而秋季練習太極拳,能達到「秋養收氣」、「秋養陰」、「養肺氣」等養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見病防治、康復的一種有效手段。
(4)呵字功「呵字功」是六字訣中秋季的養生功法,呵字功是有效的養肺功法,主治胸膈煩滿,痰涎上涌,外感發熱,風寒咳嗽諸症。在全身鬆弛中進行吐納,使自己能順應陽氣的收斂,符合秋季「養收」的要求。
呵字功:發音(xi),音「西」,讀(西衣)
①姿勢面朝西,著地而坐,兩腳伸直,自然分開,與肩同寬,上身微向前傾,兩手置雙腿兩側,張開手掌,按地面上,頭正頸直,全身放鬆,兩眼微開,平視前方。
②練功坐定放鬆,呼吸調順後,縮身屈背,兩肘後縮下沉,上身盡量俯下,同時吸氣,俯至頭離地面10厘米時,頭微轉向右側,呼氣吐濁,呼氣時發出「呵」字音。呼氣後上身緩緩上抬,兩手隨之上提,肘關節後屈,手心朝內,呈捧球狀,抬至胸前後,兩手心先向內,後向下,繼而向上翻,隨著上身挺起,兩手盡力上舉,自然分開,頭隨之向右上揚起,整個過程配以吸氣。
待頭舉定,呼氣吐濁,同時發「呵」字音,然後,兩手回收,至胸前部,手心先向下,後向內翻,上身慢慢俯下,兩手掌按地面,下俯時配合吸氣。俯至頭離地面10厘米時,頭微轉向左側,呼氣吐濁,同時發「呵」字音。呼氣後,上身復緩緩抬起,兩手上提,在胸前依前法翻動,向兩邊舉起,頭隨之向左上揚起,配合吸氣,待頭舉定,呼氣吐濁,同時發「呵」字音。如此反復3遍,共發「呵」字音6次。然後兩手改為握拳,捶擊背部,自上而下,共36次。
③調息應堅持鼻納口吐,平定情緒,息心靜慮,兩目微閉,兩唇輕合,舌抵上齶;上下齒相互輕輕叩擊36次,多則益佳。叩擊過程中,口中津生,猛力咽下,以意念送至腹部丹田。發「呵」音調息的目的,在於補益體內正氣,促進肺清肅收斂。
(5)五禽戲五禽戲由東漢末年名醫華佗創立,以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和姿態來鍛煉身體的一種體育鍛煉方法。它通過模仿虎的兇猛撲動、鹿的伸展頭頸、熊的沉穩走爬、猿的機靈縱跳、鳥的展翅飛翔等一系列動作,達到增強心肺功能、強壯腰腎、滑利關節、提高身體素質、延年益壽的目的。因本套動作形象生動,簡便易學,適合於不同年齡、職業、性別的人選擇鍛煉。《莊子·刻意》中說:「……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
鍛煉時要求輕松自然、精神集中、氣沉丹田、動作形象生動。對於患有高血壓、青光眼、腦動脈硬化者不宜練「猿戲」中的倒懸式。急性疾病及嚴重器質性疾病忌練本法。
①虎戲第一,預備式:人體立正,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周身放鬆,頭頸正直,兩眼平視前方。口微閉,舌尖輕抵上齶,行3~5次腹式深呼吸。
第二,兩腿慢慢彎屈,成半蹲姿勢,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跟稍離地抬起,靠在右腳內踝部位,左腳尖點地。同時兩手握拳,緩慢提至腰部兩側,拳心向上,兩眼平視左前方。
第三,左腳向左前方斜進一步,右腳也隨之跟進半步,兩腳跟相距約33厘米,重心在右腿,成左虛步。同時兩拳拳心向後,沿胸前緩緩向上提,提至口前兩拳相對翻轉變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與胸平,眼直左手。
第四,左腳向前墊半步,右腳隨之跟至左腳內踝處,余同第二但方向相反。
第五與第三同但方向相反。
第六與第四同但方向相反。
第七與第三同。如此左右虎撲,反復進行,次數不限。
②鹿戲第一,預備式:身體自然直立,兩臂自然下垂,兩腿平視前方。
第二,右腿屈膝,上體後坐,左側的腿前伸、膝稍彎、腳踏虛步、手前伸、臂微屈、手掌心向右,右手置於左肘內側,右手掌心向左,兩掌心前後遙遙相對。
第三,兩臂在身前同時逆時針方向旋轉,左手繞環比右手大些,同時腰胯、尾閭部也沿逆時針方向旋轉,逐步過渡到以腰胯、尾閭部的旋轉帶動兩臂的旋轉。如上所述運轉若干次。
第四、五同第二、三但左右相反。兩臂在身前旋轉及腰胯、尾閭部的旋轉均按順時針方向進行,運轉若干次。
如此左右互換,次數不限。
③熊戲第一預備式:身體自然直立,兩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做3~5次腹式深吸呼。
第二右腿屈膝,身體微向左轉,同時右肩向前下晃動,右臂亦隨之下沉,左肩則稍向後舒展,右臂微屈上提。
第三左腿屈膝,身體稍向右轉,同時左側的肩向前下晃動、臂亦隨之下沉,右肩則稍向後外舒展,右臂微屈上提。如此反復晃動,次數不限。
④猿戲第一,預備式:同虎戲預備式。
第二,兩腿緩慢向下彎屈,左腳向前輕靈邁出,同時左手沿胸前提至與口相平處時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指撮攏成鉤手,手腕隨之自然下垂。
第三,右腳向前輕靈邁出,左腳隨之跟進至右腳內踝處,左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右手沿胸前提至與口相平處時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指撮攏成鉤手,手腕自然下垂;同時左手回收至左肋下,手指微屈,掌心向後下方。
第四,左腳向後稍退踏實,身體後坐,右腿隨之退至左腳內踝處,腳尖虛步點地,同時左手沿胸前提至與口相平之時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指撮攏成鉤手,手腕自然下垂;同時右手回收至右肋下,手指微屈,掌心向手下方。
第五,同第二但左右方向相反。
第六,同第三但左右方向相反。第七同第四但左右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次數不限。
⑤鳥戲第一,預備式:兩腳相並站立,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兩眼平視前方。
第二,左腳向前邁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右腳尖點地;同時兩臂緩慢從身前抬起,掌心向上,至與肩平時兩臂向左右側方舉起,隨之作深吸氣。
第三,右腳前進與左腳相並,兩臂自側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時下蹲,兩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同時深吸氣。然後緩緩起立,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
第四同第二但左右相反。
第五同第三但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次數不限。
(6)易筋經易筋經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運動健身方法。它通過仿效古代勞動人民舂米、載運、進倉、收囤和珍惜穀物等多種姿勢演化而成十二式運動動作,具有剛柔相濟、動靜結合、意力統一(即以意念指揮肌肉的緊張用力)的特點。能起到靈活四肢關節、流暢周身血脈、調節和加強全身的營養吸收、改善內臟功能、增強肌肉力量等作用。秋季鍛煉不僅有助於慢性疾病的恢復,對秋季養生保健也有益處。
鍛煉時要求身體端正,全身松緊自然,意念寧靜集中,氣沉守丹田,呼吸自然,意力統一,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動作協調,並配合腹式呼吸。對於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病人應選擇鍛煉,嚴重者不宜。
第一式:搗杵舂糧第一,預備勢:兩腿開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手自然下垂,腰背正直,兩眼向前平視,舌抵上齶,唇齒微合,呼吸自然,意守丹田。
第二,兩臂緩緩抬起至前平舉位,立掌,掌心向前,手臂伸直。
第三,兩肘內屈,兩臂緩緩收至胸前一拳處,掌心相對(相距7~10厘米),指尖向上,屈腕合掌,兩手如拱形;然後呼吸8~20次,每吸氣時,用掌根暗勁內擠,指向外翹,每呼氣時,前臂放鬆,兩手如拱形。
第二式:扁擔挑糧兩手經胸前徐徐外展至側平舉姿勢,立掌,掌心向外。呼吸8~20次。每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以足趾抓地,每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腳跟微微提起離地。注意意念集中在掌心和足趾。
第三式:揚風凈糧兩手從左右方緩緩上舉,臂肘挺直,兩手托天,舌抵上顎,牙關緊咬,全身伸展,兩腳跟稍提起離地。以此姿勢呼吸8~20次,吸氣時用鼻或口鼻徐徐吸入,兩掌用暗勁竭力上托。呼氣時,氣由口或口鼻緩緩呼出,兩掌向前下翻,手臂肌肉慢慢放鬆。再吸氣時,掌再用暗勁向上托,如此反復進行。注意呼吸細長,意念集中在兩手。
以上三式鍛煉時應連貫進行,各式只做l遍。
第四式:換肩扛糧第一,兩臂從左右方緩緩下落至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下,兩腿開立,與肩同寬。第二,右手緩緩上舉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並攏,指尖向內,頭往右斜,兩眼凝視右手心。左臂同時緩緩放下,屈肘於背後以手背貼於腰部。以此姿勢呼吸5~10次;每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後挺。呼氣時,身體放鬆。
第三,兩手交換,即左手高舉,右手後屈,動作要領同第二,再呼吸5~10次。注意兩眼望上舉的手時,意念集中在另一手。手背放在腰部,吸氣時以手背輕壓腰部,呼氣時放鬆,呼吸均勻細緩。第二、第三動作可重復練習3~5遍。
第五式:推袋垛糧第一,右腳向左腳並攏,腳尖向前,兩手緩緩收回,兩臂屈肘於胸旁。立掌,掌心向前。
第二,兩腳並立,兩掌緩緩向前推出,兩臂前平伸,掌心向前,全身挺直,凝視前方。以此姿勢呼吸9~20次。每吸氣時,兩掌用力前推,指向後扳,呼氣時,臂掌放鬆。注意推掌向前時,用力由輕漸重。此式動作可反復做3~5遍。
第六式:牽牛拉糧第一,右腳向前跨一步,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右臂屈肘,右手握拳前舉,高出肩,左手握拳,斜垂於身後。以此姿勢呼吸4~10次,每吸氣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貼返右肩,左拳斜垂背後,呼氣時,兩拳放鬆,右拳恢復前舉。
第二,身體向後轉,成左弓步,左手握拳前舉,右拳斜垂背後,再呼吸5~10次,動作要領同第一。注意意念集中的手部,兩臂用力,呼吸時小腹自然放鬆。可反復練習3~5遍。
第七式:背牽運糧第一,右腳向前跨進一大步,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左手由腋下向後屈,手背緊貼胸椎,指尖盡量向上;右手由右肩後伸,如拉牽繩一樣去拉左手手指;足趾扒地,身體前傾。以此姿勢呼吸5~10次,每當吸氣時兩手緊拉,呼氣時放鬆。
第二,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動作要領同第一,再呼吸5~10次。共做3~5遍。
第八式:盤籮卸糧第一,左腳向左邁一大步,兩腳開立,比肩寬,同時兩手收回,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上。
第二,屈臂下壓成馬步,上體挺直,兩肘屈曲,兩前臂向前外方水平伸出,掌心向上,如捧重物。以此姿勢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虎口向前,如搬放重物,然後兩腿慢慢伸直,左腳再收回並攏。做時配合呼吸,捧物時盡量吸氣,放物時呼氣。注意動作緩慢,沉穩有力,整個過程舌應抵住上顎,微閉口,睜大眼。可做3~5遍。
第九式:圍芙囤糧第一,左腳收回成立正姿勢,左手收回握拳於腰間,右手向左前方伸出,五指捏成鉤手,上體左轉;然後身體前彎,同時右手在腰帶動下向右劃平圓,似做圍糧熒的動作,連做5~10次。手劃近胸部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劃到前方時上體前彎,同時呼氣。
第二,右手收回握拳於腰問,左手向右前方伸出,五指捏成鉤手,上體右轉,然後身體前彎,同時左手在腰帶動下向右劃平圓,連做5~10次。動作要領同第二。注意左右手收回伸出同時進行,協調一致。
第十式:撲地護糧第一,兩手收回,自然下垂,成立正姿勢。
第二,右腳前跨一大步,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上體前傾,兩手五指按地,成俯撐姿勢,頭稍抬起,眼看前下方,呼吸9~20次。每吸氣時,兩臂伸直,上體高抬;呼氣時,兩肘彎屈,胸部下落,一吸一呼,兩臂一伸一屈,上體一起一伏。如此左右兩側交替進行,似在尋捉侵蝕糧食的害蟲。注意腰部放鬆,脊柱應保持凹平,最好能以五指指尖點地。如指力不夠,也可改用掌心貼地。對於體力較弱者,按地動作也可改為按膝。
本式動作不作重復。
第十一式:屈體揀糧第一,立正,兩臂自然下垂。
第二,左腳向左跨出一步,兩腿分立同肩寬,兩手用力抱頭後部,手指貼枕後,以兩肘用力張開,手指敲小腦後部片刻,然後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起,呼氣時,俯身彎腰,頭垂至膝間作躬身狀,兩膝維持挺直,如此反復進行9~20次。
第三,緩緩伸腰站起,兩手自然下垂。注意彎腰垂頭的幅度應因人而異,不可勉強。對患有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者不宜。
本式動作,初練者做1~2遍,逐步增加到3~5遍。
第十二式:弓身收糧第一,兩腿開立,保持挺直,上體前屈,兩臂伸直,用力向上推去,手心向上,手背觸地面,昂頭注目,意為捧起落在地上的糧食。下彎時腳跟提起,起立時腳跟又著地。如此屈體起伏20多次。
第二,伸腰起立,兩手同時上提,兩臂左右側展,屈伸7次,掌心斜向上。
第三,兩手緩緩收回,兩臂自然下垂,全套練習結束。
(7)冷水浴所謂冷水浴就是用5~20度之間的冷水洗澡,是健身的運動方法。
①洗冷水浴的益處洗冷水浴對人體有什麼益處?首先,它可加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因為肌膚遇到冷水時,寒冷的刺激使大腦立刻調動全身各系統、各器官加強活動,對冷的侵襲進行抵抗,全身組織和系統也因此得到鍛煉。所以,洗浴後一般會覺精神煥發,頭腦特別清醒。
其次,冷水浴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當受到冷水刺激後,皮膚血管很快收縮,將大量血液驅人深部組織和內臟器官,內臟血管也隨之擴張,稍停一會皮膚血管再擴張,大量血液又從內臟血管流向體表,這樣一張一縮,反復循環,提高了血管的承受能力,使血管彈性增強,有助於預防血管硬化,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所以,有人把冷水浴稱為「血管體操」。
第三,冷水浴還有助於消化功能的增強,使人食慾旺盛,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冷水浴健身,貴在持之以恆。只有一年四季都堅持冷水浴,才能收到最佳健身效果。初練冷水浴的開始時間以秋季為最好,這不僅因為秋高氣爽,自然水質清純,更因為冷水浴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可逐漸適應,以至於到了數九寒天,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的循序漸進還應包括洗浴部位的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漸低,以及洗浴時間的由短漸長。
②洗冷水浴的步驟進行冷水浴運動要循序漸進,應按以下階段步驟進行。
第一洗浴。這是冷水鍛煉的初期階段。與水接觸的體位由敏感度較高的臉部和腳部開始。水則由微溫逐漸降低,由25~35℃降至15~25℃,再降至自來水水溫。冷水洗前,先揉搓臉、耳、頸及腳部至踝部,再用冷水洗臉並摩擦面部至紅,後抹去水分。冷水洗腳宜將腳浸泡於冷水l~2分鍾,同時用兩手或雙腳互搓擦,再用毛巾擦紅。腳部冷浴後可再用熱水泡腳至紅、熱,此時上床不怕冷被窩(不用電熱毯),這種冷熱的交替是在做腳部「血管操」(冷中血管收縮,熱中血管舒張),利於防治腳病,又因腳部有全身代表性穴位,故又可健身強體。
第二擦浴。冷水洗浴後,多次用濕毛巾從上肢開始,輕輕順沿肩、背、胸、腹和腿部擦洗。為保持冷度,毛巾要不斷地在冷水中浸泡。擦洗肢體要順著向心方向操作,這樣有助手靜脈血迴流於心臟。擦的力宜循序漸進,濕擦時間不超過2分鍾,隨後用柔軟毛巾用力擦乾至皮膚發紅,可促進體溫恢復,也有「血管操」效應。
第三冷水淋浴。習慣冷水擦浴後,可開始冷水淋浴,浴前需做暖身活動,不要帶著寒意接受冷水淋浴。浴初,可用噴水器給全身噴少量水,先四肢,再軀干,水溫可自調,以可容忍的冷度為宜,以後再逐漸降低至自來水水溫,噴水量也宜逐漸增多。沖洗時,同時用毛巾強力擦身,促進皮下血管迅速擴張而生熱(也有「血管操」效應),動作要敏捷,同樣用干毛巾把皮膚擦紅。
第四浸泡。這是冷水鍛煉的高級階段。水溫應隨氣溫和個體差異而定,初期可用溫水,以後逐漸遞減水溫。全身浸入冷水時,兩手作周身擦摩以促進皮下血管擴張和靜脈迴流,加速血液循環。浸浴時間不宜過長,身體出現寒顫之前就結束。這種浸浴的典型方式可按照當初流行的馬寅初的「血管操」。他當時作為北大校長,在家中預備了兩個大桶,一桶盛涼水,一桶盛熱水,他先入涼水中浸浴,然後立即入熱水,並再次人涼水。血管於涼水中收縮,熱水中舒張,再於涼水中收縮,這種縮——舒——縮猶如血管在做操。目前熱水器已很普及,不用盆桶,可通過調節淋浴水溫作冷熱水淋浴,與上述冷水淋浴的不同處是:因為它是代替浸浴,故要多淋一會。水溫與淋的時間可參照浸浴。
(8)冷空氣浴美國一醫生說:治療神經衰弱等病的積極辦法,是讓他多「喝」高營養的空氣。什麼是「高營養的空氣」?一是含氧量高的,尤其是含負離子高的空氣,即清新空氣;另一是指有一定冷度的空氣。符合這兩個條件的空氣便是秋季早晨的(日出後)空氣了。歐陽修在「秋聲賦」中日:「悲哉,秋之為氣也。」他只知道秋氣之可貴,但並未說明何以可貴,大有「何處秋風至」之嘆。其實,秋季既然到來,應是「秋風處處」了,問題還在於你有沒有發現和利用它。那麼怎麼發現和利用它呢?你睡懶覺嗎?那麼,明天,你就比平時早起床l小時吧,此時晨曦初露,朝陽剛照,你就到陽台,最好到附近的空曠處。你會發覺這是一個清新涼爽之晨——這正是秋晨的特色,碧藍的天空,晴空萬里,也許會有一層層薄霧,從遠處散漫卷來,令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清新涼爽之感。在這里,你可找到秋之蹤跡,拂面的微風,沁人心脾,此時給你吸到的便是高營養的空氣了,吸入的「冷」也是一種耐寒鍛煉。
冷空氣運動還可以有意識地安排每天一定時間少穿衣服,或穿著較少衣服,甚至短衣短褲到戶外鍛煉,這也是一種「冷空氣浴」。開始時,戶外時間可少些,然後逐漸增加。試驗證明:在12~14℃環境中,每天2小時,每周6天。1個月後,耐寒力便有明顯提高。冷凍鍛煉,不論男女老幼,健康與否都是必需的基本功。過分保暖將導致耐寒力喪失,但要因人因時制宜,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體弱者少練,大風大霧天不練(雨、雪天應堅持練),實在不能外出便在曬台或窗旁練。要「自找苦吃」。晨跑、暮跑、散步、打拳等若在冷處進行,也是一種耐寒鍛煉,還可結合空氣浴做深呼吸運動。寒冷使血管收縮,運動發熱又使其舒張,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並延年益壽。運動至身體出微汗即可,此時不要脫衣摘帽,以免寒風中感冒。可在運動前穿著略薄一些,這樣可避免運動時出大汗。
(9)秋登秋之顏顯現於山林、風霜高潔,山巔間披紅排綠,景色十分宜人。在這大好秋色時光,結伴登山暢游,既可盡舒胸懷,又增體質與雅興,盡情地飽覽名峰秀水,秋山紅葉,領略大自然的綺麗景色,無疑其樂無窮。
「秋登」是秋天最正宗的健身運動了。
早在古代,秋季登山的習俗就十分盛行。詩仙李白常常在秋季「攀崖歷萬重」,留下許多歌頌山景的詩句。詩聖杜甫於重陽節獨自登高望遠眺盡好景,寫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雄偉的《登高》詩篇。當他登臨泰山之巔,盡展胸意,詠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謂千古絕唱。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萊萸少一人。」
可見秋登是重陽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最初的秋登運動可能與上古時「射禮」有關。人們為了安排好冬季生活,秋收之後還要上山狩獵或采些野生食物或葯材。後來逐漸形成了九月九日上山聚會的民俗。
秋登的確是一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秋登可增強體質,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在秋登的過程中,人體的心跳和血液循環加快,肺通氣量、肺活量明顯增加,內臟器官和身體的其他部位的功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登高還有助於防病治病。患有神經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壓、冠心病、氣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進行葯物治療的同時,配合適當的秋登運動,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此外,山林地帶空氣清新,大氣中的飄塵與污染物比平地少,而且負離子含量高,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顯然是有利於健康的。秋登運動還可以培養人的意志,陶冶情操。當
Ⅷ 秋季怎樣養生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5、秋燥傷肺少吃辛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6、肺燥傷肝要吃酸
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7、秋瓜壞肚少吃寒
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