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極易被誤解:眾多專家教你正確理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正確理解如下:
含義:「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的「陽」指的是生長之氣,「陰」指的是收斂之氣。這一原則是根據四季生化特點,將生長歸於陽,收斂歸於陰,並與不同內臟相聯系而得出的。
整體性理解:這一原則並非只在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是應綜合理解其整體性。春夏之季,萬物生長,應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動,食用有助於舒展陽氣的食物,同時也要注意補充陰液;秋冬之季,萬物收藏,應以食物填補陰精,固護陽氣,調整飲食,使陽氣與陰液相平衡。
四季養生原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四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指導人們根據季節變化調整生活方式。冬季養陽,夏季養陰,不僅對當季健康重要,也為下一個季節的健康打下基礎。例如,「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陽氣旺盛的特點進行治療。
中醫「治未病」范疇:此原則屬於中醫「治未病」的范疇,強調「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預防疾病的發生,以達到健康狀態。
實際應用:在平人狀態下,應調和陰陽,適時適度地養陰或養陽。但在疾病狀態下,應遵循辨證論治原則,而非僅依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一原則在當前健康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具有深遠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正確的是什麼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正確的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自然界四季變化的特點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的理論,四時養生的基本法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四時飲食調養也應遵循這一原則。
春天飲食原則:是減酸宜甘、選用辛溫之品。飲食宜清淡可口,忌酸澀和油膩生冷之物,適當多攝入黃、綠色菜蔬。
夏天飲食多具有酸味、辛香之品,少寒涼、節冷飲。選用清淡爽口,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夏令進補」要溫陽調陰。
秋天的飲食原則:是少辛增酸、防燥護陰。例如,少食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一點酸味果蔬。適當多食芝麻、核桃、蜂蜜、糯米、乳品等。
冬天的飲食原則:是減咸增苦、保陰潛陽。適當攝入龜、鱉、藕、胡麻、木耳等。冬令進補要以養陰護陽為主。
夏季養生常用食物
1、綠豆
綠豆,又名青小豆,為豆科草本植物菜豆屬綠豆的成熟種子,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因其營養豐富,可作綠豆粥、綠豆飯,或作糕,或發芽作菜,是我國人民的傳統豆類食物,故有「食中佳品,濟世之食谷」之美稱。在炎炎夏日,綠豆湯更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飲料。
2、紅豆
紅豆性平、味甘酸,由於紅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古人有「多食令人瘦」的說法。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補血生乳等多種功效,在治療腸炎、痢疾、腹瀉以及瘡癰癤腫上都有良好的效果。
3、小米
小米又稱粟米,小米屬熱性,黃色,最補脾胃,早晨食用好。同時,米屬涼性,尤其適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而面屬熱性,最補心氣,冬種夏收,夏季食用最好。在我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後,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小米熬粥營養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
3. 四季飲食養生原則 四季養生的根本原則
四季養生的根本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具體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