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裡老人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沖突,要如何去解決
很認真地閱讀這個問題,深有感觸,如果一家人的教育觀念不合,尤其是一家子老小還生活在一起,還都想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做,最難的最不容易的可謂是孩子了,這個中滋味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有體會。對此我給出幾點建議,如果經濟條件許可,就一定不要生活在一起,分開住是最好的一種方式,既減少了矛盾,又感覺到了親近。
媽媽無條件地愛孩子,遵從孩子成長的規律,看到孩子未來的成長,不固執於某一種方式的引導教育,著意於培養孩子的習慣和態度,原則的問題一定要堅持。
上述三個建議前提是,夫妻二人都通情達理,誰都不過分強勢。但是現實生活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具體的一些意見還要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不同。不管如何不同,原則都是一樣的,家庭就是多種關系匯聚的一個地方,每一種關系都影響著另外的各種關系,其中的主關系就是夫妻關系,如果這個關系越是強大,那麼其他關系也越穩定,各種關系中的矛盾也越小,有關孩子教育的矛盾也包括其中。
『貳』 現在老人跟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分歧很大,該怎麼解決
你好。這種情況屬於隔代教育引起的沖突,長輩關心孩子,捨不得責罰孩子,同時也不願意看到你們父母責罰孩子而引起的矛盾。
1.首先和老人家溝通交流一下,確認對孩子的監護責任人到底是誰,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們父母兩人才是孩子真正的監護人,有關孩子的一切都是要由你們兩個人承擔下來的,請老人家配合你們兩人,主次要分清才行。
2.和老人溝通的時候,肯定他們的辛苦付出,但是同時也提出來現在的教育大環境已經變了,再用以前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教育了,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需要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來進行,必須要讓孩子自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有絲毫懈怠。
3.告訴老人家,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必須要以父母的想法兩人為主,父母怎麼教育孩子,其他人都不要插手,所有人都要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如此孩子就不會無所適從。
退一萬步說,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求同存異就好。
4.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分開住,能把矛盾降到最低,或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叄』 孩子父母與爺爺奶奶的教育觀念不合,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撫養子女的費用也在增加。很多年輕父母為了養家,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必須把孩子託付給家裡的長輩。
老人也需要面子。我們和老人談論育兒理念時,不必說老人的經驗一文不值。我們可以根據情況與老人部分妥協。這樣不僅能解決沖突,還能讓老人帶著孩子更加費心。父母辛苦地養育了我們,現在又幫我們帶孩子,真累。我們在工作中要盡力把孩子帶走。一方面,自己帶孩子的時間多了,隔代教育的很多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從孩子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父母對孩子的伴侶至關重要。因為孩子的很多情感需要,安全感的建立,甚至性格的形成都需要父母的積極參與。因此,只有帶好子女,承擔作為父母的責任,才能真正解決代際教育帶來的問題。
『肆』 父母和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現分歧的時候,該如何更好的解決
首先不要和老人起正面沖突,然後跟老人好好的溝通,自己要主動來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起決策作用的是父母,老人只不過給你們一些建議。
這樣的話,父母能夠察覺到孩子的一點一滴,也能夠早早發現他的缺點,也有利於培養你們的親子關系。
『伍』 在孩子的撫養問題上家長和老人的觀念發生沖突時,該如何正確處理
和老人的育兒觀念發生沖突時,該怎麼處理?妥協還是反駁?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我們要知道在撫養孩子方面,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那就是「看門人」情結,也就是說承擔照顧撫養孩子主要責任人會認為自己的做法都是正確的,從而排斥別人的意見或者是照顧的建議。照顧孩子的是老人,他們就會認為自己的做法最正確,而孩子父母由於經驗不夠而有很多錯誤做法。同樣的,如果是父母晚上和孩子在一起,白天由老人照顧,就會形成孩子同時接受兩種照顧形式,形成沖突。
『陸』 家裡老人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沖突,該怎麼去解決
李女士嫁給丈夫後就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因為婆婆是一個溫柔通情達理的人,所以在家裡婆婆和媳婦一直沒有沖突。然而,隨著兒子的成長,李女士覺得她和婆婆的關系因為管教孩子的問題而變得有點緊張。每次孩子調皮不願意做作業,李老師就嚴厲管教,婆婆則幫孩子。李女士忍不住抱怨婆婆太寵孩子,「先寫完作業再玩」這一最終為孩子確立的規矩被破壞了,婆婆也因為李女士對孩子太嚴格而有些不滿。教育孩子,老人不認同自己?「高情商」媽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父母可以讓孩子告訴老人哪些教育觀念其實太老了,老人願意為了孩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觀念。父母和老人用心良苦,但教育方式有差異。父母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與老人心平氣和地交流,在教育孩子時公開討論他們的想法和目的,這樣達成一致後可以更好地避免沖突。老年人的教育觀念可能落後,但也是為了孩子好。因此,當出現分歧時,父母需要用高情商來化解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從而教育好孩子,維護家庭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