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讓失智老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相關背景
日前,北京市豐台區老齡辦貼出公告,試點通過政府購買「喘息服務」的方式,給長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員每月放4天假,其間政府付費請專業護工照料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喘息服務」的家庭即日起可到居委會提出申請。這是北京市首個由政府買單提供「喘息服務」的試點。
綜合分析
中國已步入老齡社會,而且發展速度非常快,根據全國老齡辦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國際標准佔比為7%),預計到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佔比將達34.9%。
養老已成為當今社會備受關注的話題。其中,失智老人的養老問題,成為其中最為艱難的社會話題。失智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患有失智症的老人通常認知功能退化,失憶、失語,嚴重時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症就是失智症的一種。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4000萬失智老人,2020年將達到4700萬。北京中醫葯大學發布的《失智老人照護現狀的調研報告》顯示,和子女居住的失智老人佔42%,獨居的失智老人佔41%,在養老機構居住的失智老人只佔1%。另有材料表明,失智老人病程可達5到10年,甚至長達10到20年,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統計顯示,失智症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症、中風後,威脅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當一個家庭成員被診斷患有失智症後,其照護服務提供者很容易成為第二個病人。」這種說法也許有些絕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失智老人居家養老之困境。面對失智老人,政府要加大支持幫助力度,同時社會各界都要對其幫一把手,出一份力,要多建立一些養老類的福利機構,精細化照料好老人,讓他們享有幸福的晚年時光。
相關問題
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
1、針對失智老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機構發展滯後。2、養老機構管理缺乏分類標准和管理規范。
3、長期照料機構和護工嚴重缺乏。
二是服務體系不完善。
1、護工水平參差不齊,不僅無法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甚至連最基本的工作也做不到位。
2、缺少相關服務標准。。
三是子女對失智老人溝通不足。
1、子女上班忙,沒時間照顧失智老人,負擔重。2、不知道如何科學照顧失智老人。
3、子女難以及時發現老人的一些細微變化,經常錯過了早期干預。
四是社會認知支持度不夠。
1、大多數人對失智老人認知不足。
2、針對愛心人士的理論知識和服務操作培訓不到位,義工、家屬等社會力量參與度不夠。
參考對策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政府應從政策引導、制度設計、經費投入、監督管理等方面支持失智老人養老事業發展,建立、完善失智老人養老機構的管理規范、失智老人等級評估標准、失智老人補助機制等,引導養老機構多層次發展,保障養老機構的正常運行。
2、推動現有醫療服務中心轉型服務,加快建設為失智老人服務的專業養老機構。放寬條件,通過稅收減免和補貼等方式,鼓勵社會和民間力量參與失智老人長期照護服務。依託社區醫療服務資源,增設針對失智老人的護理中心,創辦失智老人康復中心、護理院等專業養老服務機構。
3、制定護工的准入機制,規范護工市場。
4、將失智老人的照護費用納入醫療保險范疇。
二是制定失智養老長期服務發展規劃。
1、建立養老護理培訓制度。通過專門培養、在職培訓、崗位訓練等多種途徑,加大對護理人員的職業培訓,以滿足失智老人社會化養老的需求。
2、衛生機構應著手建立失智老人評估標准,對失智患者進行病情等級評估,根據患者的病情等級,提供相應的照護服務,提高對失智老人的照顧服務質量。
三是家屬應多關心失智老人。
1、抽空多陪陪老人,跟老人談心。要是太忙可以請護工照顧他們,但是一定要多關心老人。
2、了解失智老人的情感需求,要和他們多溝通,要是不懂可以向醫院或相關專業人士請教如何科學照顧他們,引導他們多做計算等益智游戲,在還屬於輕症的階段多鼓勵他們讀書、看報,多用腦。
3、子女要經常和父母溝通往來,如果發現異常,盡快帶他們先到醫院檢查,這種病越早發現、越早干預,就能越早控制。
四是提高社會對失智老人的認知。
1、集合政府機構、民間公益機構和多媒體平台力量,共同關注「失智老人及家庭成員」這一長期被忽視的群體,消除公眾對於老年痴呆症的誤解,傳遞預防及護理常識,讓更多人了解老年痴呆症的相關醫學特徵以及患者和家屬的情感需求和物質需求,為他們提供關愛,全面提高社會公眾認知。
2、建立起失智症老人家屬聯誼會,幫助家屬掌握失智症的症狀識別要點及正確的護理和溝通技巧。
3、鼓勵義工、家屬社會力量參與服務提供,引導愛心人士參與相關理論知識和服務操作培訓。
時評文章
政府買單「喘息服務」有風向標意義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各種與老人有關的服務多了起來。日前,北京市豐台區老齡辦貼出公告,試點通過政府購買「喘息服務」的方式,給長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員每月放4天假,其間政府付費請專業護工照料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喘息服務」的家庭即日起可到居委會提出申請。這是北京市首個由政府買單提供「喘息服務」的試點。
老齡社會已經來了,而且速度有點快。根據全國老齡辦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國際標准佔比為7%),預計到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佔比將達34.9%。這意味著,2012年是五個人養一個老人,到2030年是兩個人養一個老人,到2050年一個人就得養一個老人。另有研究表明,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收入水平總體不高,全民對老齡社會准備不足。
應對老齡社會,離不開有效的服務供給。社會化養老已然破題,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是,社會化養老不是「免費蛋糕」,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把老人送進養老機構是一筆不菲的支出。還有一些老人存在失能、失智的情況,把他們送進養老機構,要想得到精心照顧,需要更高費用,家人也不放心。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不僅指陪伴戀人、配偶和孩子,也理當包括陪伴老人,而且有些老人更需要陪伴。
過去,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問題一般在家解決,也就是留在家裡,由家庭成員照料。照顧失能、失智老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其中的苦與累,經歷過的人最有體會,一個沒有大愛大善的人,很難做得到、做得好、做得持久。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家庭,其中一些家庭得到媒體關注,被當作好人好事報道,子女贏得了「好兒子」「好兒媳」等褒譽,但制度層面的獎勵,一般以精神為主,而且不具有普遍性。
現在好了,「喘息服務」已經來了。幾年前北京提出探索「喘息服務」,也就是每年給久病床前的孝子放幾天假,想法當然很好,但出台詳細政策並不容易,尤其是照顧者放假期間,照料老人的費用到底由家庭負擔還是政府支持,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本月初北京市民政局發文,明確費用由政府買單,「喘息服務」也從紙上走了下來。
應對老齡社會挑戰,需要發揮「三雙手」的作用。一雙是政府有形之手,通過公共服務的形式,提供更多普惠化的養老服務;一雙是市場無形之手,推動更多社會資源進入養老領域,擴大養老服務供給,提高養老服務質量;還有一雙是市民善良之手,弘揚傳統美德,提升社會文明,深入發揮家庭在養老中的作用。發揮市民善良之手的作用,並不是不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也不是後兩雙手不作為、慢作為的理由,而是說家庭在養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也不能替代。
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與市民善良之手,這「三雙手」並非各自為政,更不是割裂對立的關系,而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拿政府有形之手來說,主要是發揮正確的引導、帶動作用,政府買單提供「喘息服務」,就是對善良之手的引導和鼓勵。對很多家庭來說,也未必在乎一個月四天的補貼,關鍵是從中感受到了社會溫情,從而產生了一種「德不孤,必有鄰」的道德溫暖。這對於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主流價值,有著重要的風向標意義。
B. 失獨老人如何解決養老問題
失獨老人養老問題一直以來引人關注,許多愛心人士關於失獨老人養老問題也做出了一些行動,來幫助解決失獨老人養老問題。鮮美就由小編來為您詳細介紹關於失獨老人養老問題的解決方法吧。
失獨 家庭指獨女,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願意收養子女的家庭。家中的老人即被稱為失獨老人。
失獨老人現狀
生病無人照顧備感孤獨
失獨老人最主要的困難就是養老和生病問題。許多失獨老年人生病住院了,沒人照顧不說,連吃飯都成了一個問題。
渴望社會提供更多關愛
失獨老人是一個極度的群體,一些失獨老人甚至稱自己為殘疾者。失獨老人對周圍的人群有種本能的戒備,即便是親戚朋友,他們也不願意別人知道他們的真實情況,但同時,在養老問題上又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隨著 常回家看看 入法引發的熱議, 再次引起輿論關注。然而,社會中還有一種 空巢 ,它們 空 的原因並不是子女外出工作學習,而是因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離世,這樣的家庭被稱為 失獨家庭 。他們無法期待子女 常回家看看 ,只期盼這個國家和社會給他們多一些保障與關愛,至少不要再忽視他們。那麼失獨問題如何解決,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失獨老人養老問題
以房養老
所謂 以房養老 ,正式的名稱是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 ,即老人以自己的住房為抵押,與公司簽約,由保險公司向其提供雙方約定的養老資金,老人過世後,保險公司將房產處置所得抵扣養老保險相關費用後,剩餘金額返還給老人的繼承人。子女遭遇意外後的父母成為失獨老人, 以房養老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部分老人的養老問題,目前與保險公司簽約 以房養老 的,基本上就是失獨老人。
養老院
入住養老院,監護人是必須的嗎?許多失獨老人由於沒有監護人,無法入住養老院也是一個社會熱點。因沒有子女,失獨老人在生活中諸多事情都面臨困境:進養老院、上台,沒有兒女簽字負責;辦理信用卡、貸款,因無人擔保而遭到拒絕。
幫助失獨家庭走出心靈陰影,回歸正常生活,成為擺在國家和社會面前的一大難題。近年來,中央和地方都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措施。
《北京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管理辦法》規定,申請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的人包括 政府供養保障對象、困境家庭保障對象和優待服務保障對象 ,同時,該辦法也提出 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中的失能或70周歲以上,可參照困境家庭保障對象或優待服務保障對象申請服務。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大力宣傳孝道文化,讓更多的人來關系失獨老人這一特殊群體,不但可以增強社會和諧程度,還可以為當地的發展注入更多的穩定因素。
國家應該大力鼓勵大量的慈善組織和基金會等第三部門進入失獨老人養老領域,發揮他們靈活多變、專業性強、富有激情的優勢。慈善組織和基金會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徵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及時有效地扶助擁有失獨老人的家庭,提供一些政策之外的關懷和補助。
了解了失獨老人養老問題,小編提醒,適度老人的養老問題是國家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社會問題,需要靠國家一步一步的來完善解決。
如果你對失獨老人的心理是什麼樣的?偏癱病人的心理問題有哪些?中國失能老人現狀?失能老人心理需要及護理措施?失能老人概述?失能老人痴呆疾病的心理護理?等有關老人心理方面的問題還有疑問,請繼續關注倍領安全網失獨老人心理安全常識欄目。
C. 當人老了,痴呆且生活不能自理,該怎麼辦如何有尊嚴的活著
人老變痴呆了,這是很多人都不願意麵對的事情,不管是老年人自己還是他的晚輩。我覺得面對老年人痴呆的時候,晚輩應該照顧好自家的老人,如果條件可以的話,可以請保姆照顧老人。老人要有尊嚴的活著可以在年輕的時候攢下一筆錢,這樣可以讓自己在晚年的時候得到最好的照顧。
我覺得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年人可以提前做好打算,例如即使有家產也不應該提前給子女,可以等到自己去世的時候再將遺囑拿出來,或者年輕的時候攢下一筆錢,這樣老了就雇保姆照顧,就可以讓自己活得有尊嚴一些。
你覺得老年人老了生活痴呆不能自理,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活得好一些呢?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說說您的想法。
D. 北京全面取消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消費限制,老年人的服務該如何保障
社區要定時深入組織做好信息統計工作。定期社區組織網路成員和志願者走訪轄區內的空巢老人、高齡老人和貧困老人,動態了解經濟狀況、養老需求、生活狀況和健康狀況,及時登記和錄入,加強社區養老信息建設。
要完善老年人健康系統。
一方面,通過權威、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養。老年人對健康有許多誤解,如將正常衰老和虛弱視為疾病、過度保健、過度護理、缺乏康復觀念等。另一方面,要加快老年保健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療、康復、長期護理、臨終關懷等全面持續的老年保健體系,推進醫養結合。
社區要經常提供關懷和慰問,採取黨員、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共同參與的方式,建立獨居和高齡老人求助快速反應機制,及時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並且提供熱心服務,幫助聯系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