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衰老的表現
健康一線 老人養生
老年朋友衰老的主要表現
2016-11-14 14:29 健康一線
人老不只指的是生理年齡的衰老,心理衰老也是其中的一面,那麼老年人的心理活動衰老有哪些表現呢?老年朋友衰老的主要表現你知道嗎?
老年期生理變化及特徵
(一)生理性衰老的主要表現
1.人體結構成分的衰老變化
(1)水分減少60歲以上老年人全身含水量男性為51.5%(正常為60%),(細胞內含水量由42%降至35%),女性為42%-45.5%(正常為50%),所以老年人用發汗退燒葯要注意發生脫水。
(2)脂肪增多隨著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逐漸減慢,耗熱量逐漸降低,因而食入熱量常高於耗消耗量,所余熱量即轉化為脂肪而儲積,使脂肪組織的比例逐漸增加,身體逐漸肥胖。人體脂含量與水含量呈反比,脂肪含量與血總膽固醇含量呈平行關系,因此血脂隨增齡而上升。
(3)細胞數減少,器官及體重減輕。細胞減少隨增齡而漸加劇。75歲老人組織細胞減少約30%,由於老年人細胞萎縮,死亡及水分減少等,致使人體各器官重量和體重減輕,其中以肌肉、性腺、脾、腎等減重更為明顯,細胞萎縮最明顯的是肌肉,肌肉彈性降低、力量減弱、易疲勞。老年人肌腱、韌帶萎縮僵硬,致使動作緩慢,反應遲鈍。
(4)器官功能下降。主要表現在各器官的儲備能力減少,適應能力降低和抵抗能力減退等。
2.老化性代謝(三大代謝平衡失調)
在代謝上,青年期的特點是進行性,同化性和合成性,而老年期的特點則是退行性、異化性和分解性,這種傾向通常在衰老症狀出現前就已開始了。
(1)糖代謝的變化,老年人糖代謝功能下降,有患糖尿病的傾向。研究證明,50歲以上糖代謝異常者佔16%,70歲以上異常者佔25%。
(2)脂代謝的變化隨機體的老化,不飽和脂肪酸形成的脂質過氧化物易積聚,後者極易產生自由基,血清脂蛋白也是自由基的來源,隨年齡的增長,血中脂質明顯增加,易患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腦血病。
(3)蛋白質代謝的變化蛋白質代謝的衰老變化是人體生理功能衰退的重要物質基礎,隨增齡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總球蛋白增高,而且蛋白質分子可隨增齡而形成大而不活躍的分子,蓄積於細胞中,致使細胞活力降低,功能下降。老年人蛋白質代謝分解大於合成,消化、吸收功能減退。隨年齡的增長,各種蛋白質的量和質趨於降低。蛋白質輕度缺乏時,可出現易疲勞、體重減輕、抵抗力降低等症狀。嚴重缺乏時則可引致營養不良性水腫、低蛋白血症及肝、腎功能降低等。但老年人長期過量的高蛋白飲食,可增加功能已減退的肝、腎等器官的負擔。隨增齡,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易發生翻譯差錯,導致細胞的衰老與死亡。
『貳』 人老眼先老,老年人視力下降的元兇是什麼
人老眼先老,我們經常說的人老珠黃就是這樣的狀況,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當人體一天天老去之後,眼睛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不僅會變得渾濁不堪,而且視力也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老年人視力下降的元兇究竟是什麼?
第三,玻璃體混濁,老年人一般會出現老年玻璃體變性渾濁,要麼是因為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影響,導致玻璃體混濁,要麼是因為外傷或者高度近視以及眼睛部位有炎症而影響的玻璃體,從而出現視力模糊,眼前有黑點等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狀況會更加嚴重。
第四,黃斑部病變,人體器官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老化,黃斑部也會逐漸退化,導致看物體的時候視力模糊,或者影像扭曲,這種疾病,是老年人視力的頭號殺手,多發於高度近視的人群,除此之外,視網膜病變,也是老年人視力下降的元兇。
『叄』 眼睛出現哪些症狀表示患了老花眼
老花是晶體老化的現象,該現象多發於老年人,晶狀體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收縮能力降低而致調節減退,近點遠移,故發生近距離視物困難,這種現象稱為老視。
老花眼是人體生理上的一種正常現象,是身體開始衰老的信號。隨著年齡增長,眼球晶狀體逐漸硬化、增厚,而且眼部肌肉的調節能力也隨之減退,導致變焦能力降低。最直接表現為近距離閱讀模糊、疲勞、酸脹、多淚、畏光、干澀及伴生頭痛等症狀。
同時,盡管老花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卻不能夠放任不管。和許多慢性病一樣,初期老花眼往往得不到應有重視,最後可能發展成白內障、視力急衰症等嚴重疾病,這時治療就大大增加了治癒難度。
保定新視眼科醫院
『肆』 大多數老人都有的老花眼,有哪些誘發因素呢
可能在大家印象中,老花眼是老年人才會有的視力問題,其實並非如此,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出現老花眼的情況。老花眼其實就是遠視,其發病人群與年齡無關,只是隨著眼部的老化,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老花眼,所以不管是誰都要保護好視力,既要防止老花眼,也要防止近視眼。而想要預防老花眼,最重要的就是充分了解老花眼。
以上就是關於老花眼的幾類知識,大家可以多看一看,在了解其發病原因之後,盡早開始眼部護理和保養,這樣可以有效預防老花眼。當然老花眼患者也不要太緊張,老花眼並不是不能緩解的,通過日常的一些護理方法,老花眼是可以得到緩解的。
『伍』 老年人的視覺退化主要有哪些表現
人到老年,外眼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眼球的突度減小,眼瞼下垂,眼裂變窄,瞳孔縮小版,角膜周圍出現半月狀或權齒輪狀實質混濁,稱為老年環;視力減退,視野變窄;晶狀體老化,失去彈性,調節能力減弱,出現「花眼」。有的人晶狀體混濁,從而導致白內障;暗適應明顯減退,急速進入昏暗環境時,不能即刻判斷所在的位置和方向,是瞳孔放大遲緩、視網膜部分功能減弱之故;對黃色感受增強,對藍色和綠色分辨能力降低。
『陸』 老年人眼睛變得特別黃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眼睛發黃,有可能是肝膽有疾病引起的,具體原因可以上醫院檢查一下。
『柒』 眼鏡老化模糊吃什麼葯
眼睛模糊可能是有角膜炎或者是白內障引起的,可以服用一些消炎下火的葯物,比如青黴素,頭孢,補充一些維生素片,還可以局部用消炎的滴眼液緩解症狀,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不要經常對著強光照看,也避免長期熬夜看手機電腦等電子視頻,多看看遠處的風景,有利於緩解視力疲勞,睡前也可以經常做眼部保健操。
眼老化表現為結膜形態、角膜老化、透明性喪失、白度變混濁、角邊界不清。眼睛肌肉放鬆,眼瞼下垂,眼袋形成。自我感覺是看到事物模糊不清,有一層白色的膠片。
舉措建議
對於眼睛老化的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用力擦眼睛是最好的,這不僅容易傷害眼球,而且還會使皮膚鬆弛。
注意事項
1、眼睛變老的人每天都要多注意休息,特別是要避免熬夜,為了逐漸改善眼睛老化,預防比治療好。
2、平時的護理很重要,要用好眼霜,生活習慣要正常,早睡早起,因為熬夜是眼睛休息的時候,熬夜會加速衰老。
1.切忌「目不轉睛」,自行注意頻密並完整的眨眼動作,經常眨眼可減少眼球暴露於空氣中的時間,避免淚液蒸發。
2.不吹太久的空調,避免座位上有氣流吹過,並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邊的濕度。
3.多吃各種水果,特別是柑桔類水果,還應多吃綠色蔬菜、糧食、魚和雞蛋。多喝水對減輕眼睛乾燥也有幫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睡眠充足,不熬夜。
5.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注意中間休息,通常連續操作1小時,休息5~10分鍾。休息時可以看遠處或做眼保健操。
6.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保持一個最適當的姿勢,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這樣可使頸部肌肉輕松,並使眼球暴露於空氣中的面積減小到最低。
『捌』 老花眼也是遠視眼,到底有哪些症狀呢
不一樣。老年人老花眼,也是遠視眼,但是是衰老的表現。兒童青少年遠視眼,是眼軸發育欠佳導致的。雖然治療上都需要佩戴凸透鏡也就是遠視鏡,但是性質是不一樣的。老花眼與年齡有關,但是隨著亞健康狀態的增加。老花眼患者年齡相對降低了。
老花眼的症狀主要是看近處的物體不清晰,尤其是看手機的屏幕,讀報,讀書等情況都非常費力。配戴一定度數的花眼睛以後,可以清晰地看到近處的小字。老花眼的本質就是因為睫狀肌的調節功能變弱,晶狀體的彈性變弱引起的一種正常的老式現象。
相當於西醫學的老視,是人體衰老變化的一種表現,由於年齡增加而導致晶珠調節力減弱而發生的近視力下降。老視的程度與年齡的大小有一定的規律,但遠視眼患者,老花眼出現要比正常眼為早,而近視眼患者出現此症要比正視眼晚些,或終身不用老花鏡。本病多為年老體弱者,肝之精漸衰,或勞瞻竭視,陰血暗耗,陰精不足,不能配陽,故目中光華雖可發越於外,但不能收斂視近。臨床可見視遠如常,視近則模糊不清,將目標移遠即感清楚,故常不自主將近物遠移。隨年齡增長,即使將書報盡量遠移,也難得到清晰視力,並可伴有眼脹、干澀、頭痛等症狀。年齡多在40歲以上。戴凸透鏡後,近視力能提高。
『玖』 老花眼的症狀有哪些
老視者的不適感覺因人而異,因為它與個人基礎屈光狀態用眼習慣、職業及愛好等因素都有關。例如,一位從事近距離精細工作者對老視的主觀感覺就會比以觀看遠距車輛和交通燈為主要任務的交通警察強烈得多。
1.視近困難
患者會逐漸發現在往常習慣的工作距離閱讀看不清楚小字體,看遠相對清楚。患者會不自覺地將頭後仰或者把書報拿到更遠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閱讀距離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2.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
開始時,晚上看書有些不舒適,因為晚上燈光較暗。照明不足不僅使視分辨閾升高還使瞳孔散大,由於瞳孔散大在視網膜上形成較大的彌散圈因而使老視眼的症狀更加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即使在白天從事近距離工作也易於疲勞,所以老視眼的人,晚上看書喜歡用較亮的燈光。有時把燈光放在書本和眼的中間,這樣不但可以增加書本與文字之間的對比度,而且還可以使瞳孔縮小。但是燈光放在眼前必然造成眩光的干擾,這種干擾光源愈接近視軸,對視力的影響就愈大有些老人喜歡在陽光下看書,就是這個道理。室內光線,老年人可用提高照明度來改善視力。閱讀材料,老年人對光亮對比度要求高,故應對老年人提供印刷清晰,字體較大,黑白分明的閱讀材料,避免用藍、綠、紫色背景。
3.視近不能持久
調節不足就是近點逐漸變遠,經過努力還可看清楚近處物體。如果這種努力超過限度引起睫狀體的緊張,再看遠處物體時,由於睫狀體的緊張不能馬上放鬆,因而形成暫時近視。再看近處物體時又有短時間的模糊此即調節反應遲鈍的表現。當睫狀肌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極限,並且不能堅持工作時,就產生疲勞。因為調節力減退,患者要在接近雙眼調節極限的狀態下近距離工作,所以不能持久。同時由於調節集合的聯動效應,過度調節會引起過度的集合,這也是產生不舒適的一個因素,故看報易串列字跡成雙,最後無法閱讀。某些患者甚至會出現眼脹、流淚頭痛、眼部發癢等視疲勞症狀。由於調節反應的遲鈍,經過努力可以看清近處物體,再看遠處物體時,由於睫狀體緊張不能馬上放鬆,因而形成暫時近視。再看近處物體時又有短時間的模糊,即調節反應遲鈍的表現,再繼續發展,就會出現眼酸、眼脹痛、眼皮抽搐、眼乾澀、畏光流淚、頭痛、頭暈、惡心、煩躁等一系列視疲勞症狀,老視是中老年產生視疲勞的主要原因。
『拾』 老年人的眼睛為什麼會容易發花
這就是所謂的老花眼!
所謂「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紀的人,逐漸產生近距離閱讀或工作困難的情況。這是人體機能老化的一種現象。
老花眼醫學上又稱老視,多見於40歲以上,晶狀體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收縮能力降低而致調節減退,近點遠移,故發生近距離視物困難.這種現象稱為老視.
絕大多數的人在40~45歲左右眼睛會悄悄出現「老花」,首先感到看細小字跡模糊不清,必須要將書本、報紙拿遠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跡。其實,老花眼是人體生理上的一種正常現象,是身體開始衰老的信號。隨著年齡增長,眼球晶狀體逐漸硬化、增厚,而且眼部肌肉的調節能力也隨之減退,導致變焦能力降低。因此,當看近物時,由於影像投射在視網膜時無法完全聚焦,看近距離的物件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即使注意保護眼睛,眼睛老花的度數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一般是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遞增。根據年齡和眼睛老花度數的對應表,大多數本身眼睛屈光狀況良好,也就是無近視、遠視的人,45歲時眼睛老花度數通常為100度,55歲提高到200度,到了60歲左右,度數會增至250度到300度,此後眼睛老花度數一般不再加深。
老花眼常被當成年老的標志,不少四十剛出頭的人老花之後,因為不服老而硬撐著不肯戴老花鏡來矯正視力,這樣反而加重眼睛負擔。老花眼如果不戴眼鏡,即使勉強看清近方目標,也會由於強行調節、睫狀肌過度收縮,產生種種眼睛疲勞現象,如頭痛、眉緊、眼痛、視物模糊等視力疲勞症狀。
戴老花鏡也大有學問,必須經過准確的驗光再配鏡,而且每5年還要重新驗光、配鏡,否則戴了不合適的眼鏡,只會適得其反,甚至還會掩蓋一些眼病,如白內障、糖尿病在眼部的表現等等。現代老花眼鏡多採用漸進式鏡片,鏡片共分三部分,上方看遠物(上光區),下方位置看近距離(近光區),中間部分(中光區)用來看中距離的物件,三個光區之間會隨著度數深淺而呈漸進式變化,從而調節看各種距離的物體,戴上它既可近瞧也可遠看。眼花後絕不能遇見賣老花鏡的就隨意掏錢買下,其實,這些傳統的老花鏡只用來幫助「近瞧」,遠望時絕不能戴。
老花眼又稱「視敏度功能衰退症」,最直接表現為近距離閱讀模糊、疲勞、酸脹、多淚、畏光、干澀及伴生頭痛等症狀。中老年人常說的「四十七八,兩眼花花」,「眼力差多了」、「眼神不濟了」都屬老花眼典型症狀。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是這個病的最大禍害。和許多慢性病一樣,初期老花眼往往得不到應有重視,發展成白內障、視力急衰症等嚴重疾病後才去治療,增加了治癒難度。
眼科接診中,老花眼的確是個難題,因為很多人能接受青光眼、白內障是病,很少有人認同老花眼是病。患者問得最多的問題是「老花眼也是病嗎?」、「老花眼需要治療嗎?」、「老花眼葯物能治嗎?」
老花眼是病,而且是嚴重的病,不治,後患無窮。
老花鏡作為「老花眼」的輔助工具只能臨時看個書、填個單據什麼的,絕對不可能「治療」老花眼。
引起老花眼的原因是眼內「過氧化脂質」堆積過多,而「過氧化脂質」過多容易引起老花眼、白內障和心腦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所以,老花眼是人體健康的第一張「黃牌」,不及時治療,後患無窮。
本病是指40歲以上,視遠尚清,視近模糊的眼病,相當於西醫學的老視,是人體衰老變化的一種表現,由於年齡增加而導致晶珠調節力減弱而發生的近視力下降。老視的程度與年齡的大小有一定的規律,但遠視眼患者,老花眼出現要比正常眼為早,而近視眼患者出現此症要比正視眼晚些,或終身不用老花鏡。
本病多為年老體弱者,肝之精漸衰,或勞瞻竭視,陰血暗耗,陰精不足,不能配陽,故目中光華雖可發越於外,但不能收斂視近。
臨床可見視遠如常,視近則模糊不清,將目標移遠即感清楚,故常不自主將近物遠移。
隨年齡增長,即使將書報盡量遠移,也難得到清晰視力,並可伴有眼脹、干澀、頭痛等症狀。年齡多在40歲以上。戴凸透鏡後,近視力能提高。
老花眼症狀出現過早,或發展較快者,應視體質情況辨證論治:肝腎兩虛者,可用杞菊地黃丸加減;腎虛有熱者,可用地芝丸加減;氣血兩虛者,可用八珍湯加減。
驗光配鏡是可靠、有效的方法。應在排除近視、遠視的因素後,以既能看清近物,又無不適為原則,配用適合眼鏡。老花鏡度數一般40歲左右正視眼用十1.00D鏡片,以後每增加5歲酌情增加+0.5D一+1.00D;如原有屈光不正,配鏡度數應為原屈光不正度數加老花度數。若老花鏡度數提高較快,而頻換眼鏡亦難得到滿意者,應及時排除圓翳內障、青風內障等眼疾。
老花眼是人體機能老化的一種表現。一位病人才40出頭,看書讀報就得「遠距離操作」,字跡還是模糊。配戴單光鏡(通常說的老花鏡)後,可正常閱讀了,然而好景不長,一年左右時間,又看不清了,靠瞪眼強行調節,出現了頭痛、眼痛現象,只好去再配眼鏡。他配了幾副眼鏡,一副放在家裡,一副置於辦公室,一副隨身帶,真是煩透了。
他聽說如今有條件的醫院,可以通過CK手術治療老花眼,就來醫院找到我。我仔細進行了詢問,才知道上述他的病情,並了解到,他是做文字工作的,多年來每天與電腦打交道,用眼量大,精神壓力大,眼睛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遂加速了老花的到來。這屬於晶狀體代謝障礙造成的視敏度功能衰退。接著,給他做了眼壓、眼底等相關檢查,情況屬於手術允許范圍。手術幾分鍾內就完成了。他的目光一接觸到手術醫生遞上的報紙,就高興地叫起來:「眼睛亮了,我能不戴眼鏡看報啦!」CK治療老花眼就這么立竿見影!
那麼,CK到底是什麼呢?CK手術是利用一根細如發絲的探針,釋放出溫和的射頻,讓眼角膜周邊少量膠原蛋白收縮,使角膜變陡變凸,以達到矯正遠視和老花的目的。不需要激光,也不需要開刀,無傷視軸,它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在所有針對性眼手術中名列前茅。CK技術乃美國數位科學家20餘年的研究成果,被世界醫學界公認為是繼「準分子激光手術」之後,在治療人眼屈光性疾病領域的又一場革命。CK手術的效果被大量病例證明是穩定的、長期的,但由於人體機能總在老化,數年後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要不要再次手術。至於術後角膜出現「霧濁點」是暫時的,3個月後將自行消失。
CK術後,應避免異物進入眼內,第一天不能駕車,一至兩周內不宜吃辛辣食物,不宜用力揉眼,1年之內還要遵照醫囑復查幾次。
老花眼:病名。見廣州中醫學院主編《中醫眼科學》。又名老人眼昏。為肝腎衰耗所致,指年越四十而視近困難者。《外台秘要》卷十一指出:凡人年四十五歲以後,漸覺眼暗。《證治准繩·雜病》亦指出:若人年五十以外而目昏者,雖治不復光明。即今之老視,宜配鏡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