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西省河池市大化縣江南鄉
江南鄉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域西部,東與百馬鄉相鄰,西與羌圩鄉接壤,南與古文鄉毗鄰,北與都陽鎮隔河相望。鄉政府所在地距離大化縣城66公里。全鄉現轄13個村委會、3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069人,總面積約168平方公里。
全鄉土地總面積14233畝,其中農林牧漁等第一產業用地面積8835畝,企業等第二產業用地面積1000畝,機關、學校、住宅等第三產業用地面積1800畝,其它用地面積2598畝。轄區內有那馬、行力2座小型水庫,常年有效蓄水量120萬立方米,家庭、田地頭水櫃1074座,常年有效蓄水量5.68萬立方米,生活和生產用水基本上勉強滿足需求。轄區內有含量相當高的方塊石礦石等待著區內外老闆來開采。轄區內有五保新村樓4棟,其中1棟坐落在鄉府所在地,另外3棟分布在3個山區村,基本解決了五保老人的集中養老問題。轄區內有線電視普及率95%。轄區內有一條鄉級公路通到平果縣,有一條四級公路通到巴馬縣,各村均已修通村級公路,公路四通八達,紅水河橫貫過鄉域北部村屯,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達7095.22萬元,財政收入4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7元。盛產水稻、生豬、雞鴨、黑蔗、早藕、木材等。全鄉現有採石場、木材加工、旱藕粉加工等約3 5個企業。全鄉現有普通中學1所,16所小學,在職中小學老師229人,在校學生4611人。
江南鄉屬喀斯特地貌,轄區內旅遊資源豐富,仙女照鏡、黃牛洞、巴山霧雨、帶林松濤等是紅水河一七百弄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點。
江南鄉原屬百色地區平志縣管轄,是東巴風和右江革0據地的重要組成部份,1949年6月,0右江地委幹校始建於江南並開始培養大批革命人才,1955年才劃歸河池地區都安瑤族自治縣管轄,1988年大化瑤族自治縣成立時又劃歸該縣管轄。.
⑵ 百色,賀州,梧州哪個城市好
百色。
百色(壯文:Bwzswz)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西與雲南省文山州相接,北與貴州省興義市毗鄰,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緊連,南與越南接壤。
總面積3.6252萬平方公里。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地勢走向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百色市是西南地區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口岸「五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成為中國與東盟雙向開放的前沿。
百色市地形東西長320公里,南北寬230公里,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地勢走向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於典型的山區,山區約占總面積的95.4%(石山佔30%,土山佔65.4%),丘陵、平原僅佔4.6%。
百色市境內地表河流分屬兩大流域、兩大水系:屬珠江流域的有西江水系,主要為西江幹流上游南盤江、紅水河、西江主要支流鬱江上游右江;屬紅河流域的有西南國際水系百都河,經越南流入北部灣。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82.4億立方米。
⑶ 求一篇3000字關於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很急
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據人社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城市流動人口達2.67億人,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獨守空巢,絕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極少數老人跟隨子女進城生活。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都陽村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及入戶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生活需求、醫療及社保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戶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戶典型訪問了20戶老人。
二、基本情況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全縣幅員面積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45.87萬人,瑤族佔21.95%,全縣轄13鄉3鎮。都陽鎮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50公里,地處丘陵。鎮人民政府駐地在都陽村都陽街。東接七百弄鄉,北連北景鄉,西鄰岩灘鎮、江南鄉,南接百馬鄉、古河鄉。2006年全鎮總面積189平方千米,總人口24244人。轄都陽、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滿江、雙福等7個村。都陽鎮耕地面積883公頃,其中水田443公頃,旱地440公頃,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等,農產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這里說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老年人)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 全縣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達40369人,佔全縣60周歲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數為17244人,女性人數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況,其中文盲的占老年總人數的61.7%,受到小學教育的佔33%,受到初中教育的佔4.6%,受到高中教育的僅占不到0.7%;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從事較輕農活的老年人占老人總人數的78%,半喪失勞動能力的占老人總人數得15%,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占老人總人數得7%;經濟來源情況,靠子女供養的佔81.9%,自己供養的佔9.7%,社會扶助的佔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大部門留守老人仍需要體力勞動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據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還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可以增加家庭經濟來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的日常開支,減輕子女的負擔。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老人不想給自己的田地丟荒,所以堅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重農活要僱人,成本比較高,老人們只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
(二)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著大量子女外出務工,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於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或清明節能回來幾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與老人團聚,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家,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時,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得孤獨無助。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三)留守老人的醫療衛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據,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農村老人也基本不進行體檢,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但是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由於經濟收入不高,有病不醫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