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臨時工參加養老保險申請
對職工而言社會保險現在通常說的是「五險一金」,具體五險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
養老保險申請條件:
凡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僱工、失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等本人自願、有繳費能力、願盡繳費義務的可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賬戶開戶辦理流程:
各類企業(含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等)、企業化管理(職工工資及退休待遇按企業標准執行)的事業單位,均應按屬地管理的原則,到納稅地(非納稅單位按單位地址區域)所管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社會養老保險登記手續。
新成立的單位應在單位批准成立之日起1個月內輸登記手續,參保單位必須為與其發生事實勞動關系的所有人員(聘用的退休人員除外)辦理社會保險手續。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賬戶申請材料:
社會保險登記表及在職職工增減異動明細表(一式兩份)並在所管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領取。相關證件如下:
(1)企業營業執照(副本)或其他核准執業或成立證件。
(2)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
(3)地稅登記證。
(4)私營企業如相關證件無法清楚地認定其單位性質,應補報能證明其私營性質的相關資料(如:工商部門的證明、國稅登記證、驗資報告等)。
(5)事業單位應附有關事業單位成立的文件批復。
(6)駐地辦事處應附總公司或總機構的授權書。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臨時工如何交養老保險
事業單位不給臨時工交養老保險,可以要求單位補繳。
針對一些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規定明確,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為其職工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並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規定中所稱社會保險費,是指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繳納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
規定提出,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職工本人,每年向本單位職工代表大會通報或者在本單位住所的顯著位置公布本單位全年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接受職工監督。用人單位代職工申報的繳費明細以及變動情況應當經職工本人簽字認可,由用人單位留存備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臨時工繳納養老保險
要為臨時工繳納養老保險,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企業很多是臨時工.怎麼交養老保險呀
其實。事業單位正式人員還是企業臨時工,其實所有人員的養老保險都是一樣的,都是按照個人8%,單位22%繳納,不同的是繳納基數不同,什麼是繳納基數?就是工資總額。正是因為工資總額不同,每個月繳納的養老保險不同。打個比方,事業單位正式人員工資總額為5000,那麼養老保險為5000*(22%+8%)=1500,如果企業正式員工工資總額也為5000,那麼其養老保險也是1500,如果臨時工工資為2000,那麼養老保險就為2000*(22%+8%)=600。退休時拿多少退休金,就是根據你繳納的養老保險計算的。所以能拿多少,都是看單位給你繳納養老保險時,是按什麼基數繳納,其實我國養老保險很公平了,只不過很多企業不按照你的實際工資總額繳納養老保險,就比如前面說企業員工如果工資總額為5000的話,養老保險應繳納1500,而企業為了少出錢,為員工繳納時卻按照2000去繳納,這就造成了企業養老金遠低於事業單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怎麼擁有臨時工養老保險
近年來,「臨時工」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替罪羊」,他們已經從社會弱勢群體演變成人們憎恨的「名詞」。但是,這些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即臨時工的弱勢現狀仍然沒有改變。臨時工養老保險無法得到很好的落實,臨時工的養老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樂康無憂」返還型住院醫療保障計劃,兼具保險保障和保費返還雙重功能臨時工:社保中斷很普遍返還型保險到底劃算嗎?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消費型和儲蓄型、返還型保險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據中山大學社會保障教授表示,廣州范圍內參加養老保險的外來工已經達到121萬人。其中,僅廣州市本級統籌就有76萬人。不過,這些過百萬的外來工中,有不小一部分人在將來都會遭遇社保中斷窘境。對於醫保報銷的攻略,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社保醫保怎麼用?一文教你申辦報銷流程!
據了解,最早一批外出打工的人員已經陸陸續續達到退休的年齡。不過,對於臨時工來說,這正是他們難以抉擇的時刻。因為他們雖然到了退休年齡,但是他們並未達到相應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外來務工人員就被迫退出臨時工養老保險。
如何獲得臨時工養老保險?
要想擁有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必須得有相應的物質基礎。而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養老保險無疑就成為中老年人晚年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此可見,臨時工養老保險對於外來務工人員有多麼的重要。那麼,外來務工人員到底如何才能成功擁有臨時工養老保險呢?
第一,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臨時工」適用勞動法,《勞動法》施行以後,所有用人單位與職工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各類職工在用人單位享有的權利是平等的。
第二,養老保險的繳納期限,按照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規定,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時,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可按規定領取基本養老金。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系,不得以事後追補繳費的方式增加繳費年限。一般大病重疾險,女性的價格都比男性更實惠,有哪些好的女性保險推薦?2020年女性十大值得買的大病重疾險盤點!
第三,民事侵權獲賠償,解決臨時工糾紛的通用辦法是用民事損害賠償打勞動爭議案件。因此當臨時工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了侵權行為可以採取法律手段解決。
其實,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臨時工的身影,大城市的高樓大廈都有臨時工揮灑的汗水。因此,臨時工不應成為一部分人的代名詞,我們更不應該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擁有臨時工養老保險是他們應有的權利。
「悠享康健」重大疾病保險計劃,涵蓋原位癌和30種大病重疾保障Ⅵ 事業單位臨時工如何補繳養老保險
事業單位臨時工補繳養老保險步驟:
首先需要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其次,繳納養老保險從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繳納(想要補繳之前的需要和單位和社保部門協高);
第三,事業單位臨時用工人員也應為用人工員繳納養老保險並簽訂勞動合同.參見<勞動合同法>
(一)聘用人員是「指機關事業單位中除國家公務員、勞動合同制職工以外,並簽訂臨時聘用合同或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人員」。
用通俗的話說,聘用人員就是指正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臨時工,包括計劃內臨時工和計劃外臨時工,既包括簽訂了聘用合同的臨時性用工,也包括沒有簽訂聘用合同但已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臨時性用工。
《事業單位聘用養老保險的有關政策暫行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本辦法自2003年6月1日生效。根據這一規定,機關事業單位應從2003年6月1日起正式為聘用人員辦理參加養老保險手續,延期辦理的應從2003年6月1日起補繳養老保險費。
按照有關規定,凡機關事業單位中男不滿60周歲、女不滿55周歲的現在崗工作的聘用人員都可以參加養老保險。
機關事業單位為聘用人員辦理參加養老保險手續時,需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提供被聘人員的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由被聘用人簽字的工資發放清單,有聘用合同書的還應攜帶合同書。
(二)聘用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基數:
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實發工資。月平均實發工資低於上年度當地職工月社會平均工資60%的,按月社會平均工資的60%繳納(如:某聘用人員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400元,我省上年度月社會平均工資的60%為:1077×60%=646.2元,那麼該聘用人員的繳費基數為646.2元);月平均實發工資高於上年度當地職工月社會平均工資300%的,按月社會平均工資的300%繳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Ⅶ 事業單位的臨時工怎麼買養老保險
摘要 您好!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只要與用人方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就應該給上保險,如果是第三方簽訂協議,就應該找第三方,跟誰簽的合同就應當找誰購買保險。
Ⅷ 臨時工咋補交養老保險
環衛工人臨時工農村戶口也可以補交養老保險。用人單位必須給補繳之前的每月社保。也可以選擇一次性補繳。
一次性補繳的對象:
凡曾與市各類用人單位建立過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其過去從未參加養老保險或過去存續勞動關系期間還有工作年限未參保繳費的人員。其中由個人按《關於妥善解決企業未參保人員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問題的通知》一文規定申請。
此外,一次性繳費的人員還需符合兩個條件:
一是持有當地居民戶籍;
二是其與市各類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工作年限應在2011年7月1日之前。
一次性補繳的時間:
用人單位各類人群申請一次性補繳的起始時間按當地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月的時間確定。
市直單位的起始時間:屬於國有和縣以上集體企業原固定工和幹部身份的補繳起始時間為1995年7月;屬於合同制職工身份的補繳起始時間為1984年11月;屬於臨時工身份的補繳起始時間為1988年12月。例如:張三,1953年10月出生,他從1974年1月--1982年12月期間在市直某企業單位做臨時工,現申請一次性繳費,那麼按上述臨時工的補繳起始時間規定,在他工作期間本市還未有建立臨時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因此,按張三工作年限的情況其不符合申請一次性繳費的條件。
一次性補繳年限:
一次性繳費年限最長為職工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前建立勞動關系而應參保未參保的工作年限。
如:李四(女),1950年10月出生(2000年10月達到退休年齡),其從1986年12月—2005年12月在市直某企業單位做合同工,1986年12月—1992年12月已參保繳費,1993年1月後未參保,現申請一次性補繳。那麼按上述規定,她只能一次性補繳從1993年1月—2000年10月期間的養老保險費。
一次性補繳的繳費基數和比例:
用人單位主動為職工辦理一次性補繳的各時段繳費標准按各地當年確定對應時段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當年沒有繳費基數和比例的按當年定額標准執行)計算應繳納的養老保險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