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有些60後到老的那一天,不指望子女,把希望寄託在養老院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每個年代人的艱辛與幸福。
作為我們父母這一代人,他們子女很多,經濟條件比較差,但是,晚年得到了眾多子女的照顧。
而對於我們六零後來說,只生了一個孩子,生活比較輕松,但是晚年應該比較艱難。
從她的身上,60後人看到了自己將來的影子。我們都只養了一個孩子,他是無暇照顧我們的,請護工和進養老院沒有區別。
其次,60後人年老體弱時,子女無暇照顧,養老院有人管。
退休的楊老師只有一個孩子,兒子遠在西藏上班。兒媳帶著孫女在省會城市上中學。楊老師是舌癌,她的丈夫有心臟病。
幾年前,丈夫去世的時候,她要把兒子叫回來都沒有辦法。只能對著電話干著急,說不出話來。
兒子知道父母的病情,聽著對面含糊不清的聲音,知道情況不好。只有叫附近的同學去查看,才得知父親已經去世。
他一時不能趕回來,孩子正面臨高考備考,母子倆也不能及時趕回。他只得託人先為父親穿老衣、送進殯儀館。
楊老師最後進了養老院,她不願意,自己死時孤零零的一個人在空盪盪的房子里。她知道兒子很孝順,但是兒子一家也要生活,不能天天守在她的跟前。
看到過幾例獨自生活的老年人,死在自己家裡幾天後才被發現的報道,不得不讓60後們感嘆:進養老院吧,最起碼臨終前還能看到個人。
最後,60後們大多夫妻兩人在家,平時比較寂寞,進養老院會心情開朗。
現在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喜歡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互不幹涉,互不影響。
養老院就像學校一樣,白天,大家在一起吃飯,一起娛樂,沒有油鹽醬醋茶的勞累;晚上,玩困了,回自己的寢室睡覺休息。有熱鬧,也有安靜,比獨自在家更開心更輕松。
很多60後表示:能自理時就好好照顧自己,感覺快不行時就自己離開。當然更希望那時安樂死合法化!沒有生命質量的活著對我來說,毋寧死!
也有人說:五十歲就寫好遺囑了:過了七十五歲,重病不搶救,堅決不進ICU!
我們這一代,兄弟姐妹三五人是常態。而且,大家多是以父母為圓心,分散在不遠的地方,或工作,或經商,或務農。
到了這個年齡,工作也都壓力不大,兒女已長大成人,金錢也小有積蓄。這時,父母生病住院,壓力還不算太大,時間、精力、金錢,大家都可以平攤。
而60後的子女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還有自己的家庭,從精力,時間,金錢上是沒有辦法照顧父母的。
母親住院期間,我時常與姐妹們慶幸:幸虧我們這會兒沒有上班,幸虧我們的子女已經長大,並且還沒成家,否則,我們怎麼會有精力,全力以赴投入到母親的照顧中?
我們將來,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動不了的時候,進養老院是唯一的選擇。
我給女兒說:我現在的錢不能給你花完,我要好好攢錢,到老了不能自理的時候不拖累你,賣了房存上積蓄,抱著手機進養老院。
『貳』 現在老人為何都不依靠子女們贍養,都選擇在養老院度過
大家都發現,現在的老人們都喜歡選擇在養老院度過餘生,而不是再像以往一樣只依靠子女們贍養了,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最後,老人們住在養老院既安全也有保障,與兒女住一起並非都能得到全方面照顧,而且現在國家很多城市都有養老院,其中的醫療設備越來越先進,同時還有細心周到的醫護人員,一旦老年人出現突發急症,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緊急治療,因此在安全方面相當有保障。相對來說,如果與兒女住在一起,由於子女平時工作壓力非常大,甚至還要加班加點,有時連孩子都沒有時間照顧,更不用說照顧老人了。因此在不少老年人看來,與兒女住一起還沒有住養老院更有安全保障。
所以現在有的老年人寧願住在養老院,也不喜歡與自己的兒女長期住在一起。在這里也希望所有的老人們能夠老有所依,所有的子女都能夠孝順父母。
『叄』 不靠兒女養老,老了去養老院怎麼樣
兒女養老,姥姥去養老院怎麼辦?不靠兒女養老,自己有條件有能力的話,如果能自理的話,盡量不要去養院,可以找一些老年社團參加活動,這樣活得很精彩
『肆』 為什麼感覺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不指望子女來養老了
我聽到很多農村老人說:「農村本來艱苦,兒女壓力大,過得艱難,自身難保,沒有條件,我們不忍心讓他們養。」
這就是農村老人,不指望兒女養老最主要的真相。朴實簡單,讓人淚目,讓人心酸。
另外一個方面是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在逐步改善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的養老現狀。
農村老人多數務農,或者打零時工。收入少,生活條件比起城鎮老人差一些。所以國家給予農村老人的福利更多一點,年齡越大的老人,有機會獲得更多補貼。
比如基礎養老金:國家從2009年開始,在農村實施新農保。參保農民達到退休年齡以後,能領基礎養老補貼,每月有幾十塊。
高齡補貼:主要是針對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年滿60,可以領到相應的補貼,年齡越大,能領到補貼就越多。估計有不少老人都在享受這一福利吧。
養老補貼:這是地方性的。部分省份會發養老補貼,以減輕農村老人的養老壓力。主要針對沒有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人群,比如「五保戶」。
當然,這對於農村老人養老,是不足夠的。那是因為老人基數大,不可能每一個都照顧到,國家還在想辦法。
更多的,還是要靠農村老人自己努力,或者靠兒女。
這一個方面就比較現實。農村孩子本來就沒有什麼家底,長大後,養家糊口,買房建房,養育兒女。維持家庭生活所需,哪樣都要錢,哪樣都不輕松。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靠自己白手去掙。從無到有,那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做普工的,工資就三千左右,還要扣除房租開支,兒女學費、生活費,更是不剩多少。很多時候是朝不保夕,拆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
他們自己過得焦頭爛額,不知道要找誰來幫忙。作為父母,哪裡忍心去讓他們贍養。很多不是兒女不願意贍養,是沒有那個經濟能力,老人不願意讓他們贍養。
讀完大學的,家裡要供出一個大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給孩子讀書,傾盡所有,在所不惜。孩子能讀書,難道你不讓他讀嗎?
再苦再累,不能耽誤孩子,怎麼也得讓他讀完大學。欠的那一屁股債,到時候再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能用這種阿Q精神安慰自己。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大學畢業。在城裡找了個兒媳婦,結婚後小夫妻開始供房,養孩子,孩子要養好一點吧,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小夫妻倆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為了養孩子,供樓房,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作為父母,怎麼忍心再去問他們要錢,再去逼迫他們,不忍心吶。
很多農村父母不只是沒有讓兒女養老,七、八十歲還在撐著老邁的身體,拚命賺錢,幫扶兒女。一直到實在干不動了。還在憂心兒女過得不好。
很多這樣的老人說:「兒女過得艱難,我們不幫,誰會幫!」
都說「貓生的貓疼,狗生的狗疼」,有哪個老人捨得看兒女壓力山大,自己都顧不過來,還捨得去要錢,讓他們養老呢。
現在國家政策在向農村傾斜,今後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應該會得到解決。讓我們翹首以待吧!
『伍』 養老不能靠子女,子女是靠不住的
養老不能靠子女,也不能完全這么說,說子女靠不住,也不一定,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子女養老主要是取決於他的原生家庭,因為孩子都是看著自己的父母長大的,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是嗯,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當中,你的家庭本身就是一個孝敬父母,有這種優良傳統的話,那麼孩子嗯,給你楊老師肯定不成問題的,但是現在很多的家庭嗯,為了不給子女添負擔而去養老院生活,也是她們的一種選擇,但是我覺得嗯,完全靠不住的子女是不太可能的,只能說我們盡量能在有經濟能力的條件下嗯,自己生活,不打擾到貨,影響到子女的這種生活。應該是現在很多人的選擇
『陸』 如何看待老人有兒女而去養老院養老這件事情
個人認為這算是新時代下對子女和老人都有益的一種養老方式,並非有些老舊觀念里所認為的,將父母送進養老院是一種不孝順、逃避贍養責任的行為。尤其是針對當下絕大多數人而言,老人晚年能夠在養老院養老實際上利大於弊。首先,對老人而言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與醫療條件。從客觀上來講,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養老院,大多能夠提供較為完善的生活幫扶和醫療服務。尤其是針對失智、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在家中子女因為各種因素可能無法看管到位。而在養老院可以由專業的護工進行照顧,幾乎可以做到24小時看護,相應的醫護人員還能定期做體檢,對老人的身體健康不失為一種保護。
總得來說,養老院不是什麼水深火熱的地方,更不是阻隔親情的地方。我們有必要認識到,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之下,養老機構的發展是必然,而老年人進入養老機構養老在未來也許會成為必然趨勢。需要正確看到孝心與養老院之間的關系,送父母進養老院不代表沒有孝心,在家無法提供足夠的、有感情的陪伴也不叫作有孝心。
『柒』 只用錢養老,完全不依靠子女靠譜嗎
人到晚年,作為我們的老人來講,大家就都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是幸福和美滿,可是我們的老人,想要晚年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那麼多半就少不了金錢方面的支撐和子女的孝順等。
可是我們很多老人就發現,現在我們有些子女,要不就是並不願意贍養老人,要不就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容易爆發矛盾沖突,要不就是他們本身生活成本壓力大等種種原因所限吧。
所以說,人到晚年,我們的老人想要真正的安排好自己的養老生活,除了手裡面要有一定的錢財以外,也要和自己的子女搞好關系,二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老人就只有將這二者之間的關系發揮到最大化和極致,老人多半才能過上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
『捌』 為什麼部分養老院不收無子女的老人
因為這些老人到了養老院之後,也沒有親手為他們辦理手續,而且養老院覺得收留這些丁克老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很大。
無兒無女的老人可以到居住社區或者是村委開具證明,並攜帶證件到當地的民政部門申請,批准以後就可以去當地的敬老院辦理入院手續,並入住。
一般無兒無女的老人可以先辦理五保戶證,到六十歲以後可以拿生活補助,可以自己在家生活,也可以選擇去敬老院生活,一般老人都是行動不方便了才去。
養老院也是有「三六九等」
1、一等:子女頻繁探望
其實養老院也是有分層的,護工畢竟只是一份工作,不可能每天都帶著善心去工作,他們也有疏忽和疲憊的時候。有子女探望的老人,肯定會被優待,因為他們有後盾,有人會為他們撐腰。
說一句現實的話,老人在養老院有什麼問題,子女可以合理進行維權,但是丁克老人可能就沒辦法保護自己了。
2、二等:子女沒時間探望
有子女但是沒什麼時間探望的老人,在養老院也屬於中等地位,有子女撐腰,雖然不常見但也比沒有好。甩手掌櫃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做法,也不是不孝順,只是生活節奏太快,根本沒時間顧上父母。
3、三等:沒有子女
在養老院最讓人心酸的大概就是沒有子女的老人,他們有自己的養老金,交給養老院維持自己的日常生活。這些老人最擔心的就是得了老年痴呆,不知道會被其他人怎麼對待。
『玖』 現在的老人養老,如果送到敬老院的話,必須得有子女嗎
其實我國已經逐漸邁入老齡化時代,在這種現象下,有一個問題也成為了全民關注的熱點,那就是養老問題。事實上,現如今有很多人都抱有這樣一種觀點:老了不要子女養老,存點錢就去養老院。這種想法是建立在養老院規則制度完善的基礎之上。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養老院的規章制度足夠完善,大部分養老院的實際情況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這也是有些人在聽到此類觀點以後都會忍不住反駁「那你得看看養老院的隱藏規則」的原因。那麼,養老院中究竟有怎樣的隱藏規則呢?
事實上,如今有一種養老模式非常流行,甚至有不少趕時髦的老人已經開始嘗試了。那就是有幾個關系不錯的老人聯合起來,找一個宜居的城市租一間大房子共同居住,或者是乾脆回到鄉下。因為這些老人本身就是朋友關系,所以住在一起也不容易產生矛盾,而且彼此之間還能夠互相照看,就算是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能夠及時的通知對方的子女。
另外,盡管如今的房價偏高,但如果只是租一間大房子,尤其是在鄉下租房的話,價格也不會太高,更何況是這些老人共同承擔,所以實際的居住成本說不定要比在養老院更低。也是因為如此,這種養老模式開始受到不少老年人的歡迎,甚至有不少年輕人都表示,希望自己老了以後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養老。
『拾』 養老靠兒女好還是靠自己存錢好
人生在世,能靠的只有自己,其他的人都是有無可變性的。
贍養老人,毫無疑內問這是作為孩容子的責任,但看看周圍的例子,就會知道這是多麼的可行。
附近有一位老人,今年已經70多歲了,還每天在地里干農活,孩子們也不在乎。而不是忽視老人,更糟糕的是,老人的妻子在去世前,為老人攢了一筆錢,讓她不用擔心。但最後,被孩子瓜分了,老人什麼也沒有得到。
似乎有一個女兒,但家庭並不富裕,更不用說離家很遠,沒有辦法照顧老人,生活真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早點做好計劃。
(10)為什麼養老院不能靠兒女擴展閱讀:
國家提倡晚婚晚育。很多情況下,父母已經到了需要照顧的年齡,但只能養活自己,沒有積蓄。有很多人剛剛成家立業。這是需要支付賬單的時候。孩子們承受著這么大的壓力,家庭很難被照顧好。
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兩個年輕人,四個需要照顧的老人,還有孩子,這真的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即使他們真的孝順,但精神是心甘情願而力量卻不是,困難不會把孩子逼到絕境的頂端。總之,如果想過一個無憂無慮的晚年,仍然要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