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養老保險基金支出戶
1.接受社會來保障基金財政專戶撥自人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2.暫存1至2個月的基本養老保險支付周轉金;
3.暫存銀行支付該賬戶資金的利息;
4.支付離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金;
5.支付銀行手續費等與基本養老保險有關的其他必要支出;
6.上解上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或下撥下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B. 什麼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
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基金由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組成,企業版和個人分別按職工本人上權年工資總額的20%和8%繳納保險費,並分別納入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
按設計規則,個人賬戶內的基金原則上屬於繳費者個人,待其未來退休後支取,而這筆基金的長期積累,意味需要有好的渠道實現保值增值。
C. 養老保險基金特點與收入來源
事實上,養老基金的全稱就是養老保險基金,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門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後失去勞動能力是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個社會體系。勞動者在退休後,到一定年齡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保險基金。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主要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組成,此外國家和統籌地區政府也給予一定的補貼。
養老保險基金特點與收入來源
對於養老保險基金的了解,我們可以先了解它特點,一般養老保險基金的特點有:
1、社會性。現如今養老保險作為一種一種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社會政策,以全體社會成員為對象,在基金的籌集、給付及基金資產的營運上具有強烈的社會性,無論是管理的過程和具體環節均體現了社會或政府行為。
2、儲蓄型。養老保險基金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個人賬戶預籌的,特別是積累基金,主要是通過個人賬戶進行預籌,儲蓄起來以備將來支付養老金的資金。儲蓄型保險到底好不好?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消費型和儲蓄型、返還型保險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3、互助性。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和給付實行一定程度的社會統籌,以實現社會互助,減輕勞動者的養老風險。
另外,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也是人們該了解的部分,據了解,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來源大概有以下5種:
(1)單位和在職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費;
(2)養老保險基金利息收入;
(3)養老保險基金的增值運營收入;
(4)按照有關辦法規定收取的滯納金;
(5)財政補貼收入。
綜上所述,養老保險基金的特點有:社會性、儲蓄型、互助性,收入來源主要有5大類,其中包括了單位繳納的和勞動者繳納的,也有政府補貼的。
相關推薦:
城鎮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
城鎮養老保險也稱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屬於基本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為城鎮居民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當參保者到達退休年齡時,將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但是很參保者對於城鎮養老保險基金來源方式並不了解,下面來為大家介紹。
養老保險接續手續辦理流程
養老保險全稱為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屬於社會保障制度一部分,參加養老保險可以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但是,如果參保者更換到異地工作了,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該怎麼辦呢?其實,外來從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可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異地轉移接續的。下面就來告訴大家相關流程。
D.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社會保險是由政府組織的社會保障計劃,主要由企業和職工出資。 其支付收入是政府重要的財政收入。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是專項資金的強制性財政收入形式,其收入應當專用於政府社會保險計劃的支出。
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可分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失業保險基金收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工傷保險基金收入和生育保險基金收入。 每個保險基金收入項目分為保費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和基金其他收入(主要是基金利息收入)。
拓展資料:
收入核算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部分:社會保險費收入、財政補貼收入、轉移收入、交易收入和其他收入。
1、社會保險費收入是指繳費人和個人按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繳納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收入。
2、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由繳費單位和個人按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繳納。單位繳納的部分,按照本單位上一年度職工平均月工資的比例和當地政府規定,在稅前提取,部分納入統籌基金和其中一部分計入員工個人賬戶。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上年平均月工資為繳費基數,繳費比例不超過繳費基數的8%,以60%為繳費基數;高於上年度統籌區域內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以300%為繳費基數。
3、失業保險費收入由繳費人和個人按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繳納。企業按全體職工標准工資的2%提取失業保險基金,個人按1%提取。所有收入均計入統籌基金的收入。
4、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繳費人與繳費人按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繳納。單位繳費率一般為職工工資總額的6%左右,職工個人繳費率一般為本人工資的2%。員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納入個人賬戶。付款人支付的基本醫療費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設立統籌基金,另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轉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一般為付款人支付款項的30%左右。具體比例由統籌區域根據個人賬戶支付范圍和員工年齡確定。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經濟條件為員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員工也可以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和身體條件建立個人儲蓄醫療保險。這兩部分收入都包含在員工的個人賬戶中。
5、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收取社會保險費時,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不開立「收入賬戶存款」科目,借記「金融專戶存款」科目,貸記「社會保險費收入」科目。二是設立「收入賬戶存款」科目,借記「收入賬戶存款」科目,貸記「社會保險費收入」科目。
E. 社會養老保險中的現收現付式和基金式是什麼意思
現收現付沒怎麼聽說,字面意思應該是馬上可以把收的錢支出出去的意思專吧,不過社保屬基金都明確要求收支兩條線,收入必須進入社保基金以後才可以支出。
通俗點說,社保基金就是可以用於支付社保待遇的錢,包括養老基金、工傷基金、生育基金、醫療基金、失業基金,裡面的來自單位和個人繳納,財政轉移支付以及國有資產劃撥等。說通俗點就是等待支付社保待遇的錢,不過因為通脹等原因,社保基金會有一些運作方式,比如投資股票,購買債券等等,不管做什麼,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確保社保基金保值升值。
F. 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基金有什麼區別嗎
其主要功能一樣的,就是分紅養老的,只是存的機構不一樣
G. 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與支出各由哪些部分組成
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是指用人單位和職工以及其他參保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 利息收入是指用養老保險基金購買國家債券或存入銀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財政補貼收入是指同級財政給予基金的補貼; 轉移收人是指保險對象跨統籌地區流動而劃人的基金收入; 上級補助收入是指下級經辦機構接受上級經辦機構撥付的補助收人; 下級上解收入是指上級經辦機構接受下級經辦機構上解的基金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滯納金及其他經財政部門核準的收人。 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主要包括基本養老金支出、醫療補助金支出、喪葬撫恤補助支出、轉移支出、補助下級支出、上解上級支出、其他支出等。基本養老金包括統籌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支付給《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以下簡稱《決定》)實施前已經離休、退休和退職人員的離休金、退休金、退職金、補貼。醫療補助金是指按規定支付給未實行醫療保險地區已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支范圍的離休、退休、退職人員的醫療費用。喪葬撫恤補助費是指用於已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支范圍的在職、離休、退休、退職人員死亡喪葬補助費用及其供養直系親屬的撫恤和生活補助費用。
H. 養老保險與養老保險基金的區別是什麼
養老保險又稱老年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內五大險種中最容重要的險種之一。所謂養老保險(或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基金的全稱為養老保險基金。
它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稱養老保險制度。就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現狀來看,它是在勞動者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時,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種社會體系.如達到退休年齡辦理退休審批手續後,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了。
養老保險基金由國家,企業和勞動者共同負擔,由社會保險事業中心籌集並管理。企業上繳本企業工資總額的20%,勞動者按自己上年的工資總額的8%上繳,所謂國家負擔這一部分,沒有具體額度,只是體現在稅收上,既上繳28%部分不用納稅了。
I. 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達到多少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消息稱,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提高到2016年的2362元,增長了676元,年均增長8.8%。
在養老保險方面,2016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持收大於支,但近年來支出增幅略高於收入增幅。2016年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達到37991億元,比2012年增加16161億元,年均增長14.9%;基金總支出34004億元,比2012年增加17292億元,年均增長19.4%。到2016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共計88777萬人。
數據還顯示,到2016年末,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8580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385億元。基金累計結余持續增加,能夠確保參保人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J.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多少
到2020年底,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4.5萬億元,整體上收大於支,能夠保障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對於個別地方出現了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問題,相關部門採取了以下辦法:
一是擴大中央調劑規模。從2018年開始,我國建立了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用於均衡地區間的基金負擔。今年,中央調劑基金規模達到9300億元,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受益超過2150億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困難地區的收支平衡壓力。
二是穩步有序推進全國統籌。在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全面完成的基礎上,穩步有序推進全國統籌,完善中央與地方養老保險責任分擔機制,明確各級財政養老保險支付責任,不斷增強制度可持續性。
三是合理確定待遇水平。健全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綜合考慮物價、工資增長等因素,合理確定養老金待遇調整水平,讓億萬人民老有所養。
明年養老金大概率能繼續漲:
第一,法律保障養老金上調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18條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物價和工資水平是決定養老金上調與否的核心因素。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累計上漲0.5%,總體呈溫和上漲態勢,但無論如何物價上漲都會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退休老人生活成本增加,想要維持老人目前的生活質量,就應該上調養老金水平。
從收入方面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義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2%,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增長,一方面,意味著社保繳費基數增加,養老保險基金賬戶也會更充裕;另一方面,退休老人也是曾經為經濟建設做了巨大貢獻的職工,他們的收入水平也應該和在職職工同步調整。
第二,我國經濟恢復狀況良好
人社部在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中提到,要推進社會保險待遇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動調整,綜合考慮物價變動、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財力狀況等因素。
其中財力狀況就跟我國經濟增速有關,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18.3%,中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2.7%。我國經濟穩步恢復,中央財政支付能力增強,有利於保障養老金繼續上調。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網-財政部:到2020年底,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4.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