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1年,農民可以申請哪些養老金呢
2021年農民的基礎養老金,會不會增長呢?我們參加新農村合作養老保險,最終就可以享受到農民養老金的待遇,俗稱居民養老金的待遇。這個居民養老金的待遇它一共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另外一部分是個人養老金。個人養老金部分是我們每年正常繳納的這個費用,當然你交的錢越多,那麼個人養老金相對來說也會更高一些。
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很高的增長待遇,但畢竟農村的基礎養老金部分並不是由我們個人參保所得到的,而是完全由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給予補貼得到的,所以說能夠正常這幾十塊錢,相對來說也是不容易的,因為畢竟實實在在增加我們手裡面的收入了。
Ⅱ 農村養老方式有哪些
1,基本靠子女接濟。農村常說,養兒為了養老。這是農村一貫的做法,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種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農村人,說沒地怎麼活的原因所在。農村種地不賺錢,但種地可以養老。老年人,口味淡,種點蔬菜正好,老年人,食量少,種一畝三分地的糧食,足夠。
3,不服老,不要養老。好多農村人,到去世,也一直在做事。
4,養老院。當然雖然說,現在農村好多都有養老院了,但是真正去養老院的真的很少。
5,養老金。
農村養老金又分為三種常見的形式。
第一種,就是退休金。這是對於那些有工作的人來說的。比如說公職人員,或者說國有企業,或者說有畢竟好一點的單位。前提是有工作,但是了,農村人的就有機會本來就少,別說有好的工作了。
第二種,社保。社保是為了保障我們老了以後沒有收入的一個最為重要的保障。社保是多繳多得。
第三種,國家專門為農村農民服務的。農村社保卡,就是農保。這是專門為,農民老了以後有收入保障的一種政策。交的不多,當然領的也不多。
以上5種,是大部分農村老人的養老方式。看起來是不是很凄涼,不管是那種,都不是很好的樣子,但是啊,沒辦法,農村一直是這樣,尤其是農村人老了的時候。不像城市,好多老人,越老越牛逼,老年的時候還能叱吒風雲。
Ⅲ 針對農村農民的保險有哪些
近年來,為了讓農民在「醫養住行」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政府大力支持三農保險的發展,社會保險逐步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擴大試點范圍,各種涉農商業保險層出不窮,一個多層次、廣覆蓋的「三農」保險保障體系逐漸確立。越來越多的農民也開始認識到保險的重要,但是,保險種類多種多樣,農民朋友們應該如何選擇。小編下面就來給大家總結一下咱們農民都可以買哪幾類保險來為咱們的生活保駕護航,大家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一、農民人身保險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在農村,人們最害怕和擔心的就是生病,一旦得場大病住進醫院,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積蓄全沒了,因此,完善的醫療保障是非常迫切的。想必大家對新農合都不陌生,作為現行三種基本醫療保險中服務農民的保險制度,在2009年被確立為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參保人群:農業戶籍人群
繳納費用: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個人繳納220元/每年(各地情況有所不同)。農村殘疾人、80歲以上老人、農村低保戶、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一至六級傷殘軍人這幾類人群將免交新農合,將由財政全額補助
領取條件:參加人員在統籌期內因病在定點醫院住院診治所產生的葯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治療費、護理費等符合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部分
新農合政策實施之後,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農民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對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的緩解有重大的意義。但由於新農合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的制度,對於許多日常疾病沒有很好的報銷比例,所以被許多農民認為保障水平低。同時參加程序繁瑣、異地就醫報銷等問題也降低了農民的滿意程度。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農村養老保險關乎著許多農民今後的生活,在經濟條件不足,也無外力支撐的狀況下,許多農民選擇購買農村養老保險,為以後自己年老之時的生活有個最基本的保障。
參保人群:年滿16歲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
繳納費用:由個人繳費和集體、政府補助相結合。個人繳費的標准設為每年100-500元五個檔次(地方可根據情況增設),參保人可以自主選擇檔次繳費。
領取條件: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Ⅳ 農村社保每年交600,15年後到了60歲,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呢
在農村如果每年交600元的養老保險,一直繳納15年到了60歲退休年齡,如果是在東北的黑龍江那可能只能每個月領到160元錢,如果在廣東就可以每個月領到240元錢,這和每個地區的基礎養老金不同,每個人領到的養老金也是不一樣的。
現在不管城市還是農村,養老壓力都比較大,一年交上600塊錢的養老保險,到了退休年齡每個月都能拿上幾百塊錢的養老金,不僅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還能減輕點子女的壓力,真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晚年生活,如果手裡錢比較富裕的話,繳納得更高一點,退休時能夠那得更多些,那麼晚年生活的質量也會提高些。
Ⅳ 農村養老金和城市養老金,都有哪些區別
農村和城市實行不同的養老金制度,其實說實話,確實是基於現實,迫不得已。盡管對農民很不公平。基於以下幾點,就決定了在城市和農村需要實行差異化的養老保險制度。
第一、農民收入不穩定。其實農業是完全可以賺錢的,但必須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農業依賴的因素太多,導致有時種植像賭博,賭對了,今年收入不錯,賭錯了,不僅今年白幹了,還要搭進去化肥農葯費用,虧的一塌糊塗。在我家附近,有很多農民合作社種植西紅柿,西紅柿的產量很高,第一年只有幾戶人家種植,平均1元/斤,大家都賺翻了。(雖然我們經常看見的是3元/斤的西紅柿,抱歉,另外兩塊被賺走了)很多農戶年收入十幾萬,第二年更多人加入種植西紅柿的隊伍,0.7元/斤,很多商販開始嫌棄西紅柿,開始壓低價格,第三年,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西紅柿,臨近省市也種植了大量西紅柿。價格開始0.5元/斤,後來0.3元/斤,最後1毛錢/斤,農民就不去採摘了,因為採摘西紅柿的費用都比賣的多,農民血本無歸。當年很多人就不種了。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到,農民的收入波動性很大。
我覺得這可能是政府不願農民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重要原因。很多東西表面看起來很不公平,細想起來,就覺得更可怕。
Ⅵ 農村養老保險有哪些
農村養老保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新型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農合」,新農合最大的特點就具有三種籌資渠道,是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農村居民養老壓力相對來說減少了;另一種則是區別新農合的農村養老保險,這種模式的養老保險主要還是依靠農村居民的自我儲蓄。目前,新農合正在向全國范圍進行試點推廣,計劃在2020年以前實現所有農民享有新農保。
Ⅶ 農村養老保險有那些種類
養老保險有以下幾種:1、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凡是企業職工,都參加這個保險,是國家強制性的保險,必須參加繳費,男60歲,女工50歲,女幹部55周歲退休城鎮職工,除了基本養老保險以外,還有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是企業為職工繳納的,個人可以繳費,也可以不繳費,依據企業自身情況而定,所存儲的保險金,全部歸屬職工個人所有,是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除此之外,城鎮職工,還有儲蓄性養老保險,是在單位的組織下,由職工個人參加的養老保險,儲蓄性養老保險,是商業保險,按照合同規定的內容執行,2、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養老保險,自願參保,不強制參加,男60周歲,女55周歲退休。3、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自願參保,凡是年滿16周歲以上,沒有參加城鎮職工或者個體工商戶養老保險的,都可以參保,男60周歲,女55周歲的參保後,可以直接領取養老金,不必繳納費用。4、農村養老保險,自願參保,凡是沒有參加別的養老保險的,年滿16周歲以上,就可以參保,男60周歲,女55周歲的參保後,可以直接領取養老金,不必繳納費用,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該參加養老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農村老人每月都會按年齡收到一筆養老金,是什麼錢啊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6
Ⅸ 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范圍
1、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包括哪些?
答:各類企業(含鄉鎮企業)及其職工、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均應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企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各種形式的用工,不論用工期限長短,不論城鎮戶口還是農村戶口,都要按規定簽訂勞動合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僱工,城鎮靈活就業人員,也要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2、跨省流動就業的參加企業養老保險人員,其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和待遇領取地是怎樣規定的?
答: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09]66號,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從2010年1月1日執行。
暫行辦法規定,參保人員跨省流動就業的,由原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開具參保繳費憑證,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應隨同轉移到新參保地,同時按規定轉移養老保險基金。參保人員達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領取條件的,其在各地的參保繳費年限合並計算,個人帳戶儲存額累計計算;未達到待遇領取年齡前,不得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並辦理退保手續;其中出國定居和到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定居的,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這樣規定,實現了參保人員轉移前後養老保險權益的銜接,從根本上解決了參保人員因轉移不暢而退保的問題。
勞動者一生在多個城市流動就業和參保,達到領取基本養老待遇條件時,必須統一規定其待遇領取地。暫行辦法確定的原則是:首先考慮戶籍所在地。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負責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當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與戶籍所在地不一致時,按照「從長」(繳費滿10年的參保地)和「從後」(有幾個參保地繳費都滿10年則按最後的參保地)的原則確定待遇領取地;如果沒有超過10年繳費的參保地,則轉回戶籍所在地。這樣規定,就明確了每一個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都能在一地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3、跨省流動就業的參加企業養老保險人員,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時如何轉移資金?
答:為了更好地統一規范跨省流動就業養老保險資金轉移的標准,國辦發[2009]66號文明確規定,在轉移統籌基金(單位繳費)時,統一按本人1998年1月1日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的12%的總和轉移;在轉移個人賬戶儲存額時,1998年1月1日之前的,按個人繳費部分累計本息轉移,1998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間的,按個人繳費工資基數11%記入個人賬戶的全部儲存額(含本息,下同)轉移,2006年1月1日之後的,按個人繳費工資基數8%記入個人賬戶的全部儲存額轉移。
4、多重養老保險關系如何處理?
答: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的人員跨省流動就業,同時在兩地以上存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在辦理轉移接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時,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本人協商確定保留其中一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個人賬戶,同期其他關系予以清理,個人賬戶儲存額退還本人,相應的個人繳費年限不重復計算。
國辦發[2009]66號文實施之前已經重復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參保人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本人協商確定保留其中一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並繼續領取待遇,其它的養老保險關系應予清理,個人帳戶剩餘部分一次性退還本人,已領取的基本養老金不再清退。
5、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條件是怎樣規定的?
答:企業職工退休年齡的規定是:(1)正常退休。男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2)特殊工種退休。從事符合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和高空作業工種累計滿10年,井下、高低溫工種累計滿9年,其他有毒有害工種累計滿8年,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3)因病退休。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企業女職工退休年齡按照崗位和身份相結合的辦法確定。具體辦法是:原幹部身份的女職工,退休前在工人崗位工作,達到50周歲時在工人崗位連續工作已滿5年的,其退休年齡按50周歲執行;達到50周歲時在工人崗位連續工作不滿5年的,退休年齡按55周歲執行,如達到55周歲之前符合在工人崗位連續滿5年這一條件時,也可根據本人申請,按其滿5年時的實際年齡辦理退休。原幹部身份的女職工,曾經在工人崗位工作,但退休前又回到管理崗位工作的,其退休年齡按55周歲執行。原工人身份的女職工,退休前在管理崗位連續工作滿10年的,其退休年齡按55周歲執行;在管理崗位連續工作不滿10年的,按50周歲執行。原工人身份的女職工,曾經在管理崗位工作,但退休前又回到工人崗位工作的,其退休年齡按50周歲執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