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60岁退休哪年实施的
关于我们的
退休年龄问题,实际上还是非常复杂。有
50岁、有60岁,有的甚至还可以,45岁、
70岁。怎么会这么乱呢?让我们从最早的退休年龄说起。
退休年龄制度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做了一件过去工人们都不敢想象的事情,那就是建立退休制度。让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们能够退出工作岗位安心养老。
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的公布并实施,明确退休年龄是女工人、职员退休年龄是50岁,男工人、职员退休年龄是60岁。从事弯亮大井下高温,低温有毒有害岗位,男工人、职员退休年龄是55岁,女工人、职员退休年龄是45岁。
工人、职员实际上是早期的性质划分,一般职员默认为非筋肉劳动者,不仅包括现在的管理、技术岗位,还包括像商店售货员这样的较为轻松的岗位。
其实最初《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并不是说到达年龄可以退休,而是叫做退职养老。
1957年,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埋竖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才正式的把退休和退职两种情况分开。
退休指的是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符合退休条件,按月领取
养老金或者
退休金、退休费。
退职,明确为年龄达不到退休条件,但是因病非因工失去劳动能力的,无键备法继续工作了,那么只能退职。
1957年的暂行规定中,国家将女性职员的退休年龄调整为55周岁,其他性质人员的退休年龄都没有变化,不过表述上都将多少岁改为了多少周岁。
1966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劳动保险基金停止计提,退休职工开支列入企业营业外列支。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将过去的社会统筹劳动保险基金,改为了企业来终身负责。由于当时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各种工作和岗位都是有相应计划的,不可能出现因国营企业变化导致没有退休金可以发放的情况。
到了1978年,国家再次公布了《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经过社会长期的发展,原先的企业职工由工人、职员,逐渐演化为了工人、干部两类群体。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是55周岁。相应的退休条件又增加了:
连续工龄满10年,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男同志50周岁、女同志45周岁退休。
1978年这一退休年龄制度一直延续使用至今。不过中间发生了职工性质认定的变化,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管理岗位工作即为管理人员,后来又增加了技术人员。女性管理和技术人员退休年龄确定为55周岁。
1986年国家率先在国营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工缴纳退休养老基金。1991年国家又对所有企业实施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有企业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基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主体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参保政策逐渐放宽至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2001年,人社部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及采取各种灵活就业方式的人员,女性退休年龄是55周岁,男性退休年龄是60周岁。同时明确农民合同工的退休年龄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也迅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有建国初的40周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6.7周岁。2012年劳动力数量就开始减少,我们国家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2013年国家就提出要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2016年人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实际上这一纲要中的大部分计划都已经推动实施了,比如生育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等等。
2018~2019年,人社部就延迟退休年龄有关问题对人大代表和有关网友的答复中,表示将从国情出发,综合考虑劳动力总量变化、就业形势、社保基金状况以及社会接受程度后,适时提出方案建议。
延迟退休政策方案,美国是1983年开始通过法案,2000年开始实施,到2027年将退休年龄由65岁延长至67岁。我们国家的退休年龄时间本身就早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比美国快得多,预计延迟速度将比美国要快得多。但是国家肯定会给社会一定的时间用于接纳,原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也曾经表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方案出台以后,将会给社会五年的接纳期。所以3~5年之内,即使出台延迟退休政策也不会立即实施的,大家还是放宽心好了。
② 退休年龄会延迟到65岁吗
退休年龄会延迟到65岁。
我国正在逐步调整退休年龄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男女退休年龄均将调整至65岁。这一政策变动意味着,199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和1985年以后出生的男性将在65岁退休,分别比原定的退休年龄延长了10年和5年。这一改革旨在促进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退休政策的影响因素:
1、人口老龄化: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对退休政策产生压力;
2、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会影响退休年龄的调整;
3、社会保障体系:退休金的可持续性和养老金制度的健全程度直接关联退休年龄的设定;
4、劳动力供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会影响退休年龄的政策调整;
5、政府财政状况:政府的财政能力和预算安排也是决定退休政策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正在逐步调整退休年龄政策,将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男女退休年龄均将调整至65岁。这一改革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促进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意味着199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和1985年以后出生的男性将在65岁退休,分别比原定的退休年龄延长了10年和5年。
【法律依据】: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
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退休:
(一)男子年满六十岁,女子年满五十五岁,工作年限已满五年,加上参加工作以前主要依靠工资生活的劳动年限,男子共满二十五年、女子共满二十年的;
(二)男子年满六十岁,女子年满五十五岁,工作年限已满十五年的;
(三)工作年限已满十年,因劳致疾丧失工作能力的;
(四)因公残废丧失工作能力的。
自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
③ 中国退休年龄调整过几次
从1951-2022,我国退休年龄调整过数次,但基本退休年龄的变化并不大,现行制度基本是沿用1978年的制度,也就是男60岁,女55岁。
但这其中又经由数次对于职业、伤残职工、个体户、自由职业、高危职业的退休年龄认定。
2016年,人社部提出了渐进式退休的退休年龄方案,但截止到2022年,此方案尚未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