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肾经当令时如何养生

肾经当令时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22-04-11 19:51:21

Ⅰ 在十二时辰养生法中,每个时辰对应的养生方法是怎样的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1、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然后去室外导引。


2、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早餐宜吃饱吃好。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7、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8、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9~10、亥、子时(晚9至次日凌晨1点):“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11~12、丑、寅时(凌晨1~5点):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Ⅱ 黄帝内经养生作息时间表

一定的规律。例如我们说,春生、夏耘、秋收、冬藏。而人体的运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我们从每天的十二个时辰谈起。每天的十二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中医中提到的十二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这就是所谓的子午流注。

晚上的9点到凌晨3点——身体自身修补的时间。这段时间一定要休息。如不能休息,也一定要停止一切活动。
晚上9点到11点——是免疫系统运作的时间。特别是小朋友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健全,因此小学6年级以前的小朋友最好在晚上9点左右就寝。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骨髓造血的时间。
凌晨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修复的时间。
凌晨3点到凌晨5点——是呼吸系统运作的时间。

其中凌晨4点是我们脉搏最弱、心跳最慢的时候,所以在医学上有所谓的“危险四点钟”的说法。临床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气喘、心脏病、中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发生意外大都在这个时候。所以家里如有老年人,这个时间就要特别留意,早晨运动最好在5点以后再出门。
5点到7点——大肠蠕动最旺盛,是吃早餐的时间。
7点到9点——是胃最为活跃的时间。
9点到11点——是脾脏活跃的时间。

到了午时(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与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由于身体在造血,所以在这段时间好好地休息,就不容易贫血。如此这般,只要遵循自然的法则,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会十分有精神,在休息中会得到全然的放松,我们的身体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复原。
下午1点到3点——是小肠活跃的时间,所以午餐最好在下午1点前吃完。

下午3点到5点——是膀胱活跃的时间,这段时间要多喝水,是重要的喝水时间,效果也最显著。肾脏与膀胱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段时间喝下500毫升的水。
下午5点到7点——是肾脏活跃的时间。
下午7点到9点——为心脏与脑神经系统活跃的时间。

以上就是12个时辰的经络运行。相信你在看过后,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早睡早起身体好”的道理了。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
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人应在这时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想问一下十二点睡七点起床和一点睡八点起床有什么不一样吗,哪个比较不容易困?
我觉得十二点睡七点起床比较不容易困,因为早点睡,还是对身体有好处的,我们的身体告诉我们睡觉的时间最好是在十一点左右,所以越贴近这个时间睡觉,第二天精神越好。
年轻女性工作压力特别大,平时怎么养生最好?

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保持充足眠时间等等。喝以养生,比如普洱,龙井花茶等等 。水果不仅仅可以美容养颜而且水果里有充足维生素,睡觉是最可以放松的方式,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可以让你第二天更好的工作。还有不能吃垃圾食品,有时候工作清闲的下午办公室里喝同事分享下午茶。
茶是中国饮料,许许多多的女的开始喝茶。那是茶叶中拥有的茶氨基酸、茶多酚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等等,可以让身体新陈代谢变好,提升自体免疫力,包括拥有抗氧化抗衰老,紧致皮肤美容养颜。每个女生都有不一样的体质,要喝不一样的茶。比方普洱茶可以预防三高降血脂,去油腻。还有不一样的季节要和不一样的茶秋季时喝乌龙茶,因为乌龙茶茶性平和,在红茶绿茶之间,是秋天降燥的最佳饮品。
水果是大家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西瓜夏天大家常吃的,橘子秋天常吃的。就说说橘子他含有维生素C和柠檬酸,前面的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后面的起到消除疲劳作用,而且可以让大便更加顺利,更有甚者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他虽然好但是不可以多吃。
睡眠的质量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睡得不好睡的少的话第二天萎靡不振困的很,每天要在晚上11:00睡觉,不是放下手机,而是睡着了。睡觉是自体排毒的好方法,未成年人是需要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对大脑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而成年人一天要保证5小时睡眠时间。这些养生的方式可以帮助你缓解压力,但是我们都要学会怎么放松压力。

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健康,更长寿
要早起早睡,按时吃饭,按时休息,按时锻炼身体,每天保证心情愉快,生活要有规律。

Ⅲ 为什么中医认为肾经当令是在酉时有什么根据这个时间段针对肾脏进行食补效果最好吗为什么呢

肾经酉时当令是子午流注理论之内容,根据就是古圣先贤在内证状态下对人体气血运行的状态观察的事实真相,但普通人无法亲自实证。
一般下午吃些补益肾的食物是较好的,但好与不好是相对的,要看什么人,什么时候吃,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对他好,不一定对你好,要看你的身体状况而定。
常言,晚上要吃少,佛道两家养生也讲过午不食,就是不吃晚饭。下午16时后,人体的新陈代谢就减慢,晚上保持胃肠空的状态是很好的,因为晚上是人体清理体内垃圾的时间,这个时候如果胃肠还处于消化状态,会影响人体自洁系统工作,另外科研指出,人体在饥饿的时候,体内的吞噬细胞会被激活而开始清除体内之垃圾细胞。详细的知识可以参考“辟谷”中的内容。
关于补肾,徐文兵有句话,叫“能挣的,不如会花的。保持气脉常通,就是补了。”

Ⅳ 十二时辰养生最佳答案是什么

十二时辰最佳养生法:

子时(23---1点):胆经当值,睡觉保护阳气

丑时(1----3点):肝经当值,养肝如同养树木

寅时(3---5点):肺经当值,号脉的最好时机

卯时(5---7点):大肠经当值,空腹喝水,排除毒素

辰时(7---9点):胃经当值,早餐营养要均衡

巳时(9---11点):脾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午时(11---13点):心经当值,睡好午觉养阳气

未时(13---15点):小肠经当值,保护血管多喝水

申时(15---17点):膀胱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酉时(17---19点):肾经当值,预防肾病的最佳时间

戌时(19---21点):心包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值,准备休息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亥子为水,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也是万籁俱静之时,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而且要尽量的舒服,睡的时候宜屈膝卧,变换姿势。环境宜静,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也就是说要全力的睡觉,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阴阳交感之时是元气始生之时,道家有云:“一气分阴阳”,而阴阳相合则又变生为元气。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思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干扰。子时又是胆经开令之时,此胆并非只是强调人体内的胆藏,《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对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胆又是决断之官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为情感的纠葛而虑。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条达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难尽人意,多是壮志难酬、事与愿违的,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喜乐出焉,人应在这时放松娱乐,古人在这时都是聊天休闲。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Ⅳ 十二时辰正确的养生方法!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如果一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人体的气机都讲顺其自然,也就是从肺经开始的。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所以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老人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实际上就是气血能量不足了。

给大家提个醒,一般老人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话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病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有一个句话特别有意思,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肺是阴主内,大肠是阳主外。中医有事没事都会问二便(大小便),这个千万别大意。其实,在中医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问大便就是要知道你心肺功能如何。比如心血旺的话,大便是成型的,而且是很粗的,所以小孩的大便和老人的大便是不一样的。小孩的大便又粗又大又长,可是到年老的时候,都拉得特别细。当大便特别细的时候,说明心肺特别差,这就叫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肺功能好的话,大便功能就好。吃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体很大的元气。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现在很多女孩子长青春痘,想治疗的话实际上也要从胃经治。通常长青春痘的年轻人喜欢吃冷饮,损伤的就是胃气。

从子时开始到卯时,实际上是人体的重新再分配,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如果不吃早饭,长期下去对人体的损伤非常大。

记住晚饭要吃少,而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按照天地自然的规律去吃饭、去睡觉就不容易生病。很多人把晚饭当成正餐,忽略了中午饭和早饭,这都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吃早饭,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那么脾是什么呢?脾的右边是一个卑鄙的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

还有肌无力的问题,不要小瞧它。到了老年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些这样的症状,都有点肌无力。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是大大的三角眼,老了就是一个小小的三角眼,这就是脾虚弱的现象。嘴唇滋润、丰满,脾的运化功能就好。脾功能好的话,这个人的肌肉就会很发达。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中国文化特别重视子时和午时,午时的特点就是午时一阴生。

一上午的运化全是阳气,这个时候就是一阴生。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

天地在变,我就不变,我就歇着。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趴一会儿,歇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午时属相是马,马的性子非常烈,马属火。我们的心就像一匹烈马,永远努力工作着,因此一定要善待它啊。所以在这阴阳交替的时辰,人最好处于休息状态。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就是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不见得要多,一定要好,午饭的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如果吸收不好的话,就会在人体形成垃圾。比如说有些女人长了蝴蝶斑,这就是典型的小肠有病,这靠美容是没用的,按西医的说法是内分泌问题。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如果下午二三点钟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代表你心脏的问题开始显现了,因为脸红是一种心火外散的现象。因此,这时的红光满面不是好事。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是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是太阳。它是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千万别把膀胱经理解为储尿器。申时在12生肖里是猴子,猴子是上窜下跳的,是可以上窜下跳的经脉。所以古代讲“朝而受业,夕而习复”,这个时间段是学习的好阶段,如果是正常人,这个时间段的判断力应该非常好。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这个时候就是难受”。这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我们中国人对肾最为关注。肾主藏精。什么是精?打个比方:精就像“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它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一种物质。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不是想补就能补进去的,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什么是心包呢?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人应在这时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的外围专门负责心的一个功能叫“喜乐”———“喜乐出焉”,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说句实在话,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如果你觉得中指发麻,那就是心包出问题了,因为心包经走中指;如果你觉得小指发麻,那是心脏有问题。另外,大拇指为肺经所主,所以大鱼际发青就是肺寒。老年人一方面要多观察手指,也要多活动手指,对身体会有好处。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在中医里,三焦经是个很特殊的概念。

什么是“三焦”?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一般说来,人体心肺属上焦,中间脾胃属中焦,肝肾属下焦。“三焦”的性质是温曛的,如同小火,就是说我们的人体要保持一个不温不火的一个度,那就是“三焦”。而且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的形象是什么样?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也就是说到了亥时人就要享受,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人才有可能孕育新的生命,才可以让子时的阳气生发。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Ⅵ 肾经当令 该做什么

酉时(17-19点)——肾经当令

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肾经当令。这个时辰是肾经值班。在中医理论里,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人也非常讲究补肾。那么补肾到底应该怎么补,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补肾呢?在十二生肖中酉时对应鸡,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酉时在十二生肖里是鸡,在动物里边,鸡又有点像凤凰,所以鸡为火性。中国的孕妇,生完孩子以后,基本上没有送牛奶的,都要送什么呢,都要送鸡汤,而且一定是老母鸡汤,由于鸡是火性的,鸡不能烤,你再烤就是强化了它的性质,鸡最好用水炖着,就叫水火既济。那么,北京的另外一个名菜是什么呀,烤鸭,一定要记住,鸭子是一定要烤的。为什么呀?因为鸭子的性是寒凉的,是阴性的东西。所以要用火来烤,去掉它的那个寒。所以北京人都是吃烤鸭,原因也是在这里。

1、肾主藏精
肾在五脏中居于首位,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肾主藏精。那么什么叫精呢?打一个比方,就是有点像钱,像我们现在的money,当你缺什么东西,钱是不是都可以变现出它来?那么人体的精呢,就像那个钱,比如你缺什么细胞,有这个精的话,你就可以变现出这个细胞。谁也不会嫌钱多,那么人也不会嫌精多。精是越多越好,你越多的话,你变现出来的东西就多,你生活的能力就越强,你的身体就越好。
其实我们五脏六腑都藏精,但是肾它有一个主要的功能,它是主收敛的,就是把最精华的东西,一定要藏它那,藏它那干吗呢?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用,在人体受到伤害的时候,在最危难的时候就要动用肾精。
中医讲:“肾,技巧出焉”,就是说肾有很大的创造力。那么肾的创造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它最伟大的创造力,就是比如女子的卵子和男子的精子结合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孩子。而卵子的发育成熟和精子的发育成熟,都跟肾精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能够生育一个小孩儿,是肾精创造力的最完美的体现。

2、固摄元气
中国人讲元气。元气可以打一个很很有趣的比方。就像我们到煤气站去拉煤气罐,有的人可能就这么倒霉,拿了一个半罐,所以他一出生,从一出生开始他就知道自己身体很弱,所以他人生的阀门还得很低很低的,甚至不开火,就天天那么养着,所以赖赖叽叽也能活百年。而有的人呢,气壮山河,拿一罐特足,他就觉得可以特别地耗散,天天开大火,这种人也有可能短寿。
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固摄元气,不让它轻易耗散。而元气不足,在中医看来,有很多明显的特征。在日常当中有一个象,比如说我们端这个水杯。很多人可以去试一下。当你端这个水杯或者酒杯的时候。有的人就手怦怦抖,这个抖本身就是肾精不足的相,就是你不能够控制自己。如果你手不抖,那么你就很安定。
还有一个相,在那个招聘会上,我们见过一些年轻人,那个年轻人坐在那,二郎腿一翘啊,一个劲地在抖,这在中国文化里叫什么?叫男抖穷,就是男人如果那个腿啊,在那颠颠颠地抖个不停的话,那说明什么,肾精不足。肾精不足,通过膀胱经气化的东西就少。少了你的思维就不清晰,想不清楚你做事就失败,做事失败你就穷,就是这么一个推理。
还有中医里是有舌诊的,是可以看舌头。有些人的舌头伸出来也噼哩啪啦乱抖,那就是心气大伤的相。因为舌头又是谁的苗呢?舌为心之苗,就是心的小苗啊。如果你心气不够的话,那么你舌头也噼哩啪啦乱抖。中医文化认为,从医入道是捷径,明白医理和性命之理,也就明白很多天下的道理。
所以元气是父母。我们的五脏六腑,都是由元气生出来的。那么父母一般待在谁家里呢?待在老大的家里,也就是待在肾的家里。在五脏里面肾为老大,所以元气是藏于肾的。我们中国人因为很明白这个道理啊,所以就要补,补肾。元气不足就需要补,那么肾真的能补吗?到底应该怎么补呢?

3、如何补肾
咱们还可以打一个比方:它有点像什么呢?我们把这个元气拿过来以后,就把它存在银行里,元气可以有点利息。这点利息靠什么来呢?一定要靠我们每天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然后呢等于增加了一点点的利息。就是你不毁伤它,你就算保护它了。其实补不补的问题,最关键要看个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什么叫补呢?一定要看消化吸收能力,你没有那个吸收能力,你吃得再多,它也不补不进去的,反而形成垃圾,更调你的元气。因为你要给消耗掉它,所以就更调你的元气。
补有点像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叫亡羊补牢。亡羊补牢是什么呢?假如你这个肾精已经出现缺失了,你首先要掌握一个原则,你不要先去想,我丢了三只羊,那我再买回来四只,不就相当于补了吗?你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是你这个栅栏已经坏了,你就是补的再多,栅栏已经开了口子,它照样会走。所以真正的补的第一条原则是什么?就是先要把栅栏修好。你把栅栏修好,使你现存的这些精、这些阳不再往外跑了,这就是补。
所以补这个概念中医里实际上是叫先固摄的意思,你就要先固摄住,把现存的东西保存住,而不是急着忙着往里面添什么东西,因为不是你想添就能添得进去的。如果你经脉不通,什么都没有用。中医中的补肾,首先要填补人体中跑冒滴漏的地方,不让元气耗散,而不是盲目地进补。
补是说你缺什么就能补什么吗?比如说,太累了,把自己累坏了,又耗精,又耗神,又耗力的话,那我今天就吃两个腰花吧。你吃什么东西,当它到你的脾胃里,它最终去到哪,你能知道吗?就是说,这俩腰花就奔你那两个腰那贴过去了吗?不管你吃什么东西,实际上都要经过我们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大肠小肠的这种消化吸收能力要强,所以不是说你想补到哪就能补到哪。
其实我们每天能活下来,都靠着每天要调这个元气来活命。什么东西呢?就是盐。盐是矿物质,是咸类,在中医里它就是入肾的。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咸类入肾是调元气的,我们中国人,在习惯上一贯强调要饮食清淡,饮食清淡就是少调元气,当你爱吃口味重的时候,是你元气虚的一个相。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辛辣的,味道重的东西,可以通窍。为什么需要通窍呢。就是因为你太郁闷了,我们的生活压力太大,心情太郁闷。所以我们需要用这些辛辣的东西来帮我们开窍。比如说那个蒜它走的是清窍,所以我们蒜吃多的话,眼睛会难受。吃辣的东西是走浊窍。所以呢我们辣吃多了以后就会出痔疮这些问题。你像四川啊,广西啊,或者是云贵那些地方,江西啊,爱吃辣的,那是跟它的潮气有关。因为潮气太重,所以他需要用辛辣的东西来起一个清燥的作用;而北京是北方城市,比较辛燥,是不适合吃辛辣食品的。

4、肾神为志
志为什么,志就是志向。肾的神明是指什么,就是肾精足了以后,它散发出来的那个光亮。神要特别足的话,你点出那个灯的光亮就特别大。有的人可能只能照亮这一个窗户,可有人肾精特别足,一进来满屋子都亮。这就叫肾精足。
那么肾神呢,为志,表现出志向。所以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你所表达出来的志向,也就能反映你肾经的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小孩子肾气特别足,你问小孩子将来干什么呀,小孩子的回答永远是气壮山河,当宇航员,当科学家,当探险人员什么的。他觉得要不回答这个就让人笑话。为什么呀?因为肾精足啊。
而你现在最想的,养家糊口,就想多挣点钱。那么等到再老一点呢,肾经更不足的的时候,你要问老人,现在还有什么志向啊?老人一般都回答,还有什么呀,能活着就不错了。那是他肾经快完了的相。所以肾神为志,就是说他会表达出一定的志向的问题,就能表现出你肾精到底还有多少的问题。
中医里面认为,人体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压力就能够实现自保,也就是自我保护功能。当它感觉有问题的时候,就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通知我们。在世界上最无为的一个东西,就是人的身体。我们人很犯傻,我今天累了也一定要把这件事干完,然后呢,我明天好休息。人都是这么想的,对不对?人头脑有时候是会犯傻的,但身体不会犯傻,身体就会用病来告诉你,我不行了。
我们中国的病字怎么写,一定是那个病字旁,疾病都是病字旁。那个病在旁在古人里实际上都是床的意思,是床的样子,是床铺,病子旁在古代就叫床部。那么这就告诉你什么呀,只要你生了病,人体第一反应,先上床躺着歇着,所以人千万不要跟身体太较劲,该歇的时候你就要歇啊。
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自保功能。我们人体都是,人活着都是要有耗散的,这个是谁也跑不掉的。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明耗肾精和暗耗肾精的问题。人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消耗能量,而这个能量在中医看来就相当于元气。举一个浅显的例子,你干活不可能干一天,你干累了自然就知道休息。这个叫明耗,明耗对人体的伤害并不算太大,它也会伤。但是呢,人都有自保功能,他会知道休息。他自己是有自保功能的。
什么叫暗耗呢?暗耗就是相当于想这个事,人有时候想事可以想一天,做事不能做一天。记住啊,想事可以想一天,你一天没完没了地想,这个东西就叫暗耗,思虑太过度的话,就叫暗耗身体。小孩子为什么能够快速成长呢,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第一他没有房事。另外呢,他精神上,情致上是通畅的。他的肾精全部用来长身体,他不会郁闷,小孩子的脸我们说跟夏天一样,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他很快就会转换角色。
而大人就是不一样,大人又生气,又郁闷,然后又会出现很多不能预知的一些事情。所以大人他有思虑,会出现暗耗的问题,所以人越老,他的生理期越来越慢,甚至到肾精不足的时候,会慢慢萎缩。

4、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
我们平时发烧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想一想,发烧到底是发低烧好还是发高烧好呢?其实是发高烧好。一定要记住,高烧是我们气血能力还强的表现,是人体的自保功能要把寒邪往外赶的一个表现,而发低烧是我们的气血水平都很低的一个表现,你都没有能力烧得起来了。我们平时可以注意到,发高烧的通常都是小孩子,一烧经常就是三十九、四十度的,那是因为小孩子肾精足,血气特别足,他的正气把邪气赶出去。而我们现在许多人,你想高烧都烧不起来了,因为你的精已经不足了,只能是低烧。
我们说低烧是血气水平低的表现,尤其是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大家一定要注意,酉时发低烧是很危险的。这个情况一般地来讲是会发生在哪些人身呢? 通常会有两种人。一种是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就会涉及到一个教育的问题,青春期是人体的黄金期,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要在教育上就要格外地小心,我恰恰认为教中学的老师应该是选全国最好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去教这些中学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太可爱了,他正处在人生中的一个黄金期,身体正极度地发育,同时他又开始追求灵的灵魂层面的东西。
所以这个时间你应该让他把对身体关注,转移到对灵魂对思想的关注,所以这个时间的教育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为人父母的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小孩,尤其是男孩子,当他的青春期过后,出现手淫的问题时,就会出现这种毛病,过度手淫就会脸色发白,身体老是处在不舒服的状态。
还有一类人就是新婚夫妇,如果纵欲过度的话会出现无名低热。我接触过这样的病人,一个有夫之妇一直在做别人的情人,她已经发低烧3个月了。她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自己和的生活,否则这个病是很难治,西医已经拿她没办法了,反正就是免疫力低下,因为西医不可能去过问她的个人生活,而我们中医就有可能会涉及到她个人生活的问题。
老外有一个比方,西方人生病了首先去找大夫,如果大夫治不好就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治不好,就找牧师,再治不好就去找上帝。而中医要身兼大夫、心理医生、牧师,否则的话你根本不了解病最根本的东西。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酉时发低烧是很危险的。

Ⅶ 怎么根据十二时辰来养生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米修兔十二时辰养生宝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亥子为水,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也是万籁俱静之时,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而且要尽量的舒服,睡的时候宜屈膝卧,变换姿势。环境宜静,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也就是说要全力的睡觉,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因为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阴阳交感之时是元气始生之时,道家有云:“一气分阴阳”,而阴阳相合则又变生为元气。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思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干扰。子时又是胆经开令之时,此胆并非只是强调人体内的胆藏,《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对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胆又是决断之官,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为情感的纠葛而虑。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条达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难尽人意,多是壮志难酬、事与愿违的,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
十二时辰养生法
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喜乐出焉,人应在这时放松娱乐,古人在这时都是聊天休闲。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五行调养

总体理论
一、治则: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每个房间分四条经。
二、火:为心;配小肠;心与小肠互为表里;木生火配肝;火生土配脾。
(一)养心调理健康处方
1.经穴处方:心经、心包经、胆经
心俞、胆俞、内关。
2.脊柱处方:C3、C4、T1_T5手法:弹拨、顺压、校正错位锥体。
3.足道处方:
(1)基本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2)症状反射区:心、颈椎。
(3)关联反射区:胆。
4.食疗药膳处方:芝麻酱炒红豆银杏茶、老玉米、燕麦。
5.按摩处方:按心包经、敲胆经。
6.运动处方:腹式呼吸法、312经络锻炼法、心脏舒张功、五步肢体操。
7.音乐处方:五行音乐:徵(火)。
8.耳穴处方:心、胆、大脑。
(二)养心调理手法→心血管系统调理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适应症:睡眠调理、心理减压、冠心病:心慌、失眠、多梦。
作用层次:脉;脉属火。
五行手法:摩擦类手法:擦法、摩法、抹法、搓法、推法。
按法、压法、点法。

具体方法
1.卯时(5:00至7:00)。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2.辰时(7:00至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月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3.巳时(9:00至11:00)。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至13:00)。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滑腻,然后午休。
5.未时(13:00至15:00)。此时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浏览时事(相当于现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6.申时(15:00至17:00)。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7.酉时(17:00至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8.戌时(19:00至21:00)。轻微活动后安眠。睡时宜右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至1:00)。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1:00至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可20日或一个月一次。

Ⅷ 中医24时养生知识是什么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络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今,“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今。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皇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3时)为肝经当今。精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此时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损伤。

寅时(凌晨3~5时)肺经当今。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 ~7时)大肠经当今。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今。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烈锻炼。

已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今。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今。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当今。午睡后可做少量缓和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下午3~5时)膀胱当今。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下午5~7时)肾经当今。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餐易少吃,清淡,可以喝点粥。

戍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今。准备睡眠,睡前要精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易采取右侧卧位。

总之,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Ⅸ 时辰养生理论,学生如何起居,运动,饮食养生

十二时辰养生方法

每个时辰都有属于自己的养生方法,中午是阳气最为旺盛的时间,而晚上则是阴气最旺盛的时间。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养生,对于身体来说好处更多。具体的养生规律如下:

子时--所谓的子时,就是从半夜的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个时间段,这也是一天当中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最适合调理胆经。想要内脏健康,那么调理胆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胆气升发起来了,身体状况就会变好。在子时的时候身体的经脉正好运行了胆中,所以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够熬夜,因为如果熬夜聚会导致胆不能够获得足够的休息,这就会错过这个时间段的养生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常熬夜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粗糙或者是脸上长斑的情况。在子时进行休息也是顺应身体状态的,很多人在吃完晚饭八九点钟之后就昏昏欲睡,但是等到十一点就开始变得清醒,这就是子时阳气升发的真实写照。

丑时--丑时就是在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这个时间段,这也是身体中肝经当令的阶段,最适合调理肝脏。在是个时辰里,肝是主要升发的一个部位,身体中阳气慢慢的升发,肝脏功能就开始进行运转。所以说,半夜的时候一定不能够酗酒,同时也不要在工作一定要注意休息。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其实就是一个大型机器,所以也需要有休息和保养时间。养肝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在丑时的时候一定要准时睡觉,顺应自然规律。

寅时--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到凌晨五点这个时间段,这是我们身体进行深度睡眠的时候,也恰恰是人体肺部排毒的时候,而对于那些有早起锻炼的习惯的人而言,最好不要选择在这个时候锻炼,因为此时的空气质量也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经常熬夜的人群,在三四点的时候是最难入睡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辰是肃降气运行的时间,如果还在熬夜而没有入睡,那么对于身体的伤害非常的巨大。如果说在寅时的时候你突然间醒来,又或者是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那么久说明你的身体出现了毛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

在这个时间段,人体中的气血开始进行分配,而这个分配工作只能够在深度睡眠中才能够完成。如果你在寅时突然醒来,那就说明身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这个时间段身体对于气血的需求也是比较大的,所以相对来说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脏病患者在寅时过世的原因。

卯时--卯时就是在早上五点到六点之间,这个时候主要就是大肠的功能运转。这个时辰大肠中的精气开始慢慢变得旺盛起来,所以也是喝水的最佳时间段,这个时候只要喝上一杯水大肠的蠕动就会加快,加速排便。建议便秘患者每天早上起来喝上一杯清水,然后上厕所。

辰时--辰时是每天早上的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是天地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间点,同时也是胃部运转最为速度的阶段。所以,这个时间是和吃早饭,并且吃了容易消化。

巳时--在上午的九点到中午十一点属于巳时,也就是脾经当道。脾主要管理的就是运化功能,吃完早饭之后就是记性消化吸收,脾负责的就是这个部分。所以,这个阶段也是大脑一天中最具有活力的时间点,非常适合工作以及学习。

午时--在中午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之间就是属于午时,这个时候是天气气机转换的一个节点,所以非常的重要,人体也要顺应这种天地的变化。建议在中午吃完午饭之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但是午休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四十分钟,避免令身体更加的疲惫。午休不仅能够令身体中的器官获得休息,同时还有养心的作用,令我们在下午的时间精力充沛。

未时--下午的十三点到十五点之间属于未时,也是身体中小肠经最为旺盛的时间点。小肠对于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收食物中所含有的精华,然后转化成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健康。

申时--申时是在下午的十五点到十七点之间,这个时候是膀胱经最为旺盛的时辰。膀胱能够令身体中的气化成水,排泄出身体中多于的水以及液体。如果身体中的膀胱出现问题,那么气转化成为水的这个环节就会出现毛病,身体也容易小便失禁、小便不利甚至是尿闭的情况,严重危害了身体健康。

酉时--傍晚的十五点到十九点之间属于酉时,也是肾经最为旺盛的时间点。中医方面认为,肾脏是身体的根本所在,管理着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其他生命活动。除此之外,肾藏精,所以管理者我们的生殖功能。

在酉时的时候,肾脏进入了贮藏身体精华的一个阶段,如果这个时候进行了很好的保养工作,那么就能够保存住身体中的精华。只有身体中充满了精气,身体才能够健康,生命力才能够旺盛,才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在酉时最好能够吃饭,如果错过了这个是简单,那么也就错过了身体最佳吸收营养的时间点。再吃饭就起不到补充精气的作用,反而会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加负担。所以说,想要身体监看,每天的晚饭时间不能够超过七点。

戌时--戌时指的是晚上十九点到二十一点这个阶段,主要管理的就是心包经。所谓的心包经其实指的就是膻中,是我们心脏很好的保护屏障。只有膻中健康了,才能够更好的阻止外邪损害心脏健康。所以说,想要起到更好的养生效果,在戌时的时候一定要准备睡觉,或者是身体已经进入浅睡的状态中。

亥时--亥时指的是晚上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这个阶段,这也是三焦经旺盛的时辰。三焦归属于六腑之一,主要管理的就是身体对于水谷的消化以及营养的吸收、垃圾的排泄。如果身体中三焦变得不通畅了,那么身体就会出现疾病。建议在这个时间段一定要进入睡眠状态,这样身体中的四肢百脉才能够获得休养生息,这样才能够促进身体健康。

十二时辰是应对一天中太阳变化来规定的,每一个时辰都是身体中某一种器官最有利的时间点。所以,想要令身体更加健康,起到养生的作用,那么一定要遵照严格的十二时辰养生方法来进行。强行改变作息时间,只会让身体越来越差。

Ⅹ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法怎么样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循环、四季的变化等等是人类最早建立起来的时间观念。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又需要根据时间更好地进行生产劳动。人类逐渐利用日影的移动、燃料的燃烧、物质的流动等原理制成了早期的计时工具。

圭表是中国人最早创制出的利用阳光下影子移动的规律,测定二十四节气和回归年长度的天文仪器。所谓“表”,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者石柱,汉代后,改用铜制;“圭”是一根与表垂直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汉以后,改用石制或铜制,它们共同组成“圭表”。用圭表测出表影随着太阳的视运动在一日之内的长短变化。中午,表影最短,落在“圭”面上,指向正北方。从正午表影长短变化的周期,可以确定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并能推算出“24气”。后来几经改进,为了使表影不落到圭外,人们又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个相对较短的“小表”,相当于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时长的表影可以在立圭上反映出来。

日晷是在圭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时器,能够更准确地测定不同时刻的时间。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针,还有一个刻有数字和分度的盘,将盘分成许多份,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如果将圭表和日晷结合起来,就成为既能测定节气,又能测定时刻的“节气日晷”。古代人还利用某些物质的流动现象来计时,如利用水从带有漏孔的容器或漏壶中流出的量计量时间。

我国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制的刻箭上,按其一昼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长度,分刻成100个间距,每个间距即为一刻,故有“百刻”之称。自西汉起,用12个时辰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每一时辰合今天的2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到一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其余类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是把白天定为10小时,夜晚定为12小时。由于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不一样,后来把一昼夜变化均匀地分为24小时,每小时为60分,每分为60秒。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公用的时间计量单位。

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主要包括纪日法(包括一天之内的纪时法)、纪月法、纪年法以及节气、节日等。

1.1 纪日法

日是最早出现的计时单位。

干支的概念:天为干,地为支。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为六十甲子。干支纪日法:大约产生于殷商时代。从春秋战国开始,干支纪日便成为历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世界上迄今应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春秋时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计二千六百多年,从未间断。天干纪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产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字来纪日。后逐渐不用。

《黄帝内经》中多数只用天干纪日,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句中四组天干都是指日而言。

某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即根据每月月相(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种不同形象)来纪日。例: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金•窦汉卿《标幽赋》)

1.2 纪时法

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以上划分时段的方法,通用于周代。

汉太初以后,开始用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小时,即小时辰之意)。近代又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这就等于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等分了。

《内经》中还有一些特定称谓,如:大晨,指天大明之时;早晡,指将近晡时的一段时间;下晡、晏晡,均为晡时之后,但下晡在前,晏晡在后;合阴,指夜半之后的一段时间;合夜,指鸡鸣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经》以外,后世医书一般都按十二地支纪时。[注意]“小时”(表中写“钟点”)的概念是到二十世纪初才慢慢通行起来的,因此古代医书里所说“隔二时服”,是指间隔两个时辰,即四小时。

1.3 纪月法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世常以春秋作为一年的代称。

开始时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素问•八正神明论》:“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西周中期之后,四时之称就规范为春夏秋冬了。长夏:因为四时与五行相配缺少一位,故加上一个“长夏”以配土。

下面介绍古代对十二个月的几种特殊称谓。

(1) 名纪月

先秦时期每个月有特定的名称。后世医家仿之,如清•汪昂《医方集解•序》“康熙壬戌岁阳月”的“阳月”即指十月。

(2) 季纪月

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这种纪月法,常见于序跋。如明•吴昆《医方考•自序》“皇明万历十二年岁次甲申孟冬月”的“孟冬月”即为十月。

(3) 月建纪月

月建纪月又称地支纪月,即用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纪月。月建的“建”指“斗建”,即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故称月建。

三正:春秋战国时代有过三种不同的历法制度,即所谓夏历、殷历、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不同,也就是正月的月建不同,所以叫做“三正”。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冬至后二月,相当于现今夏历正月)为正,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冬至后一月,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二月)为正,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冬至所在的月份,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一月)为正。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历法制度,先秦古籍所据以纪时的历法制度也就不能统一,《黄帝内经》是三正兼用,甚至有用秦历(秦始皇时以建亥之月即夏历十月为岁首)的。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使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此后大约二千年间,j基本上都是用的夏正。所以辛亥革命后,对于旧用的历法称为“夏历”,俗称“阴历”、“旧历”,也称为“农历”。

(4) 律吕纪月

律吕是六律、六吕的合称,即十二律。律本来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共有十二个名称,后来被借用为十二月的代称。六律用以指单月,六吕用以指双月。如《类经•序》“岁次甲子黄钟之吉”的“黄钟”即指阴历十一月。

在中医古籍中,也有用别称异名纪月的。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自序》题作“景定甲子良月朔”,良月即指阴历十月。清•张志聪《侣山堂类辩•自序》题作“康熙岁次庚戌正阳月”,正阳月即指阴历四月。

1.4 纪年法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现择其要,依次介绍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

(1) 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约有八百多个。古医书有不少是用这种方法来纪年的,如宋•刘昉《幼幼新书》李庚序题作“绍兴二十年九月几望”。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清•柯琴《伤寒论注•自序》题作“时己酉初夏也”,据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当为公元1729年。当然,更常见的是皇帝年号加上当年干支的合记方法,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自序》题作“万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段成己《肘后备急方•序》题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号与干支并用。还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题作“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自序》题作“至元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等即是。两法并用纪年的长处是不易错乱。

(3) 星岁纪年

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宋•夏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题作“时天圣四年岁次析木秋八月丙申”,“析木”就是用岁星纪年。金•张从正《儒门事亲》“颐斋引曰”题作“岁在单阏阳月晦日”,“单阏”就是用太岁纪年。

答案补充
呵呵 不太懂

答案补充
子时是晚上11点至凌晨一点
丑时是凌晨一点至三点

阅读全文

与肾经当令时如何养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辽宁省公务员养老保险条例 浏览:725
每年体检有多少钱 浏览:893
宁波市赡养老人每个月多少钱 浏览:473
老爸70岁生日买什么送他 浏览:69
2016年6月15日关于养老金的增加 浏览:414
如何写信跟父母说自己借钱了 浏览:565
养老保险剩九年每月补缴多少 浏览:822
都江堰护理养老服务有哪些 浏览:766
长寿小康厂什么时候建 浏览:175
老人脑出血术后多久恢复正常 浏览:834
泰国和三亚哪个适合养老 浏览:132
70岁指的是 浏览:331
如何让中老年人记住歌词 浏览: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畅 浏览:76
中人退休工资怎样计算的 浏览:747
老年痴呆者攻击行为 浏览:939
82老人肺结核如何治疗 浏览:600
歌曲孝敬农村爹和妈 浏览:134
网上怎么交养老保险保费 浏览: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