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档案丢失怎么办退休
劳动者的档案后丢失建议到当地劳动部门查找招工录取通知书存根,到原工作单位查找历年职工花名册来办理退休。持录取通知书、职工花名册、
养老保险手册和保险卡,身份证等材料,劳动者可以去社保行政部门申请办理退休。关于档案丢失怎么办退休的问题,下面我为您详细解答。
一、档案丢失怎么办理退休1、劳动者的档案后丢失建议到当地劳动部门查找招工录取通知书存根,到原工作单位查找历年职工花名册来办理退休。持录取通知书、职工花名册、养老保险手册和保险卡,身份证等材料,劳动者可以去社保行政部门申请办理退休。
2、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
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
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模明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二、档案移转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1、档案转移纠纷从表面上看,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档案保管关系,不应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就争议的主体看,一方是劳动者而另一方是用人单位,他们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不能用一般的民事保管关系处理。从档案转移纠纷的性质来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所在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将职工档案转交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这是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后必须履行的义务,应视为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劳动法的调整。
2、诉讼时效问题由于用人单位有妥善保管和移转职工档案的义务,当丢失档案的情况发生时,劳动者的权利被侵害的事实处于持续状态。劳动者要求用人的单位承担转档义务或补办档案及相关证明义务的请求并不存在诉讼时效问题。
对于档案丢失赔偿请求的腔旁诉讼时效,应适用民事法律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个人档案丢失之日作为时效的起算点。
3、档案转移纠纷的审理思路用人单位将劳动者的档案丢失,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害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再就业损失。假如因为单位不给职工转移档案或者将职工档案遗失,很有可能造成了职工已经找好的单位无法接收、或者职称无法评定等情况。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侵害了职工再就业的权利,给职工造成了的再就业旦圆告造成了障碍。
『贰』 办理退休没有个人档案怎么办
首先,没有档案也是可以正常办理退休的。如果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达到15年以上,那么就具备了我们国家规定的最低累计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也可以根据社保局记录的实际缴费年限记录,来办理退休享受养老金的待遇。而个人档案是和视同缴费年限有关的,所以说在退休之前必须要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才能够认定这部分的视同缴费年限。
档案遗失退休办理流程如下:
1、到社保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预约,按预约时间和窗口排队办理退休审核手续;
2、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窗口办理退休审批手续;
3、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符合退休条件的,请带退休审批表、本人身份证到个人缴费窗口修改基础信息,确认缴费情况;
4、到指定银行办理养老金代发借记卡;
5、办理完退休手续的次月底到社保局基金审核科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计算表》。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