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陪伴老年父母
第一,在情感上:尊重父母,理解他们依然把我们当成孩子的心态。
作为父母这一辈人,尤其是退休后的他们,会面对一种存在意义的转型。他们绝洞备更像青春期的孩子,与他们正好相反,青春期的孩子是把对家庭的兴趣转向社会,而老年人则是把社会兴趣大部分转向家庭。因此,处在转型期的老年人心理和情感都比较脆弱,更需要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同,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至少在子女心目中,他们还撑并毁着那一片蓝天。
尤其是退休后的老年人,他们有的人一生对社会需求多,对家庭需求少,退休后的生活就会困难一些。退休时父母价值感的失落,可能需要更多地从孩子那里得到补偿。作为子女的我们,需要在这一点上学习着理解并认同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与重要性。
因为,无论你在别人面前的资历有多老,职场上的职务有多高,在心理层面上,你依旧是他们的孩子。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不妨将你的愿望,将你的小苦恼与自己的父母多谈一谈,说说你的想法,听听他们的看法,多做一些交谈,也许父母可以成为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好伙伴呢。
㈡ 如何陪伴老人更加有效呢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回家后”询问一些近况,说一下家常,说完就各自玩自己的手机“,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可称之为”做客式“陪伴。实际上还是没有走进老人的生活、没有走进老人的内心。
”你管好自己就行了,我不用你操心”、“工作忙就不用回来了”“没啥事就不用回来了”,属于父辈特有的“倔强”。父辈们比较含蓄,也很有牺牲精神,却缺少“正面表达”,所以要看懂老人的真实需求。
具体来讲,可以有如下做法,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
1.让老人了解子女的生活,征询他们的看法。和老人聊自己的工作、生活、或是老人可以参与的话题,让老人觉得被需要。
2.子女倾听老人聊过去,聊老人的高光时刻,聊家人、聊老人的亲朋好友。
3.除了沟通,还要有行动。遵循父母的生活习惯,帮父母打扫卫生、整理衣物、买菜洗衣做饭....
4.可以跟码埋父母有一些肢体语言,比如拥抱,握住老人的手/胳膊,协助老人洗脚、洗澡...
5.关心老人健康。帮老人按摩,帮父母腊行测量血压、血糖,需要时帮助老人贴个膏药...
6.教父母使用手机、微信,陪父母一起看他们看的电视内容...
7.陪父母到他们经常去的地方坐坐...
8.在外时多跟老人视频、打电话,开启远程陪伴。
总之,子女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家庭关系,去所有突破,真正走进老人的生活,用心、轮模哗用爱陪伴。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趁我们未老,趁父母还在,我们都需要多陪陪父母。
㈢ 如何陪伴老人
1、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感;
2、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你平等和觉得你重视他;
3、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你的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4、语言: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撞聋(弱听),则须大声点,但还要看对方表情和反应,去判断对方需要;
5、了解情况:要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可以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进一步慢慢了解;
6、话题选择:要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家乡、亲人、年青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也可以先多说一下自己,让老人信任你后再展开别的话题;
7、真诚的赞赏: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家就象小朋友一样,喜欢表扬、夸奖,所以,你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那谈话的气氛就会活跃很多;
8、应变能力: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尽量不要劝说,先用手轻拍对方的手或肩膀作安慰,稳定情绪,然后尽快扯开话题;
9、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你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