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交五險的利弊
1、五險一金的好處:購買了五險一金之後,無論是生病,失業,受傷還是退休都可以得到經濟上的補助。因為五險一金包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這些除了個人會繳納一部分之外,大部分都是由企業統一繳納的。如果生病的話可以使用醫療保險進行報銷,如果失業的話只有失業保險等等,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2、五險一金的壞處:五險一金需要繳納達到一定的年限才可以使用,比如說,養老保險需要繳納,達到15年以後才可以使用。
㈡ 我國傳統養老保險制度的弊端有哪些
(1)養老保險與單位就業相互融合為一體,極大地阻礙了勞動力流動。勞動者通過政府部門分配進入國有單位或集體單位就業,並成為正式的固定工,也就同時可享有養老保障。一旦勞動者辭職或被開除離開原有單位,養老保險的待遇也就隨之喪失。這種養老保險與勞動就業高度相關的制度,極不利於勞動力流動。
(2)養老保險覆蓋的范圍極其狹窄。在養老保險隨著勞動保險建立而建立之初,覆蓋的范圍尚包括國營、公私合營、私營、合作社等單位,但後來在極左思想指導下,私營公司失去了合法地位而走向沒落。只有國有公司和部分集體公司的正規員工才能享受退休後領取養老金(退休費)的待遇。改革開放後,不少的地區出現了新辦的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單位和個體經濟從業人員,但這些人員均不屬於傳統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的范圍。顯然,這種養老保險制度不能適應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需要。
(3)保障層次單一,只有按國家規定舉辦的基本養老保險,公司內部沒有為員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職業年金),也無個人養老儲蓄保險。由於保障層次單一,一方面造成國家負擔過重,另一方面保障水平較低,公司員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水平有較大降低,一旦通貨膨脹加劇,退休人員極易陷入貧困。
(4)養老保險的社會化程度很低,缺乏社會共濟性。原有的制度是以國家保障方式建立的,本應以全社會之力來分擔養老風險,即應具有較強的社會互濟性,但由於走向了單位自保,社會共濟性很差。在原有的經濟體制下,員工吃公司「大鍋飯」,公司吃國家「大鍋飯」,盡管是單位自保,因為在該體制下單位幾乎沒有市場風險,往往「長生不死」,仍能維持運營。經濟體制改革後,隨著公司自主性的增強,公司之間養老負擔很不均衡。許多老公司退休人員所佔比重大,加上公司經營狀況不佳,大量公司破產、倒閉,靠單位來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已難以為繼。
(5)資金來源渠道少,沒有資金積累。籌資渠道是現收現付制,且員工不需直接繳費,所有公司按員工工資的3%提取。從籌資形式上,表現為在職員工負責退休員工的養老金,即「下一代人養上一代人」。在制度建立之初,退休人員少,支付能力尚能保證,但無資金積累。隨著退休人員的迅速增加,支付缺口迅速擴大已不可避免。
㈢ 社會養老保險有什麼利弊
社保是國家政策性保險,是國家強制執行的,有國家補助在內,社保有一定福利性的,特別在年老以後的保障方面,商業保險是無法比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交社保的好處和壞處
社保的好處是:
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手段,保障勞動者因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等原因失去生活來源時,能從社會取得一定物質幫助的一項制度。因為,繳納社會保險費,單位必須繳費且是大頭,個人只是繳小頭,部分項目還實行個人不繳費。以養老保險為例,職工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單位繳費還要劃出一部分進入個人賬戶。將來職工退休後,個人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將作為退休金,逐月全部返還給職工本人(或其家屬)。除了這部分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外,職工的退休待遇還包括每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且每年隨社會平均工資調整。 其他種類的社會保險對職工個人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職工參加了失業保險,就可在喪失生活來源時,最長領到兩年的失業保險金;失業職工如果患嚴重傷病或不幸死亡,還可獲得醫療補助金或撫恤費、救濟費;工傷保險可使職工在發生工傷事故之後獲得醫葯費、住院費、傷殘補償金等。
社保的壞處是:
每月都要繳費養老保險必須繳費滿15年才可以領養老金且現在社保已經不能再退保,但這些壞處比起好處來微不足道,強烈建議還是購買的好。
【拓展資料】
個人參保的險種和繳費比例:
1.養老保險費:個人繳納20% 。
2.醫療保險費:個人繳納5% 。
3.生育保險費:個人繳納1%(部分地區)。
退休領取社保養老金要同時具備2個條件:
1.參保人的實際繳費年限在10年(1998年9月30日及以前參加工作的)或15年(1998年10月1日及以後參加工作的)以上;
2.參保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達到退休年齡而繳費年限不足的,繼續繳費直至繳足方可退休)。
現行法定退休年齡:
1.女:單位參保的工人50歲;管理人員55歲。個人參保的一律55歲。
2.男:一律60歲。不分工人,管理人員,單位參保,個人參保。
3.特殊工種: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工人,常年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地區和常年在攝氏零度以下的冷庫、生產車間等低溫場所工作的工人,可以提前退休(女工人45歲,男工人55歲)。
4.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簡稱病退,女45歲,男50歲)。
㈤ 不繳納養老保險有啥危害
法律分析:不繳納養老保險將來退休沒有養老金、看病不能報銷、失業政府不管、工傷沒有補償、生育費不能報銷等。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由社會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 失業、 生育等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能夠獲得國家和社會補償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㈥ 五險買了有哪些壞處
個人感覺養老保險壞處最大,聽起來蠻劃算的—老了有保險,細算起來其實不然。
1養老保險就是一個定期存錢,定期取錢的過程。你的一部分錢便失去了自主支配的自由。
2最大的壞處,是我們百姓吃虧了。
你的支出:自己繳納部分(公資的8%)+公司繳納部分(公資的20%)。你的領取:個人賬戶+國家統籌賬戶。自己繳納的部分對應於個人賬戶,公司繳納的部分對應於國家統籌賬戶。雖說國家統籌發的這部分錢隨著當地平均工資的增長而增長。既然是國家統籌,自然是國家說了算,你覺得漲幅能大了嗎?而且考慮到恐怖的CPI,這點漲幅算個P?比如20年前你繳納100塊(能買多少東西),就算今天你領取200塊,也劃不來。
在公司任職,強制繳納五險一金,這沒辦法。若是打工或是小老闆,不如小投資。你說老了沒保險怎麼辦?說把這些錢自主存在銀行,算上利滾利也不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留好養老的便可。
醫療保險用處蠻大的。特么的中國看病太貴啦。但是醫療保險繳納必須綁定養老保險。%>_<%
五險一金,個人,公司,國家,一個三者關系。你交的越多,公司為你交的也越多,將來受益越大,此話不假。如果把個人和公司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其實不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㈦ 社會保險和養老保險的弊端及如何改善
社會保險的繳費稅率比較高,保障的是更高層次的需求;養老保險是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的是最基本的需求。社會保險可以作為養老保險的補充,在養老保險不能覆蓋的范圍內可以由社會保險來負責,在保障低收入人群方面養老保險無疑起著主要作用。
社會保險存在的弊端主要是繳納費率高,無法保障最多數人的利益。養老保險的弊端就是只能維護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無法給於居民更高層次的保障。
改善的途徑可以增加養老保險的財政投入,增加養老保險的待遇和保障利益。在社會保險上可以增大居民的參保數量,增大保險收費基數,這樣就可以降低社會保險的繳費比率。
㈧ 交養老保險的好壞
1.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所謂養老保險(或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2.對「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情況的理解:
「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這是辦理退休並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的必要條件之一(繳費不滿15年的將一次性結算)。退休金水平的高低與繳費年限和繳費數額直接掛鉤,即繳費時間越長、繳費金額越多,養老金水平也越高,差別主要在於個人帳戶養老金部分,中斷繳費的時間不計作繳費年限。試舉例做比較:假設繳費基數每月為1000元(不考慮繳費基數調整和利息等因素),繳費年限30年計算的個人帳戶養老金每月為:[1000元×11%×12(月)×30(年)]÷120=330元。如果繳費年限為15年,則計算的個人帳戶養老金每月為165元。兩者相差一半,如果考慮利息等因素,則差額更大。
3.知道現在的養老保險政策,就會大致清楚以後的待遇了.看看最新的養老保險政策會更清楚些:國務院2005年12月3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文件規定: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都要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其中8%記入個人賬戶,退休後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為與做實個人賬戶相銜接,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同時,進一步完善鼓勵職工參保繳費的激勵約束機制,相應調整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實施後參加工作、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本決定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待遇水平合理銜接、新老政策平穩過渡的原則,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制訂具體的過渡辦法,並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備案。
本決定實施後到達退休年齡但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不發給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這是目前計算養老待遇的最新規定.
3.雖然養老保險有15年,退休後就可以按月享受養老金待遇的說法,但辦理退休手續仍然是按照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即退休年齡一般是男60歲,女工人50歲,特殊工種提前5年.
㈨ 交五險一金的好處和壞處
1、五險一金的好處:購買了五險一金之後,無論是生病,失業,受傷還是退休都可以得到經濟上的補助。因為五險一金包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這些除了個人會繳納一部分之外,大部分都是由企業統一繳納的。如果生病的話可以使用醫療保險進行報銷,如果失業的話只有失業保險等等,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2、五險一金的壞處:五險一金需要繳納達到一定的年限才可以使用,比如說,養老保險需要繳納,達到15年以後才可以使用。
拓展資料
五險一金是指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幾種保障性待遇的合稱,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在職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存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為「應當繳納「項目,法律上應當即為必須,同時繳納也表現出這是一項義務。
2016年3月23日「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這意味著,未來隨著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合並,人們熟悉的「五險一金」或將變為「四險一金」,醫療保險將與生育保險合並,有些大型企業會為員工購買福利,如人身意外險、重大疾病保險。
五險一金,指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幾種保障性待遇的合稱,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社保、公積金開戶
企業需要在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去社保局及公積金中心辦理社保、公積金開戶。社保開戶後會拿到《社保登記證》,公積金開戶後會取得單位公積金登記號。
增減員
單位每月都必須把企業新增的員工添加進單位的五險一金賬戶中,並把已經離職的員工從賬戶中刪除。社保、公積金賬戶為兩個獨立的賬戶,增減員工的操作在兩個賬戶中都必須進行。
確認繳費基數
單位每月需要為員工申報正確的五險一金繳費基數,以確保五險一金的正常繳納。五險一金的繳費基數以員工上年度平均工資或入職首月工資為准。
五險一金繳費
如果企業、銀行、社保/公積金管理機構三方簽訂了銀行代繳協議,則五險一金費用將在每月固定時間從企業銀行賬戶中直接扣除。當然企業也可以選擇通過現金或者支票的形式前往五險一金管理機構現場繳費。
㈩ 養老保險雙軌制的弊端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問題突出。退休金雙軌制是對做出同等貢獻的企業職工的嚴重不公。
1、調查顯示,89%的網友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滿,尤其對養老金「雙軌制」頗有微詞。
網友認為,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過低,如今工資的漲幅也遠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導致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為此,應該公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資金錶,加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漲幅,甚至徹底取消養老金「雙軌制」。
2、「養老金雙軌制」造成除了保障體系的「雙軌制」問題外,其實與收入分配改革相關聯。改變不公平的「養老金雙軌制」,必須把它嵌入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順分配關系,縮小不合理差異。
3、退休雙軌制使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差距較大,引發公平性質疑;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在養老制度上的雙軌制,而制度之間又缺乏合理的轉移接續安排,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途離職只能『凈身出戶』,阻礙了人才合理流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