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2019兩會關於農村養老金

2019兩會關於農村養老金

發布時間:2022-09-11 04:55:48

1. 兩會有沒有通過農民養老金問題

法律分析:兩會沒有通過了關於農民退休金的新政。兩會討論的問題或提案,都是討論階段,並不是立刻通過的。所以,今年兩會並沒有通過關於農民退休金的新政。其實,按照以往的規定,農民需要買養老保險才能領取退休金。

法律依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第三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養老基金結余額,可按照本辦法規定,預留一定支付費用後,確定具體投資額度,委託給國務院授權的機構進行投資運營。委託投資的資金額度、劃出和劃回等事項,要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報告。

2. 2019年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每月領取多少錢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年
年滿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要引導中青年農民積極參保、長期繳費,長繳多得。具體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規定。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參保人員可根據本人及家庭經濟狀況自願選擇個人繳費標准,多繳多得。
(一)各縣市明確個人繳費,參保個人按年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設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個檔次,參保人員可根據本人及家庭經濟狀況自願選擇個人繳費標准,多繳多得。
(二)在出口補助方面,分別確定最低給予每人每年45-65元補貼,每人每月發放養老金標准最低達到120元;同時鼓勵長期繳費,對累計繳費滿15年的農牧民,每增加繳費1年,每月增加不低於2元的基礎性養老金。
(三)在入口補助方面,分別確定最低給予每人每年20-60元補貼。同時鼓勵多繳費,對選則100元以上檔次繳費的,每提高一個繳費檔次,每人每年增加補助不低於5元。
補貼特殊人群:對城鎮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政府代其繳納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
由於每個地方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及比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繳費金額也就不一樣了。你可以到當地社保局咨詢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或是打社保局電話12333咨詢這樣能更清楚。

3. 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退休年齡2019年初

養老保險新政策2016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26日發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報告2013》,為未來7年改革建議了三個階段的時間表。在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改革方面,報告建議改革第二階段(2016年至2018年),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漸進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報告並未給出退休年齡的具體建議。
報告建議,在2014—2015年改革第一階段,政府應在保險精算的基礎上,統籌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和勞動力市場發展,研究延遲退休年齡的方法與步驟;第二階段在全國推行;到了第三階段,即2019—2020年,建立統一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社保體系。
養老金並軌可期
2013年初,《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出台,相關實施細則在歷經1年之後,有望在2014年出台。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近期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2014年發改委將協調推進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相關實施細則的出台,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分配改革中,飽受爭議的養老金雙軌制有望在今年破題。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2013年12月26日表示,2014年在社會保障方面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著力解決「雙軌制」、「待遇差」問題。
養老金並軌:養老金不並軌就別談延遲退休
養老金屬於政府轉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公平是第一要義。國家有義務讓每個人過上有尊嚴的老年生活,這里的「尊嚴」只與人的年齡這一自然屬性有關,與身份、職業、社會地位、貢獻大小無關。
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26日召開,人社部部長尹蔚民透露,當前中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月人均81元。引人關注的是,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8月,全國平均城市、農村低保標准分別為每人每月352元、189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還不及低保的一半。
基本養老金不包括個人多繳多得的部分,但對於那些無錢多繳納保費的農村老人和城市低收入人群來說,這就是晚年生活的全部。81元夠干什麼?新華社的一篇評論說,81元在2003年只夠買40斤大米;而在2009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人均每月55元,大約能買50斤大米。基本養老金購買力每況愈下倒在其次,關鍵是這個絕對值太小了,小到根本不好意思稱之為「養老金」,只能算零花錢。
輿論一直在抨擊養老金雙軌制,說企業退休員工的養老待遇和公務員差距有多大。其實中國的養老制度何止雙軌?在財政全額支付的公務員養老制度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之外,還有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農保。後兩者(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較之前兩者的差距,比「雙軌」之間的距離更為驚人。
近年來農村老人自殺現象頻發,一旦失去勞動能力,又無兒女贍養,只好等死或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同樣是中國公民,為什麼有的人老了只能自謀生計或靠養兒防老,有的老人卻可以在公共財政的供養下豐衣足食?
有一種觀點是,養老金不能做成大鍋飯,也得按貢獻大小分配,因此養老待遇有差別很正常。姑且不論公務員對社會的貢獻是否大於農民,但現代社會收入分配的常識是,一次分配講效率,二次分配講公平。養老金無疑屬於政府轉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因此公平是第一要義。那些在職期間的高收入者縱然對社會的貢獻較大,其貢獻在一次分配時已經體現,如果退休之後還要比其他公民獲得更多來自公共財政的惠顧,就是不合理的。為什麼二次分配要講公平?因為國家有義務讓每個公民過上有尊嚴的老年生活,這里的「尊嚴」只與人的年齡這一自然屬性有關,與身份、職業、社會地位、貢獻大小無關。
二次分配的公平性決定了養老制度只能是「一軌」,而不是「多軌」。如果允許有差別,也只能是基於權利和義務的對等原則,允許因繳費年限不同而產生的些微差別。當然,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有權利為自己爭取比「一軌」更好的養老待遇,但這個「更好」只能依靠個人努力,比如你可以去買商業養老保險,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比一般人更優裕,而不能多花納稅人的錢。
這些年「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遺憾的是,雖然「並軌」也進入了決策層的視野,但總不如「延遲退休」來得猛烈。養老金並軌,雖然官方承認也是趨勢,可遲遲不見動作,甚至在怎麼並軌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就有各路專家開始為並軌之後的既得利益群體操心——有提出要給退休公務員建立職業年金、廉政年金的,還有建議先給公務員漲工資的。如此猶疑,並軌要等到何時?
縱然有一萬條理由要推行延遲退休,也得以養老金並軌為前提,畢竟,延遲退休只是關乎養老金的累積效率,而並軌則關乎社會公平。對養老制度而言,公平比效率重要一百倍。只要養老金一天不並軌,延遲退休就不可能贏得大多數民眾的理解和認可。
「延遲退休」會提前若干年預告
據新華社電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近日表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符合我國實際。
養老保險新政策退休年齡2016
「延遲退休」提上日程
胡曉義說,綜合分析我國勞動力供求和老齡化程度等經濟社會發展因素,參考國際經驗,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退休年齡現狀和訴求,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採取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方式,既能確保政策調整前後平穩過渡,也不會對當期的就業狀況造成太大影響。
「退休年齡是一項重大社會經濟政策。從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和蘊含矛盾看,確有必要將研究延遲退休年齡問題提上日程。」胡曉義說,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是黨中央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角度出發,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
「全局性,即這項政策涉及多個領域,是綜合性很強、又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政策。」胡曉義說,「長期性,即這項政策不是只考慮一兩年、十幾年,而是涉及相當長時間的制度安排;戰略性,即這項政策關繫到我國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挑戰,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發揮優勢,增強國力。」
我國現行職工退休年齡男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這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勞動保險條例》和有關機關事業單位退休政策規定的,至今仍在執行。
「建國初期我國人口預期壽命只有40歲左右,依據當時的勞動條件、健康水平和男女生理特點等因素,規定這樣的標准,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胡曉義說,「目前,我國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人口預期壽命達到74歲(城鎮更高),而企業職工男女平均實際退休年齡只有54歲,明顯偏低。」
胡曉義說,目前我國城鎮人均預期壽命達75歲以上;加上勞動條件改善,平均勞動強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繼續維持較低的退休年齡,一方面不利於調動中青年人勞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續、合理提高。
目前,人社部等方面對於延遲退休政策已經有了較為統一的基本思路。大致的情況是,將採取小步慢走的方式,先從提高女性退休年齡著手,再逐步緩慢地延長男女退休年齡;延遲退休方案出台後會有緩沖期,大約需要經過幾年的過渡,才會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考慮到不同群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人社部制定的延遲退休政策將會有一定的彈性。所謂彈性就是不搞「一刀切」,具體來講,對於下崗失業、靈活就業、特殊工種等困難人員,將優先保障其合法權益。
3月9日,參加全國「兩會」的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對外表示,延遲退休方案肯定會在2020年之前出台。下一步,人社部在制定該項政策當中,將會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並進行充分的論證。
按照現行政策規定,中國男性退休的年齡是60歲,職業女性的退休年齡則分為,女幹部與知識分子是55歲退休,女工人是50歲退休。與男性退休年齡相比,絕大部分職業女性的退休年齡都偏低。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認為,現在國內女性延遲退休的空間要大於男性,有關部門制定延遲退休政策,應該採取「女先男後」的方式,經過大約30年左右的階段過渡,最終將男女的退休年齡統一調整至65歲。
主張實施「女先男後」退休政策的還有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等專家。鄭秉文認為,中國女性職工至少應該延遲退休8-10年;楊燕綏去年8月提出建議,從2015年開始,對1965年出生的女性職工和居民就應當推遲一年領取養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遲兩年,以此類推,到2030年就實現女性65歲領取養老金。
鄭功成、鄭秉文都是參與官方制定養老制度改革較多的專家。受相關部門委託,兩位專家2013年分別代表各自所在單位,起草了養老體系改革方案,並於8月底提交至人社部。其中相關養老金全國統籌、「雙軌制」改革、延遲退休等方面的一些建議,獲得相關部門肯定。
2013年10月至今,人社部已經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就修改、完善制定養老金頂層設計方案做了多輪討論。具體到延遲退休,基本一致的觀點是,應該採取「小步、分階段、漸進性」的方式,先從延遲女性退休年齡開始,再逐步過渡到男性;在推行延遲退休政策中,不會搞「一刀切」,會優先保護一部分困難群體。
從相關部門公開言論中也可看出,未來採取「女先男後」延遲退休政策的可能性很大。2013年底,人社部一位副部長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延遲退休將會先從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然後再逐步擴展到其它群體;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在全國兩會前也表示,現階段我國女性退休年齡偏低的問題十分突出。
預計相關部門出台延遲退休方案的時間或在「十三五」期間,該項政策的具體實施,則要再延推幾年。官方之所以對延遲退休政策設置「緩沖期」,用鄭功成的說來說,是「以便人們在預期清晰的條件下能夠從容地安排好工作與退休生活」。
事實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披露的信息,目前中國人的健康預期壽命只有66歲,而不是主張延遲退休的專家們所說的75歲,在世界上的排序也只在第81位,遠遠落後於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
2016退休年齡新規定什麼人退休年齡是65歲
20世紀30~50年代,全國人口平均壽命的「低」,主要是因為連年的戰爭、飢荒導致大批青壯年人口凋零,尤其是兒童和嬰兒的存活率較低造成的。過多未成年人的不幸夭折,並不影響生活相對優越的工薪族長壽。分析研究城鎮職工養老負擔問題,不能籠統拿全民平均壽命增長來說事兒。
「按照我國現行管理體制,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即可辦理退休手續。這項退休政策制訂時,全國人口平均年齡50歲,而目前,中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0歲。」
對於許許多多的主張工薪族延遲退休的專家學者來
說,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國人「人均壽命」的大幅增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不過,在這個問題上,筆者感覺相關數據的來源和運用都是值得商榷的,不能過於草率和武斷。
且不說如果我們當年真的是基於「人均壽命50歲」的現狀而開出了「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即可辦理退休手續」的「空頭支票」是否人道?這種未必人道的保障理念和制度設計是否需要延續下去?單是所謂的「全國人口平均年齡50歲」本身就值得認真研究。
20世紀30~50年代,全國人口平均年齡50歲也許是事實,但這種人均壽命的「低」,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戰爭、飢荒,包括三年自然災害導致大批青壯年人口凋零,尤其是兒童和嬰兒
的存活率較低造成的。過多的不幸夭折的未成年人,在很大程度上向下拉動了全國人口的「平均壽命」。但這個總體的「低」,並不影響作為當時生活相對優越階層的工薪族人均壽命的「高」。
換言之,「全國人口平均年齡50歲」,並不意味著當時的國人大多活不過50歲,或者一半左右的人活不過50歲。而是說,受嬰幼兒夭折、戰爭飢荒造青壯年早逝等因素影響,總體人口的平均壽命被「拉低」了而已。但這不影響絕大多數工薪族在當時的社會里相對長壽。以我們大家的耳聞目睹,說以前村裡、城裡很少見到50歲、60歲、70歲以上的老人、離退休幹部,你相信嗎?尤其是吃商品糧的工薪階層,有多大比例是在退休之前去世的?能說他們大多沒有活過50歲,沒有領取退休金嗎?
鑒於這些方面的原因,我們在分析研究城鎮職工養老負擔的問題時,就不能籠統拿全民平均壽命來說事兒,而是需要單獨把當時的工薪階層拿出來計算一下平均壽命,然後跟現在的工薪族平均壽命進行對比。看看到底有沒有「20歲的壽命差距」。嬰幼兒存活率問題,跟整個社會的醫療水平、生活狀況、幸福指數關系密切,但跟工薪族領養老金的年限關系不大。孫子2歲夭折了,爺爺一直活到98歲,平均壽命確實是50歲,但你能說爺爺沒有活到領退休金嗎?你能說「兩個工薪族」只有一個活過了50歲嗎?顯而易見,用全民人均壽命增長作為延遲工薪族退休的論據是站不住腳的。
現在的臨近退休的工薪族確實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多了許多,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要說他們平均比當年的退休職工多領20年養老金,真的不敢苟同。
第一、提高高級職稱專項津貼標准。
對具有高級職稱的企業退休科技人員提高專項津貼標准,正高級職稱的月標准由700元提高為1000元,副高級職稱(包括高級技師)的月標准由600元提高為800元,繼續單列發放,不納入基本養老金年度調整基數。
也就是說2013年1月1日後首次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高級職稱企業退休科技人員(含2013年7月1日後首次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高級職稱企業退休科技人員),從首次領取基本養老金之月起,領取高級職稱專項津貼。
第二、對2013年6月30日前(含當日)年滿75周歲及以上的離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加發60元,全年720元,單列一次性發放,不納入基本養老金年度調整基數。
第三、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基本養老金經本次調整後仍未達到全市調整後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的,按調整後全市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計發。
另外,《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或基層幹部,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應該退休。
2016年養老金延遲退休最新消息2014-2016年最新養老保險4050政策,提前退休年齡注意事項:
1、每人只能申請一次,比如你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4050政策以後,又有單位給你交了社會保險,則現有的4050補貼自動停止不再發放,以後即使再度失去單位給你繳納社會保險也不可以再申請了。
2、社會養老保險4050政策和延期退休沒關系。參加4050並不會造成延期退休。
以上就是2014年國家對社會養老保險4050政策做的三大調整,以及提前退休年齡應注意的事項,其他未調整的內容大致維持原來的規定和要求。相信看完了上面的內容,大家都對新的養老保險4050政策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大家一定要隨時關注國家相關的政策調整,以便於大家做出相應的准備,維護好自身應有的權益。
2016年福建靈活就業人員養老政策最新消息:繳費基數提高
從省人社廳獲悉,從2016年1月1日起,我省無僱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月繳費基數按2100元執行。
據了解,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無僱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數為上年度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省未能達到這一標准。2014年12月,省人社廳、財政廳、地稅局聯合發文決定結合我省實際,採取逐步提高的辦法,通過五年的努力,使我省無僱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基數達到上年度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此後再力爭達到國家規定的上年度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標准。
2015年,省內除廈門外各地市的無僱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月繳基數為1600元(廈門的標准要遠高於省定標准),照此測算,此類人員的養老保險費月繳費標准為320元,全年3840元。月繳費基數提至2100元後,相關人員的養老保險月繳費標准為420元,全年繳費5040元。
靈活就業人員主要是自營勞動者、家庭幫工和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比如鍾點工等),這類人群由於沒有一般企業的用工和就業形式,因此無法通過單位購買職工社保,那麼他們的養老和醫療保障到底該怎麼辦呢?沃保專家建議可以為自己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做好保障規劃,例如泰康人壽保險的」泰康鑫泰年金保障計劃「「泰康鑫泰年金保障計劃」是一款費改年金保障計劃,該計劃利益清晰明確,穩健增值,兼顧教育以及養老,滿足您全方位的財富保障需求。本保障計劃由《泰康鑫泰年金保險》、《泰康附加日日鑫年金保險(萬能型)》以及《泰康附加鑫泰意外豁免保險費定期壽險》三款產品組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2019農村養老保險政策

一,如果當事人已經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並符合相關規定的,可以一次性補繳;否則,就不能一次性補繳;這和當事人的戶口性質無關。
二,2015年個人補交養老保險政策:
1,員工到達退休年齡,沒有養老保險的,可以一次性交滿15年的養老保險以後再辦理退休手續,享受退休以後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
2,補繳范圍:包括未參保企業和人員及中斷繳費的企業和人員;不包括按規定核定了繳費基數但有歷史欠費的企業和人員,對已核定過繳費基數的歷史欠費的滯納金,仍由地稅部門按規定確定和徵收。

5. 2019年兩會觀察養老金「雙軌制」何時並軌

“養老金‘雙軌制’何時並軌?有沒有時間表?”近日在北京會議中心的一次政協分組討論上,一位委員打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的講話並向其發問。

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近年來,幾乎在人社部每一次的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該問題都會被問起,但相關時間表卻一直未被明確。

胡曉義給出了自己答案。他說:“政府工作報告里有一句話是‘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它是列在重點工作裡面,所以我 體會 是給出時間表了。”

在外界看來,如果這一“體會”成立,那麼意味著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將在今年實現,或者至少起步,這將大大超出一般預期。

養老金“雙軌制”一直被認為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在這種制度下,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但退休後卻能享受比企業職工幾倍甚至更高的養老金待遇。

公開數據顯示,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前無需繳費,退休後的退休金可以達到退休前工資70%到80%,城鎮職工退休前至少需繳納15年養老保險,退休後的養老金則只能達到退休前工資的50%左右。

養老金“雙軌制”導致的這種“待遇差”,加重了收入分配不公平,也令民眾感到不滿,因此飽受輿論詬病。近年來要求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不斷,而這一話題也幾乎成為歷年兩會的熱點議題。

面對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中國官方早在2008年就已推出試點措施。2008年2月,國務院公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省市先期開展試點。但六年多時間過去了,相關改革“雷聲大,雨點小”,進展緩慢。

養老金並軌裹足不前的原因可以想見,其所遭到的阻力也不言而喻。和很多改革一樣,養老金“雙軌制”改革也陷入一種困局:公務員認為自己收入不高,其他階層則埋怨養老金制度不公。

然而,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這均表明養老金並軌已經勢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養老金改革路線圖似乎已悄然發生變化。初公布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分類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推進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和機關改革是分開進行的;但《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機關和事業單位變成了並列。

輿論分析,《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機關和事業單位並列,且都沒有提到“試點”,也沒有“逐漸”“逐步”等限定詞彙,說明本次改革很有可能是機關和事業單位齊頭推進。

“時間表”和“路線圖”令人振奮,但改革要成功,需先做好全面、穩定、深思熟慮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做好了,既讓不同群體都能接受,又有助於公平。否則,倉促上陣,難免朝令夕改,也可能造成新的歷史遺留問題。

至於頂層設計,胡曉義透露,人社部去年領銜養老金頂層設計方案以來,共有7家機構平行設計,分別給出各自養老金設計方案供參考。國家層面的養老金頂層設計方案仍在綜合研究。

改革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然而,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消除養老金“雙軌制”下的權益失衡需要科學設計和不斷努力。觀察人士指出,養老金並軌不應該圍繞公務員養老金做減法,而應該圍繞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做加法,這樣,改革阻力才能減少。更多推薦:
養老金雙軌制是什麼意思?
廣州養老金改革最新消息
養老金並軌是公務員漲薪的前提
江蘇南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軌最新消息
推進“養老金並軌”重在行動

;

6. 兩會有沒有通過農民養老金問題

在兩會期間,討論很多政策,其中包括關於農民待遇方面的提案。有代表就提出「建立農民養老制度,讓65歲以上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但並沒有通過。

法律依據:《全國兩會》

7. 農民退休制度引爭議,兩會建議發放養老金,農民退休後誰來種地

養老金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方向,一旦有新的消息出現,相關的養老金制度就會引起廣泛關注。在兩會期間,一些政協委員提出建立農民退休制度。不過,2020年兩會農民退休制度引發國民激烈討論,農民該不該領取退休金已是個爭議話題。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當然目前,讓中國所有的退休農民都繳納養老金還是一個不現實的想法。然而,提議已經提出,剩下的工作是艱巨的。一旦農民退休金制度建立起來,整個社會就會更加繁榮和諧。農民作為最底層的勞動人民,應該得到應有的待遇。目前,這項建議仍處於初級階段。畢竟,中國有大量的農民。根據人大代表的建議,65歲以上的農民都要領到養老金,這對於國家財政來說,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近年來,國家也為農民做了很多努力,不僅免收農業稅,而且還實施了農村醫療保險,老年人每月還有百十元左右的生活費。有些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養老制度的提案已經有了,我們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待。

8. 2019兩會農村養老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2017年養老金上調最新消息:農村老人可領多少養老金?
養老金是指國家在人到老年的時候所給予的一種社會保障。就不同的情況來說,所領取到的養老金都是不一樣的。對於很多農村的老年人來說,都想要知道等到了六十歲的時候能夠領取到多少錢的養老金,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根據市委所提出的情況來看,要確保農村的所有六十歲老年人每個月能夠領取到不少八十元的養老保險金,通過實施這種關愛行動,能夠令兩百萬的空巢老人能夠達到老有所養的目的。
不過在領養老金之前,一定要進行參保,如今大部分滿了六十歲的老年人都會選擇繳費,很多社區都會出現排隊辦理參保的情況。所以,只有參加了城市居民養老保險之後,只要年滿了六十歲之後,就可以直接領取養老金。
一般來說,最低每個月能夠領到八十元,最高的能夠達到一百九十元每個月。因為城鄉居民養老金被分成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每個月能夠領到八十元,而個人賬戶的養老金需要根據選擇的繳費標准來確定。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
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分為13個檔次:分別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7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3500元、4000元。參保人可按照自己的經濟條件合理選擇繳費檔次。
農村養老保險繳費金額從100元到4000元分13個檔次
1、選擇繳費檔次100元,每人每年補貼45元
2、選擇繳費檔次200元,每人每年補貼50元
3、選擇繳費檔次300元,每人每年補貼55元
4、選擇繳費檔次400元,每人每年補貼60元
5、選擇繳費檔次500元,每人每年補貼70元
6、選擇繳費檔次700元,每人每年補貼75元
7、選擇繳費檔次1000元、1500元、2000元中任意一檔的,每人每年補貼85元
8、選擇繳費檔次2500元、3000元、3500元和4000元中任意一檔的,每人每年補貼90元。

9. 黑龍江省農村老人退休後可以拿工資嗎兩會是怎麼訣的

退休之後是可以領取養老金的 。
兩會討論60歲以上農民退休金方面的相關問題是非常多人關注的。其實,中央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所以每年想方設法來提高農民的收入。按照規定,如果農民退休之前買夠15年的養老保險,退休之後是可以領取養老金的。
農民的養老問題一直都是國家重點關注的事情之一,現如今農民的養老政策也在不斷的完善中。在這幾屆兩會,都有一些代表提出關於農村六十歲以上農民免費領取養老金的提案,只是每個農民都免費領取養老金,國家負擔是非常大的。

閱讀全文

與2019兩會關於農村養老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內共有多少女嬰被父母墮掉 瀏覽:433
長壽路上海國際 瀏覽:132
老年書畫協會活動信息 瀏覽:337
社保交多年退休都一樣嗎 瀏覽:662
未成年非法長期同居父母該怎麼辦 瀏覽:420
老年人失聲 瀏覽:343
雲南2017年退休金預發 瀏覽:356
父母的啟示是什麼 瀏覽:969
燕郊老年文體活動中心 瀏覽:99
蘭州銀行養老金怎麼取 瀏覽:985
養生玉石加熱床墊廠家在哪裡 瀏覽:418
商業養老保險繳稅規定 瀏覽:404
九九重陽節爬山活動旗幟設計 瀏覽:49
50歲學金融 瀏覽:615
南昌市老人重陽節多少歲補貼 瀏覽:496
長壽石電影 瀏覽:848
福建養老金交多少 瀏覽:285
做什麼體檢可以查出來自閉症 瀏覽:229
50歲女人還有性慾 瀏覽:525
烏魯木齊2018退休金調整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