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公婆太自私,退休金月月花光,就指望兒女養老,他們是怎麼想的
老年人該享受生活。但,對養老這件事,也有該有自己的打算。
我跟先生一直想著到了晚年,要好好享受生活的。但是,這種享受,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有精神上的。
但我們也會為自己的養老做打算。我們會攢一筆錢,專門用於自己的養老。這筆錢,一定是我們的能力所及的。就像我公婆的現在,他們也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是不會一定要每個月把錢花完,自己還是會攢一些。
到我們老了,我們會盡量讓自己輕鬆快樂。但是,也不會非要把錢花光,就指著孩子養老。
父母子女一場,願我們更多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我生你是因為愛你,讓你看看這個世界。你養我,也該是出於愛,我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
『貳』 老年人家庭贍養問題及對策調研
農村老人贍養問題應引起重視 歡迎訂閱手機青年報,移動用戶發送qnb到10658000,每天資費不到一角錢。http://www.youth.cn 2009-08-26 14:43:00 中國青年網金融危機背景下,農村老人贍養問題日益突出,高郵法院對近期審理的贍養案件進行了調研。當前農村贍養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子女經濟收入急劇減少導致供養壓力增大。打工是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致使眾多農民工失業,直接導致他們的經濟收入水平急劇減少,扣除日常開支、子女教育等費用後,在客觀上難以承擔贍養老人的經濟負擔。返鄉農民工與老人共同生活導致矛盾增多。返鄉農民工與老人共同生活,由於性格、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導致矛盾增多,沖突加劇,加之部分農民工法律觀念淡薄,在與老人發生家庭糾紛後,斷然採取停止供養的粗暴做法。不良鄉風民俗導致拒不贍養現象。農村地區大多具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觀念,無論父母子女還是社會輿論均認為出嫁女不用也不應贍養父母。一些案件當事人對要求出嫁女承擔贍養義務持強烈抵觸心態。眾多子女相互推諉導致無人過問。子女之間在父母財產分配、帶小孩等問題上相互攀比,進而心態失衡,認為父母厚此薄彼,自己理應少承擔或者不承擔贍養義務。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欠缺。農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狀況更多地取決於子女是否孝順及其經濟能力,農村老人除依靠子女贍養外(無子女的依靠村組扶助),缺乏系統、全面和充分的社會保障。對策和建議加大調解力度。贍養糾紛畢竟是家庭內部矛盾,生硬下判無助於家庭和睦。基於維護農村老人合法權益、促進當事人相互體諒理解的原則,創新調解方式,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有利因素,邀請村組負責人和具有一定威望的本地人參加調解、發表意見,形成有力的輿論壓力,促成當事人自行認識錯誤,自我悔改。加大執行力度。對極個別態度頑固、經反復協調仍拒不履行贍養義務的,採取堅決果斷的強制措施。執行過程中,實行快速、靈活、有效三原則,迅速強制執行,確保老人獲得必要的供養;靈活運用多種執行手段,為老人提供有力的司法救濟;高度重視強制執行的說服教育工作,明確法律責任,實現執行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加強宣傳工作。積極通過黑板報、廣播站、村民會議、巡迴審理等方式,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農村居民法律水平,大力倡導依法辦事、合法表達訴求的法律文化;積極弘揚關愛老人長輩的傳統文化,培養形成尊敬老人、譴責忤逆的輿論環境和良好的社會風氣。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議相關部門深入調研農村老人贍養問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探索構建覆蓋更加全面、救助更加及時、保障更加充分的社會綜合保障體系。 編輯: Sanming 來源: 江蘇經濟報關於老年人家庭贍養問題的調查報告 2009年04月27日 星期一 下午 07:51 關於老年人家庭贍養問題的調查報告我國是世界上老齡人最多的國家。聯合國將一個國家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定義為「老齡化社會」,依此標准,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中國已經基本進入老齡化社會。2000年老齡化比例為7.0%,2005年達到7.69%(老齡人口為10055萬)。在國家經濟實力還不夠強、社會保障體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如何贍養老齡人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32億,老齡人口增加,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的成果,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但是,也給經濟社會帶來許多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導致家庭、社會矛盾,對改革、發展、穩定產生不良作用。老有所養解決的尚好的,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部隊離退休老年人;企業退休職工的供養依據經濟效益而定,有些企業較好,也有些企業退休職工的退休金、醫療費也保證不了;農村老年人的贍養問題,許多農村集體經濟給予老年人適當生活補助,還建有敬老院和老年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等,老年人歡度晚年,也有一些農村老年人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暑假,我走訪了一些老年人的家庭,參觀了村裡的一些老年人的活動,並對農村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情況作了一些粗略調查。我國在1.32億老年人中,就有近億老年人生活在農村,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必須重視和加強農村老齡工作,促進各方面關注貧困老年人,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
當前,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使維權護老成為新世紀的一個社會性問題。而在老年人群中,農村老人約佔80%。由於社會歷史的原因,農村老人老有所養老的問題,比城鎮老人更為艱難。對老年人的贍養糾紛案進行調查分析,發現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不容樂觀。
從調查的情況看,農村很多老人的晚年呈現出不同於城鎮老年人的生活特點。
生活條件較差,生活方式單調 農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種,即三世同堂型、不分不離型、分擔贍養型、獨自生活型。三世同堂型即老人與子孫共同生活,生產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兒媳決定,老人除干點家務活幫助照看孩子外,別無其他生活,生活比較單調;不分不離型是指老人與子女雖沒有分家,但是不與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費用由子女供應這種類型的老人在子女少的家庭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分擔贍養型主要集中在多子女的老人家庭中,子女按比例分擔老人生活所必需的糧食及日用品,老人也不與子女一起生活;獨自生活型是指單身老人或老年夫婦單獨生活,生活費用由自己承擔,責任田裡的重體力活由親朋好友或子女幫助,這種類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幫助,這種類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或單子女的老人。許多不分離型、分擔贍養型、獨自生活型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村莊周圍低矮破舊的房子里,在有的地方,村莊周圍甚至出現了老年人聚居的「老年村」,其生活條件普遍較差。
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但不苛求精神贍養 與城鎮老人呼籲精神贍養不同,農村老人雖然也希望兒女精神贍養,但相當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餓受凍就很滿足了,而不太注重營養保建、參加娛樂活動等。
生活來源單一,完全依賴子女,農村老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極少,他們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喪失失勞動能力後,生活只能依賴子女,沒有其他出路,這是農村老人與城鎮老人的一個顯著區別。
造成農村老人生活艱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子女間非正常攀比,使老人生活無著落。從調查的情況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贍養責任的糾紛案件佔全部贍養糾紛案的80%以上。如78歲的張某有3個兒子,都已成家獨自生活。老人自己則在舊草棚里。原來兄弟3人商量好每家都拿出一定的糧食贍養老人,可後來老二以父親在老三結婚時花的錢比給他的多為由拒絕贍養老人;老三媳婦,則以結婚時老人怠慢了娘家人為由也不盡贍養義務。老大開始按時給老人送去生活費和糧食,後見兩個弟弟不盡義務,也停止供應。老人遂把3個兒子告上法庭,法庭判決老人勝訴後,兒媳們則以老人敗壞他們名聲為由,仍不盡義務,甚至發展到打罵老人,最終張某服毒自殺。
2、農村社會養老體制不健全,養老方式單一落後。絕大部分老人至今仍靠子女扶養,他們年輕時扶養子女,為子女上學、結婚耗盡了全部積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讓給了子女。由於農村養老保險體制不健全,老人大多沒有經濟來源,到年老時在經濟上便完全受制於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特別是個別兒媳視老人為負擔,老人在家裡經常受氣。
3、部分子女道德倫喪,只知向老人索取,卻不願回報老人。有的兒媳視娘家人為自己人,公公、婆婆為外人,「內外」差別大,不贍養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兒子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使父母飽受委屈。據蒼山縣法院統計,1990年以來全縣訴訟到法院的虐待老人案件達16件,而實際上沒訴諸法律的虐待現象遠大於這個數字,因為很多老人即使受到虐待也往往採取遷就忍讓的態度,造成隱性虐待較多。
農村養老問題嚴重干擾了農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響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帶來了負面效應,因此必須正視這一問題。
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倡農村青年為自己和老人參加養老保險,使農村老人減輕對子女的物質依賴程度。從長遠的觀點看,通過社會保障體系使老人安度晚年,將是解決農村養老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在全社會提倡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建立團結和諧的農村家庭關系。當前甚至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在農村,子女仍將是養老的主要承擔者,因此,必須將敬老愛老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滲透到農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依法養老。目前,關於保護老年人權益的立法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則等法規中都有專門的條款,國家還專門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對不盡贍養義務的人可以視情況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責任,從而為農村老人依法養老打下了法制基礎。當前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讓全社會了解保護老年人權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人更應學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與現實情況越來越不適應的情況也愈發突出,該法在社會中的實施狀況及暴露的問題主要有:(一)對老年人的特有權利法律規定不明確,導致落實難。除了同一般人所共有的權利外,老年人還有其自身的特有權利。那就是「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教」。對於老年人來說,正是這些權益需要法律作出切實的、明確的保障。(二)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宣傳廣度和深度不夠。一是對宣傳貫徹該法的長期性、艱巨性認識不足,雖然採取了一些形式的宣傳,但真正受到教育的主要是有關領導、老年人和老齡工作幹部,而沒有廣泛地向敬老養老的主體——中青年人進行宣傳。二是宣傳不夠深入,有的地區和單位行動遲緩,邊遠地區和許多單位還有死角,在許多部門和單位的幹部群眾中,對其主要條文內容不甚了解。三是對在宣傳貫徹該法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尚未進一步研究解決。(三)老年人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不強,導致一些情況不能及時處理。一是法制觀念淡薄,觀念陳舊。有的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權益,更不懂得如何去維護自己的權益。二是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多數不願意訴諸法律,怕家醜外揚而忍氣吞聲。(四)遺棄、虐待老人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法律保護不到位。有贍養義務的子女相互攀比,推諉、拒養老人的事件屢見不鮮,有的老人有病得不到及時治療等問題也大量存在。同時,各級組織在抓老年人維護合法權益工作方面又缺乏具體措施和工作力度,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真正解決。
如何對待老人不但是家庭問題,更重要的是社會問題。對於家庭來說,當前甚至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子女仍將是養老的主要承擔者,子女對待老人主要是一個字「孝」。傳統中國非常講究「孝道」,號稱「百行孝為先」、「百善孝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被設想為「孝道」的最高境界。孝不僅是生活上的瞻養,更是一種敬愛之情、精神溝通和心靈慰藉。真正的「孝道」,是使父母生前享受人生安樂,死後對之表達哀戚之情。提倡孝道不要求固守在父母身邊,更不要求絕對聽從父母的指揮與安排,只要求在父母喪失生產能力而社會保障又不健全的情況下對父母實行物質救濟,保證老人自我生活娛樂的物質基礎;在父母喪失自我生活料理能力時,或委託親戚,或找保姆,或親自照顧;尊重父母的人格與個性,不侮辱父母,不對父母施以任何暴力,常常給父母通通電話,有閑暇,常回家看看,在節假日陪父母玩玩,在精神上與父母達到一定程度的溝通,使老人得到精神慰藉與精神自由,從而身心健康的安享晚年。
對於社會而言,要在全社會提倡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建立團結和諧的家庭關系。因此,必須將敬老愛老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全社會行動起來,大力弘揚和倡導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全社會應當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宣傳教育活動,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青少年組織、學校和幼兒園應當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敬老、養老的道德教育和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加強法制力度,使不善待或虐待老人者受到嚴歷的制裁。老人問題嚴重干擾了正常生活秩序,影響了社會安寧與穩定,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帶來了負面效應。因此,當前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讓全社會了解保護老年人權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人更應學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老齡工作。老年人是黨和國家的財富,他們在革命和建設中作出過巨大貢獻,是歷史的功臣。農村老年人既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又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需要物質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關懷。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老齡工作決定》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形成敬老、養老、助老以及代際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並且指出要「基本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我們要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提高思想認識,貫徹「三個代表」,按照「六有」方針,切實做好老齡工作。
堅持家庭贍養為主,積極辦好敬老院。尊敬和贍養老年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我們要從農村老年人眾多、經濟不夠發達的國情出發,實行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者共同贍養,並以家庭贍養為主的辦法,使老年人繼續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住所和環境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同時要積極創建和辦好敬老院、托老所,對老年人做到經濟上贍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安慰,讓老年人歡歡樂樂安度晚年。
加快農村醫療衛生組織建設,切實解決老年人的缺醫少葯問題。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相對落後,老年人看病難,就連吃葯、打針和患病護理都有困難。我們要加快農村醫療衛生組織建設,積極創建和辦好醫療、保健室,努力做到良好的預防、醫療、康復,這是保證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基本條件。
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辦好老年活動中心。農村老年人既需要物質方面的贍養照顧,又需要精神方面的關懷安慰。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到活動中心,走走跳跳,說說唱唱,看看書報,講講故事,既交流了思想,又豐富生活,還能強身健體。
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依法維護老年人的權益。農村老年人在社會中是弱勢群體,他們的合法權益比較容易受到侵害,加之許多老年人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我們要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尊老敬老助老,給以適當生活補助。農村集體經濟給予老年人適當生活補助,讓農村老年人也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農村集體經濟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補助一些錢。這種辦法用錢不多,老年人月月見錢,幸福。
『叄』 公公婆婆養老問題,公婆讓我跟我對象養老,我對象有個姐姐,我想讓我老公跟他姐一起養
正常來說,在老人的思想里頭,有兒子的人肯定要由兒子來養老的,肯定沒有姑娘什麼事兒,但是如果你的條件實在是不允許你嗯贍養兩位老人的話,那你就可以跟你的大姑姐好好商量一下,你說這條件有限讓他幫忙出一部分,因為他畢竟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嗯,但是如果你條件允許的話,我建議你就主動承擔起來贍養老人的責任吧,反正這個也是你必須盡的責任,只是多一個人承擔和少一個人承擔的問題。
『肆』 公婆養老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
公婆的養老問題這個責任首先是不能推卸的。如果你老公是獨生子女,那公婆的贍養義務都由你們承擔。如果公婆還有其他子女,贍養的責任就應該由兄弟姊妹平分。
『伍』 關於農村老人養老保險的調查報告作業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山東省新泰市西洛村調查
劉洋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1.3億,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群體是我國最大的人口群體,所以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大的老年人群體。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了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建立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們大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所應該做的。
一、現狀描述
山東省是我國的第二大勞務輸出省,所以當年輕人外出打工時,留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就更是我們所應該關注的,也是值得調查的。西洛村位於山東中部、泰沂腹地,北依五嶽獨尊的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東接山東半島沿海城市。它所在的新泰市是山東省的30強縣市之一。西洛村總人口288人,60歲以上老人有36人,佔到總人口的8%。為了能夠准確地了解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我利用寒假時間進行了調查。調查以訪談形式為主,輔之以問卷。
(一)該村老年人的健康及醫療狀況
調查發現,該村36位老人中,有21位老人身體健康,基本上不怎麼生病,佔到了老人總數的58.3%,有9位老人身體比較差,時有小病發生,佔到25%,而餘下的6位老人有病在身,久治不愈.而這些老人的病主要集中在關節炎,風濕病,高血壓,等。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有近78%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會立即找醫生。這說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健康意識較強,但也有兩成多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選擇扛不過去時再找醫生。他們中除一部分是自信自己身體很好,頭痛感冒扛一下就過去了,不用找醫生外,也有部分人是因為家裡經濟拮據,現在醫葯費用高,看不起病。有近80%的老年人平時是找村裡的醫生看病,有15.8%的老年人平時在鄉衛生院看病。可見,村裡的醫生和鄉衛生院擔負著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但有近30%的老年人認為他們村的醫療條件比較差或很差,村裡醫生少,好醫生更少。大量無學歷甚至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充斥著鄉村衛生人員隊伍,農村老年人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容樂觀。村裡老年人得了病所花的錢,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兒女們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兒女們出。可見該村老年人在醫療上能夠花多少錢,主要取決於兒女們的經濟狀況。他們自己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但是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近幾年,該村好多人都買了醫療保險,平時看病所花的錢可以報銷近50%,這一舉措對他們好多人是受益非淺的。調查發現,該村老年人買醫療保險的有31人,佔到了老人總數的86.11%,大大提高了該村老人有病及時就醫的比率。
(二)該村老年人住房及經濟狀況
在對36位老年人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其中有30位老人有自己的住房,佔到了70%,他們中大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他們的房子大多是改革開放後由自己或自己跟兒女們一起修的。有近三成的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跟兒女或其他親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兒子住在一起。當有不止一個兒子時就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他們多則在一個兒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則三個月、一個月。住多長時間由家庭會議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決定。他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過因住房問題而挨媳婦罵或看媳婦臉色的經歷。他們中大多數人很想或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不很滿意或不滿意。調查還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基本沒有或有很少的經濟來源.他們生活消費所需的費用,一小部分是自身勞動所得,大部分是子女的資助。
(三)該村老年人養老狀況
根據我們的調查與訪談,我們了解到,在該村所有被調查的老人中,有97.3%的老人依靠家庭養老,也就是說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由子女提供生活費用,或者依靠自己微薄的儲蓄與繼續勞作維持生計,而只有2.7%的老人是靠退休金養老的,也就是說只有一位老人不是依靠家庭養老的。由於農村中分家情況比較普遍,子女成立新的家庭後與父母家庭之間在經濟上相互獨立。即使在一些家庭,相當數量的老人與成年子女雖然名義上沒有分家並住在同一所房子裡面,但他們仍然是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存。實際情況也表明,,除因身體原因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外,大多數農村老人都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以獲得必要的生活資料。對老人的經濟上的「反哺」往往只體現在老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生病需子女照顧等情況中。前面提到該村有比較高的醫療保險投保率,令我們感到欣慰。但是當對該村老人養老保險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該村投了養老保險的老人只有2.7%,也就是那位以退休金養老的老人,他是西洛村所在鄉鎮礦工廠的退休老幹部,退休前單位里統一買的養老保險。除此之外沒有一位老人投了該保險。這一結果另我們吃驚不已。我們了解到,曾有人上門推銷過養老保險,但是對於該保險,老人們參保投保意識淡薄,在投保問題上思想顧慮重重,怕政策不穩,怕加重他們的負擔。可見,農村養老保險在西洛村還是一片空白。
(四)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狀況
調查發現,在36位老人中,幾乎沒有一位老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他們的健身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並不強。只有不到10%的該村老年人經常讀書看報,這主要:經濟原因。很少有農村老年人訂報刊雜志,而村裡訂的報刊雜志主要是給幹部們看的;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並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書上的字。但是他們中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比例達到了91%,這是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經常打牌下棋的該村老年人所佔的比例並不大,而他們打牌下棋的場所主要是附近某戶人家的大門底下。同時我們了解到,幾乎沒有老年人參加過村裡組織的老年活動。村裡也幾乎沒有組織過老年人的文化活動。該村也沒有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設施。我們可以看出: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寂寞。可見,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很薄弱,村委會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還有許多事要做。
二、啟示與建議
通過上述對西洛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描述和分析,我認為,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使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就必須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從上述的描述與分析中,我們能看得出,不管是老年人的醫療問題還是養老問題,還是精神生活問題,都需要良好的經濟作為支撐、作為前提。經濟搞上去了,農民的生活富裕了,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許多問題也隨之解決了。其次要進一步發揮村委會的作用:多關注村裡老人們的生活情況,不忽略精神生活情況。多舉辦老人們的活動,積極鼓勵老人的參與。而且要有必要的老人活動場所和設施。同時多對村裡中年及少年進行關於孝敬老人的宣傳和教育。讓老人的老年生活真正的幸福起來。最後,要積極地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率,同時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改善農村的醫療服務。以次減輕子女贍養負擔,同時讓老人在養老問題上由被動變為主動,也讓老人有病及時就醫,提高生活質量;當然,說了這么多,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的,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說一切都是白話,所以我認為,國家的政策應該是最為重要的。
二十幾天的調查終於結束了,雖然調查的是我的鄉里鄉親,但平日里卻沒有很多的了解,更談不上關心,即使見面了,也只是點頭微笑。然而,隨著調查的逐步進行,給我心裡的震撼也越來越大。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位老人都有著不同的生活和不同待遇,但他們絕大部分生活地不好,這一點卻是相同的,了解了他們的生活讓我覺得難受和心痛。
調查中曾遇到一位阿姨,當和她談到對公婆的養老問題時,她問我:「當一塊石頭從上面掉下來砸到腳時,你的眼睛是先看下面還是先看上面?」我沒有多想就脫口而出「當然是下面」,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而且大多數人都會這么回答。這時阿姨說:「對啊,人人都會這樣,總是先看下後看上,對孩子,對老人就是這樣,總是往下疼,後往上疼。」我無語。
從調查的第一天直到最後一天,我的心都在起伏不平,但是有一點讓我更加地堅定,那就是,我一定會好好地孝敬我的父母。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絕對不會只疼下而不疼上,絕對不會讓辛辛苦苦養育自己的父母在老年吃任何一點點苦,受任何一點點罪。同時我也非常地希望我村的爺爺奶奶們能盡快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一個美好的晚年。雖然多了點,但你可以自己刪,給分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山東農村養老保險月領多少錢
其實也就是一個計算公式:我不知道你所在的地區是否是今年農村養專老保險的試點地區,如果屬不是試點地區,那麼月領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到60周歲那年,你總共繳納的養老金)除以139+33等於你月領養老金的數額。我給你打個比方吧:例如你45開始每年繳納養老金,到60周歲時你總共交了15000元(每年1000元),那麼你月領養老金的數額為:15000/139+33=140.9元。
『柒』 關於農村老人贍養問題的社會調查報告
農村老人贍養問題不容忽視
當前,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使維權護老成為新世紀的一個社會性問題。而在老年人群中,農村老人約佔80%。由於社會歷史的原因,農村老人老有所養的問題,比城鎮老人更為艱難。山東省蒼山法院近日對1990年以來的102起贍養糾紛案進行調查分析,發現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不容樂觀。
從調查的情況看,農村很多老人的晚年呈現出不同於城鎮老年人的生活特點。
生活條件較差,生活方式單調農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種,即三世同堂型、不分不離型、分擔贍養型、獨自生活型。三世同堂型即老人與子孫共同生活,生產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兒媳決定,老人除干點家務活幫助照看孩子外,別無其他活動,生活比較單調;不分不離型是指老人與子女雖沒有分家,但是不與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費用由子女供應,這種類型的老人在子女少的家庭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分擔贍養型主要集中在多子女的老人家庭中,子女按比例分擔老人生活所必需的糧食及日用品,老人也不與子女一起生活;獨自生活型是指單身老人或老年夫婦單獨生活,生活費用由自己承擔,責任田裡的重體力活由親朋好友或子女幫助,這種類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或單子女的老人。許多不分不離型、分擔贍養型、獨自生活型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村莊周圍低矮破舊的房子里,在有的地方,村莊周圍甚至出現了老年人聚居的「老年村」,其生活條件普遍較差。
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但不苛求精神贍養與城鎮老人呼籲精神贍養不同,農村老人雖然也希望兒女精神贍養,但相當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餓受凍就很滿足了,而不太注重營養保健、參加娛樂活動等。
生活來源單一,完全依賴子女農村老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極少,他們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喪失勞動能力後,生活只能依賴子女,沒有其他出路,這是農村老人與城鎮老人的一個顯著區別。
造成農村老人生活艱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子女間非正常攀比,使老人生活無著落。從調查的情況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贍養責任的糾紛案件約佔全部贍養糾紛案的80%以上。如78歲的張某有3個兒子,都已成家獨自生活,老人自己則住在舊草棚里。原來兄弟3人商量好每家都拿出一定的糧食贍養老人,可後來老二以父親在老三結婚時花的錢比給他的多為由拒絕贍養老人;老三媳婦則以結婚時老人怠慢了娘家人為由也不盡贍養義務。老大開始按時給老人送去生活費和糧食,後見兩個弟弟不盡義務,也停止供應。老人遂把3個兒子告上法庭,法庭判決老人勝訴後,兒媳們則以老人敗壞他們名聲為由,仍不盡義務,甚至發展到打罵老人,最終張某服毒自殺。
2、農村社會養老體制不健全,養老方式單一落後。絕大部分老人至今仍靠子女扶養,他們年輕時扶養子女,為子女上學、結婚耗盡了全部積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讓給了子女。由於農村養老保險體制不健全,老人大多沒有經濟來源,到年老時在經濟上便完全受制於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特別是個別兒媳視老人為負擔,老人在家裡經常受氣。
3、部分子女道德倫喪,只知向老人索取,卻不願回報老人。有的兒媳視娘家人為自己人,公公、婆婆為外人,「內外」差別大,不贍養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兒子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使父母飽受委屈。據蒼山縣法院統計,1990年以來全縣訴訟到法院的虐待老人案件達16件,而實際上沒訴諸法律的虐待現象遠大於這個數字,因為很多老人即使受到虐待也往往採取遷就忍讓的態度,造成隱性虐待較多。
農村養老問題嚴重干擾了農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響了社會安寧與穩定,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帶來了負面效應,因此必須正視這一問題。
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倡農村青年為自己和老人參加養老保險,使農村老人減輕對子女的物質依賴程度。從長遠的觀點看,通過社會保障體系使老人安度晚年,將是解決農村養老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在全社會提倡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建立團結和諧的農村家庭關系。當前甚至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在農村,子女仍將是養老的主要承擔者,因此,必須將敬老愛老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滲透到農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依法養老。目前,關於保護老年人權益的立法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則等法規中都有專門的條款,國家還專門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對不盡贍養義務的人可以視情況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責任,從而為農村老人依法養老打下了法制基礎。當前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讓全社會了解保護老年人權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人更應學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捌』 農村的公婆50歲就不工作,沒有退休金,50歲就開始養老太自私了。
我們這里的農村最窮的都在500萬以上,他們年輕時就不工作,哈哈
『玖』 公公婆婆57歲該不該給他們養老
公公婆婆57歲該不該給他們養老?這個就要看他們的身體好不好。身體好的話就暫時不能給他們養老,因為他們還可以工作,他們身體不好的話,那就要當後人的必定要負那個責任。就必須要把責任擔當起來。
『拾』 兒媳今年的新農保變更繳費最高檔4800元,哪么家中的婆婆領的退休金有得提升嗎
新農保交的越多,自然是到退休的時候領的退休金也就越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