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孝敬父母,父母關心下一代的文章
尊敬的父母:你們好!
我想,對父母最大的幫助莫過於幫助他們孩子的生命順利成長!作為父母,我和你們有著驚人的一致的想法。
一次,兒子的幾位同學來家吃中午飯,我先生講述了一個古希臘的傳說:有四扇門,分別通向智慧、財富、幸福和健康,條件是你只能選擇一扇門,而放棄其他門扉。故事還沒講完,三個九歲的男孩和一個九歲的女孩就一起討論了起來。很快,他們得出自己的答案:他們都選擇了第四扇門——健康之門。我和先生問:為什麼?兒子說,我本來就擁有智慧,我可以用我的智慧創造財富,也可以把握我的幸福。但是健康卻不是完全能把握的,因為個人的力量有時是不能及的。男孩們肯定地點頭,女孩說:我也這樣認為。
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時擁有這四扇門里的東西呢?問題的關鍵是你如何幫助您的孩子達成這些。您看,我們做父母的在願望上是如此的相似,但結果卻往往大相徑庭。
願望和現實之間,有一段漫長的空間距離,這個距離在時間上有18年之久,而最艱難的是頭6年。
現實情況是你現在就能判斷出,一個孩子的未來會擁有什麼。
我舉幾個例子由你來判斷這些孩子將來能獲得什麼。
例一:
一個孩子在沙灘上玩耍,他修了一個長城,還有一個城堡。老師問:沒有騎兵嗎?孩子指著說:在這里。他手指的方向是城堡。老師問:城堡怎麼沒有門?他答:騎兵他們害怕,不敢出來。
這個沒有門的城堡是孩子精神上的避難所,孩子根本沒能建立起安全感。生命的最早期,安全感是兒童最需要的。父母如果連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未能給他建立,您又如何讓他去贏得那四樣東西呢?
例二:
「你叫什麼名字呢?」
「我叫孫悟空」
「我也叫孫悟空」
「不許你叫孫悟空」
動手打,邊說邊打,「我要打死你,我爸爸很厲害的。我叫我爸爸用鞭子打死你……」
常在家中接觸暴力,父親是權威的象徵,自我未形成,心理能量弱——這就是我們可以看見的留在孩子身上的映射。
例三:
男孩子做在凳子上,吃大拇指,老師過來問:「你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完?」啪,一巴掌打掉老師的眼鏡,說:「我是警察,我爸爸也是警察,我們全家都是警察。」
這是一個對成人世界有著巨大的恐懼和敵視,精力都放在防禦上的孩子。
例四:
一個6歲的男孩來到學校,幾天後,他母親問我怎樣幫助他的數學心智,我說,他可能一生都不會擁有這樣的心智了。在我的觀察中,男孩的數學心智根本就被破壞了,或是說在建構的過程中出了問題了。現在這個男孩14歲,初二,數學一塌糊塗。舉這個例子是想說0~6歲是建構心智的年齡,如果在這個階段未能建立心智,又用什麼去吸收知識呢?
所以一生的成長關鍵在頭6年。如果頭6年出了問題,後6年改變的機會就會很小,再過6年去尋求改變,那幾乎就是奇跡了。因為既然做父母的能造成6歲前的問題,6歲後的問題一定是順理成章的。一群四年級的孩子們討論父母,得出一個統一的答案:成人是不可改變的——多麼本質的評價啊!
再回到例子里的那些孩子身上吧。這些孩子的共同特徵是:無法將注意力投放到心智形成上。原因自然是多種多樣的。部分孩子將精力放在個人早期成長的基本需求上,部分孩子把精力放在了對環境的防禦上。基本上是這兩種,而這不是孩子自己的責任,本質上來講沒有錯誤的孩子,只有錯誤的成人。我舉例並不想讓您從例子中判斷您的孩子,而是期望您把握原則。原則總是在任何環境下都能適用的。
因此,我同您共同分享的第一個內容是:如果您願望很好,您就必須關注孩子成長的法則,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愛。您必須知道0~3歲、3~6歲、6~12歲、12~18歲的孩子在生理、心理、精神上是如何成長的,對您的孩子什麼是最重要的,把0~18歲看成一個連續成長的過程,這非常有必要。例如:如果您不能在0~6歲給您的孩子帶來安全感和滿足感,我很難想像一個把大量精力放在獲取這些基本需求,放在防禦和敵對中的孩子該如何建構他的自我和心智,同其他正常的孩子相比,他幾乎沒有多少時間來完成這一過程,也因此喪失了將來做成人所需的基本的能力。所以,至此以後的一切都是枉然的了,而此時您也許認為知識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這是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因為您很快會發現,您的做法嚴重時甚至會讓孩子自閉。
所以建議是:您必須了解,才能給予。
第二個問題是:您必須了解和明白的是教育是一門科學,而不是一種文化。這很重要,否則您就達不到您的目的。例如:中國文化導致絕大多數的父母認為,從小就學所謂的知識是最重要的。實際父母這樣的觀念來自於自身的不安全感和社會也沒給人帶來安全感的焦慮。其中也包括對愛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教育文化像一個巨大的洪流,在這種文化中有對未來的恐懼、巨大的不安全感、不信任和急功近利。如果您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就很容易被這洪流沖著走,對於孩子漫長的成長來講,您將可能無法扮演一個幫助他、陪伴他慢慢成長的角色,而是孩子的施害者。
第三個問題是:您必須解決您自己的問題。那些有暴力的孩子父母必有暴力的一面;那些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也必缺乏安全感;那些尋求關注和無法同他人相處的孩子,父母也必定是這樣。您無須告訴您的孩子應該怎樣,您要做的是改變您自己,不讓您自己成為您童年的俘虜,最終不讓您孩子成為您童年的俘虜。您必須改變您,再改變您,讓您的生活建構起真正的品質,讓您的精神更加積極和愉悅。
我和無數的媽媽一樣,由自己帶孩子。首先我要說的是帶孩子很累,帶出一個正常的孩子一定是苦多於樂,照顧孩子每時每刻的艱辛是不必多言的,但您還是情願擁有孩子。我問一位媽媽,她說:「如果讓我再選擇,我還是要選擇孩子。他讓我成長,讓我努力工作為他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階層;讓我的意識不斷升華,為他提供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為了他,我必須注意我的語言、行為,我必須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示給他,長期的積累,那些良好的品質就固定在我的身上。當然,我還必須思考現有的很多問題。關注他每月的成長變化,排除謬誤,保證他的成長不偏離那條道,我又被推到了獨立、判斷、思考的道路上。沒有他,我會很懶惰,而樂於享受生活。他迫使我成長得很累,但共同成長給了我喜悅。」她愛她的孩子,問題的關鍵是,她會愛她的孩子。這一點是我最應該同您分享的。因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說自己愛孩子,但是當您問她孩子的情況時,她幾乎是一無所知。願望是愛孩子,行動卻是不付出,這不是愛,只是愛的情緒。大部分父母往往都是透過孩子愛自己。
第四個問題,大概也是最難以做到的問題:把「愛、自由、規則」給予孩子。實際身為父母,如果您正常成長過來,您就天然擁有了了解孩子的能力,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幾乎都不是。我們可能根本無時間去了解孩子,最直接、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給予孩子「愛和自由」以及「規則」,您的孩子就有了基本成長的保證。因為自由保證了孩子心智成長的空間,給了孩子智能;而愛給了孩子心靈;規則節約了孩子和您的人生成本。
愛和自由的基本保證是規則,規則必須是大家遵守,只要往前邁一步,規則就替代了權力——也就是父母制。這就是規則的意義。規則是:一、尊重他人;二、尊重環境;三、尊重自己。這個規則適用於0~6歲,規則將兒童從權威中解放了出來,也建立了極為良好的個人准則和社會准則,是未來的基礎。
2. 贊美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
1.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2. dear媽媽:這十幾年來你辛苦了!期望在這個性的日子送上內我個性的問容候!祝:母親節快樂!媽媽我永遠愛你!
3.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此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必須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贊美與欽佩。
4. 「孝」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導我們「百事孝為先」意思是教導我們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的為他們去掉。
5. 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3. 談談你對中國教育的看法
1、問:談談您對目前中國教育的看法!
答:中國教育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自孔孟學說,儒家教育斷掉之後,中國已經漸漸走入一個死胡同里,如果不恢復聖賢教育,其結果將會是極其糟糕和麻煩的。無論通過怎樣的管理,怎樣先進,乃至國際性的先進管理,結果都是麻煩的,西方的教育不適合中國。西方的教育走到現在也已經走到了末路,西方社會的許許多多的麻煩正是來自於教育的失敗。中國的聖賢教育來自於最基礎的孝道尊師,如果學生將這個最基礎的都忘記了,那麼任何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對任何人談論他愛國,愛社會,那都是虛假騙人的。中國聖賢教育流傳幾千年,經歷了多少個朝代,經歷了數千年的考驗都沒有斷掉,其中原因不難想像。唯獨到了現代,聖賢教育剛剛斷了八十多年就出現了這樣許多的問題。
2、問:最好能提出建設性的可行性的好意見來!
答:恢復孔孟聖賢的教育,儒家基礎是齊家治國,以孝道德行來恢復人心,制約人心和社會,再結合律法,首先能給社會漸漸帶來安寧,恢復和諧。聖賢教育是恢復社會和諧,乃至世界和諧的唯一出路,恢復聖賢教育,取其精華,從小教起,上至國家,下至民眾,共同學習,盡快改正,恢復社會和諧安定。這樣社會才能發展,世界才能和諧。
需要注意:西方教育不能借鑒,也無法借鑒,西方教育已經走入死胡同中,跟隨西方的教育走,只能將中國帶入死路。
4. 現在的90後都是極其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孝順父母也不懂事的孩子。這一代人是真正可悲又可憐的一代人
這是大人抄的問題,很多無心的襲話會給孩子潛意識的!比如:小寶上幼兒園回家,大部分家長會問「小寶今天吃了餅干沒有?吃了幾塊?」假設餅干是幼兒園每天發的,話是關心孩子的身體,但小孩會想:哦!原來我是要吃餅乾的,同學吃幾塊我吃幾塊。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在哪裡都不願意吃虧。。。所以就自私了。家長的覺悟一定要高!很多東西不是學校說的就一定對,比如:「書山有路勤為徑」這話對的,可是下句「學海無涯苦做舟」這話嚇人吧?學東西是很苦的事啊!!你們的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判斷,你占點小便宜,小孩會效仿以此來炫耀。尊重孩子,蹲下來和他說話,和他交朋友,經常和他一起鬧,和他站在一條線上,你是朋友你說話他自然聽,你的好他自然學,總一副父母的姿態指揮他他煩不?叛逆就這樣來了,你越讓我這樣我就那樣。。問有意義的話:有沒有幫同學老師做事情??這樣他的潛意識:哦!原來我是應該幫同學和老師做事情的。孩子一旦不自私,有利他心,這樣的孩子你用怎麼管,做好道德教育早晚都能幹出點成績來。。
5. 為什麼談戀愛上床就是結婚為了孝順父母繁衍下一代,傳宗接代。所以要早點結婚
不能說談戀愛,上床就是結婚。辦了結婚手續,領了結婚證才是新結婚。你要有證件。傳宗接代當然是結婚的一項重大任務了。要不人類怎麼發展?
6. 關於孝順的唯美短句
心是什麼?孝心就如童心未泯的孩子嘴下溜出給父母的半粒糖,親切而又純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孝心優美句子,歡迎來參考!
1、孝心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孝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
2、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4、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
5、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
6、真不公平,原諒青年人尋歡作樂,卻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
7、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8、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9、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10、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11、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12、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
13、互相贈送禮物的家庭習慣有助於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誠摯的友誼。其主要意義並不在於禮物的本身,而在於對親人的關心,在於希望感謝親人的關心。
14、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界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
15、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16、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7. 「6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人,也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人」,你怎麼看
先說60後“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不是這樣的。被子女拋棄的老人上幾代老人中不是有許多例子嗎?
譬如,江蘇某地被住著老人房子的親孫子打傷的老人;因為不滿拆遷補償款分配,被親生兒子打死的老人;因要結婚女兒遠嫁他鄉的孤獨老人;被兒子趕進豬圈去住的老人......
趁自己還健康、精神,思想還進步,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養老方式,無所謂是否是被這一代子女拋棄了我們。
不要給子女添麻煩,也是我們中國做父母,在自己老了的的時候,對子女最後一點愛心了。
8. 夫妻軸為中心時傾向於A孝順B上一代中心C尊老敬宗D青少年崇拜
這種情況其實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需要我們保持一個正常的心態去看待就可以了
9. 老師為了培養下一代而辛勤工作,我們應該孝敬他們。這句話怎麼改
老師為了培養下一代而辛勤工作,我們應該孝敬他們。這句話可以這樣改。
老師為了培養下一代而辛勤工作,,我們應該尊敬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