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古代孝敬父母佛教

古代孝敬父母佛教

發布時間:2020-12-21 14:41:38

① 佛教孝敬父母

凈空法師---佛在經上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兒女的一定要盡孝,做學生的一定要尊師。你從歷史上去看,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孝父母的人能有成就,沒有一個背師叛道的人能有成就。


凈空法師---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里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② 佛教也講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那為什麼我們對待老祖宗就和對待其他人是有區別的呢這不是分別心嗎

佛說的任何復的話都有一個語言環境或者制前提條件。佛說過的話如果在離開了一定的條件以後,也是不成立的,所以佛說佛的境界是用語言說不清楚的。不要死板硬套。佛說的分別心,是在相同的情況下,所有人都處在同一個位置的時候,和你的關系都是同等條件下等等類似的時候。比如父母如果沒有特別情況的時候,和你是同等距離,親朋也是同理,陌生人也是同理。這其中還有好和壞,等等區別。最後要說的就是佛說的話請結合現實完後去自己悟。單靠講解根本沒人能給你講出來。

③ 請問佛教如何能對婆婆心一起孝心

婆媳一來起信佛學佛,源每個人由於生活習慣,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做事的方式方法難免不同,這個時候媳婦對婆婆就要體現順,而婆婆對媳婦要體現愛。大家相互尊重,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下商討事情的處理方式。
學佛了,就要雙方都拿出愛心來,坦誠相待。當有好事的時候,婆婆要把兒媳婦當成自己女兒一樣疼愛;當婆婆批評兒媳婦的時候,兒媳婦要把婆婆當成自己親媽一樣的不計較。只有這樣才能相處的越來越融洽,越來越親密和諧。

④ 孝的含義是什麼呀!!!!

孝釋義:
1.孝順。 2.舊時尊長死後在一定時期內遵守的禮俗。 3.喪服。 4.姓。
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孝的起源: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對象是死去的人,這帶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傳宗接代。在周朝的人們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總之,西周時期的孝是一種封建宗教倫理。
孝道文化:
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是一個復合概念,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禮儀。從敬養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即: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
敬親。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於提倡對父母首先要「敬」和「愛」,沒有敬和愛,就談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也就是說,對待父母不僅僅是物質供養,關鍵在於要有對父母的愛,而且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沒有這種愛,不僅談不上對父母孝敬,而且和飼養犬馬沒有什麼兩樣。同時,孔子認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難的就是時刻保持這種「愛」,即心情愉悅地對待父母。
奉養。中國傳統孝道的物質基礎就是要從物質上供養父母,即贍養父母,「生則養」,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儒家提倡在物質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讓老年人吃。這一點非常重要,孝道強調老年父母在物質生活上的優先性。
侍疾。老年人年老體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國傳統孝道把「侍疾」作為重要內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懷。
立身。《孝經》雲:「安身行道,揚名於世,孝之終也」。這就是說,做子女的要「立身」並成就一番事業。兒女事業上有了成就,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因此,終日無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這也是對父母的不孝。
諫諍。 《孝經》諫諍章指出:「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也就是說,在父母有不義的時候,不僅不能順從,而應諫諍父母,使其改正不義,這樣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義。
善終。 《孝經》指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喪禮時要盡各種禮儀。

⑤ 佛家形容孝心的語句

原始佛教應該是不太講孝道的,也可以說它是把他從一家一戶的小孝內,擴展到「一切男子是我父,容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大孝,因此是使我們升起慈悲戒殺之心。

但佛教傳到中國後與儒家的倫理綱常相結合,也開始贊揚孝道,如《觀經》里就有凈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蘭盆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更是佛家的《孝經》。
摘錄一些經文給你吧:
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
——《父母恩重難報經》
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 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佛說盂蘭盆經》

閱讀全文

與古代孝敬父母佛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癜風怎麼治療可以長壽 瀏覽:55
詩經贊長壽 瀏覽:702
86年養老保險試點有哪些地方 瀏覽:553
娃滿月體檢都檢查什麼 瀏覽:508
養老並軌後退休金一樣嗎 瀏覽:287
跟父母抱怨了怎麼道歉 瀏覽:875
蘇州園區退休金每月幾號發放 瀏覽:485
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還交保險嗎 瀏覽:625
不孝順的女人命不好 瀏覽:199
從小孝順長大不孝順 瀏覽:616
耳蝸老年人 瀏覽:762
在職死亡養老保險 瀏覽:274
長壽心跳獲得 瀏覽:137
換駕照駕駛證怎麼體檢 瀏覽:368
60歲養老錢怎麼查詢 瀏覽:160
黑龍江2014年退休職工漲工資最新消息 瀏覽:401
冬天老年人腳痛怎麼回事 瀏覽:457
為什麼害怕去體檢 瀏覽:877
春秋戰國長壽 瀏覽:643
大潘佳佳養老院插曲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