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秋,重陽,冬至的民俗(個以篇,150字以內)
我簡答:
中秋:要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是賞月的佳節。中秋節還要吃月餅
重陽:民間就有在重版陽節做茱權萸代、飲菊花酒、舉行廟會、登高等風俗。因「高」與「糕」音同,所以重陽節又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冬至: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Ⅱ 重陽節完了是什麼節日
國際節假日一覽表
元旦 1月1日
春節 陰歷一月一日)
情人節 2月14日
元宵節 陰歷1月15日
狂歡節 巴西,二月中、下旬
國際婦女節 3月8日
聖帕特里克節 愛爾蘭,3月17日
楓糖節 加拿大,3-4月
植樹節 3月12日
愚人節 4月1日
復活節 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
宋干節 泰國新年4月13日
食品節 新加坡,4月17日
國際勞動節 5月1日
母親節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把齋節
開齋節 4月或5月,回歷十月一日
銀行休假日 英國, 5月31日
國際兒童節 6月1日
父親節 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端午節 陰歷5月5日
仲夏節 北歐6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節,7月下旬
七夕 中國,陰歷7月初七
中秋節 陰歷8月15日
教師節 中國,9月10日
重陽節 中國,陰歷9月初九
國慶節 中國,10月1日
啤酒節 德國十月節,10月10日
南瓜節 北美10月31日
鬼節 萬聖節除夕,10月31日夜
萬聖節 11月1日
感恩節 美國,11月最後一個星期
護士節 12月12日
聖誕除夕 12月24日
聖誕節 12月25日
DAD節禮日 12月26日
新年除夕 12月31日
Ⅲ 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重陽,臘八,冬至. 這些節日的習俗與由來!謝了!
1、春節
習俗:貼年紅、吃年夜飯、守歲、拜年、壓歲錢、祭祀、廟會、舞獅等。
由來: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2、元宵節
習俗: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
由來: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3、清明
習俗:踏青郊遊、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等。
由來: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4、端午
習俗:扒龍舟、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食粽、放紙鳶、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
由來: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5、七夕
習俗: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
由來: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6、重陽
習俗: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由來:《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7、臘八
習俗:熬臘八粥、吃臘八蒜、曬臘八豆腐、煮臘八面、吃臘八冰等。
由來:「臘八」一詞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稱為「臘日」,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8、冬至
習俗: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
由來:斗指子為冬至,即太陽黃經達270°,於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Ⅳ 有關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的詩句各五句
1、關於春節
彈唱迎春節,東風天地新。(老舍《一九六五年春節與北京曲藝團諸友歡聚得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葉顒《已酉新正》)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孟浩然《田家元日》)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文徵明《拜年》)
2、關於元宵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詞》)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3、關於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4、關於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文秀《端午》)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端午》)
今日青山端午節,不勞拈出再施呈。(釋宗演《頌古二十四首》)
摩挲兩眼摺紙衾,人道今辰正端午。(白玉蟾《端午述懷》)
5、關於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傑《乞巧》)
年年七夕晴光里,宮女穿針盡上樓。(王涯《宮詞三十首》)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東西一水隔,迢遞兩年愁。(權德輿《七夕》)
彎橋銷盡愁奈何,天氣駘盪雲陂阤。(溫庭筠《七夕》)
6、關於中秋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中秋八月祥風遍,慢上東輪雲游轉。(宋太宗《緣識》)
枉值中秋半,長乖宿洞庭。(無可《中秋月》)
玉露中秋夜,金波碧落開。(徐放《奉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玩月得來字》)
中秋朗月靜天河,烏鵲南飛客恨多。(劉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7、關於重陽
重陽佳節菊花貴,婀娜如金葉青翠。(宋太宗《緣識》)
重陽卧看登高侶,滿把茱萸只自愁。(陸游《秋夜》)
白玉階前菊蕊香,金杯仙醞賞重陽。(和凝《宮詞百首》)
高秋風日過重陽,佳節坤成啟未央。(王國維《頤和園詞》)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王昌齡《九日登高》)
8、關於冬至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杜甫《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小臣曾讀三王紀,冬至由來始祭天。(邊貢《迎鑾曲(十首)》)
春來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楊凝式《雪晴》)
9、關於除夕
除夕陰寒怕卷簾,雨聲斷續下疏檐。(劉克庄《除夕》)
除夕春朝共此辰,強憑迎送說新陳。(周永年《歲除立春》)
除夕愁難破,還家夢愈頻。(鄭作《除夕》)
除夕無詩侶,燈窗酒獨斟。(黃庚《除夜即事》)
除夕風霜節,家人錦綺筵。(曾豐《除日送龍涎香與宋評事二首》)
Ⅳ 百花節,冬至,重陽節,端午節中秋節的英文各是
百花節 Baihua Festival
農歷二月十二(也有認為是二月十五),俗稱百花生日,又名 【百花潮】版【 花朝節】、【踏青權節】、【撲蝶會】,相傳是天上花神女夷的生日。
冬至 Winter solstice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 Double Ninth Festival
端午節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
Ⅵ 一陽復始,有一個陽,有冬至的意思。九月初九重陽節,雙陽相重。兩個陽。有沒有懂這些的
沒有「一陽復春」這個成語,有一個「一陽復始」的成語。看成語意思應該是「一陽復始專」。【詞語】:一陽屬復始【注音】:yī yáng fù shǐ【釋義】:古人認為天地之間有陰陽二氣,每年到冬至日,陰氣盡,陽氣又開始發生。指春天又到來了。【出處】:清·李雨堂《萬花樓》第三回:「轉眼又是一陽復始,家家戶戶慶賀新年,獨有那公子母子寂寥過歲。」
Ⅶ 中秋節,重陽節及冬至的來歷及傳說
一、中秋節
1、來歷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
2、傳說: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後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葯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
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Ⅷ 急要關於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至和重陽節的詩句
春節詩句:
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____王安石《元日》
2、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____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3、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____王安石《元日》
元宵詩句:
1、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端午詩句: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____杜牧《清明》
2、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____晏殊《破陣子·春景》
3、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____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中秋詩句:
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2、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齊已.《中秋月》)
3、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中秋月》)
冬至詩句:
減字木蘭花(冬至)
宋代:阮閱
曉雲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
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後塵。
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
秉燭須游。已減銅壺昨夜籌。
重陽節詩句:
1、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____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3、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Ⅸ 冬至、除夕、初一、初三、重陽、到底給故人燒不燒紙
燒紙是寄託哀思,如果你想念故人,就燒,不想則不燒
並沒有文化上的規定
一般情況下
冬至、除夕、初一、初三這幾個都要燒
重陽,這個可能南方比較中,北方則不那麼重,特別是陝西,山西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