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徐霞客孝順父母

徐霞客孝順父母

發布時間:2020-12-21 06:25:27

⑴ 徐霞客到過哪

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地理學家之一,也是有名的旅遊家。徐霞客名弘祖(或作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別號,萬曆十四年(1587年)出一在南直求江陰縣(今江蘇江陰市)南喝岐村(今屬馬鎮鄉)。徐霞客的家鄉在當時屬於「東南財賦地」的經濟發達地區。徐霞客出身什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經掛過虛名,但到了他的父親徐有勉那 一代,徐家已經家道中落了。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是個淡泊名利的人,他對什途沒有多大興趣,也小大歡喜和官場中的人結交,寧願平靜悠閑地在鄉間一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年幼的徐霞客有所影響。
徐霞客幼年時期的徐霞客,天資聰穎,有很強的記憶力。對於不明白的地方,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對「四書五經」和八股文沒有很大的興趣,卻特別青睞歷史、地理和探討大自然力一面的書籍。這類書在當時視為小正規的閑書、奇書。他的閱讀面很廣,諸如古今史籍、輿囚力一志、山海囚經等,他都有所涉獵。他的族兄徐仲昭曾說他「性酷好奇書,客中未見書,即囊無遺錢,亦解衣市之,自背負而歸。今充棟盈箱,兒比四庫。」有錢必買書,無錢則變賣衣物來換錢買書,徐霞客「奇書」的嗜好:好就是到了這種令人嘆為觀比的程度。看了這此書以後,使得他史加嚮往五厲等名山。
徐霞客19歲時,父親病故。三年服孝期滿,徐霞客萌發了外出遊歷的想法,而賢德的母親也認為好男兒志在四力一,不願自己的兒子像籬笆里圈著的小雞,車轅上套著的小馬一樣,被束縛而沒有見識和出息。對徐霞客的決定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
年輕的徐霞客終於告別書齋生活活,掙脫了什途功名的束縛,開始實現兒時的夢想。他22歲就開始外出旅遊,歷經34年,直到生命結束為。他先後游歷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於華東、華北、中南、西南,包括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及雲南等16個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盪、九華、黃山、武夷、廬山、華山、武當、羅浮、盤山、五台、阻山、衡山、九異等名山;游盡太湖、民江、黃河、『富春、閩江、九鯉湖、錢塘江、瀟水、湘水、鬱江、黔江、黃果樹瀑布、盤江、滇池、洱海等勝水。
在漫長的旅途當中,徐霞客為了考察得准確、細致,大都步行前進。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對於所遇的險阻,他都以頑強的鬥志去克服,而且無論身體多麼疲憊、條件多麼惡劣,他都侮天堅持作日記,這此旅遊日記記錄了他的旅途經歷、考察的情況以及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的寶貴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視標本的研究價值,他在武當山等地目險採集了榔梅;在尚山採集了當地一種形似菊花的特產—金蓮花;在五台山採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貴植物;在瑪瑙山上採集了「石樹」;在蝴蝶泉邊採集了花樹的枝葉。
徐霞客對科學研究有著無所畏懼的精神。他喜歡獵奇,可以說是到「聞奇必探,見險必截」。侮侮遇到古洞、名剎、溫泉、匕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異景觀,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覽「廬山真面日」。他在自己的記錄中說:「旦古人跡未到之卜_,小惜捐軀命,多力一竭慮以赴之,期於必造其域,必窮其奧而後比。」他在雲南騰越為了把一個岩洞看個明自,目死攀登上懸崖;在湖南茶陵時,獨闖傳說中神秘的麻葉洞;在廣西融縣真仙岩,徐霞客為了探索一個時洞,競從一條橫卧的巨蟒身上跨過,進到洞內。他還經『常和鬼神迷信做斗爭一,雲南地力一上有一本《雞山志略》,書中記載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雞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現象,這種五彩光圈通常被社會上認為是「佛光」或「『;:光」。徐霞客則從地形環境的角度,解釋了出現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囚,駁斥了遷腐的迷信說教,這也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⑵ 教育的真諦:家庭教育中什麼最重要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中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尤其是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把對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教孩子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公正的人。
有這樣三位母親:
第一位母親拿回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各不相同,她的兩個兒子看見了,都想要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弟弟搶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為母親聽了很不高興地瞪了 他一眼,責備了他。哥哥明明想要大的蘋果,卻靈機一動,改口道:「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母親聽了非常高興,在哥哥的臉上親了一下, 表揚他是個好孩子,還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給了他。哥哥「悟」出一個「道理」:說謊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從此,他學會說謊,又學會了偷盜,搶劫,為了想要的東西,哥哥不擇手段,直到被送進監獄。
第二個母親也拿來幾個大小不一的蘋果,兩個孩子也都急著要大的。這位母親把那個最大的蘋果舉在手上說:「你們誰都想得到它。那麼我們現在來比賽:我把門前 的草坪分成兩塊,你們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乾的又好又快,誰就有權得到它。」比賽結束後,哥哥得到了那個最大最紅最好吃的蘋果。從此,哥哥明白了一個 簡單而又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取做得最好。你想要什麼,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後來,他成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第三位母親拿回來一筐蘋果,她每天給兒子`丈夫和自己各分一個。時間一天天過去,筐里的蘋果一天天減少了,最後筐里只剩下一個蘋果了。吃罷晚飯,這位母親 把蘋果交給兒子,說:「孩子,這最後一個蘋果就由你來分吧!」兒子接過蘋果,拿來水果刀,一分為三,爸爸`媽媽和他自己各一份。這位母親笑了,說:「孩子,你學會了公平--這正是我希望於你的。」後來,這位孩子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法官。他就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一任首席法官約翰.傑伊。
一個蘋果,既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這雖然是個「個案」,但是其中蘊涵的道理卻有普遍意義,那就是母親的引導和教育對孩子的未來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位教育家說:「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收獲什麼樣的果實,人的行為,習慣,品質將形成人的最終命運。」
而母親的引導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品質的形成有著相當大的影響。有這樣一些眾所周知的偉人----孟子、柳宗元、徐霞客、林肯、愛因斯坦、比爾蓋茨,他們的成功顯然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尤其是母親的正確引導。
(一)孟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里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裡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裡,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里環境還是不好,於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著,抄起剪刀,「嘩」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裡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柳宗元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氛的家庭。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了南方,母親盧氏帶領他住在京西庄園里,盧氏信佛,聰明賢淑,很有見識,並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誦古賦十四首。正是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盧氏勤儉持家,訓育子女,在早年避亂到南方時,寧肯自己挨餓,也要供養親族。後來柳宗元得罪貶官,母親以垂暮之年,跟隨兒子到南荒,沒有絲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在她身上體現了很多中國古代婦女的美德。母親的良好品格,從小熏陶了柳宗元。
(三) 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出生在江蘇江陰的一個沒落世家。家境雖然已經衰微,但是家中藏書卻不少。尤其幸運的是,徐霞客有一位很好的母親。母親思想開朗,勤勞賢良,知書知禮,富有理想。全家的經濟掌持和對子女的教育,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
徐霞客幼小的時候就開始聽母親講歷史故事,講為人的道理,激起了他求知探奇的強烈願望。一次,母親講《左傳》,講到「民生於勤,勤則不匱」的句子時,徐霞客說:「媽媽,我知道這其中的意思。」「說說看,看你理解得怎麼樣?」徐霞客解釋說:「這是說,一個人無論織布、讀書和做其他事情,最重要的是勤快,只要勤快,就什麼都不會缺少的。」母親聽後滿意地笑了。
從此,徐霞客除了吃飯時間,幾乎都在父親的書房裡精心讀書。他讀完整架整櫃的書籍後,又把那些心裡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集中起來,反復閱讀。進了私塾以後,他還經常把這些書揣在身邊。他覺得從這些書里能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可以了解民族的歷史,使人心胸開闊,產生力量。後來,他決定放棄科舉,絕於仕途,准備遍游祖國的山川。
恰在這時,霞客的父親去世了,身邊只有一位年老的母親,他實現宏願的決心有些躊躇。母親了解到兒子的心意,便鼓勵說:「孩子呀,身為男子漢,應該志在四方,不能為了家庭的緣故而放棄自己的志願,像一隻因在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狗。」為了激勵兒子,母親還親手為兒子趕做了一頂「遠游帽」,讓他戴著踏上了征途。
開始,霞客出遊大都是在比較近的地方,行期也有一段間隔。每次游罷歸來,霞客總要把異地的風光見聞一五一十地講給母親聽。徐母總是為兒子的學識不斷長進而感到高興。後來徐母發現,既然遠游,為何頻頻歸來?當他知道霞客仍然是為了照顧自己時,便對霞客說:「我雖然年已老邁,但身體還根結實,你用不著惦記我。不信,我還可以出去一游。」她硬叫兒子陪她去游覽了附近的荊溪和勾曲,而且一路走在兒子的前面,全不示弱。
得到母親的鼓勵,徐霞客激動不已。他開始了對祖國萬里河山的游歷。他30多年不避寒暑,不畏艱險,靠兩條腿考察了華東、華北、東南沿海、西南雲貴等17個省區,對大半個中國的地理、水文、地質、動植物,特別是有關我國石灰岩地貌作了數百萬字的游記記錄,--在母親支持下,徐霞客游遍祖國萬里山河,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
(四)林肯
林肯母親南希是位個性善良,甚至有些羞澀的婦女。在決定事情時由於膽子小,通常是不採取主動,但林肯5歲時,她突然變得膽大起來。
「孩子必須上學」她說。林肯父親托馬斯開始反對:「讀書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家是不要緊的。另外,你需要他們在家幫忙,他很快就是個好幫手了。但在母親的堅持下,林肯和姐姐都進入了兩英里遠的一所學校。
「你們今天學了什麼?」盡管很累,但南希還是常常的問。一次,林肯天真地問著他不知從哪兒聽來的名詞:「媽,什麼是解放?」南希屏住了氣,用目光注視著他:「解放,就是自由,就是一個屬於自己而不象奴隸一樣屬於別人。這是每個人應當有的權利,不管是什麼膚色,這一點一定不要忘了。」
孩子嚴肅的點了點頭。南希心裡輕鬆了,雖然她無法確定這番話對這個幼稚的孩子所產生的興趣,後來歷史卻證明,她的這番話,影響了一個國家的進程,這番話對孩子心靈的震動是無法形容的。
就是這個令人尊敬的母親給予自己的孩子以崇高的品質。
林肯聰明乖巧,加上受到母親的教誨,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從一位平民到總統,可以說,林肯經歷了許多令他難以忘懷的痛苦的過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倍受艱辛的人,改變了美國歷史的進程,不可否認,這與他勤奮刻苦的精神、不屈的鬥志及良好而珍貴的家教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從林肯的早期教育來看,除了聰明的頭腦以外,母親的愛與堅持十分重要,影響著林肯的人生觀和人格品質,最終才能成為一名偉大的政治家!
(五)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為科學界和整個人類所作出的貢獻都是無人能及的。他的天才與成就,都是與父母對他的早期教育密不可分的。
愛因斯坦剛生下來時,腦袋特別大,與他身體的比例很不協調;尤其是後腦勺,不但大,而且有稜有角。
長到2歲的時候,愛因斯坦卻不能像大多數孩子那樣開始咿呀學語,而且孤僻緘默得讓人生疑,人們再聯想起那顆不甚正常的頭型,又開始懷疑起來:「這孩子會不會是個啞巴或者痴呆?」
對於別人的懷疑與議論,愛因斯坦的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他對愛因斯坦的母親說:「他的腦袋大,是因為裡面裝的智慧太多了!」
愛因斯坦到3歲的時候仍然不會說話,他的母親急了,她問丈夫:「親愛的,你不是說咱們兒子大腦袋裡裝滿了智慧嗎?可是他都這么大了還不會說話,那腦袋裡究竟裝了些什麼呢!」
父親又笑笑,他對妻子說:「你別看他說活晚,等到他會說的時候,一定說起來就沒完!」
4歲的時候,愛因斯坦還是沒有開口說話,相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他實在是太沉默了。直到後來,小愛因斯坦終於說話了,但是他也不願意跟別的孩子一起玩。他只喜歡一個躲在安靜地地方沉思。
母親盡可能多地抽出時間來和小愛因斯坦交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他從封閉的世界中拉出來,促進其語言的發育。只要她的兒子能夠把自己所想的事說出來,那麼她就可以幫他了。
愛因斯坦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對音樂卻極為敏感。
有一次,母親在自家的花園里彈鋼琴,當她正彈得起勁的時候,突然發覺後面有響動,她回過頭去,發現小愛因斯坦正歪著大腦袋,聚精會神地聽她彈奏,而且看那樣子,分明是已經聽得入迷了。她微笑著拍拍愛因斯坦的頭:「我可愛的寶貝,看你入神的樣子,難道你聽懂了嗎?」
接下來,每當母親坐在鋼琴前演奏貝多芬等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時,他都會悄悄地坐在母親的旁邊靜靜地傾聽。小小年紀的他就懂得音樂不僅可以抒發內心的情感,還可以像畫筆一樣,描繪出藍藍的大海和柔和的月光,真是太美妙了。
母親通過一次次地觀察,認為「大頭兒子」肯定有音樂的天賦,於是請來城裡一位最優秀的小提琴手,做愛因斯坦的家庭音樂教師,專門教他演奏小提琴。愛因斯坦進步雖不是很快,但他非常地刻苦。漸漸地,他已經可以斷斷續續地演奏部分莫扎特作品的片斷了。
小愛因斯坦不會說話,就進入了音樂的世界,究竟在這個世界他看到了什麼,誰都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找到了自己所希望的東西。
(六)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他和兩個姐妹一起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是西雅圖的一名律師。他們的已故母親曾任中學教師、華盛頓大學的校務委員以及的女主席。
小蓋茨三四歲時,母親外出總是把蓋茨帶在身邊,當他在學校里向學生講解西亞圖的歷史和博物館的情況時,蓋茨總是坐在全班最前面,盡管蓋茨是個好動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現得比其他學生還要專注、認真。
小蓋茨的父母還盡可能鼓勵和提供他各種機會,在他逐漸長大時,父母鼓勵他參加童子軍的野營活動,有一次暑假童子軍的80公里徒步行軍,時間是一個星期,他穿了一雙嶄新的高筒靴,顯然新鞋不大合腳,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軍,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盡了苦頭;第一天晚上,他的腳後跟磨破了皮,腳趾上起了許多水泡。他咬緊牙關,堅持走下去。第二夭晚上,他的腳紅腫得非常厲害,開裂的皮膚還流了血。同伴們都勸他停止前進,他卻搖搖頭,只是向隨隊醫生要點葯棉和紗布包紮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繼續上路了。就這樣他一直堅持到一個途中站檢查,當領隊發現他的腳發炎的非常嚴重,下令醫治,才中止了這次行軍。蓋茨的母親從西雅圖趕來,看到他雙腳潰爛的樣子時,難過地哭了,直埋怨兒子為什麼不早點停止行軍。蓋茨卻淡淡他說:「可惜我這次沒有到達目的地。」
中學畢業後,比爾蓋茨很想到哈佛大學去讀書,這也正是父母們最大的心願。幸好,比爾蓋茨的父母並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私產,必須讓孩子們來完成父母喜歡的事。經過冷靜思考後,父母放棄了讓兒子當律師的想法,讓比爾蓋茨在大學領域里自由發展。這一點幫了比爾蓋茨的大忙。
但一年後,更大的難題擺在了比爾蓋茨的父母面前:比爾蓋茨要離開哈佛,放棄進修學業,與別人一起創辦計算機公司!比爾與父母多次交談,平靜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兒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說什麼呢!或許兒子的天賦與計算機事業是最佳的切合點吧!比爾蓋茨便毅然離開了令億萬學子嚮往的哈佛大學,開始在軟體領域大展鴻圖。1975年比爾正式創辦微軟公司,二十多年後,成為世界頂尖首富,個人資產近200億美元!
比爾蓋茨的成功是個人天賦與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比爾的故事告訴我們:一、我們應不斷激活孩子的天賦,注重對孩子天賦的培養與保護。二,培養孩子的愛思考的專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可見,從古代的「孟母三遷」到當代的比爾蓋茨,無不昭示著這樣一個道理:母親
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當今很多有智慧、有才華的婦女紛紛投入社會去工作,對於社會國家的貢獻可以說非常的大。我覺得,有志的婦女應該有另外一種思考模式:就是把自己的才德、才能放在你的家庭中,為家庭做貢獻。雖然家庭的成員不多,可你將來教育出來的子女有可能成聖成賢,也一樣可以在未來幫助國家,造福人類社會。所以,即使你受過很高的教育,如果把所學的付出在子女教育上,相信將來所得到的一定不是現在所能看到的。現在婦女大量投入職場後,家庭的力量反而單薄了。我們付出很多心血、很多代價投入於社會上,所換來的卻是無法彌補的家庭缺憾――婦女紛紛走出家庭後就失去了家庭教育,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關鍵問題。何以故?孩子無法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後,在學校所接受的多限於知識性的傳授和科技類的實踐。但科技知識的傳授無法培養人的內在德性。人的德性包括人的品德、人際相處能力、人的威儀、人的禮貌……這些都要從家庭教育來教導和落實。婦女離開家庭後就失去了家庭教育。其後果就是我們看到當今社會人與人交往,不要說道德,就連人與人之間應有的信義和信用都將沒有了。
所以,作為母親,應該重視自己的價值,要力求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和熏陶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這也是做母親的最大的心願。

閱讀全文

與徐霞客孝順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忻州居民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449
為什麼有時很討厭自己父母 瀏覽:722
70歲老人幹活受傷有沒有誤工費 瀏覽:455
金玲孝敬父母 瀏覽:284
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支 瀏覽:237
老年人活動公共用房 瀏覽:552
老年人殘疾人養護服務經營范圍可以有哪些 瀏覽:797
老壽星健康長壽子女孝順 瀏覽:922
多少歲能拿到退休金 瀏覽:190
想買洗碗機但是父母不同意怎麼辦 瀏覽:841
長壽花落花苞是怎麼回事 瀏覽:790
臨時工交社保退休 瀏覽:290
膝前孝順 瀏覽:426
老年人溶血的危害 瀏覽:318
常德有多少個養老院 瀏覽:865
茂名市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745
江西農村養老金怎麼在手機上交 瀏覽:225
2017年又能漲養老金嗎 瀏覽:772
經濟日報社保繳費十五年退休 瀏覽:801
老年人跌倒檢測技術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