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順到底是孝重要還是順重要,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我個人覺得孝順的核心在於孝,而不在於順,因為順從只能說明這個人懦弱,換一句話說,這樣的人沒有主見。
孝順這個詞被我們經常提及,而且我們也覺得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確實,父母生育了我們,並且養育了我們,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照顧父母,同時也有義務去為了家庭成員的生活而努力。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在處理孝順的問題上都能夠拎得清楚,以至於經常會做出一些愚孝的行為。
孝順的問題引起了熱議。
隨著90後的年齡越來越高,很多90後已經步入中年,在這樣的情況下,孝順成為了很多90後熱議的話題,有些人會覺得孝順的含義是要順從父母,父母說什麼話自己都要聽取,雖然父母說的不一定對,但是因為父母生了我們,所以我們就要這樣做,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看來,這樣的行為只是一種愚孝。
2. 你是怎麼看待孩子孝養父母的問題
我先來分享三個主要觀點,再說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個觀點,養兒防老。我們的傳統文化,養孩子還是為了自己,老了失去勞動力了,靠孩子養老。然後一代一代往下傳,一旦出現不養老現象,就要遭到社會的譴責,說你忤逆不孝。所以,從孩子出生起,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就是孝敬父母。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優秀的美德,我們的文化得以延續五千年的根基之一。
第二個觀點,孩子是來討債的。這個觀點也很普遍,原因在於家庭關系,平時不好處理。主要還是孩子多,兩個以上就有矛盾產生,會出現父母對你好對我不好的看法,影響了對父母的態度。只要有矛盾,父母一般都是抱怨,我從小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們拉扯大,心肝掏出來給你們吃還嫌沒把膽摘掉。因為矛盾不斷激化,別人還不好插手,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事。於是,養孩子只有付出,沒有回報,可不前世欠他的,今生來討債。
第三個觀點,孩子是快樂的副產品。輿論上只見懷孕難,想生還生不成的。其實絕大多數人不存在這問題,都是無意中大獎,實在很容易。不信問身邊人,哪個不是避孕失敗者?要孩子的心情可以這樣理解,沒懷上了不想要,懷上了想要,就這樣矛盾。
我對生養孩子的態度,認為是義務,對社會應盡的義務。生他就要養好他,養到18歲,具有公民權利了,自己打天下去,也不會指望孩子養老。至於說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續,說得不錯,能做到這程度當然圓滿,做不到了,甚至讓你失望,也不要悲傷。因為生養孩子,唯一目的是把他養大成人。至於他以後對父母怎樣,那要靠緣分,孝順是人情,不孝順是本分,沒什麼對錯。
3. 請談談你對「孝順」的理解
一家之言,個人拙見:於人類社會講,孝順是責任,是和諧社會關系中的必要要求;於家庭講,孝順是傳承,是美德,尤其是中國家庭;於個人講,孝順是本能,是個人品質決定的。
看得出你有一些困惑和自己的思考,我想,談孝順還是從自然人的個體思維來議論,比較單純一些。孝與不孝都是正常的,如果說對錯,既可能有父母造成的,也可能有子女造成的,還可能有社會造成的……我認為,作為父母,養育子女是自己的選擇,愛孩子是自己情感的傾注,應該是無所求的,如果你教育子女得當,自身言傳身教,子女自然會孝順你,但即便不孝順,他、她也仍然是你的孩子,父母也只能面對現實;作為子女,沒有誰是生下來就註定孝順或者不孝順的,如果從家庭和父母那裡繼承了孝順的美德和精神,那他、她就是孝子、孝女,反之當然就不孝,所以無需感嘆和糾結於天下哪些不孝兒女,要做的是自己是否選擇孝,怎樣踐行孝,是否不計回報的自覺做到孝順,這幾乎可以決定你的兒女是否孝順的,你的子孫後代是否具有孝順的美德,是否傳揚孝順的家風。
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從沒有刻意教導我們要對他們好,而是在平時默默地孝敬、依順著我的我的奶奶、外公、外婆,在外公、外婆重病時,無私的犧牲自己,照顧老人,即便老人彌留之際,父母都盡自己所能的讓他們帶著尊嚴、帶著欣慰、帶著無數幸福的回憶和對晚輩們美好的希望離開我們。
談到自己如何孝順父母,自覺還很不夠,因為父母衣食無憂,懂得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心態極好,身體健康,所以似乎不需要我做什麼。所以我想我能做的就是更多的依順父母,在我的家庭里,孝順應是順為先;更多的發展好自己的事業,注意自身健康和自己小家庭的和諧,不要把父母辛辛苦苦哺育培養的我隨意糟踐了(有點極端,比如是否健康、是否樂觀、心態是否端正等等),否則父母是最痛心的。具體來說就是永遠在父母面前做一名乖孩子、好孩子,哪怕你已成人,你也已為人父母。
4. 你怎麼理解孝順
孝順是自我要求,是有追求的人,對自己的要求。可是,如果有父母把孝順拿出來,要求別人,這就跟孝順本身沒關系了,只與權力有關了。比如,你不孝順,我就教訓你,孝順,親情,愛情,是人內心的尺度,並非用來指摘別人的大棒。庸碌之輩最喜歡把這三個詞,掛在嘴邊,因為他們希望別人聽到,而最大的受益人往往是自己。而這一生,你只需要遵循內心,對那些真正愛過或者幫助過你的人好。其它亂七八糟,是非不分,真假難辨的孝順 親情,果斷劃清界限。從來沒有的東西,你不該去買單。
5. 你是如何理解孝順的
明天就過年了,估計你也已經到家了,也跟自己親愛的爸媽見面了,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還能跟父母見幾次面呢?今天,我就想跟你算算!
有個公式是這樣的:(80-50)*2=60!什麼意思呢?我來給你解釋解釋,80是指中國人的平均年齡,當然,我是為了計算方便,取的整數,事實上的平均年齡遠遠低於這個數字,意思是按父母能活到80歲算,當然,有些人的父母已經不在了,這個不在計算范圍之內。50歲是指父母現在的年齡,這個我也是取的中間數,有些人的父母已經超過50歲,有些人的父母還沒有超過50歲,所以我取中間數!
父母的價值觀是兒女安全,過得好,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滿足父母的價值觀,不要用我們的行為傷害父母的價值觀。
懂得孝順,懂得感恩,這是我們應該去做的事,尤其是過年回家,一般都是回家前三天風調雨順,再往後就是吵吵鬧鬧,這樣就不好了,別讓父母傷心難過,我們該長大了。
今天,你讓父母開心了嗎?
一個為了幫助大學生成長操碎了心的90後
6. 談談你是如何孝順父母的
孝敬父母應該從兩個層面的,第一是精神方面的,讓父母高興,經常看看父母,聊聊天,第二是物質方面的,在吃的要注意營養搭配,盡可能的做到豐衣足食,時刻想著父母,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
7. 如何看待提倡孝順父母這一做法
我認為這是完全正確的,提倡孝順父母,首先這本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次把它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是要孝順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我們必須回報,這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原則。
8. 結合實際 ,談談你對孝順的理解
百善孝為先。孝順不是給父母照顧好衣食。真正的孝順,要言於表,而進於心。
荀子是古代孝子的典型代表。每次父親吃完飯,都有想要接濟普通人的想法,年齡大了,又不好自己動作。而荀子總會在飯後問父親,剩下的飯菜怎麼處理?父親說,給誰誰誰吧,荀子說,好的,並照辦。這看似簡單的舉動,蘊含了極為深刻的孝之情懷。孝順,有時候是對父母的成全。就像父母一直成全你一樣,那是無私的不求任何回報的,而作為子女的,無論做多少,無論愛多深,都是應該的。但這其中,更應該加上尊敬與成全。
9. 如何孝敬父母,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1.經濟上不要讓他們有負擔,要主動詢,父母不太可能用錢向子女開口的。你要主動詢問。
2.老年人在兒女成家後,容易孤獨,要多抽出時間看他們,陪他們。到家後不要讓老人操心做飯,最好你買了菜去,如果去了還要老人做飯買菜,你就別去。如果實在離得遠也必須定期打電話,比如三天五天,固定下來,別說沒時間,如果說沒時間打電話說明父母在你心裡不重要。
3,遇到急事要順著他們,即使他們要求不合理,也暫時答應,然後找合適機會化解或者說清楚,不要硬頂,不然容易出事。
4.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棘手的問題,不要輕易對父母講,他們會很著急,吃睡不好。而且沒有更多的辦法。。。除非他們可以幫到你。
5對待雙方父母要平等,不要有明顯的不同。
6及時盡孝,不要想盡孝,老人不在了。哭都沒地方。、
7,。以孝順你父母的心來禮敬天下父母。
8 ,盡自己的孝道,不要強求別人。如果有兄弟姊妹你只可以提醒,但是不能強迫他們。
9.父母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你可以婉言提醒,但是你沒有權利指責父母。你盡你的兒女道。他們盡他們的父母道。
10.如果你有子女,一定要養成他們盡好孝道,不要把兒女當爹娘供養,這樣亂了次序,就會招來災禍。你孝順父母,兒女就孝順你,因為兒女都看著呢,如果你不孝,指望兒女孝順,沒這個道理。
盡好你的孝道,父母不在了 你也不會有太多遺憾。。
說了不少。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相信你會做的很好。
頂禮我們的父母及普天下的所有父母。。
10. 應該如何對待和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何況父回母!生活有時候就答是這樣,你不要要求、想得太完美!做人盡心,做事盡力,就好!再說了,每個人接受的教育都不一樣,只要咱們做兒女的盡到本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