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繪本短

孝敬繪本短

發布時間:2022-09-27 14:55:07

⑴ 二十四孝小故事,短些!!!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後人有詩贊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 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 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里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 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歡樂。 有詩贊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二十四孝_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二十四孝_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里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二十四孝_負米養親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裡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於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

有詩頌曰: 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

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

有詩頌曰: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後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三日後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後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後,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因此世人有詩頌曰:

一片奉心如石堅,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動恕寬母,純孝並齊閔子騫。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雲: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1948699.html?fr=qrl

⑵ 奶奶的紅披風兒童繪本故事

奶奶的紅披風兒童繪本故事

兒童繪本奶奶的紅披風,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奶奶的紅披風》繪本故事吧,這是一部溫情的,充滿治癒力繪本,鼓勵孩子們學會用不同的眼光去發現世界。下面是奶奶的紅披風兒童繪本故事!

奶奶的紅披風兒童繪本故事1

01

我先給大夥兒講個羅傑·羅爾斯的小故事:

羅傑·羅爾斯是紐約市在歷史上第一位黑種人市長。

他出世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區,這兒的小孩成年人後非常少有些人有體面地的工作中,羅傑·羅爾斯是個列外。

在他上任市長的記者會上,羅爾斯對自身的成長史閉口不談,他提到了一個大夥兒十分生疏的姓名——庫迪·韋德。

庫迪·韋德在1961年被晉升為羅爾斯所屬的諾必塔中小學的執行董事兼校領導。

庫迪·韋德第一次走入大沙頭諾必塔中小學的情況下,發覺這里的窮人的孩子比「迷惘的一代」也要渾渾噩噩:逃課、打架,乃至砸碎教室的黑板。

當羅爾斯從窗戶上跳下,伸著雙手邁向演講台時,庫迪·韋德告訴他:「我一看著你纖長的小指就了解,未來你是美國紐約州的市長。」

羅爾斯大吃一驚,長這么大僅有姥姥使他振作過一次,說他能夠 變成5噸重小帆船的艦長。

這一次,庫迪·韋德老先生竟說他能夠 變成美國紐約州的市長!他記住了這話,而且堅信了它。

從那一天起,「變成美國紐約州的市長」變成他人生之路上的一面旗幟。他的衣服褲子已不粘滿土壤,講話已不參雜粗言穢語,他變成班現任主席。

在之後的40很多年裡,他沒有一天不按市長的真實身份規定自身,51歲那一年,羅爾斯確實變成市長。

是的,如同這個故事告知大家的,小孩沒有上進心,別擔心,能夠 後天性塑造,啥時都算不上晚。

英國知名社會學家傑弗里·麥克利蘭在他的「造就必須基礎理論」中也曾論述過類似的見解:期待做的更強、加倍努力取得成功,人的這類造就必須一部分來自於本性,更大一部分來自於爸爸媽媽的後天性塑造。

02

到底如何鼓勵孩子的上進心和造就必須?我梳理了麥克利蘭等一些權威專家的見解和自身的一些感受,一起看一下:

1、協助小孩盡快了解自己

韋德確實從羅爾斯的小指就看得出他之後能成為紐約州長?自然並不是。

僅僅他的預測分析和毫無疑問,激起了羅爾斯對自身的了解和分辨,原先自身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光明的未來。

因此,羅爾斯萌發了對將來取得成功的明顯期待,這一份期待不斷促進他往前努力奔跑了40年,總算有一天確實變成了市長。

做為最掌握、最接近小孩的.人,爸爸媽媽最應當協助小孩盡快了解自己,自身真實要想的總體目標,毫無疑問他的工作能力和發展潛力,激勵他向著自身的總體目標持續勤奮。

平時無意間的小激勵、小毫無疑問,或許就變成激勵孩子勤奮一生的火苗。

2、閱讀文章積極主動勤奮的書

有一項很有趣的研究發現:十七世紀初,美國少兒讀物中包括的造就鼓勵數據信號提升,人民年產值在一段時間後出現了提升;而十八世紀初造就鼓勵數據信號降低,人民年產值也隨著降低。

講解一下在其中的邏輯關系:少兒讀物中包括越多奮發向上、教育孩子追求完美取得成功的內容,很多年後,越大的小孩會發展為具備明顯造就必須的成人,從而促進了全部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

這又重歸到我一直相信的見解,讀哪些的書,變成什麼樣的人。給孩子多閱讀文章一些勵志小故事,促成他的心裡的沖動和上進心,使他也心潮澎湃、士氣滿滿的。

3、為小孩設定中等水平難度系數的總體目標

企業經營管理中,上級領導給下屬設定總體目標時,注重一個「優秀交通流」標准。意思是說,這一總體目標,既不可以垂手可得也不可以望塵莫及,下屬必須根據一定的勤奮才能夠 進行。

強烈要求爸爸媽媽選用這一標准。在家裡為小孩開設中等水平難度系數的總體目標,激情激勵並協助小孩做到那樣的總體目標。

那樣,一方面使他自小就塑造一種敢於接納挑戰、全力完成自身總體目標的心態;另一方面,又不容易由於總體目標過度艱難傷害到他的主動性。

還記得孩子小川在初學象棋的情況下,訓練象棋視頻對他而言是一件十分痛楚的事兒。由於他不僅要動腦子走棋,也要動手能力記象棋視頻(那時,他剛剛剛開始學寫字)。

因此,大家從1天2題剛開始。他確實做不出來的情況下,我也諄諄教導地正確引導他、激勵他;他確實不會寫的情況下,我也握著他的手一筆一劃寫給他看。

每一次他進行兩個題型,我都是饒有興趣地慶賀他。在他的眼裡,顯著能看得出自豪和信心。

漸漸地,他能保證每日做象棋視頻訓練,題型總數在不斷提升,字寫的也越變越好。如今,小川學象棋十分有干勁,一天到晚高喊著,要變成一級棋士。

4、為小孩搞好楷模,使他見到出色的爸爸媽媽

都說,爸爸媽媽是小孩最好的老師。

可是假如這一教師規定小孩去看書,自身卻一直在刷手機;規定小孩用心寫作業,自身卻在看電視劇;規定小孩要提分、進到年齡前幾位,自身卻一直甘願做下小科員……

看了那樣一個媽媽的故事。

她專業能力十分強,自身帶著一個百十人的精英團隊,一天到晚忙得手忙腳亂。在家裡,對老人也是十分孝敬,做得一手好飯食,還會繼續繪畫、練毛筆字。。。。。。

在小朋友們的眼中,她是個無人能敵的母親。她的兩個孩子十分出色,不但學習好,並且講禮貌。了解他家小孩的,沒有人不誇。

小朋友們那樣對他說:「母親,大家一定得十分勤奮,讓自身出色才行,要不然,哪對得起上做你的孩子呢?」

讓小孩勤奮勤奮,先要不斷提高自己,讓小朋友們見到一個出色的爸爸媽媽。

PS:

假如你的孩子仍在襁褓之中,或是一開始咿呀學語、趔趄邁開,你或許感覺「上進心」還離自身很漫長。你將會感覺小孩要是每日高高興興心、安全長大了就行。

可是,我能確保,當你的孩子剛開始上幼稚園、剛開始上興趣培訓班、學這學那,剛開始上中小學、初中以後,你毫無疑問會忽然發覺,開心早已不是你對小孩的唯一期待了,「上進心」會變成你對他的新規定。

自然,我們不能急於求成、拔苗助長,太早規定小孩過多。

可是,上進心的塑造,始終也不嫌早。

奶奶的紅披風兒童繪本故事2

小男孩去城裡奶奶的新公寓住了幾天,他第一次去這座城市,他感覺這座城市很忙碌,很嘈雜,而且有很多可怕的東西。

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他感到非常不適應,他很害怕,晚上他睡著以後,奶奶給他織了一件紅披風,早上起來奶奶把這件特別的禮物送給他,小男孩立刻就變得很勇敢。

再和奶奶出去玩的時候,他發現奶奶的城市是個很棒的地方,他很喜歡在這個城市玩。

看完這個故事我在想,為什麼小男孩突然變化這么大,從剛開始對這個城市的陌生害怕,穿上奶奶織的紅披風後立馬變得勇敢起來。

因為剛到一個陌生而不了解的環境,孩子心中自然生起了防禦和害怕的心理,但奶奶的紅披風是奶奶在孩子需要愛的時候,給孩子最恰當的禮物,他代表奶奶對男孩的愛,紅披風是愛的象徵。

當孩子遇到成長的問題時最能讓孩子勇敢面對困難的是家人的愛。所以男孩穿上奶奶的紅披風立馬變得勇敢了。

奶奶給小男孩的紅披風不僅代表著奶奶對男孩的愛,而且還是一種最有力的表達愛的方式,這種愛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可以保存下來,也可永遠存在記憶中,伴隨男孩的一生。

不僅此刻化解了男孩遇到陌生環境的恐懼,而且小男孩未來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挑戰時,他都會想到奶奶的紅披風。陪伴著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正在看這本書的你,有沒有像小男孩的奶奶一樣,在你的孩子遇到恐懼,不安的時候給孩子及時送上一件紅披風呢?

這本繪本不僅是關於愛,更是關於我們中華文化里邊的濃濃的親情,一件紅披風代表著奶奶對小男孩的愛,那麼想起自己的奶奶你會想到什麼呢?

我對小時候的印象不太多,所有的畫面加在一起也不過屈指可數。但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奶奶給我做的小棉襖。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到鎮里參加數學競賽,記得早上起來,奶奶給我做好了一件紅色碎花的小棉襖,奶奶仔細的給我穿在身上,並且還幫我扣扣子。

我清晰的記著那件紅色碎花小棉襖一共有5個扣子,並且每個扣子是由不同款式,不同顏色,不同花形的扣子組成,這是奶奶在家裡的各種衣服上收集起的扣子,一起湊起來的。

我穿上後很開心,它是用奶奶自己用棉花做的,並且一針一線都是奶奶親手縫的。

我覺得很漂亮,穿著這件衣服到鎮里去考試的時候我現在都記得當時自信和開心的樣子,那是從來沒有過的體會和感受。每回憶一次我的幸福和溫暖就增加一倍。

這也許就是童年奶奶給我播下的幸福的種子,在我人生的每一天里都在生根發芽。溫暖我的整個人生。

和孩子共讀這本書,你和孩子都會沉浸在這濃濃的親情當中,增加你和孩子的親子感情,讓愛變得濃,讓你更懂孩子,從而也會讓你學會在孩子內心關鍵的時候給孩子恰如其分的愛。

⑶ 關於孝敬長輩的故事,簡短簡短,還要簡短

1、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3)孝敬繪本短擴展閱讀:

孝對國民性的影響:

由於家國同構、君父同倫,君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謂:「孝者,所以事君也」。小孝是敬、順父母,父母給你建立一種生活方式若不聽從即為不孝;

大孝則是忠於主子,對於主子個人意志制定的方針政策及政治體制若有所叛逆即為「不忠」,對統治者的「不忠」是滅門大罪,株連九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毀傷都是不孝,更何況自己人頭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兒子女都要共赴黃泉,此最大不孝也;

所以說「孝」的范圍比忠大,不僅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對君父的忠,可見「忠」、「孝」是統一並不矛盾的,為君父利益服務是其共同點。「孝」就是這樣完成了從人倫感情出發達到其鉗制人民思想和行為的政治目的。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從保持自己身體完整開始到當官光宗耀祖結束。

中國歷來是一個宗族勢力強大的宗法專制社會,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政治統治,中國的統治者選擇了「孝」來作為其主流價值觀,從而隱蔽的利用情感作為一項重要的政策,所以而歷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

春秋戰國儒家便提倡實行「仁政」,主張「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漢代的「察舉制」便注重「孝廉」一科,其後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要求,「忠孝」與「孝廉」作為中國政治范疇的重要內涵一直發展傳承著。

直到21世紀的今天大陸依然稱官員「父母官」,君如父,官入母。這也是孝文化穩定社會的政治意義。

⑷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50字!

一,恣蚊飽血: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二,扼虎救父: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三,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四,嘗糞憂心:庾黔婁,任縣令時赴任不滿十天,忽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全文

⑸ 關於孝敬長輩的故事,簡短一點!

一.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二.戲綵娛親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假裝摔倒,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三. 鹿乳奉親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獵人看到了他以為是麋鹿,想射殺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免除了被誤殺的危險。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四.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lí huò )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qú)勞。
五.嚙指痛心
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嘗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嚙其指。參忽心痛,負薪而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嚙指以悟汝爾。」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六.蘆衣順母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紖(zhèn)。父查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七.親嘗湯葯
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後,帝奉養無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葯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葯必親嘗。
八.拾葚異器
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葚,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二鬥牛蹄一隻與之。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偶遇赤眉軍,赤眉軍士兵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二斗白米,牛蹄一個,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闈,啼飢淚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
九.埋兒奉母
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郭巨,東漢隆慮(今河南安陽林州)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十.賣身葬父
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縑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十一. 刻木事親
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qú]勞之因,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遂將妻棄之。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安陽一帶)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時。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闈。
十二.湧泉躍鯉
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魚膾[kuai],夫婦常作;又不能獨食,召鄰母共食。舍側忽有湧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取以供。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舍側甘泉出,一朝雙鯉魚。子能事其母,婦更孝於姑。
十三.懷橘遺親
後漢陸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待之,績懷桔二枚。及歸,拜辭墮地。術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
十四.扇枕溫衾
後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劉護表而異之。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知古一黃香。
十五.行佣供母
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音pi],貧窮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親。
十六.聞雷泣墓
魏王裒,事親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殯葬於山林。每遇風雨,聞阿香響震之聲,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親勿俱。」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十七.哭竹生筍
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癒。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十八.卧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十九.扼虎救父
晉楊香,年十四歲,嘗隨父豐往田獲傑粟,父為虎拽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於害。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
二十.恣蚊飽血
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驅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二十一.嘗糞憂心
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到縣未旬日,椿庭遺疾深。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病,長幼咸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洗。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
二十三. 滌親溺器
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馬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二十四.棄官尋母
宋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決,誓不見母不復還。後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七十餘矣。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

⑹ 除了24孝的孝敬故事 要短的 越短越好 最好有10個 好的我再給20分啊啊啊 急~

1.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2.古時,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3.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劉邦建立了西漢公元前202年,政權。劉邦的三兒子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薄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4.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5.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6.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7.從前在日本美濃國〈現在的日本歧埠縣〉有一位非常孝順的年輕人,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過世了,長久以來與父親倆人相依為命.他們的生活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
父親很愛喝酒,可是連買米的錢都沒有,哪來的錢買酒喝呢年輕人知道父親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門的時候總會對父親說:「爸爸,我一定會努力工作,給您買些酒回來,請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賣的錢也只能買一頓飯菜回來,一想到父親有酒喝時高興的樣子,年輕人忍不住難過起來,一步一步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做父親的實在也不忍心看著兒子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卻吃不飽一頓飯還要顧慮他有沒有酒喝,看兒子滿臉憂戚的樣子,他趕緊安慰兒子:「別煩惱了,我的好兒子啊,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酒不喝沒什麼關系的.」,聽到父親反過來安慰他,年輕人更難過,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買酒回來給父親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年輕人便出門往山裡頭去,從清早到黃昏,年輕人拚命砍柴,得到的數量也比平常多,「這樣應該夠買一壺酒了.」年輕人很滿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績,然後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備下山去賣,不過,天色已晚,年輕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進山谷里去了!
當他朦朦朧朧醒來時,聽到附近有流水聲,口渴的年輕人撐起摔疼的身體往流水聲的方向走去,發現就在附近的懸崖上有一條小瀑布,而且水質非常清澈.他彎下腰來掬起水嘗了一口,「哇!真好喝!」......「咦,這水好像有酒味 」年輕人覺得不可思議便再喝一口,「這是真的酒吧嗯,是酒沒錯.還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輕人試了好幾次,最後他肯定這條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將系在腰間的空葫蘆取下來用來裝瀑布的酒水,想要帶回家去給父親喝.
年輕人連跑帶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親致歉:「爸爸對不起我今天回來晚了,因為不小心掉進山谷的緣故,讓您擔心了,請您原諒!」,父親看到兒子滿身污泥又全身是傷,心疼地撫摸兒子的頭發說:「平安回來就好,哪裡摔著了 趕緊擦擦葯吧!」
「爸爸,我沒關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訴您.我在掉進山谷後發現一條小瀑布,瀑布的水簡直是世上罕見!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這是做兒子的我送給您的禮物」,年輕人急忙拿下葫蘆並倒出酒來給父親享用.「真的嗎我來喝喝看.」父親驚訝地看著兒子倒出葫蘆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試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還是上等的好酒.」父親感動得都掉下淚來.「我的好兒子, 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動上天,才會賜給我們這麼寶貴的禮物.」父親擁抱著兒子淚流滿面.父親不僅有酒可以喝,因為兒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飲用,長年的駝背竟然變直了!這件事情傳開來後,美濃國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輕人的孝行,他傳來年輕人當面獎賞他:「你真是一位孝順的好孩子,為父親所做的一切實在令人欽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為美濃國的武士,你要努力唷!」從此以後,人們把那條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稱為「養老瀑布」.
孝經故事
8.在久遠的過去,有兩個國王,一是迦屍國王,一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因為擁有一隻力大無窮的香象,總是輕而易舉地就把迦屍王的軍隊打敗,迦屍國王為了一雪前恥,便對全國下達命令:「若有人能為國王抓來強壯的香象,必定重賞.」
當時,在山裡住了一隻大白香象,被人發現了,國王立刻派軍隊上山圍捕.這只強壯的大象竟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溫馴的被帶回了宮中.國王得到這頭珍貴的白香象非常歡喜,為它蓋了一個漂亮的屋子,裡面鋪了非常柔軟的毯子,又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可是香象卻始終不願意進食.
迦屍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裡,年紀又老,眼睛也瞎了,無法自己去找水草來吃,一定餓壞了,只要想到這里,我就難過的吃不下東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會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
迦屍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令,全國皆要孝養,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將處以重罪.
過了幾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約回到王宮,迦屍王高興極了,立刻派它進攻比提醯國.但是,香象卻反倒勸國王化干戈為玉帛,並願意前往比提醯國,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結,使兩國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9.夏朝王位傳到相的時候,寒浞把帝相殺了,謀奪了江山.而皇後這時已懷孕並逃回了娘家.沒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後一手把少康帶大並常常告訴他要光復華夏.
當少康二十歲的時候,少康便遵從母親的教誨.離開了母後對達虞國.虞王見少康後,覺得他能成大業,因此把女兒嫁給他,還把綸縣及一旅的兵力送給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勵精圖治,國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殘暴統治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少康眼見復國時機已到,就聯絡父親之舊臣,一舉攻進京都,光復了國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順的人,善於繼承祖先的志願,善於記載祖先的事跡.在這裏,少康做到的,便是繼承祖先的志願.
10.孝順瞎母,得大福報

崔沔天性至孝,他的母親雙眼失明,他就到處求醫,結果無效。於是他就守在母親身邊,侍奉母親三十年,非常的恭敬小心,連晚上都不把帽子和外衣脫下來,以便隨時起身侍奉。

每當遇到了佳節,或是美景良辰,他一定扶著母親外出郊遊,或走親訪友,和人們有說有笑,使母親忘掉失明的痛苦。

後來,母親過世了,崔沔傷心到吐血。他終身按母親的意願做人。他愛哥哥姐姐,就跟愛母親一樣;他對外甥侄子,好過對自己的孩子。所得的薪俸,都分給了親人,並且說:「母親既然已經過世了,我沒有辦法表達對母親的孝心,想她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最掛念的,就是哥哥、姐姐、外甥和侄子這四五個人了。所以我要好好的厚待他們,這樣做,或許可以安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後來崔沔官做到了中書侍郎,他的兒子崔佑甫,成為賢明的宰相。唉!象崔沔這種人,實在是一位真正的孝子啊!母親在世的時候,能夠盡力的使老人家活得開心;母親過世以後,又能夠完成她老人家的心願。然而世上卻有身居富貴,有錢有勢,對待自己的同胞兄弟姊妹,卻和陌生的路人一樣;甚至刻薄自己的雙親、岳父母。面對崔沔這樣的孝心人,能夠不感到慚愧嗎?

神助孝子,復得杏地

明代的呂升,從小就失去了母親。他侍奉父親,非常孝順。父親因為年歲很大,夜裡常會起來小便,呂升就與父親同睡,以便就近照料。呂升每天晚上,都要起來四五次,照顧年邁的父親小便。

有一年,遇到了兵荒馬亂,盜匪遍地橫行,呂升就背著父親,逃入山中,在半途中卻遇到了強盜;但是這些強盜,因為對呂升的孝心早有耳聞,受到感動,所以沒有為難他們父子。

呂升的父親,平時很喜歡吃一種滋味香甜的杏子,呂升為此還特別在家裡附近種植了許多杏樹。但是,種植的杏樹的地面,後來卻被鄰居給強佔去了。

呂升無奈,就寫了一篇奏章,稟告神明,向神求助。神明就譴責強占呂升杏地的鄰居,讓他的家人生病,告諭他說:「你要立刻把強占的杏地,還給孝子呂升!」直到這強占杏地的鄰居,把杏地還給了呂升,神明才讓他們家人的病立即痊癒。

孝子堂前生芝草

唐朝的李迥秀,天性至孝,他的母親出身貧賤,而他的妻子出身富貴,不願意孝順婆婆;並且還經常罵家中的婢女,李迥秀的母親聽起來,心中感到很不快樂。

李迥秀教育妻子,要她變得寬厚賢淑些,但是她做不到。李迥秀就把妻子給休了。有人就問他:「你到底為了什麼緣故,把妻子給休掉了呢?」

他說:「我娶妻的目的,就是要妻子侍奉母親啊!可是,我的妻子不能夠和顏悅色的對待下人,更不願盡心盡力的侍奉婆婆。那麼,這樣的媳婦,我怎麼可以留她在家呢?」

李迥秀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因而在他家的堂前,生出了芝草。唐中宗知道了,還特別頒下了詔書,表彰他的孝行。

少女曹娥,投江背父

漢朝的時候,浙江上虞縣,有位女孩名叫曹娥,他的父親叫曹盱,是一位巫師。在五月五日端午節的那天,他乘船在江上迎神,一不小心墜入江中淹死了。

曹娥那年才十四歲,她沿著江邊,尋找父親的屍體,但是卻都遍尋不著。曹娥就在江邊哭泣了七天七夜,然後就跳入江中,經過了五天,曹娥背著父親的屍體,兩人一同浮出了江面。

遠近的人看到之後,都感到十分震驚。上虞縣的縣令度尚,專門把這件事情,奏報朝廷。皇帝因而下詔書表彰曹娥的孝行,並且為曹娥在江邊建立了一個祠堂。

曹娥至今,仍然被人們所祭拜,敬重。

上帝獎賞吳孝婦

宋朝的吳孝婦,她的丈夫早死,又沒有兒子。但是她侍奉婆婆,非常的孝順。婆婆年老,而且眼睛有病;想到自己的媳婦太孤單了,就想招一個義子,為兒媳成親。

吳孝婦哭著向婆婆說:「自古以來,烈女是不事二夫的。我自然應當竭力的奉侍婆婆,還請婆婆放心。」

吳孝婦為鄰居做手工粗活,賺些錢來養婆婆。間或有人送她好的食物,她就帶回家給婆婆吃。有一次,她煮飯還沒有煮熟,鄰居的媽媽有急事,喊她出去幫忙;婆婆擔心飯煮得太久,會煮焦了,就把它放在盒子中;因為眼睛看不清楚,實際上是把飯,放進了垃圾桶裡面。

吳孝婦回來以後,看到了也不去問,就趕快的向鄰居借些飯來,給婆婆吃;然後再用水把弄臟的飯洗干凈,蒸熟了以後,自己吃。

有一天,她忽然夢到:兩位穿著青色衣服的童子,駕著祥雲,來到她的面前,手裡拿著符牒說道:「我們是奉了上帝的玉旨,來召吳孝婦晉見。」

吳孝婦見到了上帝,上帝對她說:「你只是一個村婦,能夠如此勤苦盡心的侍奉婆婆,實在是令人尊敬!因此特別賞賜你一千文錢,拿回家中,供養婆婆;從今以後,你再也不必去做粗活手工,賺錢養家了。」說罷,命兩位青衣童子,將吳孝婦送回。

吳孝婦一夢醒來,發現床頭果然放著有一千文錢。而且用完之後,床頭就又會出現一千文錢。如此周而復始,延綿不絕!

⑺ 請給我幾本有關孝順的書(書名,作者,內容簡短一些)

1、《孝敬父母: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孝敬父母: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是針對所有生而為兒女的現代人所發出的振聾發聵的吶喊。《孝敬父母: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填補了目前市場的空白。無論你有無信仰背景,《孝敬父母: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對社會不斷進步、人情日漸冷漠的現代新型家庭關系,提出了全新的思考與挑戰。

2、《按照聖經孝敬父母》

作者是劉志雄和王愛君,由南方出版社2011年出版,本書共有六章分別是:一個被遺忘的誡命、一個被忽略的應許、孝敬父母在現實生活中的難處、孝敬父母應該從哪些方面實行、孝敬父母所遇到的難處、如何幫助別人孝敬父母六個方面孝敬父母。從目錄來看,本書的邏輯應該是層次遞進地論述孝敬父母這個主題。下面我就梳理下本書的大綱以及我對這本書內容的回應。

3、《孝敬父母》

本書內容包括:剡子扮鹿取奶孝雙親;介子推背母上綿山;潁考叔講孝道感召庄公;曾參恪盡孝道;子路背米;樂正子采蜜伺母等。

4、《給老爸老媽的健康枕邊書》

《給老爸老媽的健康枕邊書:孝敬父母的第一本書》是一本為中老年朋友帶來健康、幸福的書。它旨在幫助中老年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了解合理的營養、健康的運動和生活方式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教會中老年朋友如何預防和應對疾病的困擾。

5、《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簡介:《傅雷家書》的出版,是一樁值得欣慰的好事。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盡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7)孝敬繪本短擴展閱讀

孝順的故事

1、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⑻ 讓孩子懂得孝順的繪本書籍

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老的時候身體挪不動了,自理能力沒有了,思想也老化了,做事情也糊里糊塗,容易忘事。孝順這一傳統美德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呢?不如和孩子共同看一些有關孝順的繪本,能起到趣味教育的效果。

關於孝順的繪本:《可愛的獅子爺爺》

適合年齡:3~6歲

作者:朱莉婭·賈曼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朱莉婭·賈曼創作的《可愛的獅子爺爺(精)》講述了:蘭尼很愛自己的獅子王爺爺。但爺爺年紀大了,變得糊塗和健忘了,蘭尼不知道該怎麼辦。也許爺爺的那些老朋友可以幫助他,稍稍改善一下他的狀況吧?

推薦理由:朱莉婭·賈曼創作的《可愛的獅子爺爺(精)》是一本以孝敬為主題的繪本。故事充滿濃濃的溫情,對孩子正確理解愛的含義,尤其是親情的含義,以及升華愛的內涵有重要意義。

關於孝順的繪本:《我媽媽》

適合年齡:3~6歲

作者:安東尼布朗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我媽媽是一個棒極了的廚師;她是一個偉大的化妝師;她是全世界最強壯的女人;她還是一個奇異的園藝師…她常常逗我大笑。我愛我媽媽,而且你知道嗎?媽媽也愛我,而且會永遠愛我。

推薦理由:安東尼布朗稱得上是“天才”。因為每一個看過他創作的《我媽媽》的孩子都會喜歡這樣的媽媽,也都希望有這樣的媽媽;2000年,安東尼布朗獲得圖畫書創作者的榮譽——國際安徒生大獎。

關於孝順的繪本:《逃家小兔》

適合年齡:3~8歲

作者:瑪格麗特·懷茲·布朗

譯:王甜甜

內容簡介:從前,有一隻小兔子很想離家出走。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逃跑啦。”“不管你逃到哪兒,”媽媽說,“我都會緊緊跟著你,誰讓你是我的小寶貝兒呢?”從此小兔子和兔媽媽踏上了一場關於“愛的捉迷藏”之旅……

推薦理由:可愛的小兔子,聰明睿智的媽媽,為我們表演了一場好玩的捉迷藏。經典的故事,常青藤繪本賦予不一樣的詮釋,知名畫手卡小N傾情手繪全新唯美插圖,讓溫暖的愛延續,帶給你不一樣的甜蜜感受!

關於孝順的繪本:《給爸爸的.吻》

適合年齡:3~6歲

作者:弗朗西斯·沃茨

譯:熊怡然

內容簡介:"到睡覺時間了,熊寶寶還沒洗澡,也不想睡覺,更不想給爸爸媽媽一個晚安吻。然而,熊爸爸沒有勉強,更沒有生氣,他是那樣地寵愛熊寶寶,父親的慈愛、溫柔、智慧都融匯在裡面。 "

推薦理由:榮獲“澳大利亞兒童圖書書評評議會獎”,一溫柔機智的爸爸,一場暖心的親子互動。一本絕佳的講述爸爸與孩子之間的溫暖親情的繪本。一次機智巧妙的育兒實踐,一場溫情暖心的親子互動"

於孝順的繪本:《抱抱》

適合年齡:0~3歲

作者:傑茲·阿波羅

譯:上誼

內容簡介:小猩猩Bobo一路上看到相親相愛的各種動物,大家熱切地抱在一起,表達對彼此無盡濃烈的愛。只有小猩猩,一路上與媽媽走失了,媽媽在哪裡,好希望有人抱抱他哦!

推薦理由:用簡單的抱抱傳遞對孩子的愛 媽媽懷抱是寶寶溫柔港灣。簡單的故事內容,抓住了吸引幼兒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親情關懷(抱抱)與對動物的好奇。

關於孝順的繪本:《先左腳再右腳

適合年齡:7~10歲

作者:狄波拉

譯:柯倩華

內容簡介:巴比剛生下來的時候,爺爺巴柏就是他最親密的朋友。巴比學走路的時候,巴柏耐心地說著,“先左腳,再右腳。”一步一步教會了巴比。突然間,巴柏中風住醫院了。經過了漫長的等待,巴柏雖然回家了,卻不會走路,甚至不認識巴比……

推薦理由:祖孫之間,總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親近。走在生命的初始和歸途,以血脈親情為紐帶,祖孫之間總能產生溫馨的交流。本書取材於作者時與外公之間的真實故事,讓我們懂得知惜的意義

關於孝順的繪本:《你大我小》

適合年齡:3~6歲

作者:葛黑瓜爾·索羅塔賀夫

譯:武娟

內容簡介:一隻大獅子不忍心看著無家可歸的小象挨餓受凍,就帶他住進了自己的皇宮。於是,他們成了一對有趣、快樂、溫馨的組合——大與小

推薦理由:這是一個既生動又形象的哲理小童話,這是一段既深刻又動情的人生小寓言。作者將飽滿的真情和深沉的感受訴諸強烈的色彩、有力的線條,塑造了兩個鮮明的形象,在明暗反差中蘊藏了澎湃的情感和深遠的思緒。

於孝順的繪本:《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

適合年齡:3~6歲

作者:狄波拉

譯:孫晴峰

內容簡介:小男孩有兩個外婆,樓上的外婆幾乎不能活動,樓下的外婆照顧著樓下的外婆和她自己。小男孩每周都會和兩個外婆度過愉快的時光……

推薦理由:湯米·狄波拉從事圖畫書創作四十餘年來,創作的圖畫書超過二百本,當有人問及他最喜歡哪部作品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本自傳體圖畫書於1973年第一次出版。時隔二十五年後,全新出版又將帶來怎樣感動。

關於孝順的繪本:《湯姆爺爺》

適合年齡:3~6歲

作者:史提凡·查吾爾

譯:施素卿

內容簡介:蓓蒂和安安住在一個大城市裡。蓓蒂喜歡畫畫,安安會做一流的紙飛機。他們的爸爸經常出外旅行,媽媽只要一在家,就看小說,連做飯或做蛋糕時也不例外。幸虧有湯姆爺爺,孩子們才不覺得寂寞無聊。

推薦理由:史提凡-查吾爾聽人說了一個有關湯姆爺爺的故事。現在,他把這個故事畫出來和大家分享。獻給天下所有的祖父母。

⑼ 孝敬長輩的簡短的故事

孝敬長輩的簡短的故事有:
1、滌親溺器: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一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2、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之後他官至司空。
3、扼虎救父: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後放下父親跑掉了。
4、恣蚊飽血: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已去叮咬父親。
5、卧冰求鯉: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6、棄官尋母: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以前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回。最後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齊回到,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⑽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有哪些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閱讀全文

與孝敬繪本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市哪些醫院可以做染色體檢測 瀏覽:717
老年人肌酐高吃飯吐是怎麼回事 瀏覽:978
2ol6年退休金怎樣調整 瀏覽:633
毀了一生的父母怎麼辦 瀏覽:892
圖片區 小說區 瀏覽:691
對農村養老問題的問卷調查 瀏覽:928
歐美床戲電影有哪些 瀏覽:846
電影網站的懂得 瀏覽:675
父母接親戚來喝喜酒怎麼說 瀏覽:56
老人家牙齒松動發炎 瀏覽:989
消失的眼角膜無刪減 瀏覽:822
日本電影翻譯 瀏覽:545
荒島求生日本電影 瀏覽:72
葉天明與林芳柳韻 瀏覽:246
想懷孕男性體檢都要做什麼檢查 瀏覽:219
50歲麻花辮 瀏覽:886
80歲老人前列腺癌手術 瀏覽:669
溫暖冬日走進敬老院社會實踐 瀏覽:434
百合女女大尺度韓國電影 瀏覽:435
日本父母做什麼工作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