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養老機構的類型有哪些
1、福利性養老院:包括老年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
2、政府和社會合辦的養老機構:包括養老院和老年公寓
A: 養老院和老年社會福利院均屬於機構養老性質,設施和管理大體相同。
B:老年公寓這類養老機構是政府和社會力量按照市場原則興建的專供老年人居住的單元樓,為有一定經濟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或老年夫婦提供住宅服務。
3、民營養老機構是有社會力量按照市場原則承辦和管理,為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普通老年人提供住宅服務的社會養老機構。
❷ 什麼是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以社會機構為養老地,依靠國家資助、親人資助或老年人自備的形式獲得經濟來源,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如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等,統一為老年人提供有償或無償的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以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養老方式。
國內外機構養老模式
國內機構養老模式
1、「公辦民營」模式
政府出資興辦養老機構,然後由社會團體或個人經營,政府只起到監督作用。養老機構可採用「以房養房」的辦法,利用入住者手中的房產,與入住者達成協議,由養老機構方一次性買斷入住者住房或幫助入住者經營住房,使老年人有經濟能力來承擔自己的開銷,又使養老機構的經營者能夠獲取一部分利潤,對養老機構進行再投入。
2、互助養老模式
其運作模式是政府支持、多方參與、民間操作,在老人家中和社區兩個層而建立互助養老點和互助養老中心,形成以老人家庭為基礎的家庭式互助養老和以社區養老設施為依託的社區式互助養老;在該模式中,由政府負責為互助養老點購買娛樂設施、補貼水電費等,並加強引導扶持、組織開展活動,條件寬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動場所,社區內企事業單位提供閑置場所或提供贊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會和家庭資源。
3、機構式專業養老模式—老年社區
該模式通過對老年生活社區的整體開發而較全而地解決養老問題,是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完關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在該模式中,老人以戶為單位入住生活社區,完全是居家的概念;同時,老人置身於社區內,又可獲得專業化的照料服務,並參與人際互動,有效地解決了老人的孤獨與衰老感。可以說,老年社區代表了我國養老模式的發展方向,口前上海市第一家老年社區親和源老年公寓即將投入運營。
4、異地養老模式
實質是移地養老,是一個集合概念,包括互動式異地養老、度假養老、回原籍養老等方式,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所謂「互動式異地養老」,是指各地養老機構通過有效的機制建立起一個統一的網路,將老年人的市場需求資源和養老機構閑置資源整合起來,進行的交換性服務,相互交換客戶資源,讓老人在沒有增加很多費用的情況下,可以享受來自不同養老機構的多樣化的服務。
5、社區老年公寓
「社區老年公寓」就是在社區醫院附近建立老年公寓,將社區醫院和老年公寓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結合能夠將社區醫院和老年公寓的優勢互補,而且還具有以家庭為中心的老年護理模式的優勢。
6、新型老年公寓
在經營管理上,有兩種模式:一是與政府脫離,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化經營,二是國家控股,吸納社會資金組建有限責任公司;新型老年公寓分為養老區(健康老人)、康復區(患病老人)、特護區(臨終老人)、托老所(短期託管)、休閑養老區(異地養老)等不同區位,滿足不同狀況的養老需要。公寓內娛樂、健身、閱讀、配餐等設施一律對外開放,組建而向社會的老年休閑俱樂部,廣泛吸納會員。
7、護理學院經營老人公寓
其優勢主要表現在醫院式管理、專業技術優勢、教育研究優勢。醫院式管理:以護理為主的醫院管理服務,是其特有管理模式。專業技術優勢:護理學院的醫療護理知識資源豐富;老年護理專科人才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更能夠了解老人的需要。教育研究優勢:護理學院經營老年公寓,大量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得到鍛煉,又可以為老年公寓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是一種雙贏行為。
8、香港的老年照護體系
該體系由五部分組成:(1)醫院老年專科:主要收治急性期或病情較重的老年人;(2)老年日間中心:白天開放、晚上休息的醫療機構;(3)老年人服務社區:經過醫院老年專科病房治療或日間中心康復後的老年人可轉入社區;(4)安老院:香港的安老院多由私人承辦,主要對家人無法照)頃又無自理能力的老人進行日常生活照顧,不進行護理、治療等活動;(5)寧養中心:提供臨終服務。
國外機構養老機構模式
1、瑞典的福利型養老模式
瑞典是北歐福利型模式的創始者。該模式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人人享有福利權利,並以國家稅收作為福利基金的來源,社會津貼水平高。其老年福利機構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入戶服務公寓:入住老年人租住,由市政府社會工作部門根據他們的需要提供各項入戶服務;二是老年公寓:收住生活無法完全自理並需要經常性照料的老年人;三是療養院:配備護士專門照料患老年痴呆症、晚期重症以及需要經常性醫療護理的老年人;四是類家庭:主要收住存在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為降低支出,提高效率,瑞典引入競爭機制,議會批准了老年護理機構實行商業化經營的建議;一些大城市還建立了「城市醫療保健服務有限公司」,私營老年服務為收入較高的老人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
2、美國的產業化養老
在美國,要求養老機構全天必須有具備執業資格的護士值班,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受過培訓並持有證書,但諸如人力不足和員工流失率高等問題仍然存在。美國的太陽城中心是世界聞名的老年人專業社區,它接納55歲以上的老年人,是標準的老年人樂園。那裡不僅有獨立的郵局、超市、醫療機構、銀行、教堂,還有各種室內外游泳池、網球場、高爾夫球場、保齡球場、健身娛樂中心等,成為老年產業的發展基地。
3、日本的多元化養老
和歐洲國家一樣,日本也支持「屬地養老」的原則,即生理或心理有障礙的老人,在自己家中接受照料,或者盡可能地在靠近他們自己社區的、類似老年之家的機構中接受照顧LJ。日本的養老機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多元化服務:老年公寓、康復保健機構、特別養護之家、療養院(包括老年醫院、老年病房等)、痴呆老人生活小組、靜養關懷、日間託管服務等。其中,痴呆老人生活小組一般由數名痴呆老人組成,每人都有家庭角色。
4、澳大利亞的分層機構養老
澳大利亞對老年人提供的服務有兩類:一類是院所照料,另一類是社區照料。院所照料由機構提供服務,主要分為老年公寓和老年護理院。老年公寓提供較低水平的照料,對象是需要一定醫療保健、生活照料服務的,但有一定自理能力,不需要24h監護的老年人口,其開支納入政府預算,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並根據服務強度和照料等級撥款;老年護理院提供住所的高水平照料,如醫院手術的照料、臨終關懷等,對象大都是一些失去自理能力,有特殊醫療、生理和心理保健需要的脆弱老年群體,護理院要配備專業的護理人員,提供不間斷的服務。護理院的開支昂貴,消耗了大部分的聯邦和政府預算。
參考文獻
孫建萍;周雪;楊支蘭;申華平.《國內外機構養老模式現狀》.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年07期
❸ 國內的養老模式都有哪些
隨著經濟的長足發展,現在社會上主要的養老模式還是分為三大類:
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
1、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通常是指入住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進行養老。
敬老院,主要收養對象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也會接受享受退休金的自費長者。
養老院,則分為一般性養老院和「醫養結合」養老院。一般性養老院大多是提供基礎的生活照料、生活護理、文化娛樂等服務。「醫養結合」養老院,主要接收失能、半失能、失智、慢病康復、安寧療護長者,除了滿足長者日常飲食、護理、娛樂社交活動外,還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可以保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並依託醫院優良的醫療條件,提供慢病管理、急診診治、康復理療、健康管理等多項服務,提高長者的生活質量,
老年公寓,是專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特徵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備餐飲、清潔衛生、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是綜合管理的住宅類型。
機構養老的優勢:很多長者選擇機構養老,是考慮到機構能夠提供更專業的護理,尤其是醫養結合的護理院,養老帶醫護,生活養病兩不誤,還可以減輕孩子的壓力。
不足:入住養老機構的老者,有部分會感到自己被孩子拋棄,也會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感到孤獨。
2、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以家庭為中心,靠子女親屬養老。
《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已經審批通過,且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對於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有明確的定義: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村)為依託,以社會保障制度為支撐,由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專業化服務、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志願者公益服務共同組成的,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庭護理、精神慰藉等內容的社會服務。
《條例》還明確了居家養老服務的對象范圍:
居家養老服務應當優先保障符合條件的孤寡、失能、重度殘疾、高齡老年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重點優撫對象等人員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這就意味著一般的家庭老者養老,如果條件達不到享受政府居家養老服務條件的,還是要靠子女子女親屬來照料。
居家養老的優勢:長者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保持良好狀態,並與家人有更多親密和互動的時間。
不足:照顧老人是一項消耗體力和精力的任務,特別是對於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這對家庭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如果老年人獨自一人居住,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突發疾病或事故,後果將不堪設想。
3、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模式,則是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的養老服務。
該種模式借鑒的是俄羅斯、美國、日本流行的「托老所」模式,即早上家屬把長者送到中心,晚上再把老人接回家裡。
國內通俗的叫法是「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長者在社區照料中心會被安排豐富活動,諸如玩牌、打麻將、卡拉OK、下棋、猜謎、折紙、畫畫以及學習智能手機的使用等等。這些娛樂休閑活動不僅能讓老人們放鬆身心,也有機會和更多人進行交流互動,對延緩腦力衰退也是有一定的幫助。
社區養老模式優勢:這種模式既為長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又滿足了長者的心理需求,使長者有穩定的生活,同時又減輕了子女的日常照顧負擔。
不足:現在的國情是,大多數身體好的長者其實不太願意去照料中心,而身體不好的老人雖然想去,可能又不會被照料中心接受,所以會出現比較尷尬的局面。
當然,社會上掀起了其它的養老方式,諸如旅遊養老、抱團養老、田園養老等。
像旅遊養老,也叫候鳥式養老,在身體和金錢都允許的情況下,實現了年輕時努力賺錢,退休後到各地旅遊度假的夢想。
不管哪種養老,只有找到適合自己及家庭的養老方式才是最好的。
❹ 我國的社會福利機構有哪些
社會福利事業單位的主要類別是:托養福利事業單位,包括養老院、福利院、孤兒院等;康復事業單位,包括干休 所、榮軍院、療養院、休養所、傷殘軍人醫院、殘疾人康復中心、殘疾人用品供應站等;殯葬事業單位,包括殯儀館、火葬場等;其他社會福利事業單位。
其主要特徵是:
1、服務對象主要是社會公眾中的特殊層面,即需要給予特別幫助、救助、援助的人;
2、以國家舉辦、財政投入、政府管理為主,鼓勵多渠道投資,社會各界資助;
3、一般按行政區劃設置,劃分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實行分級管理。
(4)我國社會養老機構擴展閱讀
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2、申辦人的資格證明文件;
3、擬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說明;
4、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申辦人應當持以上材料,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民政部門進行審批。
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組織和個人,華僑以及國外的申辦人採取合資、合作的形式舉辦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籌辦申請。並報省級人民政府外經貿部門審核。
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根據當地社會福利機構設置規劃和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准進行審查,作出同意籌辦或者不予同意籌辦的決定,並將審批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經同意籌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具備開業條件時,應當向民政部門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