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結婚後,媳婦就要一肩擔起孝順父母的義務
為什麼結婚後,媳婦就要一肩擔起孝順父母的義務? 好像蠻多家庭都期待娶媳婦之後伍亮爸媽就會多了一個人照顧,而自家的人則可以安心地打拚事業,把照顧父母的責任分攤到媳婦身上,至於媳婦的爸媽誰來孝順,總之是她的兄弟吧,萬一女家沒有兒子,那…可能請岳父母自求多福?長輩退休後,最近去了國外的女兒家探望孫子孫女,誰知道一探望就住了四個月(目前還在持續中),其實長輩原本只是打算去小住半個月就轉移陣地,沒料到因為ABC女婿熱烈歡迎,盛情難卻,兩老也就口嫌體正直的在女兒家待了下來,雖然女婿很貼心的要他們什麼都不要做,負責玩孫就好,不過你也知道女兒的爸媽都會怕別人閑言閑語(是說老外通常對八別人的家庭生活通常沒興趣),於是媽媽就在年輕人去上班的時候自動自發的幫忙打掃與帶孫、爸爸則負起溜狗修草坪,由於女婿比較擅長烹飪,因此下班後就由女婿負責料理晚餐,女兒則接手帶小孩,我就不禁想到這如果發生在台灣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我想到的就是公婆首先一定會跳出來嚴重反對:「房子是我們男方買的,有什麼道理跑去跟嫁出門的女兒一起住,而且住這么久!」「對啊,要住也是媳婦跟公婆住,哪有跟岳父母一起住的道理!」接著開始跟兒子歡,說他有了老婆忘了媽,如果聽聞兒子下班後還要煮飯給岳父母吃,大概會崩潰昏死。
延伸閱讀: 別幻想了!這8個童話般的婚後生活根本不存在!
不過如果情況反過來,台灣的大家應該就會覺得正常了,比方說媳婦婚後跟公婆住,白天上班時婆婆幫忙帶孫,公公溜狗,然後媳婦下班後回家後煮晚餐、接著洗碗、接著帶小孩洗澡,老公則躺沙發玩手機,好像才是常態,偶而嘴老公都不做事,老公就拿出他爸媽出來扛:「哪沒有?(我媽)都有幫你啊!」,原來公婆的手腳也隸屬老公的一部份,公婆做了就等於他有做一樣,真的很奇妙。
更妙的是,如果媳婦請先生去做家事帶小孩,平常抱怨自己做牛做馬的婆婆又會不甘,敏明總而言之,好像蠻多家庭都期待娶媳婦之後爸媽就會多了一個人照顧,而自家的人則可以安心地打拚事業,把照顧父母的責任分攤到媳婦身上,至於媳婦的爸媽誰來孝順,總之是她的兄弟吧,萬一女家沒有兒子,那…可能請岳父母自求多福?
現在很多女腔拿寬生不敢結婚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這種傳統的期待,要知道傳統對於女性在婚姻中的期待是遠遠高過於男生的,男性只要負擔好養家賺錢這個單一功能就夠了,但女性則被期望同時是女傭、護士、廚師、家中的專案管理者、會計、健康管理者、保母…..無薪就算了還不能放假,有些人就會嘴說那媳婦就不要分財產,可是親,法律上媳婦就分不到婆婆的錢你知道嗎?能分到錢的只有兒子唷。
❷ 媳婦孝順公婆是應該的嗎
媳婦是否有責任孝順公婆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在傳統觀念中,兒媳被期望履行對公婆的孝順義務,這種期望基於古代的家族結構和社會規范。在那個時代,兒媳通常與公婆同住,並且承擔家務和育兒的責任。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社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但孝順仍然被視為一種美德。
在現代家庭中,孝順公婆或岳父母不應該僅僅被視為媳婦或女婿的義務,而應該是一個願意付出的行為,基於對長輩的尊重和愛戴。這種行為反映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無論性別,子女都有責任照顧年邁的父母,這是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為妻子和母親,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應該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不計較個人得失,對長輩保持寬容和大度。盡管有時可能會因誤解或溝通不暢而產生分歧,但保持冷靜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動態,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平衡點。
因此,孝順公婆或岳父母,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家庭的溫暖和愛的體現。無論社會如何變遷,尊敬和照顧長輩的傳統美德都應當被傳承下去。做好自己,保持開心的心態,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家庭中的好兒媳或女婿。
❸ 孝順媳婦是怎樣煉成的
孝順媳婦是怎樣煉成的
家庭的基本關系有兩種,一是夫妻關系,一是親子關系,兩者構成了家庭結構的基礎。其它關系,如兄弟姐妹關系、姑嫂關系以及婆媳關系、祖孫關系都是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婆媳關系在家庭人際關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關系,也無血緣聯系,而是以上兩種關系為中介結成的特殊關系。因此這種人際關系一無親子關系所具有的穩定性,二無婚姻關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處理得好婆婆和媳婦各自「愛屋及烏」—— 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各得其所,關系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則婆媳之間會出現裂痕難以彌補。
那麼媳婦是怎樣練成的,請看下文:
網路經驗:jingyan..com
方法/步驟
1
要理解婆婆的心情。在兒子結婚之前,婆婆是唯一與他關系最親近的女性。現在冷不丁跑出來一個比自己年輕的女人把兒子「搶走了」,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 ,眼看著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孩子一心只想著老婆,心裡肯定會有極大的失落感。作為兒媳,要換位思考一下,不要只想著這個男人是你的丈夫,你就要霸佔他全部的心思和愛,要記住他首先是婆婆的兒子。因此有空的時候要多鼓勵丈夫回家陪陪婆婆,或者休息日帶著婆婆一起去外面散心,不要讓老人覺得連見孩子一面都那麼困難。
2
要謹記自己的角色。雖然結了婚,要將從前的稱呼從「伯母」改口為「媽」,但是不要以為就可以把婆婆當成親媽那樣對待。我這里所說的意思並不是指要在孝心上有所分別,無論是娘家、婆家,在關心孝順這方面是要一視同仁的。我指的是母女之間可以沒大沒小,不論是開玩笑、惡作劇也好,還是有了爭執也好,畢竟不會真的影響血緣親情。但是婆婆就不一樣了,你可以小小地撒嬌,但是絕對不能任性耍脾氣。一旦出現了矛盾,很可能就會讓婆媳關系降到冰點,縱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會有所緩和,但情感上的那條裂縫就不知道是否能真正修補好了。
3
要把握好對待丈夫的態度。在婆婆面前,對待丈夫的態度可是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如果對丈夫太親昵,婆婆看了會覺得你很不自重,無論二人世界你是如何撒嬌,至少在長輩面前應該收斂一點。如果對丈夫很冷淡,亦或者對丈夫評頭論足、指手劃腳,婆婆的心裡更是難受。自己捧在手心裡的寶貝讓老婆這樣呼來喝去,那得是多心疼啊。即便媳婦對她再恭謹,也沒辦法贏得婆婆的好感了。所以說,媳婦在婆婆面前,一定要給丈夫留足了面子,讓婆婆心裡得到平衡,同時也要防止婆婆吃醋而不宜有太多的親密小動作。
4
要「迎合」婆婆的消費觀。婆婆與媳婦除了在思想上會有分歧外,對於消費觀也是有著不同的理解。一般來說,年紀大的人講究節約,買東西實惠是最要緊的。因此如果讓她知道兒媳婦是個追求時尚的人,一定會覺得這樣的媳婦沒有辦法當好家,在她的觀念里,時尚就等於燒錢。其實這只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是媳婦們千萬不要妄圖能夠轉變婆婆們的消費觀。改變婆婆難,但是改變價格很簡單啊。無論是何種物品,只要你覺得它的真實價格超出了婆婆的心理承受范圍,那麼就在告訴她的時候打個折吧,五折也好,三折也罷,只要能夠讓婆婆不覺得你敗家就行哈。
5
不要抱有過高的期望值。或許你在過門之前與你的准婆婆相處得挺融洽,但你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成為婆媳也會一樣和諧。畢竟沒有成為一家人,面上都還是客客氣氣的,就像你去別人家做客,一定是表現的很得體,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誰也不可能總是綳著的,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作為媳婦,不要真的以為婆婆會像親媽那樣無條件地包容、溺愛你。這一點一定要在結婚那一天就領悟到,否則的話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差距會讓你很受傷,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抱太大的期望,說不定你們婆媳還可以相處的很融洽。
6
滿足婆婆的「虛榮心」。「老小孩」,就是說老人也像小孩一樣,需要哄。對於婆婆來說,如果能聽到周圍人說一句「你家兒子、媳婦真孝順」,心裡就跟吃了蜜似的甜。因此,建議媳婦們有事沒事就多往婆家走動,時不時地給老人添置些物件,像衣服就是很合適的選擇,穿著走出去可以很自豪地回應別人問你是哪裡買的「這是我媳婦送的」!雖然說老人不圖這些東西,但從這些物品上她也能感受到你的愛意,更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❹ 兒孝不如媳婦孝,女兒孝不如女婿孝。 為什麼這樣說呢
真實含義是
在父母眼裡,媳婦孝順才是他們最想要的。首先,媳婦是從別人家娶專進門,能屬否孝順自己,是人之所願,也是一個新的大家庭和睦相處的前提。再則,孝順的媳婦也說明小夫妻關系和諧。這些都是父母養育兒子最希望的。
同理,女孝不如婿孝!
養女兒的,嫁到外人家,最起碼能從女婿是否孝敬自己,看出女兒的生活幸福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