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交最低檔社保2016年退休開多少錢
退休金的多少與每個月繳納的金額,退休前一年全省的平均工資,退休時你的工資額,都有關系!
『貳』 今年退休,交養老保險最低檔能拿多少錢
個人交滿社會保險最低檔15年,退休以後養老金的計算:
按照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參保人員每多繳一年就多一些養老金,上不封頂,有利於形成「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約束機制,具體計算方案為:(省基+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1%+首次領取時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1、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內容包括三部分: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部分+按社保利率計算的利息。很明顯,新政策將把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部分的去除。
2、繳費比例:該部分由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組成。
(1)個人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最高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300%)的8%繳納。
(2)單位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2%繳納。原先的老政策是個人繳費全部和單位繳費的3%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的19%劃轉為社會統籌,而新政策將單位繳費的3%也劃入社會統籌用來解決養老空賬問題。
3、社會養老保險金的計算公式:「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新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按本人退休時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按本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20計發。
『叄』 社保交最低的基數,退休時每月能領多少錢
至於退休能拿多少錢。很抱歉無法估算未來能拿多少養老金。因為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你退休時所在省(直轄市)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累計繳費年限、歷年的繳費基數、個人賬戶的累計額幾個指標綜合計算的。鑒於這些指標都是未知數,沒有辦法測算。只有這些指標都能提供才能精確計算出來。每個人參保的情況不一樣,每個人的退休工資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每年都是最低標准,領取公式是:退休時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1+0.6)/2*30*1%+個人賬戶累計額/139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你好最低檔社保以後拿養老保險大概多少錢一個月
無法計算,僅僅說個最低檔,算不出退休金,有許多未知數據現在是無法得知的版。給你公權式自己看:
基礎養老金=(社平工資x繳費平均指數+社平工資))÷2x社保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男139(女195)
兩道公式得出的數相加就是你的基本養老金。
註:社平工資,就是你退休當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
『伍』 社保按最低標准繳納15年退休後每月能拿多少錢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具體的答案,因為,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相同,而且差異還不小,統籌賬戶的金額也不一致,並且每個人的工作單位以及工資高低也不相同,所以,社保交滿15年,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到的具體錢數也是有區別的,統籌賬戶的金額不一致,因此,就無法具體計算出繳納15年社保之後能夠拿多少錢,畢竟這是需要具體個例才能計算出來。
如果這個職工繳納的是300%那一檔的話,繳滿15年之後的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總的來講,養老保險遵循的是多繳多得的原則,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等到退休之後,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高。
『陸』 單位繳納的最低檔的社保,退休後能開多少錢
目前來政策,退休以後的養老源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參加工作的,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計算方法如下一一
一、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因為,不知道你退休時當地上年全省在崗職月平均工資額和你的平均繳費指數以及個人賬戶儲存額,所以無法准確計算退休時每月領多少養老金。
但根據「多交多得」的原則,養老保險金按最低檔交比按正常標准交的,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要少。
『柒』 最低社保退休工資標準是多少錢一個月
這個抄誰也不知道的。因襲為確定退休金領取多少的因素不僅僅是最低繳費15年。
還有就是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標準是多少。比如60歲退休,那麼就是以59歲那一年,你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標准為基礎,繳費15年就是社會平均工資標準的15%,如果社會平均工資是3000元,那基本養老金就是3000*15%,就是450元。再加上15年繳費,進入你個人賬戶的金額的139分之一。誰也不知道你退休時上年度的平均工資標準是多少,所以也不會知道你的基本養老金是多少。
另外,15年是現在的最低繳費年限要求,等你退休時,是否還是15年最低繳費,誰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退休,也是不確定的。
還有,就是必須要活著才可以領取退休金。能活多久誰也不知道,提前身故繳費是不退的,只退還進入個人賬戶的那點錢。
所以,現在考慮社保退休能拿多少錢根本沒有必要。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捌』 社保最低檔交15年領多少
個人交滿社會保險最低檔15年,退休以後養老金的計算:
按照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參保人員每多繳一年就多一些養老金,上不封頂,有利於形成「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約束機制,具體計算方案為:(省基+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1%+首次領取時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1、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內容包括三部分: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部分+按社保利率計算的利息。很明顯,新政策將把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部分的去除。
2、繳費比例:該部分由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組成。
(1)個人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最高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300%)的8%繳納。
(2)單位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2%繳納。原先的老政策是個人繳費全部和單位繳費的3%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的19%劃轉為社會統籌,而新政策將單位繳費的3%也劃入社會統籌用來解決養老空賬問題。
3、社會養老保險金的計算公式:「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新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按本人退休時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按本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20計發。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