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提前內退還有退休金嗎

提前內退還有退休金嗎

發布時間:2020-12-22 02:00:30

① 內退對以後的工資和工齡有影響嗎

內退後它對你的工作年齡影響不大,因為工作年齡只與你的年限有關。但這對你的薪水有很大的影響。基本上,你值班時得到的是薪水。你提前退休後得到的是生活費。所謂的生活費比較少為了減輕負擔,企業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或出台一些政策鼓勵員工提前退休。

如果單位還負責繳納五險一金,與在職期間相比,由於工資的減少,基數必然減少,我們的退休工資主要由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決定,直接導致退休工資的下降。

再一個特殊情況下,轉業軍人選擇提前退休的,按照當地平均工資支付提前退休工資。因為我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單位的一名軍事幹部提前退休後,拿著文件來找我們,要求賠償工資差額,否則他會去有關部門上訪。最後,根據文件將付給他單位所在地的平均工資。因此,他提前退休後領取的工資比在職時高。

② 提前內退對以後正式退休工資有什麼影響

未達到法定復退休年齡(制正常退休男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男55周歲、女45周歲)提前退休,要相應減發養老保險待遇,除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以外的基本養老金,每提前一年減發2%。

③ 提前五年內退和五年後正常退工資有差別嗎

提前五年內退和五年後正常退在養老金方面是有差別的,正常退休比提前退休的養老保費繳費年限多,養老金根據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高,在退休時發放的養老金就越多。

以鄭州為例,根據《鄭州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基礎養老金根據職工繳費年限按下列比例計發:

(一)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十年及其以上的退職職工,按本人退職時本市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十五計發;

(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十年不滿十五年的退休職工,按本人退休時本市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二十計發;

(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十五年及其以上的退休職工,按本人退休時本市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五計發;

(四)本條例施行前被授予省級及省級以上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的退休、退職職工,退休、退職時仍保持榮譽稱號的,按本人退休、退職時本市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九增發。

第二十二條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十年及其以上的退休、退職職工,追加養老金根據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年限每滿一年,按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百分之一點四的比例計發。

(3)提前內退還有退休金嗎擴展閱讀:

《鄭州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條例》第二十四條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不滿十年的,在職工辦理退休、退職手續後一次性支付養老補助費。其中繳納滿一年不滿五年的,每滿一年按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二個月的標准計發;滿五年不滿十年的,每滿一年按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三個月的標准計發。對前款規定的退休、退職職工不支付喪葬補助費和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

第二十五條基本養老金從職工退休、退職後下一年起,每年七月一日按本市職工上年度平均工資增長率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七十五進行調整。本市職工上年度平均工資負增長時,不作調整。本條例施行前,已按有關規定辦理了退休、退職手續的職工,原計發辦法不變,每年可按前款規定調整退休費和退職費。

④ 新勞動法關於內退規定出台

關於內退的法律規定
"內退"是"在企業內部退出崗位休養"的簡稱。用人單位安排職工"內退",無論是條件還是程序,都是由相應的法規規定的。如不符合規定的條件,不履行規定的程序,用人單位無權擅自決定安排職工"內退"。因內退問題在現實中產生的許多法律糾紛,很多內退的職工或企業都很關心內退的一些法律上的規定,筆者作為勞動法方面的專業律師,經常會接觸相關的案例,現結合辦理過案件所適用的相關法律規定,對內退問題的法律依據及規定作以總結。
1、國務院1993年《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國發[1993]111號令)》第九條明確規定:「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五年的,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可見,「內退「有三個條件即男到達55周歲、女到達50周歲以上,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准。
2、 勞動部對於企業職工內退同樣有明確的規定。勞部發[1994]259號《勞動部關於嚴格按照國家規定辦理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問題的通知》規定:企業對距退休年齡不到5年的職工...方可辦理退出工作崗位休養。...堅決制止企業超出國務院規定辦理「內退」的做法。今後對企業的此類行為要及時糾正,並嚴肅處理。勞動部的規定是對《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的再次重申,嚴禁剝奪勞動者正當權利。勞動社會保障部(勞社發[1999]8號文)《勞動社會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有同樣的規定。
3、 1992年7月23日國務院發布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這一條例名義上為「工業企業「實質上其原則適用於所有全民性質的企業,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和企業化改制的原國有事業單位。因此,現在國企改革中發生的所有「內退「糾紛均應使用該條例。
從以上的法律規定及政策規章可知,執行國務院法規中的「內退「是有嚴格條件的,違反了上述法律政策規章辦理的「內退「不會受到仲裁委和法院的支持。

企業職工內退相關政策法規解析: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企業職工內退必須同時達到以下幾個法律要件方可辦理,缺一不可
1、企業富餘職工
所謂富餘職工是指企業因生產經營發生困難不能正常生產,而無法安置工作崗位的這部分職工
2、法定的內退條件
國務院1993年第111號令規定法定的內退條件是:「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是:男60歲女55歲。法定內退條件即男55歲、女50歲
3、職工本人自願
4、企業領導同意
5、勞動部門備案
在內退程序上,除了當事人雙方的認可和協商一致,辦理大面積內退期間,應當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同意,應當在工會的監督下進行。
解讀:國家出台內退政策的目的是,達到內退條件的職工因大部分存在年老、體弱、多病的情況,考慮到這部分職工的具體情況,結合到企業減員增效發展生產的目的,針對有富餘人員情況的企業,經職工本人自願,可以辦理內退。因此國家出台了有關企業職工內退的政策規定,並強調嚴禁企業超出國務院規定辦理內退的行為。
在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中,任何涉及員工安置、分流富餘人員等廣大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都必須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國有企業的改制前提是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職工內退達5年後應該辦理正式退休結束企業內退狀態,
距法定退休5年以內或工齡滿30年以上的職工,經與企業協商一致,可實行內部退養辦法。內退期間由企業逐月為其發放生活費,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生活費標准根據企業支付能力由企業與內退人員協商確定,但最低不得低於當地下崗職工第一年的生活費標准,即當地失業保險金標準的120%。
在企業改制時,內退人員也可一次性領取生活費,企業為其一次性預繳應繳社會保險費,解除勞動關系。對改為非國有企業的,經改制前後企業協商一致,可將內退人員所需資金一次性劃撥給改制後企業,由改制後企業按月為其發生活費,繳納社會保險費。

⑤ 內退和退休以後養老金有什麼區別

內退」與國家法定退休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在待遇、發放機構等實體方面回:「內退」答主要是依據國務院《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第9條規定:「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5年的,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准,可以退出崗位休養」。關於內退職工的待遇及標准,根據該文件第9條和第11條規定,職工退出崗位休養期間,由企業發給生活費,標准由企業自主確定,但不得低於省、自治區、自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准。退休主要是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等文件規定。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招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加快實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通知》等文件規定,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的職工,其養老保險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基本形式是在國有商業銀行或郵局為企業離退休人員建立基本養老金帳戶,按月將規定項目內的應付養老金劃入帳戶。可見,「內退」是企業安置職工的一種方式,領取的是生活費而非養老金。退休必須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正式辦理手續,領取養老金。

⑥ 內退與退休有什麼區別

內退,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辦理了退休手續,只是在單位內部的一種近似退休待遇的辦法,辦理內退的人員可不在單位工作,但每月可從單位領取一定數額的內退費,

不過這些人的社會保險並沒有終止,而是由單位繼續在社保中心繳納,一直到到達退休年齡條件後正式辦理退休。

1、政策依據不同

內退主要是依據《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等文件,其規定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以內退;

退休主要是依據《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等文件,其規定一般情況下職工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女幹部滿55周歲才能夠退休。

2、待遇標准不同

職工內退期間,生活費由企業承擔,生活費標准由企業自主確定,但不得低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准;

而辦理退休後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其是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3、發放主體不同

內退職工的生活費由用人單位負責發放;

而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的職工,其養老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

4、救濟途徑不同

因內退發生的糾紛為勞動爭議,應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對仲裁裁決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起訴;

退休則由社保經辦機構審核並發放待遇,對社保經辦機構審核、發放養老金的行為不服,屬於行政爭議,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途徑解決。

拓展資料:

國家出台內退政策的目的是:企業減員增效,發展生產。有關企業職工內退的政策規定,是針對有富餘人員的企業,因年老、體弱、多病而不適應工作強度的職工,可以在本人自願申請的情況下,提前享受退休待遇。

國家在出台內退政策的同時,強調嚴禁企業超出國務院規定辦理內退的行為。

在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中,任何涉及員工安置、分流富餘人員等廣大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都必須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國有企業的改制前提是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職工內退達5年後,應辦理正式退休手續並結束企業內退狀態。距法定退休5年以內或工齡滿30年以上的職工,經與企業協商一致,可實行內部退養政策。

內退期間由企業逐月為其發放生活費,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生活費標准根據企業支付能力由企業與內退人員協商確定,但最低不得低於當地下崗職工第一年的生活費標准,即當地失業保險金標準的120%。

在企業改制時,內退人員也可一次性領取生活費,企業為其一次性預繳應繳社會保險費,解除勞動關系。

對改為非國有企業的,經改制前後企業協商一致,可將內退人員所需資金一次性劃撥給改制後企業,由改制後企業按月為其發生活費,繳納社會保險費。

參考資料:

網路-內退

⑦ 提前兩年內退,退休工資每月少2000多

只要是35年以上工齡,基本上退休工資差不多,提前兩年內退,工資減少 可能是這兩年工資漲幅較大,退休工資基數大,建議問一下社保局。

⑧ 提前三年內退與正常上完三年退休退休金差多少

內退後每月兩千,第二年你的保險就會按照你內退後的工資總額計算基數。版如果是正常上班,權現在最差一年也得小五萬吧。一個月四千多左右,保險基數是不斷上漲的。才三年而已,損失不會太多。多少人天天的盼內退啊,呀呀呀,還能不能給辦個內退啊

⑨ 請問提前退休和內部退養有什麼區別嗎

不同之處則在於:(1)內部退養後仍是在職職工,仍應繼續參保繳費計算工齡,只專是不在崗。同時,按照屬有關規定,內部退養人員准文件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而提前退休則屬於退休人員,不再參保繳費,不計算工齡,勞動合同也已終止。(2)內部退養人員所需生活費由企業發給;而提前退休人員養老金則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3)內部退養人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後,方可辦理退休手續,享受養老金待遇。

閱讀全文

與提前內退還有退休金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寶長壽花怎麼養 瀏覽:113
養老保險打折 瀏覽:470
駕駛證自助體檢一般在哪裡 瀏覽:536
宜春老年大學有人說不要養老金 瀏覽:505
女60歲失地保險 瀏覽:55
長春市開養老院政策 瀏覽:792
四川綿陽萬人養老院 瀏覽:654
慰問敬老院活動簡介 瀏覽:831
養老金企業和個人 瀏覽:70
關於重陽節的口訣 瀏覽:519
用冰糖雪梨孝敬長輩們的作文 瀏覽:307
70歲以上還能買車嗎 瀏覽:940
長壽花澆什麼水能長成 瀏覽:653
2018退休金上漲到6000 瀏覽:190
廈門哪裡有不體檢的廠 瀏覽:679
佛山環市街道敬老院 瀏覽:559
女性的美容養生館一般有哪些項目 瀏覽:500
父母節的值是多少 瀏覽:309
養老保險異地提現 瀏覽:453
一個長壽花多少錢 瀏覽: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