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社保基數4500和5000退休後領取工資相差多少
去社保中心咨詢有關人員和部門,退休金發放有嚴格的審批程序,不是我們自己計算出來的。
❷ 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社保退休工資有多少
1、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❸ 社保基數6000退休工資多少
這個只能預估,大概在2600-3200之間左右,因為每年的政策不一樣,社保基數6000屬於倒數第二個杠,最後退休金拿的不算太多,綜合一下在2900左右吧。
❹ 社保繳納基數10000和5000,其它因素相同的條件下,退休後差多少要大概數字!
退休工來資是根據你繳納的養自老保險的年限,和繳費的平均指數與社會的平均工資,這幾個因素來決定退休工資的高低的。大概估一下,你提供的條件,退休後兩者的差距不超過1500元。交的多不是同比例退休時就多。絕大部分要進行社會統籌。
❺ 退休時社保繳費基數對退休金影響多大
目前政策,退休抄以後的養老金由襲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老金組成(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參加工作的,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計算方法如下一一
一、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因為,目前不知道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額和你的平均繳費指數以及養老金個人帳戶上的儲存額,所以無法准確計算退休時能拿多少養老金。
❻ 社保繳費工資的高低與退休後所拿養老金的多少有多大關系
社保繳費工資的高低與退休後所拿養老金的多少有多大關系?
有一定專關系,但不會太大屬.
同時退休領取,有這樣計算養老金公式:社平工資*20%+個人帳戶*1/120之和,顯然跟社平和個人交納金額有直接關系。針對交納時間段和檔次,一般為當地最低生活水平左右。
另外,畢竟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推出社保的目的是解決將來的養老,醫療問題,體現社會主義的均化原則,而不是拉大差距,進而製造矛盾,所以就算交得再多,都規定了上限。
如果說想提高養老品質,建議你在購買社保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購買一定的商保作為補充比較好。
❼ 最高和最低基數繳納,退休金能差別多少
退休金與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有關,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金領取的就越多。
社保繳費基數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比如社會平均工資是1000元,繳納的基數可以是600元--3000元。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數,並發布最新的最低基數和最高基數。一般而言,企業幫員工繳納的都是最低基數的社保,當然也有些公司會根據上一年度崗位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