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職稱影響退休工資嗎
一般情況下,職稱對退休工資不會產生影響,如果是教師的,職稱越高,退休工資也會越高。退休工資主要是和個人繳費賬戶累計額有關。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一、影響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有:
(1)繳費年限,繳費年數越多,養老金越多;
(2)繳費額度,交的越多,領的越多;
(3)經濟發展水平,國家會根據社會經濟狀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二、教師的職稱對退休後的工資有多大影響
教師職稱,崗位級別不同,不但在職時工資收入相差較大,而且對退休後的退休工資(養老金)影響也很大。從2014年10月起教師工資改革,全國實行退休養老金新制度。必須按月繳存基本養老保險金。標准以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數。按個人8%(養老金),4%(職業年金)繳存。同時單位(國家)按20%(養老金),8%(職業年金)繳存。設置個人專戶存儲,用於退休時計發養老金(退休金)。
在職時職稱等級和崗位級別不同,工資標准不同,差距較大,而且影響繳存的養老保險金。職稱越高,崗位級別越高,養老保險金繳存越多。比如,中級職稱,十級崗位(2018年7月調整後)崗位工資是2007元。薪級工資最低在9級569元左右。而高級職稱七級崗位(2018年7月調整後)崗位工資2773元。薪級工資最低在16級954元左右。月相差崗位工資766元,薪級工資385元。還有績效工資相差至少在約400元左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Ⅱ 中儲糧省公司副總退休後能拿多少退休金
副總退休後能拿上萬的退休金,畢竟交的社保也是比較高的,一般這個級別的人員退休後工資也是非常高的,很不錯的待遇。
我們生活在比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愛,有壞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做什麼。一切都在比較中才能存在,沒有丑便沒有美,沒有失去便沒有得到。
我們只需要一個我真愛的人和真愛我的人,在一起,我們的人生便圓滿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愛。有一個人愛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難與歡愉,眼淚和微笑,每一寸肌膚,身上每一處潔凈或骯臟的部分。
真愛是最偉大的財富,也是唯一貨真價實的財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擁有過一個人對你的真愛,這是多麼遺憾的人生啊!
生活中的定律是為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論斷。定律是一種理論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況、特定尺度下的現實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會失效或者不準確。
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描述宇宙當中的所有情況,也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能完全正確。人生同樣有其客觀規律可循。
一、生活定律 痛苦定律:死無疑是痛苦的,然而還有比死更痛苦的東西,那就是等死。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總是想著自己是否幸福時,你就獲得幸福了。
錯誤定律:人人都會有過失,但是,只有重復這些過失時,你才犯了錯誤。
沉默定律:在辯論時,沉默是一種最難駁倒的觀點。
動力定律:動力往往只是起源於兩種原因:希望,或者絕望。
受辱定律:受辱時的唯一辦法是忽視它,不能忽視它時就藐視它;如果連藐視它也不能,那麼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腳或舌頭運轉得比大腦還快的時候產生的。
化妝定律:在修飾打扮上花費的時間有多少,你就需要掩飾的缺點也就有多少。
省時定律:要想學會最節省時間的辦法,首先就需要學會說"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頂上,有人站在山腳下,雖然所處的地位不同,但在兩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對方,卻是同樣大小的。
失敗定律:失敗並不以為著浪費時間與生命,卻往往意味著你又有理由去擁有新的時間與生命了。
談話定律:最使人厭煩的談話有兩種:從來不停下來想想;或者,從來也不想停下來。
誤解定律:被某個人誤解,麻煩並不大;被許多人誤解,那麻煩就大了。
結局定律:有一個可怕的結局,也比不上沒有任何結局可怕。
二、工作定律
安全定律:最安全的單位幾十年沒有得過安全獎(最安全證明你們安全沒有做工作)
需要定律:同樣兩個相同的單位,同樣的辦公費。多少年以後,發生了變化(證明你們單位辦公不需要那麼多的錢)出來反對,這種成功的概論會歸結為零。
評比定律:領導認為誰好,誰就好。(只要領導看你不順眼,再辛辛苦苦地工作也是白費力氣。)
一票否決定律:在一個單位,比如升工資,比如提拔任用,一個人提出來,往往成功的概率最大,而另一個人站
接受教育定律:每個單位都有吊兒郎當不好好乾工作的人。但領導往往在批評這些人的時候,這些人恰恰不在場,於是,便出現了遵紀守法的人,經常接受教育的尷尬局面。
哭鬧定律;那個部門沒有幾個因為經常的哭鬧而得到了實惠,他有什麼理由不經常哭鬧下去。(此定理也適用那些經常在領導面前叫苦叫累的部門)
能者多勞定律:在同一科室里,有的人雖然在其崗,但卻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那他的工作只能由能勝任該項工作的人去代勞。
不平衡定律:年年當先進的部門或個人,一年沒有當先進便想不通;從未當先進的部門或個人,當上先進後便想不到。
少勞多得定律:一般的單位,都分為合同工、(過去稱為正式工)協議工、臨時工等等。拿錢越少的工作量越大,而且越容易被解僱;拿錢越多的越沒有多少事情可干,而且最不容易被解僱。
Ⅲ 幹部和工人退休後的工資區別大嗎有多大的差距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理論上勞動者身份一般執行工作工資,幹部身份一般是職級工資,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很多勞動者身份也與幹部身份工資相同。 退休金一般在職的70%-90%根據情況而不同。 對企業來說,只要繳費基數、年限等所有情況相同,男工和幹部沒有任何區別,女工50周歲,女幹部55周歲,繳納5年以上保險,屆時將比50周歲領取更多。 但是,50個退休年齡上升了5年,那時帶的錢會比55個退休年齡還多。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理論上勞動者身份一般執行工作工資,幹部身份一般是職級工資,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很多勞動者身份也與幹部身份工資相同。
Ⅳ 退休人員的職稱是否有待遇
國家現行政策是,多繳多得,領取退休養老金的多少,是根據本人的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退休年齡, 社會 平均工資來計算的。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他們的工資往往高於其他人員,職稱越高,工資越高,而繳費基數也就越高,繳費基數是計算退休養老金重要的參數之一,所以,計算的退休養老金也就越高。
很多人說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給取消了,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只是把2013年之前有幾年的特殊傾斜給取消了。那是因為國家實行養老保險不久,退休較早的高級職稱人員,養老金偏低給予的特殊傾斜政策,隨著幾年的調整,他們的養老金大幅提高,達到了預期目的,國家就不再給予傾斜,是符合規定的,也是公平的。如果繼續傾斜,將會對其他退休人員產生更大的不公平。今後也估計不會再出台這樣的政策。
提到職稱,一般說的都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的人員,而這些人在退休後,職稱待遇當然還是有的,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體現:
第一、養老金的發放金額中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之前: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是 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
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那麼,退休前只要取得職稱並獲得了聘用,崗位工資增加後,退休後的退休費自然是會隨之增加。
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之後: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資、 本人繳費基數 和繳費年限進行計算。
正常情況下,事業單位人員的 繳費基數就是等於應發工資 ,所以職稱評聘後工資增加了,繳費基數就會更高,退休後的養老金也是會增加的。
當然,如果職稱評聘的時間比較短,那麼養老金的增加金額也不會很多。
第二、養老金的金額調整中截至2020年,我國的養老金已經連續16年進行調整了。
最近幾年的養老金調整,都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方式。
在 掛鉤調整中 ,正常都會以上年末的養老金作為基數進行調整,所以 職稱越高的人,養老金也就越高,調整金額自然越多 。
同時,對於企業退休的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 在2014年之前 ,國家在養老金調整時還會專門進行調整。
比如貴州省2013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中,對於企業中退休前獲得聘用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按照 正高職稱300元、副高職稱(含高級政工師、高級技師)240元 的標准增加基本養老金。
所以退休後,不管是職務還是職稱的作用,都不會直接體現在養老金上,但是因為在職時候這兩者對於工資有明顯的提升作用,所以是會間接影響到退休後的養老金的。
退休人員的職稱還給待遇嗎?我的理解是退休人員的職稱是否有待遇,是和個人生前所處的單位和行業、本人的政治地位密切相關的,一般的人即使在退休前有高級職稱,退休後也沒有什麼待遇。
在辦理退休前,如果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任職資格,並被用人單位聘任為高級技術職務的,主要體現在工資的調整上,除了享受相應的技術職務工資以外,還要享受相應的政治待遇,比如出席相關的會議,閱讀相關的文件,出席相應的學術會議,舉辦相關的學術講座等,無論是政治地位還是經濟地位都是比較高的,如果在2014年之前,只要取得高級技術職稱的,退休後還要作為基礎養老金的加分項目,比一般人要多幾百元。
但是從2015年開始,全國都取消了高級技術職稱退休後的加分項目,養老金的計算全部是按照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余額、當地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等來作為計算養老金的因素,不再考慮在退休前擔任什麼職務,是什麼技術職稱。在辦理完退休手續後,一般人的技術職稱證書,只能最為一段人生的發展史,成就史載入個人檔案。
但是同樣作為擁有技術職稱的人員,如果退休前在比較大型企事業單位工作,在退休前在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退休後其影響力也是巨大的,他們還是作為國家的高級技術人才看待,雖然已經退休,他們還是享受著退休前的政治、生活或是經濟待遇,同樣還需要我國家做貢獻,比如現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中,不少人已經年過七旬仍然戰斗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所以他們無論在退休後享受什麼待遇都是不為過的。但是作為一般的擁有技術職稱的人員,或是在民營企業辦理退休擁有技術職稱的人員,除了在退休後,可以作為在退休後繼續找工作的憑證以外,一般不再有任何用處。
綜上所述,退休人員的技術職稱,在退休後技術職稱是否還有用,取決於退休前所在行業、單位和專業領域的影響力,生前在行業影響力越大的人,退休後由於有專業技術職稱,其退休前享受的政治、經濟和生活待遇仍然不會改變,但是對於一般的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隨著退休手續的辦理,技術職稱的 歷史 使命也將終結。
過去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退休人員,會增發過渡性養老金。但是,為了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兼顧公平的原則,現在國家基本已經取消了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因為在職期間,對於具有職稱的人員,在工資和其他福利待遇中,已經有所傾斜,所以退休以後,不再增發養老待遇。 下面結合問題,做具體分析!
因為在過去,企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極度匱乏,職稱評審比較嚴格,因此,職稱的含金量比較高。所以,在退休待遇上,略有傾斜。
以沈陽為例:對於1999年1月1日起辦理退休的,此時間前退休時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和 科技 管理工作男滿三十年、 女滿二十五年的,增加過渡性養老金。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増加25元;中級專業技術人員 增加15元。
其一:具有專業技能資格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退休以後不增加過渡性養老金。
其二:現在職稱評審條件放寬,有的已經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代辦,所以,相對而言專業技術職稱的門檻再降低。
其三:現在很多企業,都會發放職稱津貼,尤其是北方,到了冬季,還會按照職稱等級,報銷採暖費。
為了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兼顧公平的原則,現在國家基本已經取消了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
1.過去對於有職稱的退休人員,會發放職稱待遇。具體金額,以各省(市)具體要求為准。但是隨著 社會 發展,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正在逐步取消。
2.員工在職期間,職稱待遇已經在工資和福利補貼中有所體現,所以沒必要糾結退休以後是否有相應待遇。便宜不能兩頭占,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過去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退休人員,有養老待遇;而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職業資格的人員,不增發養老待遇。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
我對於這方面情況比較了解。據我所知,在工作期間,職稱的作用很大。職稱高,各種機會就多,工資高,繳的社保也多。但是退休後,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就沒有什麼作用了。我是指在調整增加養老金方面。
2014年納入社保之後,2015和2016年的養老金調整,還是按照職稱進行,分為正高、副高、中級等等。2017之後,完全按照統一標准,和企業完全一樣了。職稱根本沒有什麼用。只是個別省市,對於養老金過低的高級職稱人員有優惠政策。
另外,保留在原單位發放的一些補貼,還是按照原標准執行,高職稱多一點,但是,不可能再增加了,很快就會被淹沒了。
想一想,退休時,副高養老金5000元,正高6000元,差1000元。是20%。幾年之後,一個漲到8000元,一個漲到9000元,還是差1000元,就不是20%了。再過幾年呢?差距更小了。
給個屁,企業的專業人員退休與工人一樣,以繳費金額,工令為基礎計算退休工資,職稱沒用,所以現在年青人無論如何要進機關事業單位,上大學學知識進到企業就沒用了。
退休人員的職稱,還是退休前最後在職時的職稱。退休後是否有待遇,這要看哪個職業,哪個地方的規定了,比如企業在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企業大多在92年前後)最初幾年,為使先後退休人員待遇銜接更合理,有些地方有一些補助。2014年10月以後,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並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有十年過渡期,對"老、中、新"三種對象的養老金計算有不同規定,以2014年10月為界,己退老人實行老辦法,十年過渡期間退休的中人實行過渡期辦法,過渡期結束後完全"並軌。基本上沒有單獨的職稱待遇。因為職稱己納入在職工資制度之中,工資制度和養老保險制度有關系,有不合理的在十年過渡期巳有調整,待遇是延續的,不存在也不應再有另外待遇。舉教師工資為例,在基本工資中,有與職稱直接關系的崗位工資,而且級差較大。有以教齡為主也與職稱相關的薪級工資,還有這兩種工資之和的百分之十,當然也有職稱成分,職稱待遇充分體現在工資多少中,職稱越高,工資相對越高。而養老保險制度,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在職工資又是徼納保險費的主要參數,工資越高繳費相對越多,退休計算養老金就越多。道理就是如此。
人都巳經退休了,退休前的職稱也就沒有什麼待遇了。
我國的技術職稱從初級到高級一共有13個崗位等級,每個崗位等級都有相對應的技術職稱工資待遇。技術職稱人員在職時,都是按照自己所聘任的技術職稱崗位等級來領取崗位(職務)工資和薪級工資的,技術職稱崗位等級越高,享受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水平越高。
事業單位自2014年10月1日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每個人退休時都按照本人的養老保險繳費情況在社保基金領取基本養老金。而養老保險的繳費金額是根據本人的工資總額來決定的,工資總額越高,養老保險的繳費金額也越高,進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錢也自然越多。作為技術職稱人員,你所評聘的技術職稱越高,所享受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也就越高,養老保險的繳費金額也就越多,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也自然更高。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技術職稱人員退休後也可以說還是在享受職稱的待遇。
作為事業單位「中人″,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丶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具體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社平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x繳費年限ⅹ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 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社平工資x指數化月繳費指數x視同繳費年限x1.4%。
從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個人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完全受本人的繳費基數丶繳費年限丶繳費金額丶個人賬戶儲存額丶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社平工資和計發月數等因素的制約,與你退休前的技術職稱呀丶行政職務呀巳經沒有關系,根本不會給你任何待遇。
你有高級職稱,他有初級職稱,你的退
休金每月將比他多500元左右,沒有職
稱的就更低。
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也在逐漸的規范化,目前確實也存在著一定的按職稱給待遇的情況。
比如,現在仍然使用的退休待遇老辦法計算就是按照退休時的職稱和2014年9月的職稱確定辦法退休待遇的。
退休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還是按照退休職稱或者崗位級別確定視同繳費指數的高低。
退休後養老金的調整,不少省市都是以退休時的職稱或者崗位級別確定相應檔次,每一類檔次按照平均水平調整養老金。不考慮繳費年限和養老金高低。
一些退休後沒有納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待遇,仍然存在著按職稱發放的情況。比如: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冬季取暖費,不同職稱或級別的退休人員享受不同的取暖費標准。
沒有參加房改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住房補貼,也是按照職稱或者級別發放。
一些地區仍然保留著對退休人員發放一些創城獎、文明獎,也是按照相應的職稱級別對退休人員發放的。
總體來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計算養老金的話,是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來計算的。如果我們職稱高,在職時的工資高,繳費基數高,這樣未來我們的養老金會更高一些。但是,絕對不會出現跟過去一樣按照級別發放退休生活補貼的情況。
隨著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各項制度是越來越公平,越來越合理了。未來會更好。
Ⅳ 企業退休的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有什麼補貼嗎
在2015年以前,相對於具備高端專業職稱任職資格工作的人員,在離休的時候會享有加急養老金的工資待遇。但凡具備副高級職稱專業職稱任職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在退休時假如帶來了技術專業技術職稱證書的,都能夠依照當地要求,每月享有公開增發300元至400塊的養老金待遇;於每年調節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時,具備副高級職稱之上專業職稱任職資格工作的人員,還能夠享受多退休金調整待遇。
總的來說,2015年以前在公司辦退休的具備中級技術職稱得人,不但在退休時要加急養老保險金,在每年養老金調整之中會加急養老保險金;可是卻2015年之後,企業當中具備高級職稱評審工作的人員,在辦退休和每一年的養老金調整時不會再加急養老保險金,不會有養老保險金以外的一切補助。
Ⅵ 高級職稱與退休金有關嗎
高級職稱退休待遇政策,退休工資與職稱無關,月工資越高,繳費基數越高,繳費額就越高,退休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按照現行的政策,退休養老金領取的差異,與職稱無關,主要是和個人繳費賬戶累計額有關,工作時候給個人賬戶繳費多,退休以後,就領養老金多。因此個人繳費額,與個人繳費基數掛鉤,基數就是每個人的月工資,基數乘繳費比例,就是繳費額,繳費比例都是一樣的,所以差異體現在個人的工資上,不同單位工資體系也不盡相同。
一、個人養老金領取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 目前,我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
二、個人養老金領取所需材料:
1、居民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
2、本人的戶口;
3、本人人事檔案;
4、登記照片一張。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二條 工人退休以後,每月按下列標准發給退休費,直至去世為止:符合第一條(一)、(二)、(三)項條件,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90%發給。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80%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革命工作,連續工齡滿20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75%發給;連續工齡滿15年不滿20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70%發給;連續工齡滿10年不滿15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60%發給。退休費低於25元的,按25元發給。符合第一條第(四)項條件,飲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90%發給,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給一定數額的護理費,護理費標准,一般不得超過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飲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80%發給。同時具備兩項以上的退休條件,應當按最高的標准發給。退休費低於35元的,按35元發給。
Ⅶ 為什麼企業高級職稱退休可以每月拿900元中級職稱1分錢都沒有呢
這是一個偽命題,沒有哪個地方企業高級職稱退休後每月多拿900元的。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工人一樣按視同指數1計算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平均指數後再算基礎養老金,只是高級職稱的本科生比初中生少7年工齡,視同年限少7年,總繳年限少7年。現在退休的改制企業退休高工中人養老金是事業單位同類人員1/3不到,才是現實。
國務院於2011年巳頒發了《國辦函(2011)97號文件,根據國務院「國辦函(2011)97號文件第一條…第(八)款:「關於企業退休高工問題」:「繼續採取目前企業養老金調標傾斜政策,可適當增大傾斜力度,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將企業退休高工與事業單位同類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差距從1000元縮小到300元以內。》
2011年起執行兩年後停止了傾斜,2014年後退休的企業高工一分錢傾斜都沒有,何談900元!
只有2000年以前退休的那些大型軍工國企的老正高工程師,可能傾斜了900元,但養老金總額也只有事業單位同類正高一半不到,況且這些人大部分可能現在已不在世了(比如說為兩彈一星作過貢獻,享受國家專門津貼的陳秉正專家就不在人世了,去世時養老金不足3000元)。
所以企業中級職稱人員不要老盯著企業正高職稱不放,你要盯著高級職稱比人家反問你一句:「你為什麼不考高級職稱呢?」所以你要盯著事業單位中級職稱比,事業單位正高比中級何止高900元,可是高兩個900元都不止啊。
不是錢少錢多的問題,而是對國家,企業貢獻大小的問題。國家就是應提倡重視高級人才,引 社會 各階(特別是中級技術人員)向高級人才發展,只有重視人才,善待人才,重視知識學說,國家才會全面興旺發達。高級人才退休工資理應提高,但不應從職工上交的養老金中支出,而是國家應建立高級人才養老補貼制度,從國家收入中另行支出。以顯示養老金的公正公平。同時企業高級職稱的養老金還不及普通公務員,國家應進一步提高高級職稱的養老金。
創建於2018.5.17
有些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你看看同時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到企業的和到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差多少?企業高級職稱退休人員就是補貼900,也趕不上從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高。
企業高級職稱人員也是從中級職稱考核晉升過來的,你中級職稱不求上進,那能怪誰啊?
職稱的存在不僅起不到鼓勵爭做貢獻,爭做奉獻,提高政治思想覺悟的作用,反而對普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打擊很大。因為,只要有職稱即可享受高工資福利待遇,無論政治思想覺悟,無論貢獻和奉獻大小,只論職稱高低!
企業有高級職稱的人少,多是廠長、經理。中級職稱的人太多了,有科股級中層就能評上中級職稱,濫竽充數的也有。
是有的!一退休同班同學高級工程師多1000多元工程師就沒有,每次漲還要多50元!到2019年退休多漲50後來就沒有因為它的養老金已高1000多了基數高了!
誰說的企業高級職稱退休可以每月拿900元?我就是退休的高級工程師,一分也沒有多拿,和普通的工人一樣,甚至比工齡稍高的人還低。
在上海2016之前是有這個政策的,現在已經沒有了。
還有一個差距,事業的和公務員大學學齡算工齡,而企業的大學的學齡不算工齡。這樣在企業的大學畢業生,至少工齡比同年參加工作的人少5年以上。現在調整工資都把工齡當作一項重要指標,所以企業的大學畢業工齡少年年相差5、6年的工資調整額,而差距越來越大!
企業高工與事業高工退休金差異幾乎相差一倍。應該說企退高工退休金幾乎與企退職工退休金基本差不多
Ⅷ 在企業評過職稱的員工到退休是不是可以多領取一部分工資
在一般小型私人企業,基本不談職稱一事;正規的大型私人企業或合資,外資企業,在職時職稱與工資是有關系的;退休後,無論事業單位或企業都不再按職稱增加養老金,這一點在每年的增加養老金政策上可以看出來。
退休後領多領少,主要是與工作期間工資基數高低、與繳納社保費的多少有關。因為,職稱越高,意味著工資就越高。工資高,扣的社保基數就高。退休以後,因繳的社保費多,自然領得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