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休金為何比上月少了
法律分析: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租舉返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弊飢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法律依據:《中答殲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 工人的退休金:按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類推工齡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參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參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齡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級工,中級工,還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務員也要不分職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樣。三年以內執行完成

2.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2022年的養老金怎麼調整
所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主要是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之後辦理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由於這部分人員處在新老兩種退休制度的銜接過渡期,被人們稱為退休「中人」。
由於機關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
養老保險制度,是從2014年10月1日才開始實施的,在2014年10月之後辦理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
退休人員,養老金是按照新老兩種辦法進行對比計算的,也被稱為「保底限高」的雙保險政策。
按照老辦法計算的部分,目前很多地方都是按照2014年10月的工資作為基數,加上相關的補貼和津貼和國辦發(2015)3號文件增加的退休費,作為老辦法的退休費;按照新辦法計算的部分,是按照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三個部分計算的基本養老金,再加上本人的職業年金,就是應發的養老金待遇。
如果按照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低於老辦法計算的,按照老辦法計算的結果執行;如果新辦法計算的部分高於老辦法計算的,按照新辦法計算的結果執行,但高出部分要按照10年過渡期的比例計發,即第一年發放高出部分的10%,到2024年全部計發到位。
從2014年10月開始,到現在已經8個年頭,但對於機關事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很多地方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理順,很多地方的退休中人還是拿著按照老辦法計算的養老金,而這樣的養老金也叫臨時核定的養老金,或是預發的養老金。
只有新辦法計算高出老辦法計算的部分,按比例計發高出老辦法計算的養老金的地方,或是以前拖欠的高出部分已經按比例計發,並已補發到位的地方,退休"中人"才算每月領到了屬於自己真正的養老金。
在養老金沒有理順的地方,或是還拿著老辦法臨時核定養老金地方的退休「中人」,雖然今後養老金待遇理順後會補發,但這也有一個過程。目前面臨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拿著臨時核定養老金待遇,在2022年的養老金調整中,怎樣來調整自己的養老金。
按照目前養老金調整的政策,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
企業退休人員同步調整,實行相同的調整政策,企業退休人員比較好辦,每月領取的是正式的養老金,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如果按照臨時核定的養老金待遇來調整自己的養老金就可能會吃虧。
按照養老金調整的辦法,定額調整部分大家都是一個標准,這個部分是沒有問題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不會吃虧,與繳費年限掛鉤的部分也不會吃虧,畢竟在辦理退休時工齡是多少年,這是核定清楚了的。最吃虧的部分就是與本人養如槐老金掛鉤的部分。
例如按照吉林省2022年養老金調整的方案,與基本養老金掛鉤部分是按照2021年底本人月基本養老金(不含職業年金)金額的1.33%進行調整,每1000元的養老金每月就會增加13.3元,如果本人的養老金為每月5000元,每月就會增加66.5元。這個部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中,如果是拿著預發的養老金參加調整多少都會吃虧。
在2022年吉林的養老金調整中專門對這部分人員的養老金做了說明。一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2014年10月1日)後新退休人員,若目前領取臨時核定待遇,暫按目前臨時核定待遇為基數確定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標准,待按改型橡弊革後的辦法重新核定基本養老金後,已領取的待遇多退少補。
二是已參加企業職工基卜族本養老保險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的基本養老金按前述企業退休人員調整辦法和標准進行調整。符合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待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重新計算待遇調整標准。
從吉林省的這個規定來看,我認為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但這只是吉林的規定,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養老金沒有理順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果都是按照吉林省的這種辦法進行調整,我相信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都是能夠理解的。
綜上所述,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在2022年的養老金調整中,養老金已經理順的地方,是按照本人正式領取的養老金作為掛鉤的基數;在養老金沒有理順的地方,按照臨時核定的養老金作為掛鉤的基數,待養老金待遇理順以後重新計算待遇調整標准。
3. 2024年過渡期結束後,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會直接降低嗎
點擊
2022年截止目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有一些地區已經落實待遇重算補發了,比如甘肅的張掖市和湖北孝感的漢川地區,都在2022年初給本地的卜畝「中人」落地了待遇補發——而四川省已經分批完成了全省的「退休中人」待遇補差工作。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來說,有一件大事即將來臨,那麼就是到2024年9月30日、中人退休金的十年過渡期即將結束!這意味著在此節點之後退休的人員,要使用「新人新辦法」計算——不再是使用「新老辦法對比、取高保低」的方式了;
核算方式將會發生重大變化,那麼2024年十月後、沒有這個「十年過渡期」待遇保障的兜底機制,是否意味著後續退休的「新人」養老金會降低呢?有人說只會增加,不會降低,是真的嗎?
並軌之前,事退人員的退休金主要按工齡和工資掛鉤2014年10月1日養老保險並軌改革以前,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計算方式完全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計算方式和本人工齡、以及退休前本人基本工資掛鉤,比如工齡工齡在20年~30年的,退休金為退休前基本工資80%;工齡35年及以上的、發放比例為90%......
但是在2014年10月1日這個節點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計算方式發生重大變化,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在此之後退休的人被稱為「退休中人」——這部分人在並軌改革之前個人並沒有繳費、因此個人賬戶沒有餘額,這對於橫跨在並軌改革左右退休的人是不公平的.......
為了讓中人不吃虧,過渡期內退休金計算方式很特殊因此,為了保證「退休中人」合理的退休權益、退休金不至於「猛然驟降」——就設置了一個十年過渡期,過渡期內採用了「保低限高」的原則,用新辦法算下來的基本退休金和職業年金待遇的總金額對比,老辦法算出來的待遇標准如果高、則仍然按老辦法發放;
但如果是「新辦法」算出的金額高、那麼就會對比差額,然後每年增發一定比例的退休金,這也就形成了「中人十年過渡期」,具體增發規則如下:
但是我們從上表可以看到,2024年10月1號,各地的退休中人這個差額增發比例、將會達到100%,也意味著不再為「中人」設置保底待遇了,並且後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將實現計算方式統一。
現在距離2024年不遠了、還有兩年多一點十年過渡期將全部終結——機關事業單位2024年10月1日及之後退休的人、按新辦法就算計算出來不如老辦法的高,也不能享受兜底「保底」福利,那麼到時候的到手的錢是不是會明並弊虛顯減少呢?
答案是否定的。
這是因為,2024年10月1日之後退休的人叫做「新人」,新人按新辦法算,通常情況下算出來的金額是會比「老辦法」的金額多一些的。
比如同樣工齡超過40年、按照新辦法來算,這些「新人」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一般都還有一筆過渡性養老金——因為從2022年往回看、目前絕燃工齡滿40年的人、都是1982年及之前就工作了的、而之前有一個規定是《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
其中就有明確規定:在該文件實施前工作、在之後退休且累計養老保險繳費達到15年的人員,可以在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前提下、再享受一筆過渡性養老金待遇,1997年-1982年=15年的繳費年限,所以工齡超過40年的人,無疑是能享受過渡性養老金發放的,具體演算法如下:
同時,因為我國是1992年左右才建立的社保制度,體制內工齡超過40年的人往往也都有「視同繳費年限」,有效工齡會更長、同時2024年之後退休的事退人員,屆時養老金計發基數也會比現在更高——況且體制內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指數也是偏高的、往往能達到2.0~3.0的高指數水平,所以他們退休後到手的退休金不少人能達到6000甚至更多。
而按照機關事業單位的「老辦法」算,則是掛鉤的退休前職務職級、基本工資等數據,那麼對於一些職級和工資本身水平不高的人,「老辦法」算出來的退休金、往往會比新辦法偏低。
並且,十年過渡期結束後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新人」,個人的職業年金賬戶儲存額也會更高——因為他們個人也是要參與每月的繳費的(一般個人是繳費4%,單位繳費8%),因此事退的「新人」領到手的退休金和職業年金疊加的總額,會比「十年過渡期內」退休的中人明顯高一些。
最後的話2024年中人十年過渡期將面臨結束、未來兩年內各地的退休中人待遇補差重算工作無疑是會加快推進了—— 所以各省份目前等待已久的「中人們」在今年也可以保持樂觀期待,即使在2024年10月之後退休的「新人」,由於個人職業年金、公積金待遇累積增加、社平工資逐年也在上漲,所以2024年後的退休待遇、相比中人們會出現不降反升的現象......
這些「新人」還有一個好處,要是不必像中人那樣「苦苦」等候,直接就按新辦法領到100%足額的退休金了,可謂好處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