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外的退休年齡是多少
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
歐美國家和地區,90%以上的退休者不單純依靠領取政府發放的那塊基本養老金來養老。這些國家還有一個非常發達的保障老有所養的輔助網路。比如,美國在稅收政策上實行間接的財政轉移,支持養老金制度;德國則是每年要拿出幾百億歐元支撐其龐大的養老保障系統運轉。
而退休金的來源,各國有許多不同之處。在美國,僱主和雇員各拿出工資收入6.2%的稅收,形成專用「社安金」。其中85%用於支付養老金,15%則用來支付殘疾金、遺屬遺孤撫恤金等其它社會保障基金。在法國,基本養老金由僱主交8.2%,雇員交6.55%;法國對遺屬遺孤補助的資金來源於由僱主按雇員收入的5.4%交納,作為困難家庭補助
很多國家的退休職工領取的退休金並沒有一個固定額,要視退休年齡、工作年薪和年限、供職崗位等情況的不同。少者,領不到原工資的50%;多者,可以領到原工資的100%以上。
瑞典的養老金分成兩塊,一部分是基本養老金收入,令一部分是「養老附加金」,這是瑞典特有的。「養老附加金」據退休前的收入狀況和納稅情況而定,工齡越長,工資越高,「養老附加金」積累的就越多,退休後就能領到越多的退休金。
而在法國,情況就不一樣了。法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實施社會福利比較「慷慨」的國家。一般職工退休後可以領取原工資50%的退休金,公務員則按退休前工資的75%計算。法國法律規定,必須交滿160個季度的養老保險金並滿65周歲以後申請退休,才能全額按比例享受退休金。法國對一般退休者原工資收入的計算基數是由當事人收入中最佳25年的平均值構成。比如,某人一生中最好時期的月收入達4000(約4萬元人民幣)歐元,最差時期的月收入僅1000歐元,而最佳的25年的月收入平均為2500歐元,那麼他能領取的退休金就是1250歐元。對於年齡到了65周歲但沒有交足養老金的人來說,退休金要按比例扣減。比如,假設一個到了65周歲但只交了90個季度的養老金,25年的月收入平均值為2000歐元,他就只能領取562.5歐元的退休金(90÷160×2000歐元×50% )。看來,繳納養老金的年限對退休金收入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鼓勵人們老有所為
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美國和德國在今後幾年內將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這些國家鼓勵人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時繼續留在崗位上。英國人的口頭禪是「50歲創業才開始」。而樹立在德國科隆市大街上一家公司的廣告詞本身就已經彰顯西方國家在老年人問題上觀念的轉變:「55歲太老了?我們連65歲的人都雇呢。」
西方各國目前對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仍繼續工作的人在各方面實施鼓勵政策。在芬蘭,65歲退休領取的養老金比60歲退休最高可多出40%。美國人到了退休年齡但仍願意堅持工作的,每多工作一年就獎勵10餘個百分點的退休金,直至正式退休。其實,近幾年美國已經多次調整了退休年齡,現在的退休年齡規定是65歲6個月,以後每年延長兩個月,直到延長到67歲為止。前不久,美國參議員哈格爾已經提出了一個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8歲的議案。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一方面,西方國家的政府對養老金的巨額缺口和老年社會的到來已經感到「驚恐」;另一方面,公司的決策者們目前正在重新審視退休人員的使用價值,並熱衷於對老年人的「余熱」進行開發。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在1994年至2004年間,65至69歲年齡段的老年男性就業率從27%上升到33%,女性就業率也從18%上升至23%。
2. 法國的退休金改革為何引起公憤改革內容是啥
——析法國近期社會沖突的深層原因
22日,法國交通系統大罷工造成巴黎地鐵站內人滿為患。
22日,法國政府、交通部門和工會「三方會談」首輪談判宣告破裂!致使全國陷入混亂的交通大罷工由此進入第9天。除罷工外,接連兩天法國均爆發了示威遊行。醫務人員、教育系統、公務員、警察、郵電、航空部門職工、煙草店老闆、漁民等社會各階層人士均「大街上見」。法國社會沖突因薩科齊總統推出的體制改革而進入高潮。
起因:退休金改革
這次社會沖突與1995年希拉克總統和朱佩總理推出同樣改革而引發大罷工幾乎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社會背景發生了深刻變化,包括法國國內和全球化高速發展中的國際大 環境兩個領域。從理論上來說,從9天前開始的交通部門大罷工,首先是因退休體制改革而引發的。法國因各種工作性質的不同,規定了多種特殊的退休金制度。其中地鐵和鐵路職工因工作艱辛而享有國家規定的特殊養老金政策,即可以在支付37.5年的養老保險金後全額領取退休金而退休。這樣,其他國家職工大多要干到65歲才能退休,而鐵路和地鐵職工可以提前退休。
問題在於37.5年所交納的退休保險金,並不能支付提前離職職工的退休金,國家必須對虧空部分進行補貼。早在十幾年前法國政府就醞釀著要取消這一特殊政策。一則國家已經負擔不起這筆大約30億歐元左右的支出,這佔法國國家各種補貼的6%。二則鐵路和地鐵工人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早已與當年制定這一政策時大為改善,不再存在特殊艱苦的問題。法國有些制度確實制定於很久以前,如國家歌劇院職工所享有另外一種特殊退休的制度制定於1698年!而鐵路職工養老金制度制定於1855年。1945年曾對舊制度做出了一定的修正。但總的來說,開煤燒的火車和今天按按電鈕的高速列車的工作,兩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薩科齊總統下決心要修改所有特殊規定,將交納退休保險金的年限一律提高到40年,以填補國家赤字。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鐵路與地鐵特殊養老金涉及的人數並不多,但鐵路和地鐵職工並不準備放棄他們的這一「既得利益」;或說他們同意放棄,前提是國家進行另類補貼,但如果這樣,對政府來說等於沒有改革。因此雙方談判破裂,即在討價還價中尚未找到一個平衡點。由於交通是一國經濟命脈的「血管」,一旦堵塞,後果嚴重。9天來,法國每天因罷工而損失近4億歐元。
目前工會組織決心要給政府點顏色看看——畢竟二十多年來在法國罷工者從未嘗過敗績。而法國政府也一再強調,這一次「絕不再讓步」。薩科齊指責工會以少數人利益拿全國公交乘客作為「人質」,是不可接受的。政府顯然在動用一切力量,試圖削弱罷工者的決心和意志。雙方沖突肯定將會加劇。
斗爭:勞方維護權益
但這次罷工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2.5年的退休金問題,而涉及更為深層的因素。
冷戰結束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瓦解,以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為代表的西方現行資本主義制度成為全球主流。「歷史終結」論被及時地提出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階級斗爭從此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全球都將共享「和平紅利」——一個富裕、和平、民主的世界將會甚至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
然而全球化和對利潤的追逐,卻使資本主義的本質重新充分地表現出來。冷戰時的「福利資本主義」現在看來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而是在社會主義陣營存在的情況下的一種「讓步政策」而已。當外部的壓力消失後,這幾年西方國家內部,特別是法國,追逐利潤變得日益瘋狂。事實上,就在法國政府以解決赤字為借口要取消鐵路和地鐵職工的「特殊退休制度」的同時,其他不公平的現象卻在法國社會迅速發展。法國社會幾十年來首次明確向資產者傾斜。
只要舉幾個例子即可理解這一不公平現象的嚴重性質: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由於石油價格的上漲而盈利高達90億歐元,但這一盈利卻只對執股者分紅,即資本的勝利。在要求鐵路和地鐵職工勒緊褲帶的同時,政府卻通過立法,將高達150億歐元的稅收還給法國最富有者(通過稅收封頂政策)。當政府決心修改特殊退休金制度的同時,法國大老闆的退休金或賠償金卻提高到歷史空前的程度(理由是向美國看齊)。事實上有專家指出,改革特殊退休金制度給國庫只能帶來區區2億歐元而已。但給富人減稅一項就使國家多支出150億歐元。這是無法說服窮人的。
但法國政府這樣做也並不是沒有理由。法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競爭力越來越差,原因就是法國人工資太高。法國的出口越來越困難,貿易赤字不斷增加。不對富人減稅的話,就會有很多資金流向低稅收的周邊國家,特別是一些小國,如比利時、盧森堡等。因此,法國政府這次確實是下定決心要將改革推到底。
結局:最後一次罷工?
事實上,從歐洲的范圍來說,這一改革與歐洲目前的總體趨勢是一致的。英國早在十來年前就由撒切爾夫人強行改革而將自由經濟推給英國人。人們對英國煤礦工人長達一年半的大罷工慘遭失敗至今記憶猶新。德國也在默克爾上台後左右翼聯手向工會「宣戰」,迫使德國社會接受一系列痛苦的改革。法國目前可能是歐洲「最後的一個堡壘」。
社會學家們注意到的是,在英、德等真正推行了全面自由經濟的國家,罷工已經成為一種「奢侈行為」。工人在嚴酷的社會背景面前,已經沒有選擇。法國如果這次罷工失敗,政府下一步的改革措施必然是放寬解僱條件,隨後即降低工資,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利潤收入;也就是說,窮人將日趨貧困化……2006年當時的政府總理德維爾潘推出「首次青年僱傭法」就是一個先例。當時工會和學生的示威、罷工,在執政黨內部因爭奪總統大選起內哄的有利時機,獲得了成功。但這一次,則不是那麼容易取勝了。
對此,右翼政治家和左翼工會領導心裡其實都很清楚。法國預算部國務秘書桑蒂尼在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漏出了一句真話:「這次罷工很有可能是法國的最後一次……」言下之意非常明確:一旦罷工失敗,從此工會力量將走向消亡。事實上法國公眾對公務員罷工帶來諸多不便也都心甘情願地忍受,就是因為他們的罷工從長遠來看,有利於被僱傭者。在法國,私營企業職工幾乎無法罷工。如果這次罷工失敗,用不了多久,憲法規定的罷工權利,將會成為一種擺設。
法國選民也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法國政治圖譜這幾天正在迅速地朝著兩極分化。極左翼的「工人革命團」領袖貝尚什諾的民望因明確且全面支持罷工迅速上升,相反對罷工至今態度曖昧的社會黨總統候選人羅亞爾則直線下跌。兩者在民意測驗中已經持平。這非常說明問題,也證明法國社會危機正在加劇,而工人們也明白了這一點。在罷工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出現了高速火車系統遭致人為破壞的現象。這是絕望中的工人的一種無望掙扎。對此,政府與工會都是一致的:破壞者將遭致司法的無情鎮壓…
法國改革養老金制度(綜述)
新華社記者 ;郭京花
法國總理若斯潘21日宣布對法國現行的養老金制度進行改
革,雖然只是提出了改革方向,並沒有具體措施,但仍在法國
社會各界引起很大反響。
二戰後,法國建立起來的養老金體系實行的是分配製,即
用企業和職工交納的社會保險分攤金作為退休人員的退休金。
退休金管理機構把在職人員的分攤金匯總後,按有關規定分配
給退休人員。這種分配方式打破了新老企業和盈利高低企業間
的差異,較好地解決了企業負擔不勻的問題。退休人員欲拿到
全額退休金,在私營部門供職者要達到40年工齡,公立部門的
職員須達37年半工齡。法國的養老金制度十分繁雜,除了多行
業的基礎系統外,還有各行業的增補系統。
近年來,法國養老金制度遇到了無法迴避的難題。一是社
會面臨人口老化,戰後出生、被喻為「嬰兒潮」的一代人從20
05年起將逐漸步入退休行列,老年人口比例將劇增,而就業人
口相對減少,每年進入勞動市場的人數將少於退休人員。二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壽命更長了,預計到2040年,
法國人的平均壽命將比現在提高6歲,男性和女性將分別達到8
0歲和89歲。壽命的延長意味著對養老金需求的增加。
法國計劃委員會去年向政府遞交的一份報告指出,按現在
的養老金制度,法國的退休金金額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
例將從目前的12%增加到2040年的15%左右,而1959年,這一
比例僅為5.4%。從在職與退休人員的比例看,目前10個在職
人員供養4個退休人員,40年後,這一比例將是10∶7。若要保
證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不低於就業者,維護社會各方人士的利
益,改革養老金制度勢在必行。
改革養老金制度是法國近年來歷屆政府面臨的棘手難題,
因為它涉及到各個社會階層和所有人的利益。若斯潘提出的改
革方向強調堅持退休金分配製這一基本原則,立足於通過刺激
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崗位,減少失業人數,來應對養老金制度
所面臨的挑戰。
面對退休人員即將大增而帶來的壓力,若斯潘決定進一步
加強去年設立的養老金儲備基金,將其數額由今年的200億法郎
增加到2020年的1萬億法郎,以渡難關。這筆錢從哪裡來?若斯
潘說,來自國家在國營企業中所佔有的股份,比如法國電信公
司。具體辦法是拿出部分股份還是用股息作為儲備基金,還有
待進一步研究。
政府提出將逐步縮小公職人員與私營部門的職員在領取全
額退休金所需要達到的工齡方面的差異,但未提出具體措施。
若斯潘只是建議將公職人員的部分獎金納入退休金計算。政府
對各種增補系統的改革不作硬性規定,但希望由勞資各方談判
協商解決。
若斯潘還宣布在兩個月內成立有關養老金制度的方向委員
會,由勞資代表、國民議會議員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員組成,
任務是保證養老金制度改革的連續性,同時就養老金制度各種
不同系統間的平衡問題向政府提出建議。
法國輿論界普遍認為,若斯潘的改革計劃謹慎,能在多大
程度上解決問題,尚需觀察。
3. 法國的養老金制度
這不用擔心,在很多國家只要干夠一定的年限,退休時原工作單位都會發給一定數額的退休金,可以保障退休人員的數年生活無憂,因為在很多國家裡退休金和養老金不是一個概念,退休金是原工作單位發給的,而養老金屬於社會福利保障。
4. 中國人退休工資和法國人退休金相差多少
純粹從數字上說差不太多,只不過我們發的是人民幣,而法國人發的是歐元,按目前的匯率,1歐元可兌換人民幣6.8069元。兩者相差多少基本上就有數了。
5. 法國退休金是什麼問題
如果你保存好這五年的工資單 等到你年齡達到法國規定的退休年齡時 可以向法國政府要求支付退休金 但5年的cotisation會非常少
6. 法國人在國外養老,法國福利還有嗎
法國人在國外養老,還是有福利的。法國人在國外養老還是可以繼續領取法國的退休金;在歐盟國和一些規定的國家醫療費是可以報銷的;享受法國退休金的外國人擁有法國的退休者居留證。
所以法國人在外國養老也有很多的退休福利的!
7. 法國的養老金制度
22日,經過漫長的辯論,法國參議院通過了退休改革法案,法國人領退休金賦閑的年齡,將從目前的60歲推遲到62歲。
8. 請問大家,法國外籍軍團的服役期限是最低5年,據說服役之後有退休金,那個怎麼給,是每年給一次
每年都有。具體金額牽涉很多面:兵種,級別,服役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