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父母的分為六個層次,具體都是哪些層次
從何時起,你開始思索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是在迎來新生命的誕生歡悅後,還是在發覺懷孕的意外驚喜一瞬,又還在憧憬一個幸福家庭?殊不知,在那個時候,你一定沒有真正的意識到教育孩子是個多麼的艱巨的事兒。
第一層次:家長懂得給孩子掏錢,認為錢便是所有愛的表達方式。
這層次的家長壓根不明白教育,換句話說基本沒有把教育孩子當作自身的義務,那樣成長的孩子難以感受到父母的愛,長大後究竟會怎麼樣全靠運勢,若能是遇上貴人相助,點拔他、提示他,或能成材,若是遇不上可能就長歪了。
「以身作則」是大家所了解的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會對孩子造成危害,孩子與生俱來的模仿能力會讓他模仿親密接觸的人的言談舉止,父母的以身作則也會給孩子的教育構建一個適合的環境。簡易的說,你期待孩子閱讀,你也就閱讀給孩子看,你期待孩子有禮貌,你也就禮貌給孩子看,你期待孩子努力,你也就努力給孩子看。
最大層次:父母真正了解到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發覺「我從哪裡來」比「變成誰」更關鍵,父母盡己所能用激勵孩子變成更好的自己,也言傳身教適用孩子變成真實的自身。
這層次的父母充足的重視孩子的隨意和天資,她們不嘗試打造出孩子,只是幫孩子發覺他所青睞的、他所拿手的,適用孩子變成一個開心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