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物孝敬父母的故事
動物孝母的故事
廣東東莞陳恭尹隱士,養有一條母狗。他隱居山中時,不與人往來,只有這條狗片刻不離地伴隨著他。
每次出門時,母狗總是跑在前面充當前哨,遇到有豺狼、毒蛇、老虎時,就趕緊返回,咬著陳恭尹的衣服往回拖,不讓他向前走。
陳恭尹明白後轉身撤退,狗就隨後幾十步,大聲叫著保護他。到了夜晚,母狗就在房前屋後巡邏吠叫,通宵達旦都不休息。
幾年之後,母狗生了五隻狗崽。等小狗稍大,陳恭尹就把它們送給左右鄰居。
在最初一年多中,母狗每天都到各家去看望狗崽,有食物時,小狗都爭先恐後地讓給母狗吃。等到小狗長大後,母狗就不再去看望,而這些小狗,每天早晨都會一起到陳家看望母狗。
又過了幾年,母狗生病,身上長癩,瘦得皮包骨頭,奄奄一息,小狗們爭著為母狗舔癩,於是母狗的病就好了。
每年元旦,五條小狗一起跑來搖著尾巴圍繞著母狗,好像是給母狗賀年。後來母狗死了,五條小狗不停地哀叫。陳恭尹心生哀愍,把狗葬在後山。五條小狗每天早晨都會一起到墳前哀叫,這樣持續了好幾年。
又有一位叫劉時用的人,曾見過一頭孝順的小象:
小象的母親生命垂危,小象取來草料喂養母親,但母親已無法吞咽,小象就用鼻子擦拭母親身體,雙眼淚如泉涌。母象死時,小象哭著縱身向前仆倒。
《聖師錄》記載:
古代,有個名叫鄧艾的人,一次上山打獵,一箭射中了一隻母猿。
這時,有一隻小猿過來為母猿拔箭,吮吸傷口的血,而且取來樹葉塞住瘡口,悲哀不已。
鄧艾看了,丟下弓箭,感嘆地說:「山中野獸尚且如此哀憐母親,做人可以連猿猴都不如嗎?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打獵!」
動物尚且能孝養父母,何況人倫佛子,豈能不報母恩!
這是一種生活在位於地球北端的格陵蘭島的鳥類,「母子」互相牽掛,千里相隨。如果母鳥被逮住,那麼用不了多久,它的「子女」一定會飛來尋找鳥「媽媽」。無論藏在哪裡,總要想方設法與其「團聚」。倘若雛鳥被抓,鳥「媽媽」必定四處尋覓。不論被帶到多遠的地方,都會下決心讓它回到自己的懷抱。這種注重親情、和睦相處的精神,令人震撼和感動。
白尾鷲是一種生活在草原上的鳥類,以野馬等動物的屍體為食。 每次發現誘人的「美味佳餚」之後,他們從來不會蜂擁而上,你爭我奪。而是老者優先,給予特別的照顧。老鷲在飽餐一頓之後,便飛到附近的高山上擔負著警戒任務,讓「兒女們」能安全放心的「進餐」。
當老烏鴉飛不動無法覓食時,「子女」會主動地擔負起贍養的職責,在哺育自己後代的同時,不辭辛勞地捕捉昆蟲去喂「父母」,直到它們壽終正寢。為其送終之後,方肯離去。在自然界里,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動人的情景:烏鴉在找到食物後,不是只顧自己飽餐一頓,而要大聲鳴叫,先讓「父母」來享用。待到老烏鴉食用之後,再讓雛鳥慢慢地啄食,自己卻飛往高處「站崗放哨」。
望採納!
2. 跪地吃奶的是什麼動物
跪地吃奶的是 羊
原文:「羊羔跪乳」語出古訓《增廣賢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釋義 :動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道理,媽媽照顧它,它感謝媽媽,難道人不會嗎?
3.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是什麼意思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意思
一、答案
烏鴉反哺和羔羊跪乳都是關於動物孝敬父母或表達親情的成語。烏鴉反哺指的是烏鴉在成年後,會反過來照顧年老的父母;羔羊跪乳則是指小羊在吃奶時,會跪在母親身邊,表示對母親的感恩和尊敬。
二、詳細解釋
1. 烏鴉反哺
烏鴉反哺,源於自然界中烏鴉的習性。當烏鴉逐漸成年,羽翼豐滿,具備獨立生存能力後,它們會承擔起哺育年老的父母的職責。這是一種代代相傳的親情表現,體現了烏鴉對家族的忠誠和對長輩的孝敬。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孝順父母、不忘恩情的行為。
2. 羔羊跪乳
羔羊跪乳,形象描述了小羊在吃奶時的情景。小羊為了吃到母親的乳汁,會跪在地上,這不僅僅是為了吃到奶,更是一種感恩和尊敬的表現。這個成語常用來教育人們要孝順父母,懂得感恩,珍惜親情。
三、總結
這兩個成語都是對動物行為的一種擬人化描述,用以表達人類社會中應有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烏鴉反哺和羔羊跪乳都是對親情和孝道的生動詮釋,提醒人們要珍視家庭親情,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懂得感恩和回報。它們作為成語,不僅豐富了漢語的表達方式,也傳遞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