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子怎麼煲雞湯
女性在生產的過程中由於元氣大傷,在產後需要好好的調理身體。所以很多女性產後想喝雞湯,其實坐月子期間喝雞湯是產後媽媽必做的事,雞湯不但可以補身體,而且還可以催奶。但是產後雞湯應該怎麼做才最好呢?下面給大家推薦產後雞湯做法大全,跟著甜心一起來學習下吧!
產後想喝雞湯怎麼做?
(一)枸杞燉雞湯
原料:
枸杞子100g,雞800g,黃酒60g,香油15g,姜2g,色拉油15g,鹽2g
做法:
1、將雞洗干凈切成果塊,用酒30g、香油、姜腌漬。
2、在鍋里倒油燒熱後,放入腌好的雞塊,大火炒3分鍾。
3、再放入1000g水、30g酒、枸杞、鹽,大火煮10分鍾至熟即可。
(二陪寬)花菇燉雞湯
原料:
土雞1隻,花菇10朵,生薑,蔥,料酒,鹽
做法:
1、雞清洗處理干凈。
2、花菇用溫水泡發(大概一小時左右)
3、雞切塊,放入鍋中,倒入足量冷水,煮開,撇去浮末。
4、放入薑片和蔥段。
5、倒入少許料酒。
6、倒入泡花菇的水(注意下面會有臟的沉澱,不要一起倒進去哈)
7、放入泡發好的花菇。
8、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左右。
9、等到雞肉能輕松用筷子穿透,再加少許鹽調味。
(三)紅棗燉雞湯
原料:
三黃雞1隻、紅棗數個、蔥末少許、鹽適量、蘆虛亮薑片2片
做法:
1、三黃雞去毛與內臟。
2、然後冼干凈切成大塊,放入開水裡過一下去浮末。
3、取湯鍋,裡面加清水,放進過好水的雞肉。
4、煮10分鍾後,加入紅棗和鹽,放兩片薑片,中火煮1小時。
5、開蓋撒上蔥花。
(四)山葯燉雞湯
原料:
土1隻,山葯1根,枸杞1小把,蔥姜,料酒,鹽
做法:
1、雞清理干凈腹腔,切成小塊,蔥姜洗凈,姜切片,蔥打成蔥結。
2、將切好的雞塊放入鍋中,再加入足量冷水,燒開。
3、撇去浮沫。
4、加入一湯匙料酒。
5、放入薑片蔥結。
6、煮開後轉小火,加蓋,慢燉大約30分鍾。
7、山葯去皮切成小塊,加入鍋中,繼續加蓋燉10分鍾。
8、枸杞用清水沖洗下加入鍋中,繼續加蓋燉10分鍾,加鹽調味即可。
(五)紅蘿卜香菇燉雞湯
原料:
新鮮雞半隻,胡蘿卜一個,香茹三兩,鹽,生薑片三片
做法:
1、胡蘿卜洗干凈刨皮切滾刀塊、香茹去腳洗干凈
2、雞塊焯去血水,撈起入沙缽加水0.5升、把胡蘿卜、香茹一起倒入沙缽、兩滴醋
3、水開後轉小火燉一個小時加入生薑片,喝前加少許鹽
(六)姬松茸燉雞湯
原料:
姬松茸適量,雞半隻,瘦肉少許,胡蘿卜一隻,紅棗幾顆,蜜棗1-2顆,姜塊拍扁
做法:
1、將姬松茸用清水浸泡軟備用,光雞去皮洗凈砍成幾大塊,胡蘿卜去皮切成塊、棗子冼干凈備用;
2、將雞和瘦肉稍為過一下水,然後將所有食材放入湯煲,加水按煲湯的方法操作,大約2個小時完成,出煲前才下點鹽調味。
(七)香菇燉雞湯
原料:
土雞1隻,干香菇10朵,蔥少許
做法:
1、將土雞洗干凈切塊,先煮掉血水。
2、鍋再重新加水,將雞肉放入大火煮開,轉小火燉
3、另拿個鍋,放油,爆香泡發好的香菇
4、將爆好的香菇放入雞肉中,燉1個小時,盛出前放入蔥
(八)蟲草花燉老雞湯
原料:
母雞半隻,蟲草花,黨參,黃芪,枸杞子,淮山,鹽適量
做法
1、將雞斬件。
2、與蟲草花等一起入鍋加水燒開。
3、文火燉兩小時加些鹽調味就好了。
看了產後雞湯做法大全,相信大家已經知道產後應該喝什麼雞湯了,大家可以變換著做法,這樣可以讓營養更加均衡哦!
你譽喊的孕期健康管家——哆啦孕婦食譜(微信公眾號:yunfu66),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提供最全面最專業的孕前、孕期、產後月子知識&資訊,對懷孕40周進行全程的指導,讓你成為美麗孕媽&時尚辣媽!
4.1萬閱讀
搜索
月子餐42天完整食譜
42天月子餐食譜一覽表
1-30天月子餐
月子餐1-4周食譜大全
42天月子餐食譜大全
100道孕婦食譜
2. 什麼湯好喝好做我在學煲湯
百合雞蛋湯
[組成]百合60克,雞蛋2個。
[製法]先將百合洗凈,再與洗凈的雞蛋一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煮至蛋熟,去蛋殼即成。
[適應症]適用於肺虛久咳。
[用法]日服1劑,飲湯,吃蛋和百合。
胡蘿卜紅棗湯
[組成]胡蘿卜120克,紅棗40克。
[製法]先將紅棗洗凈,浸泡2小時,再將胡蘿卜洗凈,與紅棗一並放入砂鍋內,加入清水,煮約l小時左右,以紅棗熟爛為度。
[適應症]養陰益氣,利氣止咳。適用於氣陰不足、肺氣上逆所致的嗆咳陣作、口乾自汗、精神疲乏等症。
[用法]日服l劑,分早晚2次服用。
蜂蜜雞蛋湯
[組成]蜂蜜35克,雞蛋1個。
[製法]將蜂蜜加水300克煮開,打入雞蛋,煮至微沸。
[適應症]潤肺止咳。適用於肺燥乾咳、久咳或敗閉。
[用法]頓服,早晚空腹服用。
豬肺斂肺湯
[組成]豬肺250—300克,北沙參10一15克,五味子10克,訶子6—9克。
[製法]先枯戚將豬肺切成塊,擠盡血污,沖洗干凈,與北沙參、五味子、訶子一同入鍋,然後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燉約l小時即成。
[適應症]補肺斂肺。適用於肺氣陰虛所致的久咳、痰少、氣短等症。
[用法]佐餐食用。
玉竹豬瘦肉湯
[組成]玉竹30克,瘦豬肉150克,精鹽、味精適量。
[製法]先將玉竹洗凈切片,用紗布包好,瘦豬肉洗凈切塊,然後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煎煮,熟後加精鹽及味精調味即成。
[適應症]養陰,潤肺,止咳。適用於熱病傷陰之咽乾咳嗽、心煩口渴、秋冬肺燥乾咳、肺結核,乾咳、冠心病、輕度心臟功能不全、陰虛盜汗等病症。
[用法]吃肉喝湯。
北杏豬肺湯
【原料】豬肺250克北杏10克薑汁食鹽適量
【製作】豬肺切塊洗干凈,與北杏加清水適量煲湯,湯將好時沖入薑汁1~2湯匙,用食鹽調味即成。
【用法】飲湯,食狸肺。每日2次,隨量食。
【功效】止咳化痰,補肺。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腸燥便秘等症。
雪耳紅棗燉乳鴿
主料:乳鴿
配料:雪耳、紅棗
作法:將乳鴿凈膛後,從中斬開,用開水燙過,放入高湯中,加入雪耳、紅棗及其它調料,放在文火上燉一個半小時即可。
特點:此湯具有清肺、養顏、補血之功效,低脂肪、粗纖維,是入秋季節滋補之上好佳品。
枸杞菊花煲排骨
材料:排骨500g,枸杞1小把,干菊花4朵,姜1小塊。
做法:1.將洗凈的排骨切成約1寸大小備用。排骨可選擇肋排,或者用腔骨煲湯也很好。
2.將枸杞、菊花用冷水洗凈。
菊花放入多少應因人而易,因為菊花帶苦味,小孩兒吃可少放一點兒。衫裂
3.放約8碗水燒開,加入排骨、姜及枸杞,大火煮開後改用中火煮約30分鍾。菊花在湯快煲好前放入。
4.加適量鹽,即可。
食效:清熱、解毒、明目、養顏、祛痘。
番茄百合豬肝湯
材料:豬肝300g,小番茄4個,百合適量,姜3片。
做法:1.豬肝切薄片,用開水燙一下,撈出。
豬肝選擇顏色淡、接近粉色的口感會比較好。
2.將豬肝腌制約10分鍾。如果想讓豬肝充分進味,可在煲湯前將切好的豬肝加入醬油、酒、胡椒、生粉適量。腌制時應用手抓,使調料充分混合。
3.番茄切塊,與百合用中火煮約10分鍾,加入薑片。煲湯用的番茄應挑選手感較硬的。切前先用開水燙一下,這樣易將外皮剝掉,不會有皮浮在湯上。百合如選用新鮮的,應挑選表皮潔白光鮮的。如用干百合,可適當延長煲煮時間。
4.加入豬肝及適量調味料,中火煮30~40分鍾即可。
食效:補血、潤肺、清火。
蘋果銀耳瘦肉湯
材料:瘦肉400g,蘋果1個,蜜棗6顆,銀耳、胡蘿卜適量,姜3片。
做法:1.瘦肉切厚片,蘋果去心切塊,胡蘿卜切塊。蘋果和胡蘿卜不用去皮,因為果皮營養很豐富。但蘋果籽容易上火,一定要去掉。此款湯易將味道釋放出來,所以煲好後不僅湯好喝,瘦肉味道也很鮮美,建議選擇後臀尖切較小塊。中老年人食用宜選擇精瘦肉,小朋友食用不妨選擇五花肉,湯的口感會更好。
2.在鍋中加入約6碗水,放入瘦肉、蘋果、蜜棗及胡蘿卜煮開後,再用中小火燉約30分鍾
3.將銀耳洗凈,泡軟。在起鍋前20分鍾放入鍋中。
4.加適量鹽,即可上桌。
食效:潤肺、化痰、美容。
苦瓜鳳梨煲雞
材料:雞肉500g,苦瓜2條,鳳梨半個,姜1小塊。
做法:1.雞肉切塊備用。可選擇翅膀、腿肉或整隻,根據個人喜好及食用者人數而定。兩人食用,建議選擇大腿肉,雞塊不宜切得太小。
2.苦瓜去籽切片。害怕苦味的人可挑選顏色淺綠、表麵疙瘩大的苦瓜,苦味會比較輕。但從食效上來講,苦味越重越好。同樣苦瓜不宜切薄片,以防煲化。
3.鳳梨洗凈切塊。鳳梨選擇新鮮的最好,洗凈切大塊後,可放鹽、一點兒酒腌一下以利保存。如果不是當季水果,可用糖水罐頭代替。
4.加水至半鍋(約6飯碗),放入所有材料,加適量料酒大火燒開,再改為中火煲約1小時左右,加適量鹽,即可。
食效:清熱解渴,增強免疫力。
雙菇冬粉湯(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膽固醇的人最應該喝)
功效:去除體內積聚的脂肪、降血壓、膽固醇
材料:香菇(冬菇)六朵、新鮮草菇十朵、冬粉(粉絲)一兩、鹽適量、生薑絲適量。
作法:(1)香菇洗凈去蒂,用清水泡香菇,香菇水保留。
(2)冬粉洗凈後泡水至軟。
(3)兩碗水煮滾後,加入香菇及香菇水、草菇,用中小火煮一小時,最後加入冬粉、姜絲煮至冬粉熟透,加鹽調味即可。
番茄芹菜瘦身湯
(貧血、神經衰弱、高血壓、高膽固醇的人最應該喝)
功效:降血壓、膽固醇、減肥、使臉色紅潤
材料:番茄半斤、芹菜半斤、瘦豬肉四兩、生薑兩片。
作法:(1)瘦豬肉洗凈切片,飛水。
(2)水煮滾,放入豬肉、芹菜、番茄、生薑,用大火煮十分鍾,再轉文火煮一個半小時,加入鹽或鮮味露調味即可飲用
蘋果瘦身湯
(臉色蒼白、皮乾燥、粗燥的人最應該喝)
功效:消脂減肥、清理腸胃、清肺熱、美肌膚
材料:海帶二兩、蘋果兩個、瘦豬肉半斤。
作法:(1)瘦豬肉洗凈切片,飛水。
(2)蘋果去皮,切塊,海帶泡水洗凈。
(3)水煮滾,放入所有材料,用大火煮十分鍾,轉文火煮兩小時,放入鹽調味即可飲用。
紫菜紅蘿卜湯
(視力退化、貧血的人最應該喝)
功效:美肌膚、清腸胃、減肥、明目。
材料:紫菜五錢、芹菜四兩、紅蘿卜一個、排骨一斤。
作法:(1)排骨洗乾凈,飛水。
(2)紫菜用清水洗乾凈,芹菜切段,紅蘿卜切粒。
(3)水煮滾,放入全部材料,大火煮十分鍾,轉文火煮二個半小時,加入鹽或鮮味露調味即可食用
鮮香菇豆腐湯(身體燥熱、牙肉紅腫、血壓過高的人最應該喝)
功效:清熱解毒、降低血脂、潤澤肌膚、降低血壓。
材料:新鮮香菇半斤、豆腐二塊、瘦豬肉六兩、生薑一片、鹽或鮮味露適量。
作法:(1)豬肉洗乾凈切片,飛水。
(2)把水煮滾,放入鮮香菇、生薑、豆腐,用大火煮十分鍾,再轉至中小火煮至香菇熟透,再放入豬肉片,待肉片熟透後,加入鹽或鮮味露調味即可。
養顏減肥雞湯(臉色蒼白、皮膚乾燥、粗燥的人最應該喝)
功效:清肺化痰、健脾、去水腫、養血、適合貧血、水腫、痰多、臉色蒼白的肥胖者。
材料:帶皮冬瓜一斤半、雞一隻、豬瘦肉四兩、香菇(冬菇)十個、紅棗十五枚、生薑二片、鹽適量。
作法:(1)雞、豬瘦肉洗乾凈後切片,飛水。
(2)香菇去蒂、泡水三小時或一個晚上(香菇水千萬不要倒掉)。
(3)紅棗去核備用。
(4)冬瓜連皮切塊。
(5)把水煮滾,加入雞、瘦肉、紅棗、香菇連同香菇水、姜,用大火煮十分鍾,再轉文火煮二個小時,然後再加入冬瓜連皮塊煮三十分鍾,加鹽調味即可。
雙果銀耳杏仁湯:
用料:蘋果1個、梨1個,南北杏、蜜棗、排骨;
做法:蘋果梨去皮切塊,銀耳用水浸開切小塊,先將排骨煮開,再加入上述所有材料,大火燒開,小火煲2-3小時。最好銀耳有爛及稠的狀態為好。然後回少許鹽即可
功效:潤肺補陰,而且夏天喝此湯有清火的功效,不油膩。
淮杞響螺煲雞湯
[組成]老雞一隻,新鮮響螺一隻,瘦肉一斤,老薑一塊,淮山、杞子、沙參、玉竹共三兩
[製法]老雞買回來清洗干凈,切成粗塊。
新鮮響螺起肉,再把它清洗一下。
瘦肉也清洗干凈切粗塊。老薑切數片。葯材用清水略洗。
取一大湯煲,柱滿清水煮滾,把所有材料放在煲中,大火煮約一小時,轉小火續煮三四小時,最後用鹽調味即可。
沙參心肺湯
[組成]沙參、玉竹各15克,豬心、豬肺各1個,蔥25克,精鹽3克。
[製法]先將沙參、玉竹擇凈後用清水漂洗干凈,放入紗布袋內;豬心、豬肺沖洗干凈,擠盡血污;再將沙參、玉竹、豬心、豬肺、蔥和清水適量一同入鍋,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約l小時,至豬心、豬肺熟透時,加鹽即成。
[適應症]潤肺止咳,養胃生津,養心安神。適用於老年人肺虛咳嗽、秋燥乾咳,或痰中帶血絲、津傷口渴、胃熱熾盛、夜間心煩失眠、多夢、大便燥結等症。
[用法]佐餐食用。 這些夠了吧。你學這做去吧!
3. 怎樣燉雞湯才能燉得又香又濃呢
雞湯怎樣燉才好喝,反正我媽燉雞湯的時候,每次他都要,去掉血水,然後把那個雞身上的東西處理完,干凈!
然後等水燒開了,然後重新開始把雞倒入那個開水中,然後慢慢的燉!然後燉雞的時候核緩派從最開哪握始還要倒入很多的,香料啊!或者是配菜時間熬得越久越好,喝雞湯!
如果你是第改賀一次燉雞的話,那麼你可以聽聽你父母的意見,或者問問你父母是怎麼做的?然後按照你父母說的方法,一步一步來消息,再怎麼差味道都挺不錯的?多燉幾次就行了,到時自然就會燉雞!
4. 家常七日 煲湯秘笈
星期笑租一:白玉豬小肚湯 功效:祛濕消腫。
材料: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紅棗10個、豬小肚500克
製法:將豬小肚洗凈切塊,用鹽、生粉拌擦,再沖洗干凈。先放入開水鍋煮15分鍾,取出在清水中沖洗。紅棗去核後,與白茅根、玉米須一起洗凈,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與豬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內,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煲2個小時,可加入適量食鹽和少量生油。>>大補湯不是誰都能喝
星期二:薏仁豬腳湯
功效:健脾益胃、利濕、壯腰膝
材料:薏仁30g,干凈豬腳一隻約半斤
製法:薏仁碾碎,豬腳洗凈剁塊與薏仁一同放入砂鍋,加黃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蓋好。先用猛火煮滾,除去湯面浮沫,再用文火煨約2小時;待豬蹄爛熟後,依次加入鹽、醬油、蔥、胡椒粉。>>開胃健脾葯膳三妙方
星期三:天麻補腦湯
功效:周三是一周中最難熬的時候,尤其是春節積下來的事情之多,讓人一個頭兩個大。那些被頭疼困擾的上班族們,不如自己燉一鍋天麻補腦湯,補補超負荷運轉的頭腦吧,因為天麻可是具有祛頭痛、益氣養肝的效用哦!
材料:魚頭、天麻
製法:用清水洗凈2個大魚頭和100克天麻,將魚頭封煎後放一旁。在沙鍋中倒入約8碗清水,先放魚頭,後放入天麻,隔水燉至水沸時改用中至慢火,燉兩至三小時,再放入適量鹽即可。
提醒:煲是將鍋子直接放於火上燜煮,而燉則是用隔水方式蒸煮為原則;煲湯會使湯水愈煮愈少,食材酥軟,燉湯則是原汁不動,適宜於含天麻一類葯材的湯料。>>銀耳鴿蛋湯補腦強身
星期四:金針豆腐瘦肉湯
功效:對於已顯疲態的你來說,製作簡單的金針豆腐瘦肉湯正好能滿足需要。雖然材料簡單,卻有健脾安神的功效。
材料:
金針菇1兩、瘦肉4兩、豆腐1塊
製法:豆腐切塊,金針菇用水浸洗。將瘦肉「出水」,金針菇放入用小火煲一小時,再將豆腐放入煲內,加鹽半茶匙便可。罩老>>帶您走出肉湯補鈣的誤區
星期五:生魚煲西洋菜湯
功效:廣東的老牌例湯。生魚又稱黑魚,是生猛的食肉魚類,它富含的氨基酸等營養物質能讓你也恢復生猛狀態。
材料:生魚1條、瘦肉8兩、西洋菜1斤、蜜棗6粒
製法:生魚去鱗,清除內臟,洗凈瀝干,撒少許鹽。鍋放油,將魚煎至微黃。瘦肉洗凈,出水,用水沖凈。鍋內放適量清水煮沸,再將全部材料放入,煲約三小時左右便可。>>五色蔬菜湯養生保健康
星期六:海帶排骨湯
功效:十分常見的一種湯,美味而實用。周末為父母煲上健骨禦寒的海帶排骨湯,讓家人備感溫馨。
材料:豬排骨、海帶。
製法:將海帶浸泡後,蒸半小時,取出再用清水浸泡4小時,徹底泡發後,切成長方塊。將排骨洗凈,在沸水鍋中煮一下,取出用溫水泡洗干凈。在鍋中放入排骨、蔥段、薑片、黃酒,先用大火燒沸,物升升再用中火煲,然後倒入海帶塊一起煮。>>喝湯讓7種女人神彩各異
星期天:海底椰南棗湯
功效:一看就知道是素湯,清甜不膩,可滋潤養顏。周末在外吃了太多口味油膩的飯菜後,可以用此湯加以調理。
材料:海底椰約150克,大
蘋果兩個,南棗六粒
製法:蘋果洗干凈後每個切成4片,去心,南棗洗凈。水沸後,將各材料放入滾十分鍾,然後改慢火再煲兩小時,下少許鹽調味即可。
喝湯學問也不少
如果曾經做客廣東朋友家或是經常看港劇,就會發現廣東人、香港人都有飯前喝湯的習慣。在吃飯前來一碗熱湯,可以暖胃,促進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吸收,是個不錯的習慣。不過話說回來,有淺表性胃炎困擾的人最好是在飯後喝湯。
還有,若是感覺煲的湯太油膩,可以在湯煲好後關掉火,等它冷卻後,用湯勺將浮在湯面的油舀去,再把湯煲滾即可。
很多人只喝煲好的湯,認為營養都在其中,對湯料則棄之不要。其實,煲過的肉類仍然有營養。如果覺得直接吃湯料有些寡味,可以將湯中肉料取出蘸調味料配食,味道同樣鮮美。
5. 如何用山葯煲湯
1、上籠清蒸
這是最簡單,最原味的吃法。
首先將山葯洗凈,不要去皮,切成10cm長的段,放在籠上蒸,約30分鍾,可聞到山葯特有的香味。關火,出籠,即可。吃時可沾白糖。
2、拔絲野源山葯
原料:山葯兩根調料:糖4兩左右(不怕多隻怕少)、油2兩步驟:(1)山葯削皮後切塊
(2)將油燒熱到6分把山葯塊下鍋炸,中火5分鍾左右,山葯由白色轉為金黃色出鍋,為了保持脆的口感,可以在油到8、9分熱的時候再炸一次。撈出後備用。(3)這一步要熬糖了,也是最難的部分,如果掌握的好,可以用少量的油來熬,如果沒什麼信心,用水也行。量為一個鍋底,然後將糖放入,以文火熬,其間要不停的攪拌,千萬不要糊鍋。你會發現有小氣泡出現,不要停,一直攪拌。直到有一個時刻,鍋中的糖水感覺忽然間一下減少了,將山葯塊倒入鍋中攪拌,讓糖充分包裹在每一塊山葯上。
(4)在盤底放一薄層油,盛盤。這樣你的盤子還好刷一點,不然糖幹了,比較難刷干凈。
(5)上桌了。可以准慎弊備一小碗涼水,沾著吃,據說不粘牙。
3、山葯芡實柴雞湯:
材料:母柴雞1隻約1000克、山葯(鮮)250克(也可以用乾的山葯,50克左右)、芡實20克、薑片20克、料酒1湯匙(15ml)、鹽適量。
做法:1、柴雞經過初步加工(去毛開膛去內臟)以後洗凈。2、去掉柴雞的頭和尾(就是屁股),用剪刀剪去雞爪的指甲,放入放了料酒的開水鍋中燙5去血沫,然後放入裝了足夠多清水的湯煲中燒開,用中火煲20分鍾。3、戴上手套將山葯的皮去掉,洗凈切成滾刀塊,芡實提前用清水浸泡。待雞湯燒開以後放入雞湯內。4、中火煲20分鍾以後,轉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小貼士:可以在雞煲熟以後,將雞腿雞胸的肉拆下,撕成細條用佐料涼拌(詳見棒棒雞絲),剩下的雞架放回湯中煲湯。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古葯書中說芡實是「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糧菜佳品,它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泄,利濕健中之功效,對脾胃虛弱很有好處。
山葯: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是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壽的作用。
4、山葯枸杞粥
材料:山葯600克、米1/2杯、枸杞、糖桂花(冰糖寬脊族)、小蔥。
做法:1、大米加水提前泡半小時,山葯洗凈,去皮切塊。2、將泡好的米放入鍋中,加入5杯水煮開,改小火煮成粥,加入枸杞、山葯塊一起熬煮。稍攪拌,小火熬煮30分鍾即可。(不願加冰糖,最後喝的時候淋上些糖桂花也很香濃,我喜歡這樣的喝法。假日里,給父母熬上一碗,溫暖永駐!)這款葯膳粥有健脾胃、益肺腎精氣、鎮定心神,有助眠之功效,經常食用還能改變顏面偏黃者。
5、山葯排骨湯
原料:山葯、排骨、蔥、姜、鹽、黃酒做法:1、山葯洗凈,去皮切斷,蒸2分鍾2、排骨洗凈,砂鍋加滿水,煮開,撇去浮沫3、放薑片蔥結,加黃酒,轉小火4、煨一小時,撿去蔥結,放山葯,開中火沸騰後再轉小火5、半小時後加適量鹽,繼續煨半小時至山葯排骨酥爛即可小貼士:山葯蒸過後,可去除滑膩的汁,這樣煮出的湯比較清。
6. 煲湯要怎樣煲才好喝
煲湯秘笈:小火慢煲喝靚湯!常聽人們說,身體不好時要多喝點湯補補,現在,平日里只要有時間、有心情都可以在家煲湯喝,似乎,煲湯也是一種時尚,今天,咱就來學學怎樣才能煲一鍋靚湯。 1,選料:中葯選材時最好選擇經民間認定的無任何副作用的人參、當歸、枸杞、黃芪、山葯、百合、蓮子等材料。另外,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溫和的湯料。如身體火氣旺盛,可選擇如綠豆、海帶、冬瓜、蓮子等清火、滋潤類的中草葯;身體寒氣過盛,那麼就應選擇參類作為湯料。 2,水溫:冷水下肉,肉外層蛋白質才不會馬上凝固,里外層蛋白質才可以充分地溶解到湯里,湯的味道才鮮美。 3,下料:肉類要先汆一下,去了肉中殘留的血水,保證煲出湯色正。雞要整隻煲,可保證煲好湯後雞肉的肉質細膩不粗糙。煲湯時忌過多地放入蔥、姜、料酒等調料,以免影響湯汁本身的原汁原味。另外,不要過早放鹽,鹽會使肉里含的水分很快跑出來,也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鮮味。煲魚湯技巧是先用油把魚兩面煎一下,魚皮定結,就不易碎爛了,而且還不會有腥味。 4,火候:火不要過大,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為准。開鍋後,小火慢煲,一般情況下需要三個小時左右。小火慢煲時中途不能打開鍋蓋也不能中途加水,因為正加熱的肉類遇冷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慎亮的鮮香味否則影響湯的口感。 5,加熱時間:湯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氨基酸類,加熱時間過長,會產生新的物質,營養反而被破壞,一般魚湯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3小時左右足矣,所以並非煲的時間越久越好。因為參類中含有一種人參皂甙,如果煮的時間過久,就會分解,失去其營養價值,所以,煲參湯的最佳時間是40分鍾左右。 6,煲過湯的肉料處理: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湯里,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 7,煲湯器具:以選擇質地細膩的砂鍋為宜,劣質砂鍋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鉛,煮酸性食物時容易溶解出來,有害健康。內壁潔白的陶鍋很好用,新買的砂鍋第一次先用來煮粥或是鍋底抹油放置一天後再洗凈煮一次水。完成開鍋手續才開始用來煲湯。(2)煲湯的八個要領 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無論是品嘗豐盛的佳餚,還是普通的家常便飯,湯都是餐桌上的寵物,嗜湯、喜湯、品湯已是時尚,可寬敗寬謂「無湯不成席」,民以食為天,而食的本質是營養,到了冬天,正是宜於進補的時節。在外面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喝上一碗滋味鮮香、營養豐富的湯,感覺真是不一樣。然而,要使喝湯真正起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增強健康的作用,在湯的製作和飲用時一定要注重科學,做到「八要」。
●選料要得當
選料得當是制好鮮湯的關鍵。
用於制湯的原料,一般為動物性原料,如雞、鴨、禽骨、豬瘦肉、豬肘子、豬骨、火腿、板鴨、魚類等,但必須鮮味足、異味小、血污少。這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琥珀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家禽肉食中能溶解於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質、肌酸、肌酐、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質含氮物質,它們是湯鮮味的主要來源。
●食品要新鮮
新鮮並不是歷來所講究的「肉吃鮮殺魚吃跳」的「時鮮」現代所講的鮮,是指魚、畜禽殺死後3~5小時,此時魚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蛋白質、脂肪等分解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體易於吸收的物質,此時不但營養最豐富,味道也最好。
●炊具要選擇
制鮮湯以陳年瓦罐煨的效果最佳。
瓦罐是由不易傳熱的石英、長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經過高溫燒制而成。其通氣性、吸附性好,還具有傳熱均勻、散熱緩慢等特點。煨制鮮湯時,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能傳遞給內部原料,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這種相互滲透的時間維持得越長,鮮香成份溢出得越多,煨出的湯的滋味就越鮮醇,被煨食品的質地就越酥爛。
●火候要適當
煨湯的要訣是:旺火燒沸,小火慢煨。
這樣才能使食品內的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以便達到鮮醇味美的目的。只有文火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濃醇。
●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鮮香食品的溶劑,又是食品傳枯爛熱的介質。
水溫的變化、用量的多少,對湯的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用水量一般是煨湯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時應使食品與冷水共同受熱,即不直接用沸水煨湯,也不中途加冷水水,以使食品的營養物質緩慢地溢出,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搭配要適宜許多食物之間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營養素起到互補作用,即餐桌上的「黃金搭配」。例如,海帶燉肉湯,酸性食品肉與鹼性食品海帶起「組合效應」,這是日本的長壽區(沖繩地區)的「長壽食品」。為了使湯的口味比較純正,一般不用很多品種的動物食品同煨。●操作要精細注意調味用料的投放順序特別注意熬湯時不宜先放鹽,因鹽具有滲透作用,會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鮮味不足。一般地說,60℃~80℃的溫度易引起部分維生素破壞,而煲湯使食物溫度長時維持在85℃~100℃。因此,若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c的破壞。湯中適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蔥、蒜等調味品,使其別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湯的原味。●喝湯時間要講究常言道:「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吃飯前,先喝湯,等於給上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順利下咽,吃飯中途不時喝點湯水有助食物的稀釋和攪拌,有益於胃腸道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同時,吃飯前先喝湯,讓胃部分充盈,可減少主食的納入,從而避免熱量攝入過多。而飯後喝湯,容易使營養過剩,造成肥胖。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片面地認為魚、雞等原料熬的「精湯」最營養。實驗證明,無論你熬得多久,仍有營養成分留在「肉渣」中。只喝湯,不吃「肉渣」是不科學的。 家常「七日」煲湯秘笈 星期一:白玉豬小肚湯 功效:祛濕消腫。
材料: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紅棗10個、豬小肚500克
製法:將豬小肚洗凈切塊,用鹽、生粉拌擦,再沖洗干凈。先放入開水鍋煮15分鍾,取出在清水中沖洗。紅棗去核後,與白茅根、玉米須一起洗凈,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與豬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內,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癆?個小時,可加入適量食鹽和少量生油。
星期二:薏仁豬腳湯 功效:健脾益胃、利濕、壯腰膝
材料:薏仁30g,干凈豬腳一隻約半斤
製法:薏仁碾碎,豬腳洗凈剁塊與薏仁一同放入砂鍋,加黃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蓋好。先用猛火煮滾,除去湯面浮沫,再用文火煨約2小時;待豬蹄爛熟後,依次加入鹽、醬油、蔥、胡椒粉。
星期三:天麻補腦湯
功效:周三是一周中最難熬的時候,尤其是春節積下來的事情之多,讓人一個頭兩個大。那些被頭疼困擾的上班族們,不如自己燉一鍋天麻補腦湯,補補超負荷運轉的頭腦吧,因為天麻可是具有祛頭痛、益氣養肝的效用哦!
材料:魚頭、天麻
製法:用清水洗凈2個大魚頭和100克天麻,將魚頭封煎後放一旁。在沙鍋中倒入約8碗清水,先放魚頭,後放入天麻,隔水燉至水沸時改用中至慢火,燉兩至三小時,再放入適量鹽即可。
提醒:煲是將鍋子直接放於火上燜煮,而燉則是用隔水方式蒸煮為原則;煲湯會使湯水愈煮愈少,食材酥軟,燉湯則是原汁不動,適宜於含天麻一類葯材的湯料。
星期四:金針豆腐瘦肉湯
功效:對於已顯疲態的你來說,製作簡單的金針豆腐瘦肉湯正好能滿足需要。雖然材料簡單,卻有健脾安神的功效。
材料:金針菇1兩、瘦肉4兩、豆腐1塊
製法:豆腐切塊,金針菇用水浸洗。將瘦肉「出水」,金針菇放入用小火煲一小時,再將豆腐放入煲內,加鹽半茶匙便可。
星期五:生魚煲西洋菜湯
功效:廣東的老牌例湯。生魚又稱黑魚,是生猛的食肉魚類,它富含的氨基酸等營養物質能讓你也恢復生猛狀態。
材料:生魚1條、瘦肉8兩、西洋菜1斤、蜜棗6粒
製法:生魚去鱗,清除內臟,洗凈瀝干,撒少許鹽。鍋放油,將魚煎至微黃。瘦肉洗凈,出水,用水沖凈。鍋內放適量清水煮沸,再將全部材料放入,煲約三小時左右便可。
星期六:海帶排骨湯
功效:十分常見的一種湯,美味而實用。周末為父母煲上健骨禦寒的海帶排骨湯,讓家人備感溫馨。
材料:豬排骨、海帶。
製法:將海帶浸泡後,蒸半小時,取出再用清水浸泡4小時,徹底泡發後,切成長方塊。將排骨洗凈,在沸水鍋中煮一下,取出用溫水泡洗干凈。在鍋中放入排骨、蔥段、薑片、黃酒,先用大火燒沸,再用中火煲,然後倒入海帶塊一起煮。
星期天:海底椰南棗湯
功效:一看就知道是素湯,清甜不膩,可滋潤養顏。周末在外吃了太多口味油膩的飯菜後,可以用此湯加以調理。
材料:海底椰約150克,大蘋果兩個,南棗六粒
製法:蘋果洗干凈後每個切成4片,去心,南棗洗凈。水沸後,將各材料放入滾十分鍾,然後改慢火再煲兩小時,下少許鹽調味即可。
7. 我父母喜歡喝湯,請問秋冬該買哪些葯材給他們煲湯呢
煲湯葯材類:
陳皮:調中理滯、順氣消痰、宣通五臟。(要刮瓤洗凈)
田七:又名三七,止血、散瘀。(洗凈,樁碎)
枸杞子:又名杞子,益精明目、潤肺清肝、滋腎益氣。(洗凈)
淮山:補脾肺、清虛熱、固腸胃。
銀耳:滋陰養胃、潤肺生津、養顏,不含膽固醇。(清水浸1小時,撕碎)
木耳:補氣血、潤肺止血,對動脈硬化有療效。(清水浸1小時,入滾水5分鍾,取出過冷水)
南杏仁:又名甜杏仁,潤肺平喘、生津開胃、潤大腸。(入滾水5分鍾,去衣洗凈)
北杏仁:又名苦杏仁,去痰寧咳、潤腸。(同南杏仁)
清補涼:清補(包括玉竹、百合、蓮子、龍眼肉、薏米、淮山、芡實)
北芪:又名黃芪,補血、補脾益氣、壯筋骨。
花旗參:益血補脾肺。
黨參:補脾補氣、生津益氣。
沙參:養陽潤肺、益胃生津、清熱。
高麗參須:補氣。
蓮葉:去暑。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含有人參素,人參副素、鈣質、鎂質、皂素,可安神養心,補肺氣、補五臟,健脾胃,皂素有溶血作用,可散發風濕性心臟引起的各種瘀血。
桂枝:性甘、辛、溫,能增強代謝刺激粘膜充血,利關節、出汗,本經溫筋、通脈去風溫。
靈仙:性辛、苦、宜五臟、散風濕、利關節,疏通全身筋脈。
何首烏:性味苦、甘,微澀,所含大黃酸有明顯促進腸管蠕動作用,所含卵磷脂用於神精衰弱,促進血液新生發育,有強心作用。
夜交藤:性味苦、甘,微溫,可治風濕頭暈、貧血、失眠。
烏葯:性辛、香、苦、溫,能刺激清化粘膜兼有麻痹中樞作用。
淮山:性味甘,平,含有豐富澱粉液質,可充五臟、健脾胃、補虛弱、解消渴、補脾利水之效。
熟地:性甘、溫、微苦,含有糖質甘露密酵,地黃素及鐵質等,可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為滋養,強壯補血劑,有壯強神經之效,適用於貧血體虛,神經衰弱、呼吸困難等。
園珠草:性熱、辛,有去寒濕、壯陽、強心,助氣之效。
護心藤:性苦、溫、微香、邪氣痛腫、破堅血、利水暢通血脈。
茯苓:性甘、淡、平,含有茯苓酶、植物纖維素、葡萄糖、果糖及灰粉等,除胸助逆氣心下結氣、治疼痛、寒熱煩滿、咳逆、利小便、利水濕和脾胃,為緩和劑,適於心下悸、小便不利、皮下水腫、睡眠不安症。
麥芽:性甘、平,含有豐富維生素,麥芽糖和卵磷脂。可和胃消食、破冷氣,去心腹滿脹、消食和中,為能助消化、治傷食、停食積滯去苦厚膩,胸腔滿悶。
玉竹:養陽潤燥、生津、清熱。
川貝:潤心肺、清熱痰。
百合:補肝肺清熱益脾。(清水浸1小時)
支竹:清肺補脾、潤燥化痰。(清水浸10分鍾,切4CM塊,最多煲半小時)
夏枯草:清肝熱、降血壓。(最多煲2小時)
生地:涼血解毒、利尿。
羅漢果:清肺潤腸。
老莧菜梗:解毒清熱、補血止血、通利小便。(中葯店有賣,洗凈切短)
白果:益肺氣。(去殼,入滾水5分鍾取起去衣,去心)
芡實:補腎固精、健脾止瀉。
無花果:潤肺清咽、健胃清腸。(切片)
竹蔗:潤燥、和胃、清熱解毒,可辟去蛇等腥味。
土茯苓:清熱去濕、解毒利尿。
當歸:補和血、調經止痛。
天麻:祛風、定驚。
冬蟲草:補損虛、益精氣、化痰。
茉莉花:提神醒腦,清虛火、去寒積。
雪蛤:滋腎、補肺、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