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2年父母課堂雜志訂閱多少元
2022年父母課堂雜瞎賣志訂閱25元。2022年出版周期:月刊,野閉單價調整為磨脊逗:25元,全年:12期,全年價格:300元。
『貳』 紅黃藍都有哪些早教課程啊
【紅黃藍早教中心的早教課程】
1、親子課程和音樂課程:
(1)親子課程專為0-2歲寶寶設計,通過創設適合低齡寶寶的娛樂和教育完美結合的功能性教室,投放適合低齡寶寶主動探索的、安全的、豐富的操作材料,提供適合低齡寶寶聆聽並互動的多元化的音樂,提供適合低齡寶寶和家長(爸爸媽媽和祖輩)進行互動的親子游戲,促進寶寶身體、語言、思維、社會性等全面綜合、發展。
(2)音樂課程專為1-4歲寶寶設計,通過多元的、豐富的、充滿活力的音樂,通過豐富的視覺、聽覺刺激,通過各種親子音樂活動,開發寶寶音樂潛能的同時,促進寶寶身體、語言、思維、社會性等全面、綜合發展。
2、語言課程和思維課程:
(1)語言課程專為2-6歲寶寶設計,通過創設多看、多聽、多說、多練的語言環境,促進兒童語言發展,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同時促進兒童思維能力及智力的發展。
(2)思維課程專為2-6歲寶寶設計,通過創設包含問題的童話情境,提供豐富的動弊搜手操作材料,多媒體教學,關鍵策略指導等,發展兒童的一般認知能力、思維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全面提高兒童的智力水平。
3、入園過渡課程和入學准備課程:
(1)入園過渡課程專為即將升入幼兒園的寶寶設計,通過創設過渡性的環境,採用過渡式的作息,提供過渡式的活動等方式,搭建家庭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橋梁,讓寶寶輕松減少入園不適,提高他們的競爭力。
(2)入學准備課程專為即將升入小學的兒童設計,讓兒童在知識、心態、能力、習慣上全面做好入學准備,確保在未來的小學階段持續領先。
4、學樂課程:與美國學樂合作的學樂英語課程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全面提升孩子的英文能力,採用全球享有美譽的美國學樂系統教材,給中國孩子最學以致用的英文技能指碰與堅實的英文基礎。課堂教學與多媒體、網路教學相結合,為孩子創造純凈的英文環境。課程設置以運用為先導,難度設置螺旋上升,讓孩子的英語學習能力逐級提高。
【紅黃藍早教中心】1998年,紅黃藍創建了第一家親子園。為了實現園所教唯卜談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金三角,紅黃藍教育機構先後打造了紅黃藍親子園、紅黃藍幼兒園、竹兜育兒三大教育品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0-6歲一體化早期教育模式。此後,紅黃藍又創建了芭拉烏拉、青田優品等具有鮮明互聯網特色的業務品牌。如今,紅黃藍業務涵蓋親子園教育、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產品、慧心父母課堂、社區親子閱讀、母嬰O2O電商等多個領域。紅黃藍遍布全國300多個城市,擁有近1000家親子園和300多家高品質幼兒園, 擁有2萬余名教職工。
『叄』 慧心惠愛父母學堂到底能不能給孩子買手機是哪一期的
慧心惠愛父母學讓裂堂到底能不塵轎能給孩子買手機是第派滑肆一期的
父母課堂是父母成長的基地,作為靈魂工程師的我們肩負著孩子的希望,家庭的希望,國家的希望!
『肆』 想知道紅黃藍親子園的課程需要父母陪同參與嗎會不會很無聊啊
紅黃藍親子園是桐高為0到6的孩子們打造的成長港灣,一般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陪同沖絕參加的,和孩子共同局判尺成長,怎麼會感到無聊呢?當然紅黃藍親子園還設置有慧心父母課堂,畢竟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未來,父母態度決定孩子高度,慧心父母課堂幫助父母們成長學習。有效加強「親子溝通」,讓育兒更輕松,營造「和諧家庭,讓寶寶更茁壯健康的成長。
『伍』 雪漠·《慧心》:孩子教育篇
1,孩子是獨立的生命,不要挾持他
常常有人問我,如何與孩子溝通?我覺臘褲得,可以從兩方面思考這個問題。
第一,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跟家長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他有追求自己人生目標的權利。所以,每個家長都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最好不要對其進行無理的干預。在這樣的前提下,為孩子提供建議與幫助。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命運,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獨特看法,都有自己的夢想。有時,家長為孩子設計的藍圖,並不能真正讓孩子得到幸福。
現在有好多家長,都在用「愛」的名義綁架自己的孩子,讓孩子一輩子活在自己的束縛下,過得非常壓抑、痛苦。有些孩子承受不住這種壓力,就會因為一件小小的事情自殺。比如,有的孩子考試考砸了,就自殺了;有的孩子沒帶准考證,也想要自殺。你想想看,他們小小的心靈,承受了多少壓力?其中又有多少壓力來自父母?父母的期待和要求,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酷的摧殘。它讓一個孩子過早地失去了童年,甚至會讓一個孩子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失去快樂與純潔,小小的心中充滿功利和慾望。但是,現在有好多父母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我在小說《西夏咒》里描寫了一個孩子,他的母親想讓他出家,他的父親想讓他當強盜,兩人不斷爭奪著他的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孩子。我們的父母可能不是強盜,也不是佛教徒,但他們必然對我們有著某種期待。那期待有時是慾望化的,有時又是超越的;有時是趨向獸性的,有時又是趨向神性的。兩股向下和向上的力量,從小就爭奪著我們,我們在這種爭奪中一天天長大,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知道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在哪裡,或許我們一輩子都是在滿足父母的期待。
比如,有的孩子只想做護士,他覺得白衣天使非常崇高,但父親不答應,想讓他當官,因為父親自己當不了官。有的孩子只想當園丁,因為他喜歡植物,也喜歡跟別人分享美好的感覺,但父親不同意,想讓他經商、發財,逼他學金融、理財、投資、銷售等跟金錢有關的東西,因為父親發不了財。有的孩子渴望一份純真的愛情,但母親不答應,想讓散衡她嫁個有錢人,改變家庭的命運,因為母親不想再過苦日子。結果,一些美麗、善良、純潔的女孩子,就沒有嫁給自己所輪掘簡愛的人,變成了庸俗、貪婪的貴婦,活得非常空虛、寂寞。因為,她們僅僅在滿足母親、家族的慾望,失去了自己。這樣的孩子有很多。
每到周末,都有無數家長挾持著孩子,強迫他們去上各種補習班,因為不想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覺得自己在為孩子著想,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是在利用孩子實現某種慾望:自己沒考上名牌大學,就希望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自己當不上公務員,就希望孩子能當上公務員;自己沒賺到錢,就希望孩子能賺到錢。更有甚者,一些父母設計和掌控孩子的人生,僅僅是不想讓孩子丟自己的臉。這對孩子無疑是一種摧殘,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卻沒有人提醒父母們:這是不對的。
第二,現在的家長常把實用作為選擇的標准,自己是這樣,看待孩子的選擇時也是這樣。這其實是一種悖論。比如,家長們認為,孩子從事某個職業,有了某種機遇,將來就會有好的發展,但這時吃香的職業,或許很快就會變成一種尋常。例如計算機專業。當初它特別熱門,誰都知道學計算機將來可以拿高工資,所以誰都搶著去學。結果,現在滿街都是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孩子,只好去當網管,或改行做銷售。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未來時,家長們不能功利地衡量一些問題,更不能把文化濃縮成一種技能。
要知道,文化是一種無用之大用,比如哲學、人文等等。它們在擇業上沒有很強的競爭力,但對孩子的一生——包括世界觀、價值觀、健康品格的建立等等——卻會形成非常重要的影響。任何一個缺乏人文素養和哲學素養的人,都絕對達不到很高的境界。因此你會發現,所有精英都具有出眾的、超越的人生觀,否則,他們就不可能擁有今天的成功。
不要把人生看成一段很短的旅程,也不要用短淺的眼光衡量和計劃它。你要把它看得非常漫長,用一種人生的視野為自己設定目標,也不要阻止孩子選擇一些不太實用的專業。要知道,短期內看來不一定適合孩子,在就業方面不一定有利的專業,可能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巨大影響。
所以,我們應該用善的文化、善的理念教育孩子,不要用慾望挾持他們,不要屠殺他們的夢想,不要摧殘他們的心靈,不要把自己實現不了的慾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他們應該是自由的。
當然,要想真正地明白這一點、做到這一點,我們自己就必須是自由的。我們必須有一顆強大的心靈,不畏懼善變的世界,而是將其納入懷中,從萬事萬物中汲取營養,讓自己的心靈成長。我們不但要享受順境,也要享受逆境,甚至享受苦難。那麼,我們才可能養成一顆自由的心靈,清醒、自主、充滿愛地對待、尊重我們生活的世界,對待、尊重我們身邊的人。這就是大手印文化的生活態度。
現在的家庭教育,應當毅然淘汰一些傳統觀念中的糟粕,比如「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家長打孩子是對孩子的摧殘,絕對不是愛。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如果父母不包容他,不給他一個愛的環境,他生命的花朵就會輕易凋謝。前段時間,有個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自殺了,臨死前,他寫了一封信,控訴自己的父母,引起了社會上很多人對虐童問題的關注。
大家想想看,如果一個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愛,他還懂得愛別人嗎?他還能相信別人嗎?更可怕的是,一些在棍棒下長大的孩子,有了家庭之後,很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家庭暴力是非常糟糕的。
一定要明白,雖然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人們往往控制不了自己。比如,誰都知道抽煙不好,家長也知道,但煙癮一上來,他就控制不住自己。孩子也是這樣。雖然他也想聽話,但他控制能力差,管不住自己,老想打游戲機,老想出去玩,不願意學習。這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只有在孩子實在不像話時,才會教訓一下,讓他記住這個教訓。一般情況下,我不打孩子。我覺得,一個孩子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獨立的個體,只要沒犯大是大非的原則性錯誤,就應該尊重他。
我對兒子很寬松,他讀小學時,老師每天都會布置很多作業,一個字要寫幾十遍,寫到很晚。兒子就說:「爸爸,這些字我都記住了,不想再寫了。」我說好的,第二天就給老師打電話,叫老師別給我兒子布置家庭作業。他上初中時也是這樣,老師布置過量作業時,我就會給老師打電話,幫他減負。他讀高中時,晚自習很混亂,浪費大量時間,他不想去晚自習,想在家裡靜靜地看書,我也同意了。於是,他用節省下來的時間,讀了大量好書。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很重視讀書。我覺得,孩子可以不上晚自習,可以不做作業,甚至可以不上大學,但他一定要認真讀書,而且要讀好書。這是最基本的。只要他把時間用來自學,用來讀好書,我就贊成他不做那些愚蠢的作業。另外,我還要求他做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能做到這兩點,我就認為孩子成才了,成功了,不管他將來能不能當官,能不能掙錢,都沒關系。
根據我幾十年的觀察,課堂教育、學校教育只是灌輸知識,它固然很重要,但對孩子的成才起不了關鍵作用。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還有就是,如何讓孩子能鍥而不舍地追求理想和人生目標?不過,這種堅韌,仍然是人格上的東西。
一定要明白,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同於放縱孩子,你要用自己的行為讓他明白,他必須讀書,必須珍惜時間,必須學會選擇。如果你自己很糟糕,卻想用暴力讓孩子變得非常完美,就肯定不能如願。
我兒子很早就談戀愛了。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他寫給女朋友的信:「親愛的,我將來會帶你去日本富士山看櫻花。」於是我對他大加贊賞,我說:「有志氣!你不但要養家糊口,還要帶她去國外,希望你說到做到。」我請他帶女朋友來我家,我請她吃飯。我還告訴兒子,你可以談戀愛,但你一定要為那個女孩負責,你既然談了,就一定要擔當。後來,我兒子娶的,就是那個他早戀的女朋友。我們都是從青春期過來的,大家都明白,孩子在青春期想找女朋友,喜歡交朋友,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因此苛責他,更不要逼著他按你的選擇生活。關鍵是讓他明白,他是個成年人,有選擇的權利,但他必須為自己的一切選擇和行為負責。
我從自己的成長經歷中發現,父母對我很寬松、很寬容,總是鼓勵我,從不打罵我,也從不否定我,因此,我才養成了自由、自信的個性,想像力豐富,豪放不羈。小時候別人誇我,父親不太懂,但他總是非常憨厚地望著我笑。不要小看這個笑,它是我小時候最大的鼓勵。所以我一直很自信,即便在還沒成功、遭遇挫折時,我仍然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後來,我就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的兒子。我相信,天才是誇出來的,對孩子的引導、教育,應該以鼓勵為主。
我的兒子現在很自信,有時近乎狂妄。在他狂妄時,我也會潑點冷水,告訴他,僅有狂妄是遠遠不夠的,要有真功夫。
兒子沒考上重點,我不幫他走後門,這可能會讓他失去一些所謂的機遇,但我要讓他明白,一個人要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能靠自己,一定不能有僥幸、投機的心理。在這個基礎上,我尊重他的所有選擇。
兒子說不考大學,想當作家,我也同意了。我告訴他,要是他一直非常認真地讀書、寫作,做正當的事情,一直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我會全力支持他。巴爾扎克的父親當年對兒子進行經濟上的封鎖,導致他創作得非常艱苦,最後早逝。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我就對兒子說:「只要你認真學習,基本的生活保障沒有問題。但如果有一天,你想當混混,我就不再供你食宿。到時,你就得自己到社會上去闖,去養活你的老婆孩子。」我還告訴他,一定要記住,你是你自己的,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要承擔所有的後果與風險。
我發現,我接觸的一些很優秀的成功人士,小時候學習都不算特別好,好多精英也沒有上過多少學。那些成績拔尖的人,可能在許多方面都有某種缺陷,後來或許過得反而不好。在一些名牌大學里,孩子自殺、變壞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所以我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很重要,但人格更重要。
如果一個人沒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靈,知識就會成為讓他變得更壞的工具。在這個世界上,有責任感的清潔工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腐敗的高級官員卻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我的成才觀和文學觀、人生觀一樣,都是看孩子的存在能否讓社會更好一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的存在就有了價值。其他東西,是孩子自己的選擇,我尊重他的選擇。
3,最好的教育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有人問我如何教育孩子時,我總告訴他們要先做好自己。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多時候是一輩子的。
我的父母非常質朴,有時,父親的質朴,甚至會讓些人覺得很愚蠢。因為他不想傷害任何人,也從沒傷害過別人。只要家裡來人,不管這人是誰,有什麼身份,能不能給他帶來好處,他都會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對方,還經常殺雞。他總覺得,不殺雞就對不起朋友。而且,父親從不搬弄是非,從不嘰嘰咕咕,從不在背後搗鼓人,很大氣。在大事上,他從不糊塗,是個大智若愚的人。我的小說《獵原》中有一個情節,最能體現他的這個特質: 幾個外國人向他買鷹,給了很多錢,剛開始他很高興,後來發現外國人打算用鷹運毒,就還了錢,拿回了鷹,還幫著警察把這幫外國人給抓了起來。但是,一個被抓的外國人需要幫助時,他也沒記仇,還是幫了。最後,那外國人就給警方提供了重要線索。
我在許多方面都很像父親。比如,我也總想把最好的東西送給朋友。我有個朋友喜歡石頭,搞篆刻,當時我手頭上有一塊很珍貴的田黃石,覺得不給他就不夠朋友,就送了。以前,我還有一套郵票,印量極少,又不曾全國發行,也特別珍貴,但有個朋友集郵,每次見他,我總是很內疚,直到有一天,把這套郵票送給他,心裡才終於舒坦了。我有幾百張「文革」郵票,都這樣送了人。這種事還有很多。每逢好朋友來我家,我都要送上對我來說最好的,也是好朋友最喜歡的東西。
另外,父親還有一種非常優秀的品質~~~任何人向他求助,請他幫忙,他都會幫忙。比如,村裡有人半夜得了重病,要到很遠的地方求醫,就會找到我的父親,因為父親是個馬車夫。這時,他會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情,套上馬車,「啪啪啪」甩著鞭子,用最快的速度把病人送到醫院。他就這樣救了好多人的命。
例如,我們村裡有個人叫陳讓年,他有個女兒叫愛愛。愛愛小時候有一次得了肺炎發高燒,陳讓年就找到我父親,父親馬上趕車把孩子送到醫院搶救。當時醫生說,如果再遲一點送來,就肯定救不及了。後來愛愛考上蘭州鐵道學院,還做了建築設計師。但是,父親從來沒有我提過這件事。有一天陳讓年對我說: 「如果不是你的爹爹,我的愛愛早就沒命了。」我オ知道有這么一件事。我父親就是這樣,他從不覺得做好事有多麼了不起,也不覺得這是好事,他覺得本來就該這么做。
村裡還有個馬車夫,叫陳銀山。他腦子靈活,很精明,小日子曾經過得非常滋潤,「文革」時被村裡定為「冒尖戶」,進行打擊、批鬥。後來他得了癌症,也沒人敢幫他,除了我父親。我父親送他到城裡看病、治病,直照顧他,最後給他送了終,還照顧他家的孩子。因為,陳銀山也是馬車夫,他的孩子很多,有五六個姑娘、一個男孩,年紀都很小。他的大女兒現在五十多歲了,以前每次回到鄉下,都會看望我的父親,老說父親在最困難時照顧了他們。在父親的一生中,這種事非常多。
父親對牲口也很好。有一次,他去九條嶺拉炭,到了一處陡坡,掛木~~馬車的剎車~~失靈,重車推倒了把猿的棗紅馬,棗紅馬用膝蓋當剎車,車沒被甩下山去。但馬的膝蓋已被磨光了。父親就換了匹子駕轅,把傷馬拉回家。全村人都很難過,我也很傷心,但沒有任何辦法。它的傷勢過重,任何人都沒辦法治,它只好倒在社場里,沒法吃草,也沒法喝水。我老用臉盆端些水,淋進它的嘴裡。馬動動舌頭,一咽一咽的,但水大多流到地上,地上總是泥濘一片。我也不管它喝不喝得上,每天都端水淋進它嘴裡。父親還給它喂些蛋清。有一天,村裡人說,這馬沒救了,殺了它吧。但父親不同意。他用棒棒油抹那傷處,以防蒼蠅下蛆,但傷的是骨頭,抹點油根本起不了作用。幾十天後,那馬還是死了。當時,村裡人都餓著肚子,都希望能分點馬肉吃,但父親不同意,我也不同意,我們老是哭。最後,村裡人就沒吃馬肉,把它埋進河灣里,埋村裡的老人一樣。它就是我童年時放牧的棗紅馬,老在我作品中出現。後來,我一想到棗紅馬,就會流淚,遇到待我好的女子,也覺得她是棗紅馬投胎的。我想,一定是它怕我孤獨,才投胎來陪我的。
母親跟父親不太一樣,她的性格非常強悍,也很要強,從來不屈服於生活中的各種磨難。她每天很早下地,要我做早飯。那時我還小,貪睡,有時她下地回來,見我還睡著,就捲起被頭,在我屁股上狠打幾下。她在我很小的時候,就一邊教我們干農活給我們講故事。她經常告訴我: 「娃子,要爭氣,不要叫人家望笑聲(涼州話,意指被人嘲笑)。」我個性剛強,不屈不撓,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失去信心和勇氣,這一點就遺傳自母親。
母親身上也有跟父親很相似的地方,就是她的善良。她是個佛教徒,願意幫助別人。很多時候,她甚至會不考慮自家的情況,幫助一些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小時候,我家很窮,沒什麼東西,因此從不上鎖。偶了爾存上一點面,連一升都不夠,有時還是向鄰居借的。我還清楚記得,母親總是把面放在牆角的一個小箱子里,如果外出,就會在面上蓋個手印。回來時手印還在,她就很欣慰,因為這說明沒人偷面;如果手印不見了,她就會難過上一段時間。然而,即使在這么困難的條件下,她仍然會把面舀給一些討飯的人,就連自家人都吃不飽時,她也不會對來避難的乞丐袖手旁觀。有一次,有個乞丐在我家住就是半年多。
古浪縣酸刺溝很苦焦,有一段時間,很多人實在窮得過不下去,只好出來要飯。有個古浪人帶著孩子,到我家要飯,還住下了,一住就是一年多。而且,這僅僅是開始。後來,他跟孩子們一旦過不下去,就會到我家來,無論我們再怎麼吃不飽,也還是會幫他們的。我們不但自己給些糧食,讓他帶回去,母親還會幫他到處張羅,到鄉親們家裡要些糧食給他。
後來我聽說那古浪人快要死了,就買了好多東西,和父親一起去看他。那人吃不起止痛葯,整天牛吼一樣地叫。弟弟得病時,朋友幫我找了些鴉片,有核桃大的一塊,很難得。我就父親:「給你留著,還是送給他?」父親說:送給他吧。」我說: 「你不留一點?」父親說: 「不留了,都給他。」不久之後,父親也患了癌症,動了大手術整天叫疼。那種疼痛非常可怕,到了一定時候,尋常止痛葯就不起作用了。但因為我把鴉片都給了人,再也找不到了,他也只能死打著。當時我說:「要是那鴉片沒給人的話,你就不用遭這個罪了。」父親卻說:「給了就給了吧,那是個可憐人。」
直到現在,那人的兒子、孫子遇到什麼困難,例如上不起學等等,還是會來找我。我要麼給些錢,要麼給當地政府打電話,幫他們申請學費減免、補助等優惠政策。這些事,在我們家幾十年如一日,已成了傳統,算不上什麼了。
一些人可能覺得我的父母非常愚蠢,但我不這么認為。尤其讀了書,明白做人的道理後,就想多做些事。因為人生很短,稍不注意,就老了。人一老,想做啥,都沒精力了。而且,有時我們僅僅是舉手之勞,對一些人來說,卻能幫他改變很多。不能小看小人物的作用。有時的小善,能改變別人的命運。
比如,我在小說中常提到一個叫作賈福山的盲藝人,他的原型是我的鄰居,孤身一人,沒有經濟來源,生活非常困難。我們這兒冬天很冷,經常零下二三十度,他的破房子又總是走風漏氣,要是沒有爐火,他就會凍壞。我小時候,父親經常給他送炭,長大後,我繼承了父親的傳統,也常給他送炭。要不然,他可能過不了冬。有一天他胃痛,沒錢看病,想賣了那把陪了他幾十年的三弦子。我知道後,就給他買葯錢,讓他困難時找我,千干萬別賣三弦子。每次回老家,我也總會給他些錢,讓他買些營養品吃。要是我媽做了好吃的,也總會請他來吃。
大家想一想,要是沒有這么一點一滴、表面看來很不起眼的行為,社會上許多像賈福山那樣的人,又會怎麼樣?我身邊有很多成長中的孩子,他們或許有才華,有潛力,但目前的他們,僅僅是弱小的孩子。假如遇不到貴人,沒人給他們一點幫助、一點指引,他們就會輕易被功利的環境改變,最後變得庸碌無比。所以,很多人都會發現,我的身邊總有一些孩子,各自承擔著一些事情,在各自的領域里實現著自己的夢想。我所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一些助緣。有些人問我,何不多花一些時間在大人物身上?畢竟大人物有更大的影響力。但我總是告訴他們,大人物需要我時,我同樣會為他們提供助緣,可他們沒有我或許也能過得很快樂。這些孩子不一樣,他們肯定比大人物更需要我。雖然我身邊有很多別人眼裡的資源,但我從來沒有動用過這些資源。在我眼裡,只有需要和不需要沒有大小、高低。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社會上就會少了很多絕望的、沒有出路的人。
當然,如果沒有父母對我的影響,光憑讀書,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明白這些東西。所以,我非常感恩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不識字,所以,我的第一本小說《大漠祭》出版時,吳金海編輯特意在封面上放了我的照片,這樣,父母就知道那是我寫的書。有一次,我嫌父親愚昧,父親就淡淡地說: 「娃子,我當然愚,誰叫我沒個好老子供我念書呢?」 我一聽,很是慚愧。確實,我之所以走出了愚昧,不過是因為,我有一對勒緊褲腰供我讀書的好父母。
你們也是這樣。當你們埋怨自己的孩子時,一定要明白,自己有好多事可能沒做夠,沒給他們樹立很好的榜樣; 當你們埋怨自己的父母時,也一定要明白,你們有明白的、更好的今天,僅僅是因為父母養大了你們,供你們讀書,給了你們學習的機會。我們永遠都要懂得惜福、感恩,並且不斷升華自己。
(本文摘自雪漠·《慧心》/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