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能覺察到他人對你的隱形攻擊嗎
今天我們要討論一個重要的人際關系話題:隱形攻擊。
這很重要,因為每個人都在遭受隱形攻擊,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對他人進行隱形攻擊的經歷,但我們對此並沒有太多的意識。
只有了解無形的攻擊,才能防止人際關系中的無形傷害。
什麼是隱形攻擊?
它是指在一段關系中,一方通過拖延、迴避、故意挑釁、秘密報復等間接方式,向另一方表達內心積壓的憤怒情緒。
在許多情況下,隱形攻擊的殺傷力大於直接攻擊的殺傷力。
無形的攻擊充滿了所有的人際關系,愛情、婚姻、家庭、親子、朋友、職場,無形攻擊
所造成的危害是到處都是。
愛情和婚姻中的隱形攻擊
最重要最親密的關系是愛情和婚姻。
你離得越近,就越容易引起摩擦。不幸的是,很多人不會因為愛而表達仇恨。
我對你不滿意。我怨恨你。我不喜歡你和異性朋友說話。我不高興你在聚會上和別人開玩笑。你朋友圈裡的內容讓我覺得我沒有被認真對待。我討厭你從橡基不在朋友圈裡貼出與我有關的東西
然而,你不知道,我心裡積攢了這么多不滿,因為我從來沒有向你表達過。
我不僅沒有向你表達,而且把它藏得很好。表面上看,你永遠看不到我對這些事情的想法。
但你知道嗎,我要報復你:
我知道你不該碰那些感情的按鈕,我會故意按下去,你以為我不小心,其實我是故意的。我經常覺得你需要經歷一次打擊或曝光。當我看到你傷心的時候,我認為你應該受到懲罰。一方面,我愛你,為你難過,但另一方面,我有一種內疚感。我想我終於復仇一次了。
以上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私人情感體驗。
一個朋友曾經跟我談過她的戀愛史。女孩說因為她的工作,她失去了一個她最喜歡的男孩。這個男孩非常優秀。她心裡有一種不安全感。她總是認為男孩會喜歡其他女孩。然而,她從來沒有告訴孩子們這些想法,也從來沒有讓他們意識到。
為了確認自己的安全感,女孩經常做傷害男孩的事情。
她說,有一次一個男孩在公司加班加點處理緊急重要的工作,她故意給她打電話,在電話里不停地哭,說因為有些事情,希望男孩能和她一起回家。事實上,她什麼事也沒發生。男孩回家後,她假裝心情低落,好讓他不斷安慰自己。
女孩說男孩經常工作很忙,有時周末還要加班,但她從來沒有直接表達過不滿。相反,她用另一種隱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例如,她經常做一些讓男孩感到內疚、和對不住自雀如畢己的舉動。猜猜看為什麼最後分手了?
因為男孩的出軌。
起初,是女孩無形中攻擊男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男孩積累了太多的痛苦,無法釋放。他們越來越不敢面對女孩子了。即使不加班,他們也說自己在加班,不想回家,變得漠不關心,直到上升到親密關系中最嚴重的隱性攻擊——出軌。
愛這個東西真的很邪惡,當你需要第三者來安慰時,第三者總能顯得恰到好處。
隱形攻擊通常是關系中弱勢的一方攻擊強勢的一方。
例如,一個強勢的妻子對丈夫不經意的不喜歡、諷刺和蔑視。而弱勢的丈夫感到憤怒,但又常常感到被壓抑,不敢或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憤怒。所有這些都是隱藏的憤怒。
感情不斷的被隱藏,就像一顆埋在地下的定時炸彈,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一個響亮的滴答聲中。
很少有人能在憤怒的時候保持正常。它們形成「內部爆炸」。隱藏的憤怒,就像火山爆發前的火山,外表看起來很正常,但底部開始慢慢隆隆作響。內部爆炸是如此神秘,以至於人們沒有注意到一些間接的表現,如無端的批評評論、拒絕、拖延、破壞、發送不一致的信息等,或表現出悲傷、焦慮或過敏。
隱藏的憤怒越多,秘密攻擊就越多。
親密關系中無形的攻擊會導致生活中最大的不快樂。雙方通常不會解決沖突或分手,而是將自己束縛在痛苦中。他們在一起過著痛苦的生活,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孤獨,他們認為忍受彼此的痛苦(通常被忽視)比忍受孤獨要好。因此,他們被牽涉到許多隱藏的傷害中去。
在親密關系中,有人經常對另一半說:你能罵我幾句嗎?
有人說有這么賤的人,但恰恰相反,這樣的人是敏感的人。他意識到對方隱藏著憤怒,他希望對方能表現出真實的情緒,避免被無形的攻擊。
家庭親情的無形攻擊
家庭關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能處理好家庭關系,你會得到很多幸福。你可以選擇朋友,但不能選擇家人。沒有一個家庭能在氣質、性格和環境上完美匹配。
家庭互動的方式真正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本質:一些家庭公開表達他們的焦慮或分歧,而另一些家庭則把他頃芹們的想法和感受隱藏在心裡。
家庭對一個人的心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憤怒等情緒影響到家庭中的一個人,那麼他們也會影響到家庭中的其他人。當家庭中的情感互動變得隱蔽,成員間的交流是間接的而不是開放的,帶有一定的貶義時,兒童最容易接受和復制這一過程。
在家庭關系中,隱形的攻擊者通常是孩子,而父母是被攻擊的一方。
為什麼?因為在家庭關系中,父母總是強勢的一方,而弱勢的一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只能間接地表達出來。
經濟學家陳志武舉了一個例子。
2011年,他在紐約參加了一個會議。中南校友小張大學時,聊起她的工作。她說她在中南大學完成了本科學業,在上海讀了兩年研究生。工作一段時間後,她去紐約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完成學業後,她在紐約一家私人股本基金工作,負責分析醫療和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機會。
當被問及未來的計劃時,陳冠希說:「我不確定。關鍵是我和父親的關系如何發展。
她的父親在河南鄭州經營一家房地產公司。這些年來,公司已經有了規模,希望能被她接手。但兩年前她和父親開始了冷戰。
因為,她在大學讀書時交了個男朋友。她和男朋友一起學習和工作,關系很好。但她父親堅決反對他們相愛,更別提結婚了。因為男孩來自農村,家裡有很多兄弟姐妹,他們結婚後會有很多麻煩。
女生有兩年沒有搭理過她父親。父親一提起女兒,就落淚。
前段時間,我朋友說他女兒在幼兒園經常假裝生病,所以讓他很多時候不得不臨時請假去幼兒園接她。
這實際上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無形的攻擊。
如果一個孩子對父母有很多不滿,而這種不滿不能很好地表達和解決,他就會採取很多無形的攻擊行為。例如,你讓我越快,我就越拖延。你讓我吃得越多,我就越不吃。你越是讓我聽課,我就越不認真。如果你和他說話,他會不停地打哈欠。你問他累了嗎?他說他不累,然後他會繼續打哈欠,如果你問你為什麼不聽好,他會真誠地說他在聽。
家庭一定是充滿和睦的嗎?
很多人把家庭視為安全港,認為應該和睦相處,相互理解,尊重對方的意見和感情。是這樣嗎?
不,那是個理想。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卡住的家庭」。
在電影《教父》中,老教父的次子弗雷多並沒有被認真使用。甚至被老教父說「弗雷多不能把事情做好」。他覺得自己在家裡沒有地位,很羨慕他的弟弟麥克
久而久之,這種隱藏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嚴重,最終演變成一種無形的攻擊。表面上看,他們兄弟很友好,但在背後,弗雷多背叛了家人,與外人聯合想殺害了弟弟麥克。結果,他被他弟弟發現並殺死了。
電影是一門藝術,但藝術來自現實。
從小我就生活在一個不太和諧的大家庭里,這個家庭充滿了各種無形的傷害。我的祖父母,我的家人,我的叔叔這些關系充滿了隱藏的情緒,如不信任,不合作,怨恨,嫉妒等等。公開爭吵不多。即使他們吵架,也很快就會和解的。農村地區本就不大,抬頭不見低頭見。不會出現老死不相往來。每個人都要一張臉面,但不健康的情緒總是在黑暗中涌動。
這樣的家庭關系沒有直接的傷害,但每個人都不那麼幸福。這就是「卡住的家庭」。
職場中的隱形攻擊
工作場所是一個隱形攻擊無處不在的地方。
如果有不滿,就會有憤怒。
可怕的是,工作場所不是表達憤怒的地方。如果你表達出來,人們會認為你不成熟,沒格局,缺乏職業精神。
然而,如果你有憤怒,你會找到一種表達憤怒的方式。如果你的意識不想表達它,你的潛意識也會想。你不能明這表達,你就會暗地裡表達。
幾天前,我和一個朋友聊天,發現了這種隱形攻擊。
他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年,表現很出色。表面上看,他和老闆關系很好,但實際上,他一直很生氣,因為老闆一直沒有給他加薪。他特別想加薪,但他不善於表達。即使表面上看,老闆也從未意識到他不滿意。這個這種不滿越來越強烈。他想報復,並發動各種形式的隱形攻擊。比如,他暗中利用公司的資源為自己謀取利益,損害公司利益,多次在重要合作夥伴哪裡做出偷敵的行為,甚至故意從事黃公司的業務。不過,他隱藏得很好,做了黃公司的生意後,老闆還積極安慰他。
隱形攻擊在職場中隨處可見。
脾氣暴躁、專橫的老闆和領導會讓下面的員工無法自由、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下面的員工可能會採取故意拖延、懈怠、故意犯錯等手段,攻擊老闆和領導。
大多數時候,工作場所的無形攻擊是雙向的。
一個員工受不了自己的領導,但表面上看和睦相處。你會發現,那些每天喊著辭職的人不會辭職,那些從不說要辭職的人突然離開了。領導很不高興,但表面上,他不會說一團和氣。但是,他會讓你的辭職過程不順利,搞定你崩潰。
我聽一個朋友說,他以為老闆在祝福他離開,因為他離開時吃了一頓開心的散夥飯。後來,我才知道,當新老闆問前老闆他性格時,前老闆說他人品不好。
在許多辦公室里,都是一派和諧,但卻永遠不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才能。他們互相否定,互相仇恨和報復,最終只能讓每個人表現平庸。表面上看,隱形攻擊的團隊表面上會用公開的贊揚掩飾蓄意破壞的企圖,但私下裡卻使結果更糟。
當員工進退兩難,不能公開表達憤怒時,他們可能會故意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退回錯誤的文件,或者明知問題存在卻不處理問題,直到激怒老闆或誘騙同事。這種矛盾會導致錯誤,代價非常高昂,甚至危及他人的生命。試想,故意粗心的員工對僱主採取「報復性」態度,導致重要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後果不堪設想。
可悲的是,他們不在乎每一次進攻的勝負。
比直接攻擊更傷人的
是那些隱藏在背後的蓄意傷害
有時候表達憤怒是可以的。但是手段卑劣就不行,所有類型的憤怒表達都應該遵守這個原則。
攻擊性憤怒是強烈的、可見的、即時的,表現為威脅、尖叫或身體攻擊,產生破壞性或破壞性的效果。
有時候我們得慶祝一下攻擊。因為隱藏的憤怒悄然發生,它的形式是微妙和隱蔽的。它不像攻擊性憤怒那樣容易被察覺。隱藏的憤怒也需要時間來通過隱藏和偽裝來顯示其真正的危害性。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Thomas Moore)在《靈魂的黑夜》中說:最好只和能表達憤怒的人交朋友,因為那些看起來不表達憤怒的人實際上是在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反擊你。最常見的是隱形攻擊。有些人似乎從不生氣,總是和藹可親,但你對他們很不舒服,脾氣很壞。這是因為這些看似從不生氣的人實際上是在消極地攻擊你。
隱形攻擊是如此致命,經常造成內傷。我們怎樣才能避免他們?
你必須正視內心的感受,不要壓抑它們
第一,避免自己成為隱形攻擊者。
在家庭中,你應該真誠而耐心地與父母交換意見;
在親密關系中,你應該直接誠懇地提出你的不滿,希望對方能注意到,你應該對直接溝通有共識。你們雙方都可以接受直接溝通,不希望對方隱瞞;
在職場上,要大膽表達自己的合法權益,培養對事不對人的思維,養成及時溝通的習慣。在《怒氣與攻擊》,作者的建議也很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你有沒有通過語言、態度、姿勢等傷害過別人。,裝作漠不關心,甚至表現得很愉快?如果你經常這樣做,你需要反省一下。
第二,避免自己成為被隱形攻擊者。
什麼樣的人容易成為隱形攻擊者?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一段感情的強者是因為你壓抑了對方的正常表達。
那麼我們如何避免呢?
如果你在一段感情中是一個強勢的一方,你必須時刻反省自己是否讓對方充分表達自己。你是家長。你讓你的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嗎?你是個強勢的妻子。你有充分的讓老公表達嗎?你是老闆和領導者。你有沒有讓下面的人充分表達么?好吧,以上是我們對這個話題的討論。希望大家關注這個問題,減少隱形攻擊造成的傷害。
願聆聽你的脆弱,陪伴你每一段旅程,我是楠志。
② 如何折磨父母
這個話題大逆不道,及使父母做法有問題,初心也是為你好,好好與父母溝通,做個好兒女。
③ 如何罵父母
人人之間在一起難免會發生矛盾。子女和父母也會發生矛盾,特別是子女成年以後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家庭,這樣牽扯的關系就更多矛盾也會增加,例如和自己的配偶,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等,如果牽扯到這些關系該怎麼解決,下面來說一說。
一,因為婚姻和父母發生矛盾時。主要以自己觀點為主,父母意見可以考慮。你們可以找到原因,自己和配偶主動溝通父母用行動感動他們,得到好感,盡量得到他們的同意。
二,父母和你家中其他成員發生矛盾找時。少提意見,主要開導父母。把父母的意見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說,讓他們自己考慮想辦法,你可以婉轉地提一些意見,讓他們自己解決。否則你替解決,會兩頭不落好。
三,當你的事業和父母意見不統一時。堅持自己的理想,當然你要給父母合理的解釋,並為自己理想奮斗。當父母看到你成功時自然認可你。否則你按他們的意見走時,失敗了你會埋怨他們。而堅持自己的理想會無怨無悔。
四,如果因為小事上出現矛盾時。可以讓他們,不要太計較,畢竟是你的父母年齡大了,多為他們的身體考慮啊!
五,離婚的事情發生矛盾時。可以先問為什麼不讓離婚,再想好了自己婚姻是否走到真過不下去的地步,然後和父母說清楚,自己在離婚後做到無怨無悔,這樣父母也不會強求你看你不幸福非讓你維持婚姻。
六,當你有痛苦時。不要與他們說,應該與自己的同學朋友親戚來述說,因為父母是最愛你的,你痛苦他們也會麻煩以免給他們帶來身體的不適。
七,如果自己有困難滿足不了要求時。要說清楚以求他們的理解,省得造成隔閡,相信愛你的父母不會強人所難的。
④ 如何報復父親
你的父親是一個很自私,自以為是,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你去報復。你應該做的是,好學習,將來有了好的工作,有了好的收入,有了自搜友己的房子,自己的車子,自己的孩子,讓你的父親看,你的能力。讓他知道,你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我想,這樣的話,你的父親就不會在對你說出這樣的話了。你的父親是一個不懂得珍惜別團指人的人,他不會懂得,你的父親對你是多麼的好。世或槐你應該珍惜你父親對你的好。如果你的父親還是這樣的人,那麼我覺得,你應該離開這個家。我覺得,一個不知道感恩父母的人,是不會有什麼大出息的。你應該離開你的父親,因為他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愛,他只會讓你感到痛苦。我覺得,你應該離開他,因為你的父親是一個自私,不知道感恩的人。
⑤ 父母如何解決對孩子的隱形攻擊
父母會覺得非常苦惱,不知道應該拿孩子怎麼辦。
其實我覺得之所以我們是父母,就是跟孩子一起打敗問題,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我們和孩子,不是輸和贏,岩燃斗對與錯的對立面。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提供建議,才能解決問題,共同成長。
想要化解孩子的隱形攻擊,大家可以試試從這兩方面入手。
1. 允許孩子發脾氣
我很想跟大家分享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的一句話:
「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避免孩子的隱形攻擊,我們首先要提供一個情緒被允許、接納的好環境。
當孩子把自己的憤怒、委屈宣洩出來之後,再教孩子去認識情緒、管理情緒。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是一位爸爸引導女兒做情緒管理。
爸爸抱著女兒,溫柔而堅定的說:
「你可以生爸爸的氣,可以生媽媽的氣,生妹妹的氣,生自己的氣,但是記住,不要讓這種心情支配你太久。
「你可以扔枕頭,你可以發泄,這些都沒關系,重要的是要說出來,讓我知道你的底線。」
允許孩子哭鬧,也要告訴孩子方向,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2. 冷靜、坦誠、示弱
有兩種父母的行為,會讓孩段局子的被動攻擊愈演愈烈。
一種是暴跳如雷的父母。
因為一旦我們情緒失控,被操控住情緒,孩子的「攻擊」目的就達成了。
那麼下次,孩子依然會用這種方式,向我們宣洩情緒,陷入惡性循環中。
另一種,是冷漠以對、選擇反擊的父母。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孩子的隱形攻擊,是負面情緒沒有消化。
如果父母以相同的方式攻擊回去,無疑會加劇孩子的負面情緒。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溫和、坦誠的態度告訴孩子:
無論怎樣,媽媽都是愛你的,你可以和我生氣、發脾氣、提要求。
但有時候,媽媽可能不知道你想要什麼,請你直接告訴,自己需要我怎麼做,可以嗎?
同時也要說明:這樣的隱形攻擊,會讓媽媽真的粗磨很難過,很受傷。
要知道,適當的示弱,可以讓孩子明白:
父母不是全知全能的,我們不是不願意滿足你,而是不知道你想要什麼。
當孩子意識到這一點,會更願意敞開心門,和父母溝通自己的訴求。
⑥ 警惕!80%的家長都沒注意過孩子的「隱形攻擊」,長期下去傷害性極強!
最近很多家長都在大吐苦水,抱怨如今孩子行為越來越古怪,非常不好帶。說他脾氣不好呢,孩子也並沒有發脾氣和哭鬧,平時表現得也很順從,挺乖,但就是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行為:
明明能吃完的飯,總要剩最後一口;
催他走快一點,他反而不慌不忙,慢得出奇;
你問他什麼,他要麼沉默以對,要麼回答都行/隨便/無所謂;
說好不打游戲不玩手機,但就是和家長打游擊戰,被逮住就沉默不語;
每次犯了錯,批評他,他總是虛心接受,卻堅決不改。
這些行為,比起正面發脾氣、哭鬧,更令家長感到氣憤、無語,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其實,心理學上把這種軟硬不吃、故意唱反調的行為,稱為 「隱形攻擊」 。
美國心理學家蒂姆·墨菲在《隱形攻擊》一書中做了這樣的定義:
關系中弱勢的一方通過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報復等非直接方式,向強勢一方表達因地位不平等而累積的憤怒。
在家庭中,父母往往是強勢的一方,而孩子相對弱勢。他們憤怒不滿,卻又無法直接表達激宏,就會以這種迂迴的方式呈現出來。
1 如何識別孩子的「隱形攻擊」?
想讓孩子遠離「隱形攻擊」,先得學會識別最常見的行為表現:
拒絕溝通,裝聾作啞,有情緒不表達,對父母態度冷漠;
遇到問題喜歡逃避,莫名其妙地掉鏈子;
表面上順從,但喜歡敷衍,總是輕易許諾,卻常常食言;
說話夾槍帶棒,喜歡諷刺、挖苦,故意激怒他人。
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也許,我們就該停下來審視一下:
自己是不是被「隱形攻擊」了?
和孩子的相處,是不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2 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隱形攻擊」?
觀察發現,越是親子關系不平等不和諧的旁粗家庭,孩子越容易出現「隱形攻擊」的行為,常表現為:
父母太強勢,對孩子控制太多,僅憑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來管教、安排孩子的一切;
父母比較嚴厲、挑剔,經常看不慣孩子的某些行為,常常指責孩子;
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得不到尊重,被忽視和否定;
父母不允許孩子表現出生氣、憤怒等情緒,看不得孩子對自己不滿。
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一直受到父母的控制、嚴厲管教,卻不敢直接反抗,但心裡一直積攢著憤怒和不滿,就會用表面乖巧,但在行動上拖延、慢、「陽奉陰違」、故意出錯等方式,發泄內心的情緒。
一直以來,很多父母都有一個情緒認知誤區,認為會「控制」情緒、壓抑憤怒,是孩子高情商、懂事的表現。 這也是「隱形攻擊」很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原因。
還有一些性格急、脾氣暴的父母,不但意識不到是自己的管教方式錯了,不想辦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相反還會認為孩子只是簡單的動作慢,甚至還會覺得孩子笨,然後繼續催促、教訓、苛責孩子。
長此以往,孩子不僅會在親子關系中常常感到羞恥,自尊心極低,而且 會把「隱形攻擊」作為一種秘密控制對方的習慣性手段 ,長大以後不僅會遭遇很多社交障礙,在職場中也會頻頻碰壁。
3 「隱形攻擊」是孩子在爭奪自主權!
孩子「隱形攻擊」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其實是 渴望擁有自己成長的自主權,希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得到尊重和接納。
我們經常說:你越催,孩子越慢。可能內在的原理,就是很多孩子會像圖中的小女孩一樣,用假裝聽不見的方式,告訴父母—— 我要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 。
盡管我們的安排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不信任、被約束、甚至是強烈的窒息感。
處於弱勢地位的孩子,不敢和父母直接起沖突,又想贏得自由。所以他們像小烏龜一樣,縮進厚厚的殼,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抵抗父母的操控。
但如果父母不能明白這一點,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內心只會越來越壓抑,感覺自己不被接納和重視,缺乏成長空間,親子關系將會越來越差,也不利於孩子心理和性格的健康發展。運鉛鎮
人們長期以迴避的方式做事,終會變得不開心、並且常常有怨恨的情緒。時間長了,會引發很多身體和心理的疾病。比如抑鬱症、厭食症等,更嚴重的還會自我傷害。
——《隱形攻擊》
4 家長如何應對「隱形攻擊」?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隱形攻擊」的跡象,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呢?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 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打敗問題,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我們和孩子,不是站在輸和贏、對與錯的對立面。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找尋辦法、提供建議,才能解決問題、共同成長。
允許孩子表達憤怒、不滿等情緒
親子之間,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某些行為而流露出生氣、不滿、失望的情緒,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情,家長只要換位思考一下,就能夠接納和理解。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帶著一種平等、尊重的心態對待孩子,重視他的感受,允許孩子表達憤怒,並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正確管理好情緒。
比如溫和地詢問孩子:「是不是因為媽媽不讓你吃冰激凌,你生氣了?」不忽視、斥責、阻止孩子的情緒表達,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講清楚不能吃的原因。
另外,家長自己沒做好的事情,應該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爸爸說好來接你忘記了,對不起啊。」孩子即便生一會氣,很快也就會諒解父母了。
被允許表達情緒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情商更高。
適當放手,把成長的自主權還給孩子
很多父母總喜歡命令、控制孩子,讓他按照自己的安排寫作業、上興趣班、閱讀、交友等等。
而孩子長期在這樣嚴格的管教下,沒有一點自己選擇和決定的權利,缺乏自由的空間,就會陷入厭煩、叛逆中。
我們都該明白,養育孩子,就是一個慢慢放手的過程。
父母只要把握大方向,具體問題上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利,尊重他們的想法。 適度的自主權,比事無巨細的安排,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
少挑剔指責,多鼓勵欣賞
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很高、期望很大,就總是忍不住挑剔孩子。 但每個孩子都渴望父母溫暖的愛,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支持和欣賞。
總是被批評、否定的孩子,時間長了會產生自卑、無力的感覺,覺得自己不被愛,不斷否定自己的價值:
「為什麼我怎麼做父母都不滿意?」
「為什麼我這么差勁?」
這種消極的心態,會降低孩子做事的熱情與積極性,越來越懈怠,「反正我做什麼父母都不滿意,乾脆放棄努力」,於是也會出現「隱形攻擊」行為。
因此,我們要多鼓勵、欣賞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接納,他才會更有勇氣、有自信,行為往積極的方向發展,讓自己變得更好。
「隱形攻擊」冷漠、拖延、強硬等種種問題背後,是一顆柔軟、脆弱、渴望被看見的心。
它是孩子攻擊的方式,更是向父母發送的求助信號。
我們都要記得: 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才是最需要被愛的。
青松守護致力於創建良好溝通的親子關系, 「時間守護」 功能可自定義設備使用時間,和孩子共同制定上網時間規劃,合理安排休閑娛樂時間,保障學習高效開展,孩子健康成長。
⑦ 怎麼報復父母
問題一:如何報復父母 沒有無緣無故團物行的事,凡有因必有果,心要能靜,要用善的念頭對治惡的念頭,外面的人事物就影響不了你,父母也好,他人也好,記住只能幫,不能管。人生就像一場戲,螞液就像你在看電視劇,你會對著屏幕發脾氣嘛?心態要會調整,學會不受別人的影響,包括親人,你才能走出困境,心要能靜,處亂而不亂,才能生萬法,只有不斷的練習放下不好的思想,我們才會進步。只有自己能救自己。當你走出你的困境時(困境有,但不要太在意),你會感恩所有的人。打你罵你時,你試一試調整自己一下,笑一笑,我錯了,有電燈才會亮,沒電燈會亮嗎?希望能幫到你!
問題二:怎樣報復父母? 唯一的有效報復方式就是:過的比他們好,吃的比他們好,比他們有錢,比他們有能力,讓他們笑死吧。哈哈
笑死是不是太狠了,不過一般不會笑死的。呵呵,只會笑得多一些皺紋,笑得肚子痛。
問題三:如何報復父母 我們不跟瘋子加畜生說話!
問題四:怎麼樣報復父母 讓他們知道下場,比如離家出走啥的,我就干過,他們找到我的時候那叫個激動,不過之後他們就拿這個笑話我
問題五:有什麼最好的方法來報復父母(不毀掉自己的前提下) 快高考了,今天我想回學校上自習,可惜家離的比較遠(單程開車40分鍾)母送了一次回來川不耐煩了,我回家就開始學習之前喝了不少水,學了2小時出去上了個廁所,父母就開始過來罵我,說我就是混日子,去學校只為聊天玩(其實大家都在學習,我在那學習效率也高了很多),最後他們話風一轉,說不會送我去了,我問能不能自己做公交去,被父拿起書來打,現在打過得地方都是青的,說我頂撞,可以前家近點的時候分明是讓我去的,我問他們是不是不想送我,父說那麼遠去個屁,現在他還在客廳里大聲罵。難道 只有我 覺得他們很過分?
問題六:怎麼報復父母 你要多多跟家人溝通。多點關心他,愛是相互的。他也愛你,也想你好所以才讓你學習得好點。所以你們多多溝通好的話家人就會對你一樣 好了。
問題七:有什麼最好的方法來報復父母 父母養育你本身就不容易
即使對你再不好,也是有血緣關系的
最簡單塌嘩的辦法就是離家出走
算是對天天記掛你的父母最大的報復了
問題八:怎麼可以報復父母呢? 沒有無緣無故的事,凡有因必有果,心要能靜,要用善的念頭對治惡的念頭,外面的人事物就影響不了你,父母也好,他人也好,記住只能幫,不能管。人生就像一場戲,就像你在看電視劇,你會對著屏幕發脾氣嘛?心態要會調整,學會不受別人的影響,包括親人,你才能走出困境,心要能靜,處亂而不亂,才能生萬法,只有不斷的練習放下不好的思想,我們才會進步。只有自己能救自己。當你走出你的困境時(困境有,但不要太在意),你會感恩所有的人。打你罵你時,你試一試調整自己一下,笑一笑,我錯了,有電燈才會亮,沒電燈會亮嗎?希望能幫到你!
問題九:如何報復父母。勸者直接滾。 你自殺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報復,最大的打擊莫過於失去孩子。
問題十:為什麼我總是想靠自毀來報復父母 親,你好。我不知道你是誰,也不知道你在哪。但是通過你問的問題,我可以判斷你跟你的父母關系很不好,可能在你小的時候或者在你青春期的時候傷害過你,現在你很恨你的父母。但是不要輕生,建議你找個心理咨詢機構,找心理咨詢師聊聊,我知道一家叫春傑心理。人生是美好的,你父母也是愛你的,只是他們不會處理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才導致現在的樣子。建議你多想想美好的東西,讓自己開心起來。
⑧ 如何優雅反擊對自己不好的親生父母
我覺得我們可以問他們,你們為我們付出過什麼?什麼都沒有付出過,卻想要得到我對你們的回報,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你不能沒有付出,卻渴望想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