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和父母最大的分歧是什麼如何解決
我和父母最大的分歧,就是當初高考後報志願的事。為了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和父母爭執了很久,最後被父母成功洗腦,不得不妥協。
我的家裡有很多人都是做老師的,小學的時候爸爸是我的數學老師,初中的時候我的班主任是我叔叔,到了高中我哥哥是我們學校的主任,而我的班主任是我哥哥的朋友,對我也是嚴加看管。從小到大上學都讓我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我覺得沒有自由,所以從小就很討厭教師這個職業。
小時候別人考完試就解放了,而我還要回家再做一份同樣的試卷給我爸爸檢查。因為爸爸是老師,所以從小別的同學就覺得我有特殊待遇,其實除了爸爸對我要求更嚴格一點,並沒有他們想的那些好處。初中高中的時候我乾脆不讓同學知道我爸是教師,也不讓他們知道班主任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的見識確實比我們多,想法比我們成熟,有些事如果和父母意見不一,真的要多多聽聽父母的意見,自己想的難免不周到。
⑵ 你與父母吵架最大的分歧是什麼
最大的分歧就是父母認為自己是家長,永遠是對的,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我好。
我和他們講理,他們卻和我談情,「我們這么做還不都是為了你!」這一頂高帽子扣下來,瞬間壓得我啞口無言。
而當我有樣學樣的和他們談情,父母卻和我講那些奇葩大道理,「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必須要聽我的。」好吧,強權面前,我只能沉默。
⑶ 與父母產生意見分歧,怎麼辦
當我們與父母對某一事物的觀點不一致,而父母又不肯改變自己意見的時候,在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生氣;或者與父母唇槍舌劍,據理力爭;或者拂袖而去,不理不睬。我們很少能平心靜氣地想一想,父母為什麼有不同意見,甚至不知道父母的本意是什麼。
一般說來,一個人年紀越大,人生經驗越多,對問題的考慮就越周到。當然,與此同時,也容易形成僵化保守的看法,甚至產生偏見。而年輕人的經歷相對較少,思想上還沒有形成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考慮問題也比較靈活。但是,年輕人又由於生活閱歷不夠,考慮問題時,容易失之片面、膚淺。如果你與父母都能認識到兩代人各自的優勢與劣勢,並努力理解對方意見中的合理成分,你和父母不但能夠「化干戈為玉帛」,而且還會從對方那裡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鑒。
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往往與他過去的經歷和現在的狀況有關。因此,了解父母的個人經歷,你才會理解父母。你可以心平氣和地想一想,父母的看法究竟是什麼?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觀點很有道理,那麼,也同樣看一看父母的意見是否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最好首先肯定父母觀點中有道理的地方,然後再申訴自己的意見。即使你認為父母的觀點完全不對,也不應用挖苦和頂撞的語氣對父母粗暴,甚至怒吼,以免傷害父母。缺乏尊重的態度不僅會使父母拒絕改變固執之見,而且還會在你與父母的心中埋下彼此疏遠甚至對立的隱患。當父母與你觀點不一致時,最好的辦法是控制自己沖動的情緒,等冷靜下來,再談問題。如果你實在不能控制自己,最好找個借口離開現場,先把這個話題放到一邊,等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談。
如果你與父母中的一方關系較為融洽,可以先和他(她)討論這個問題,說服了他(她)之後,再請他(她)去說服另一方,其效果比你硬頂好得多。人們常說「凡事要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一想」,這在心理學上叫「心理換位」。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上,替對方考慮一下:如果我是長輩,我能同樣子女的這種做法和說法嗎?有了這種諒解精神,許多矛盾就容易解決了。
另外,你還可以適時邀請一兩個好朋友到家裡來討論這個問題,讓你的好友發表他們的意見,屆時也請你的父母參加討論。如果父母知道你與同齡的孩子都有類似的想法和意見,就容易理解並接受你的意見。因為父母與你的朋友沒有習以為常的那種家長作風,可能比較客觀地聽取「外人」的意見。
最後,當發生意見分歧時,兩代人都應抱著互相尊重的態度,仔細傾聽對方的意見。尤其是當子女的,更要尊重長輩,不要隨便頂撞。如果是一般的小事,不妨遷就一下。如果是比較要緊的原則性問題,也應在事後再與他們商量。你還要牢記,和你一樣,父母有堅持自己意見的權利,也有權表達不愉快的情緒。作為子女,你應該尊重他們這種權利,這樣他們才會尊重你的權利。在與父母商討的過程中要切記:相互讓步是必需的,而且,子女應多做讓步。
⑷ 你與父母之間有隔閡,你會怎麼調解
父母跟自己的兒女之間有隔閡,這個問題真的是很多年都一直無解的問題,父母們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生養的兒女跟自己總是有不一樣的意見,而作為兒女的則也無法理解為什麼父母就是無法明白自己的想法,時間久了就漸漸形成了隔閡,雖然我們不想如此但是這個問題就是那麼顯然的擺在面前。隔閡時間久了就會使得親子關系變得緊張,所以為了使得家庭更加和睦,隔閡的問題總是要解決的,作為兒女應該怎樣才能調解與父母的隔閡呢?我覺得這樣來做更加有效。
最後我覺得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所以沒有什麼樣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我相信總有一種辦法可以更好的解決掉這樣的問題,只要可以拉近親子關系我相信都是最好的辦法。
⑸ 你在什麼事情上會和父母有比較大的分歧
那是自己的專業,或者是自己應該未來路怎麼走就會產生很大的分歧吧,因為父母就喜歡自己有一個可靠一點的工作,但是父母但是自己又不喜歡那種朝四晚五的工作狀態所以自己想要去學習一些比較自由的,或者是有發展空間的工作。
⑹ 你曾經和父母有過哪些爭執或分歧呢後來怎樣處理的
和爸媽一起出門買年貨,他們著急出門,我卻在慢條斯理地收拾穿衣;小時候爸媽叫我放學回來趕緊寫作業,我卻總是磨磨蹭蹭,就是不肯寫;我愛吃肉,爸媽卻每次都讓我多吃蔬菜,不要光吃肉;明明現在都是電子支付時代了,爸媽卻還是堅持買東西用現金支付,教他們也不願意學等等。
處理方法:
1、在第一時間和爸媽認錯
不管你的觀點多麼的新潮,不管你的觀點多麼的時尚,你都不應該拿你的觀點來否決父母的想法,畢竟父母是成年人,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認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你解決事情,所以一定要向父母道歉!
2、要是不好意思向父母當年道歉,一定要發一條簡訊或者微信
不管是發的什麼內容一定要讓父母的心裡能夠順暢,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我們的父母,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多想想他們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3、在你和父母大聲嚷嚷吵架時想想他們得有多難過,學會換位思考
要是你的孩子總是惹你生氣,老是不管不顧你的感受,隨意做任何事情,你的內心得有多麼的痛!
⑺ 你和父母存在代溝嗎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和父母之間的代溝真的很大?
隨著年齡的長大,有些問題和父母怎麼講也講不通他們的思想和我們的思想是很難一致的,這個時候發現自己和父母之間確實有代溝,
思想上的不同時代的不同,還有我們生活環境的不同,看待事情的不同,我們與父母的思維差距越來越大。
有時候很難用語言解釋,這種不同很難溝通,不管我們費盡多少口舌,沒有辦法去改變老一輩人形成的思維,事實上,們與父母沒有必要去改變誰的思維,去改變彼此,看來這個社會的看法,那麼如何與有代溝的父母溝通?
多跟父母溝通
兩代人之間由於成長環境和受教育狀況不同代溝肯定是存在的,想要改變主要是依靠溝通解決。
換位思考
當你接觸越來越多的人和事之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能完完全全對你好的只有父母,他們的出晌弊發點也是為你好,多換位思考,你就會理解父母了。
理解與包容
你在長大的同時你的父母正在慢慢的變老,要學會理解包容他們。
有足夠的耐心
當與父母意見發生分歧時,多一些耐心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
帶父母走進你的世界
讓父母多了解你,和他們一起玩你喜歡的游戲、看你喜歡的影視劇,讓他們走謹謹碰進你的小世界。
學會傾聽
把你知道的東西祥談多和家裡聊聊,再聽聽他們的想法,他們畢竟是過來人。
尊重父母也要保持自我
如果真的遇到說不通的事情,不妨和父母正式談一談,雙方公開討論,看看是不是父母或者自己有什麼理解錯誤的地方。
⑻ 現實生活中你與父母產生過矛盾嗎如果有,請舉個例子。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事情的發生
現實生活中與父母發生矛盾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叛逆期的時候,我總是恨恨地看待跟父母之間的關系。不成熟時候的例子很多,比如讓幹家務不想干,總是以命令的口吻讓這樣那樣,其實那個時候的我們沒有反抗的資格,想避免只能聽話還有平時跟父母搞好關系多交流。
在發生沖突時,一定要冷靜一下,不要沖動,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偶爾和父母坐下來聊聊天 談談心,和父母成為朋友,讓他們也多了解一下我們的認知、世界觀與想法,一味的爭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介紹
少年處於從幼稚到成熟、從依賴到獨立、從順從到自主的一個發展過渡階段,處於希望擺脫父母的束縛、舍棄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自主的「心理斷乳期」。
這個時期,青少年已經不再像兒童時期那樣對父母順從、聽話、無話不談,因為他們正處於青少年逆反期。由於這一時期青少年心理的不穩定性,加之與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親密性,很容易產生親子關系矛盾或者沖突。
⑼ 講一講你和父母在哪些問題上有比較大的分歧
比如我是醫學類畢業的學生,父母的觀點就是以後就要從事對口的工作,不然白上大學;而我的觀點就是,什麼行業做的輕松自由,我就去從事什麼專業,現在我就從事的是音樂類的工作,父母和我在這件事情上分歧真的很大,每次說到這些問題,就開始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