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孩子作出嫌疑行為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作出嫌疑行為父母該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3-02-21 01:41:54

⑴ 當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後,有些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正確施教,怎麼辦呢

    當發現孩子偷東西時,有的家長不懂得正確教導,一味用簡單的暴力懲罰孩子,試圖讓孩子改掉壞習慣,結果發現沒用,孩子繼續偷。一些溺愛孩子的父母不被罵,但機械的說教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一、孩子的朋友圈大多是同齡人,當某件事在圈子裡很火,如果父母不允許或沒有能力滿足孩子的這種需求,孩子可能會被慾望提示,為了為了填補慾望帶來的焦慮,孩子會想方設法得到,或偷竊或欺騙。

    二,孩子喜歡偷偷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在羨慕的同時也容易產生嫉妒,有時甚至會產生羞恥、沮喪、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緒,此時內心對對方的某樣東西非常渴望一邊,就有可能偷到對方。

    三,如果孩子身邊有偷竊、愛說謊的朋友,那麼孩子也很可能在對方的影響下被同化。

 

⑵ 孩子觸犯刑法,父母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嘛

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孩子犯罪後父母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是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子女是未成年人,則有扶養教育的責任。孩子觸犯刑法的,如果父母積極與受害者進行民事賠償,可能會減輕孩子的刑罰。
法律分析
孩子觸犯刑法後,父母應該:1、帶領孩子主動自首,如實交代罪行。自首,即在孩子犯罪後,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前,主動投案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的行為。自首是我國刑法規定的從輕量刑情節之一,直接關繫到量刑是否從輕的問題。因此,自首是避免東窗事發、減輕刑罰的最好途徑。當然,不是自己主動投案,而是已經被採取了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為,也成立自首,對於所供述的罪行仍然可以考慮從輕處罰。2、收集並保留有利證據。如果孩子是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被迫走上犯罪道路,或者是初犯、偶犯,或者自己與整個犯罪活動沒有密切聯系,那就請一定幫助孩子收集保留好能夠證明相關情況的證據,並及時提供給公安機關,這些證據就是你保護孩子最有力的工具。3、立功贖罪,爭取從寬處罰。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受外界因素影響,若能夠及時抓住立功贖罪的機會,則有可能減輕甚至免除處罰。如果是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現又有自首情節的,甚至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所以,明白如何幫助孩子立功贖罪,非常重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⑶ 成年孩子犯法父母怎麼辦

成年孩子犯法,父母怎麼辦的話,既然他都已經成年了,他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父母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⑷ 孩子犯罪父母要坐牢嗎

不需要。孩子犯罪,其家長都不會承擔刑事責任。滿18周歲的人,其家長不用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是,未成年孩子犯罪父母需要承擔一定責任。未成年子女犯罪,父母有可能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父母不承擔刑事責任。如果子女是未成年人,父母則需承擔以下責任:
1、帶領孩子主動自首。
2、收集並保留有利證據如果孩子是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被迫走上犯罪道路,或者是初犯、偶犯,或者自己與整個犯罪活動沒有密切聯系。
兒女犯罪後父母不承擔刑事責任,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如果兒女的子女是未成年人,則有扶養的責任。
1、帶領孩子主動自首,如實交代罪行
自首,即在孩子犯罪後,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前,主動投案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的行為。
自首是我國刑法規定的從輕量刑情節之一,直接關繫到量刑是否從輕的問題。
因此,自首是避免東窗事發、減輕刑罰的最好途徑。
當然,不是自己主動投案,而是已經被採取了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為,也成立自首,對於所供述的罪行仍然可以考慮從輕處罰。
2、收集並保留有利證據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被迫走上犯罪道路,或者是初犯、偶犯,或者自己與整個犯罪活動沒有密切聯系,那就請一定幫助孩子收集保留好能夠證明相關情況的證據,並及時提供給公安機關,這些證據就是你保護孩子最有力的工具。
3、立功贖罪,爭取從寬處罰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受外界因素影響,若能夠及時抓住立功贖罪的機會,則有可能減輕甚至免除處罰。
如果是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現又有自首情節的,甚至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所以,明白如何幫助孩子立功贖罪,非常重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八十六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⑸ 當發現孩子的不當行為,作為父母該如何管教呢

引言:孩子是比較純潔的,但是也比較的調皮,經常會出現犯錯誤的現象。孩子的行為其實是要受到父母的管教的,因為孩子他是需要培養的,每個孩子其實他都有善良的一面,但是如果出現不當行為的話,作為父母應該及時制止告訴他問題的嚴重性,並且加以規范引導,接下來小編的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總而言之,當發現孩子不當行為的時候,父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定要引導好孩子往正確的道路上發展。

閱讀全文

與孩子作出嫌疑行為父母該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花怎麼隔水生根發芽殺蟲 瀏覽:219
支付寶如何給父母交養老金 瀏覽:878
聊什麼50歲女人很快樂 瀏覽:595
50歲女人的性慾強嗎 瀏覽:134
養老金扣533退休能開多少 瀏覽:125
欠了錢如何向父母求助 瀏覽:708
農村房子老人老了怎麼繼承 瀏覽:477
任玉嶺談養老金 瀏覽:869
家長孝敬父母的演講稿 瀏覽:768
廣州養老金斷交後能續交嗎 瀏覽:33
體檢采血是檢測什麼 瀏覽:744
企業養老金提取嗎 瀏覽:742
山西查社保養老保險怎麼查 瀏覽:99
廈門老年大學攝影 瀏覽:400
暖冬活動走進敬老院 瀏覽:753
退休社保卡凍結怎麼回事 瀏覽:400
南京老年大學放假 瀏覽:773
感恩節的文案怎麼寫父母 瀏覽:8
崑山女子退休年齡 瀏覽:162
重陽重陽節的字 瀏覽:169